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美若  戈东东 《华西医学》1995,10(3):260-262
本文总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病人30例。男6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1∶4。年龄为6~12岁,大于7岁者占96.7%,明显以学龄彻儿童较多。有家族史的3例,占10%。其临床特点以急性或暴发性起病者较成人多,就诊时病程平均为7.2±7.9月,常常以多系统同时起病,表现为高热、皮肤损害、关节炎、多浆膜炎、心包炎、心肌炎、严重肾脏损害,肝脾淋巴结长大较成人为多,明显血液学改变,易误诊为血液病。神经精神异常、免疫学异常等本病为儿童时期严重的多系统、多器官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重、治疗困难、预后差。本组病例住院期间死亡4例,占13.3%,均死于狼疮肾炎,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方国英 《临床荟萃》2007,22(19):1407-1408
结核病是一种宿主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免疫应答紊乱的免疫学疾病,属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1]。因此导致细胞免疫受损的疾病都是结核病的高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肾衰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均属结核病高发人群。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结核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及多系统、多器官、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的出现,既是抗体免疫功能紊乱的结果,又是产生病变的原因。为了探讨其间的关系,本文对1996~1998年我院确诊的SLE患者问例进行了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均为首次在我院住院确诊的SLE患者,共61例;男4例,女57例,女:男=1525:1;年龄9~60岁,平均年龄30.4岁。诊断标准按美国ARA(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1]和我国暂定标准[2]。1.2临床症状关节疼痛40例(73.8%)、贫血42例(68.8%)、发热40例(65.6%)、肾脏损伤40例(65…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结核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结核病的发生率、临床特征以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研究分析了1995至2004年期间在我院随诊的915例SLE者中的42例并发结核病的患者,结核病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学及组织学检查,并记录其受累器官、治疗药物以及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33例女性,9例男性,年龄16~52岁(平均28岁),病程2月至6年(平均26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42例)、咳嗽(25例)、骨关节痛(15例)、淋巴结肿大(8例)和头痛(4例)。受累器官包括肺32例(76.2%),肺外结核者18例(42.9%),其中结核性脑膜炎6例、骨关节结核4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和淋巴结结核6例。单器官受累者34例,其中一例经经验性治疗后好转,多器官受累者8例。仅4例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其阳性率9.5%。全部患者在诊断结核病前均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41例患者经联合抗痨治疗(INH+Rif+Eth或+Pyra),仅1例经INH+Rif+Eth治疗1月后改左氧氟沙星治疗2年,39例抗痨治疗后痊愈。结论SLE患者结核病以及肺外结核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强的松使用可能与结核病的发生相关。早期诊断较困难,抗痨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珍花 《临床医学》1998,18(5):17-18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我院自1989~1996年11月共收治14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4例均系住院患儿,诊断标准按1982年风湿病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男性2例,女性12例,男:女=1:6,发病年龄8.5岁~14岁,平均12岁。就诊时病程2周~1年。①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CNS-TBI)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79年6月至2009年6月完整的11例SLE患者合并CNS-TBI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分类,对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女10例、男1例,年龄中位数36岁。合并CNS-TBI时SLE的病程中位数为41个月,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中位数9分。2例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激素治疗(18.2%),4例患者接受了冲击剂量激素治疗(36.4%)。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查(脑脊液涂片或培养)阳性者仅有4例(4/9,44.4%)。11例患者中6例在中枢结核感染的同时合并肺结核,4例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例为浸润型肺结核。预后较差,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达54.5%。结论 SLE合并CNS-TBI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差。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T细胞酶联免疫检测(T-SPOT.TB)有协助鉴别诊断意义,需在充分治疗SLE基础上积极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65-3967
选取我院2005~2014年收治的78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14例与非活动期组64例,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病情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活动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病情恶化比例(64.28%)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中胎盘早剥、子痫前期、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病情恶化及妊娠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掌握合适的妊娠时期,在非活动期妊娠对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并发症的发生、减缓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了138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提出由于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健康教育的实施要点。方法:收集本院1994-2001年间的妊娠合并SLE的病例138例,进行回顾性资料统计和分析。结果:138例中有132例处SLE稳定期;6例处活动期;分娩孕周在30-40周;其中有1例在孕20^1/7周予以治疗性引产,1例因新生儿畸形(胸廓畸形)死亡,双胎2例,共计分娩活产新生儿13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在945-3900g;出生身长在40-51cm;发生1例新生儿狼疮等。结论:妊娠合并SLE目前已经不再被判为不可怀孕,加强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经过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合并症,发挥患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可安全渡过妊娠和分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男女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比分析92例女性SLE与13例男性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 男性组肾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阳性较女性组多见(P<0.05),而女性组则以蝶形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消化系统损害、C3降低及抗SSA阳性较多见(P<0.05);经治疗女性组好转率(85.86%)较男性组(53.85%)高(P<0.05),死亡率(5.43%)则较男性组(23.08%)低(P<0.05).结论 SLE患者男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有一定差别,与女性相比,男性内脏损害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应琴飞  林华志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85-188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对于SLE患者的治疗常需大量和(或)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使机体易受多种病原体感染,尤其是结核菌等细胞内寄生菌的感染。文献报道,SLE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结核感染和肺外结核感染多见。因此,如何加强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胡成功  胡志  金晓东 《华西医学》2014,(6):1116-11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例SLE引发肠穿孔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结果 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逐渐稳定,均康复出院。 结论 SLE合并肠穿孔临床上较少见,迷惑性强,容易误诊误治,未及时发现穿孔可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栓病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LE并血栓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男6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1∶3.7;平均年龄(42.7±13.5)岁;平均病程(7.5±8.6)年;单因素分析显示:SLE-DAI、aCL、LDL-C、年龄、病程、男性、吸烟为血栓病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aCL、SLE-DAI是血栓病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LE患者的病程长、aCL阳性、SLE-DAI≥10分是合并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由于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隐匿、多样,加上基层医院检测条件等因素,往往造成延期诊断甚至误诊。本文对近5年临床所见23例SLE作一临床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重视,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1 一般资料 按美国1982年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本组23例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5岁;  相似文献   

15.
谭焕源 《临床荟萃》1999,14(24):1115-1116
医院感染是衡量医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易导致感染的发生。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医院感染的规律,本文对近10年来我院住院的106例SLE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出院患者106例,男5例,女101例,男:女为1:20.2,年龄范围20~45岁,其中20~30岁68例,31~40岁30例,41~45岁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明确诊断为SLE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生肿瘤的时间、愈后及与SLE用药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肿瘤同SLE同时发生,其余8例均为后续发生,且1例先后发生2次肿瘤;血液淋巴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部位均可发生。结论SLE并发的恶性肿瘤的症状易被SLE自身临床表现所掩盖,故对SLE患者出现不能以疾病本身解释的诸如发热、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损害和胃肠道等症状,要考虑到有无潜在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高辉  樊均明 《华西医学》2005,20(3):513-5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年龄结构、起病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以下起病者占76%。以皮肤、关节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69%,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27%。科院后都给予了激素或激素联合应用细胞毒药物。显效17%,有效78%,总有效率约94%。结论:SLE发病年龄高峰在15—35岁,首发表现以肾外损害多见。激素联用细胞毒药物,同时配合中药对控制狼疮性肾炎能起刮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及肾脏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30例SLE患儿(其中有10例进行肾活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儿童SLE患者中,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12.03岁。SLE患儿最常见的表现为肾损害24例(80%),10例肾活检患儿病理类型以弥漫增生型(Ⅳ型)多见,占60%。其他为系膜增生型(Ⅱ型)。肾外表现以发热(70%),贫血(60%),皮疹(57%)等多见。免疫学指标以ANA阳性(93%),dsDNA阳性(77%),补体C_3降低(60%)等为主。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多样,肾脏易受累,且狼疮性肾炎(LN)临床与病理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准确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应及时行肾活检检查。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143例诊断明确的SLE中合并甲减的30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SLE合并甲减发生率为21%.30例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53.3%,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率56.6%.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与SLE病情活动程度有关,活动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结论:自身免疫损害是引起SLE合并甲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甲状腺亦为SLE病情活动侵犯的靶器官之一,对SLE患者应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分析 9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 ,2例低血小板血症 ,1例低白细胞血症 ,1例重度贫血 ,4例伴肾功能损害 ,2例并发妊高征 ,均获活产新生儿 ,母婴平安。结论 :妊娠合并SLE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应联同内科医师共同监护 ,适当用药 ,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