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对兔肝VX2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种植瘤组织悬液法成功建立20只兔VX2肝癌模型,移植瘤直径达(2.5±0.5)cm后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直接处死取肝脏标本;B、C、D组分别于RFA后4、12及24 h处死取出肝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结构改变,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结果 VX2肿瘤呈浸润性生长.B、C、D组见肿瘤中央射频消融区呈现大片坏死,残癌细胞皱缩,染色质浓聚边集,凋亡小体形成,周围见炎性反应带,外围癌组织残留.A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0.14±0.04;B、C、D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47±0.03、0.68±0.04和0.49±0.05,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RFA治疗能消融局部肿瘤,促进坏死周围残存肿瘤凋亡,遏制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兔VX2肺移植瘤模型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肿瘤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三维适形放疗累积剂量达06、、121、8 Gy时行18F-FDG PET/CT检查,采集不同时期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延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侧正常肺组织SUVmax及两者的比值(T/L),观察两组模型兔T/L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放疗结束后,取出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常规HE染色。结果放疗组模型兔累积照射剂量达0、6、12、18 Gy时,T/L分别为(8.447±1.488)(、9.344±1.342)、(7.143±1.307)(、6.221±1.066),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9、5.010、5.984,P均<0.05),而对照组相应时间T/L逐渐升高,分别为(8.428±1.705)(、9.610±1.282)(、10.402±1.283)(、11.586±1.627),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0、3.2252、.611,均P<0.05);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体积均有增长,累积剂量达6、12、18 Gy组间分别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t=2.7425、.225、6.824,均P<0.05),放疗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HE染色示放疗组肿瘤组织内大片糜烂坏死,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坏死灶不明显。结论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行18F-FDGPET/CT显像动态观察,T/L短期内显著降低,可在CT形态学改变之前评估放疗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评价壁虎活性单体对兔肝脏VX2移植瘤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兔肝脏VX2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10只荷瘤兔。A组给予壁虎活性单体(20 mg/kg)与碘化油(0.2 ml/kg)混悬液介入治疗,B组给予碘化油(0.2 ml/kg)介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后及组间术后信号强度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结果术前、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DWI信号强度及ADC值分别为(1626.20±370.10、785.34±98.13、653.69±67.82,0.9±0.1、1.47±0.36、1.67±0.54)。结论表观弥散系数可用于无创性评估壁虎活性单体对兔肝脏VX2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兔VX2腹膜腔移植瘤的MR影像学表现来评估MR平扫加增强扫描对腹腔内移植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直接注入瘤粒悬液法制作兔VX2腹膜腔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第10天对瘤兔腹部进行MR扫描获得影像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10 mm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MR平扫敏感度为60.19%、准确度55.86%,MR平扫加增强扫描敏感度为78.64%、准确度73.64%,对于病灶检出能力MR增强扫描要优于MR平扫;在对1020 mm之间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MR平扫的敏感度为82.35%、准确度77.78%,MR平扫加增强扫描敏感度91.18%、准确度88.57%,对于病灶检出能力MR增强扫描要明显优于MR平扫;在对>20 mm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时MR平扫与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一致,检测能力相同。结论对于<20 mm的病灶MR增强扫描检出能力在敏感度、准确度方面优于MR平扫,而对于>20 mm的病灶MR平扫与平扫加增强检出结果相同均与病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放疗组、CMNa+放疗组及对照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监测治疗前后肺部肿瘤组织与对侧脊柱旁肌肉组织对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比值(T/M)及肿瘤的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治疗前后T/M变化百分数(M%)、肿瘤体积生长率(V%)和VEGF阳性率(VEG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 h后,CMNa+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T/M比值较治疗前减低,对照组明显升高,CMNa+放疗组M%(34.3±12.4)减少幅度高于单纯放疗组(17.6±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荷瘤兔肺部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增长,其中CMNa+放疗组V%和VEGF%均为最低,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与M%、V%均呈正相关关系(r=0.847、0.745,P<0.05)。结论 CMNa可增加VX2肺移植瘤乏氧细胞对三维适形放疗的敏感性,其与放疗联合应用较单纯放疗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CT灌注对腹腔内移植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制作兔VX2腹膜腔移植瘤模型,对瘤兔腹部进行CT灌注扫描获得影像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增强加CT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10 mm及对10~20 mm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对于病灶检出能力CT增强加CT灌注扫描要优于单纯CT增强扫描。结论对于20 mm以下的病灶CT增强加CT灌注扫描检出能力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优于单纯CT增强,而对于>20 mm的病灶CT增强与CT增强加CT灌注检出结果相同均与病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转移淋巴结放疗动物模型,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VX2移植瘤转移淋巴结模型,并随机分为放疗组(10只)和对照组(7只),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第1、3、7天行MRI常规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及ADC值.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转移淋巴结体积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放疗组放疗后第3和第7天的ADC值分别为1.267±0.200和1.688±0.330,明显高于放疗前的1.054±0.120和放疗后第1天的1.040±0.170(P<0.01).结论 与传统方法比较,DWI能更早反应实验动物转移淋巴结放疗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定量技术测量骨密度的价值。方法自制磷酸钙含量分别为0、50、100、150、200mg/cm3的目标体模,分别应用自行设计的双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东软公司设计的单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对以上体模分别进行双能定量CT方法、单能定量CT140kV法及单能定量CT体模法的骨密度测量。应用偏离度及线性回归的方法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真实值对比,3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偏离度分别为6.50%、31.07%、62.04%。双能方法与单能方法相比,其测量值更接近体模钙盐含量(P<0.05)。分别以真实值和每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做回归直线,双能定量CT法的截距及斜率最接近真实值。结论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优于单能骨密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微波凝固治疗兔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30(4):297-299
目的探讨术中微波凝固治疗种植性兔肝脏VX2肿瘤的有效性,并应用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对微波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应用UMC-1型微波治疗仪,2450MHz,16G防粘植入性天线,芯线裸露长度为9mm,开腹对VX2肿瘤行微波辐射治疗,每次60W×120s.微波治疗后10~15min行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levovist,300g/L,0.2~0.3mL/kg).随机抽取微波后各个阶段的VX2肿瘤做病理光镜检查.结果微波治疗后可形成1.5~2cm的黄白色凝固区,肝脏凝固即刻二维超声示沿微波天线呈强回声窄带样改变,周围较宽而均匀的低回声反射,肿瘤边缘变得不清晰.2周后肿块内部强回声范围明显扩大,周边围以细条状低回声反射,肿块边缘清晰可辨,其大小与大体所见基本一致.微波治疗后造影检查,6个VX2肿瘤仅于静脉相观察到稀疏的点状血流,2周后病理证实为完全坏死.4例首次治疗后肿瘤内可见持续血流增强,对该区2次微波治疗后,3例结节内未见血流,1例2次治疗后静脉相边缘有持续血流显示,2周后再次行造影检查,可见中心及周边血流明显增多,病理证实为不完全坏死.结论微波凝固即刻超声增强区与大体标本变性坏死区相差较大,2周后超声示肿块边缘清晰,超声增强区明显扩大,与实际坏死区域对应较好;能量声学造影能早期评价微波凝固治疗VX2肿瘤的疗效,残存瘤组织表现为肿瘤内持续造影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上腹部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拟诊上腹部病变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后,再行双源双能量CT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得出虚拟平扫图像,将常规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图像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CT值、信噪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种CT扫描所得的图像均可清楚辨识,虚拟平扫图像的颗粒感较粗,其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性噪比与常规平扫图像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NC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CNC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进行上腹部疾病的诊断,不仅诊断准确率较高,还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慎和 《安徽医药》2018,22(9):1787-1789
目的 探究双能量CT(DE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30例进行化疗栓塞,于术后4周行D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病灶情况.对DECT图像分别采用双能量成像处理法(A法)和常规成像处理(B法),根据病灶碘油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显示结果进行评分,并DE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法取得图片的评分显著高于B法(P<0.05).DSA检出42个病灶,A法和B法分别检测出38个和32个病灶;A法的病灶阳性检出率为90.5%、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6.0%,显著高于B法(阳性病灶检出率为76.2%、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58.0%)(P<0.05).结论 DE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侵犯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扫描,以术后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淋巴结、脂肪组织转移组动脉期、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侵犯有积极意义,能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接收疑为肺动脉梗塞的25例患者进行DSCT诊断,获得140 kV、80 kV及两者融合的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将140 kV和 80 kV两组图像输入双能量后处理软件(DE),获得 DE灌注图像(DEPI);将融合图像输入三维软件获得血管 MPR 图像 (V2MPR),综合DEPI与V2MPR直接显示栓子,由2位资深医师对V2MPR图像质量进行肉眼观察评价.结果 25例患者DS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V2MPR图像显示有区别,肺动脉、栓子、图像整体观显示不同,13例具有明显的低灌注区;DEPI中肺动脉干、叶动脉及部分段肺动脉内栓子均引起低灌注区,其余段及亚段肺动脉内栓子未见明显灌注改变.结论 DS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能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应用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变患者共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减影CTA检查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Ⅰ级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双源CT双能量成像方法的辐射剂量低,扫描完成时间短,图像减影时间短,与常规减影CTA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脑血管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图像结果,且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较小,检查所需时间短,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DEPI)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将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对肺组织灌注定量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同一患者的双侧比较行配对t检验,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融合数据的CTPA图像为标准,分别计算DEPI、MinP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双肺及双肺上、中、下部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灌注定量分析显示全肺及中、下肺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I和MinP图像与CTPA在诊断肺栓塞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尤其有利于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第二代双源双能量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不同辐射剂量下CT图像质量的差异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CTPA检查,每组40例,其中A组管电压80/Sn140KV检查,B组管电压100/Sn140KV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段、背部脂肪CT值等指标,并对CT影像治疗进行主观评分,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剂量(ED)等。结果 A组患者肺动脉平均CT值、平均CNR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主观CT影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A组与B组评分无显著差异,但A组ED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螺旋CT肺动脉成像选用80/Sn140 KV扫描在获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CT影像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所受辐射剂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将降生后两天的幼兔脑组织移植到成兔大脑人工预制的腔隙内。36天后,把受体兔处死病检。在光镜下,证实移植的脑组织未死亡,并於体兔的脑组织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构通。移植的脑组织细胞与受体兔的脑细胞无明显区别。说明已成活,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下步实验,用相同的电凝方法,损伤破坏两组兔的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均造成兔的一侧前、后肢瘫,然后一组用幼兔脑移植;另组对照。经60天观察后,发现移植组兔的肢体瘫有明显恢复。为临床的脑移植做了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兔VX2肿瘤是由Shope病毒诱发兔皮下乳头状瘤衍生而来的鳞状细胞癌,经72次或72次以上传代建立的瘤株,具有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富血供、早期即可发生肝、肺、纵隔等处转移的特点[1]。由于新西兰兔体内缺乏对VX2瘤株的免疫机制,故利用新西兰兔种植VX2瘤株成功率高,且由于兔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兔VX2肺种植瘤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及判断肿瘤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穿刺种植方法于15只兔肺内种植VX2肿瘤,20 d后选择>7 mm以上肿瘤,进行多层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 3软件处理获得反映肿瘤灌注功能状态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最大增强值(MAV)。CT灌注扫描后处死实验兔,肺标本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μm厚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抗CD34抗体和抗VEGF抗体染色)。所有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不同组别之间的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CT灌注成像显示兔肺种植瘤及瘤周区的BF、BV和PS值较正常肺组织有明显升高,但瘤周区PS较肿瘤区为低,因此PS图上显示的病变范围与CT增强图像显示的病变范围近似,而BF和BV图上显示的病变范围比CT增强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范围要大。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实验兔肿瘤标本中CD34染色阳性MVD计数为68±8,而VEGF阳性细胞百分数为73±1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肿瘤实质区CT灌注参数MAV、BF、BV、PS与MVD、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T灌注参数不仅能反映兔VX2肺种植瘤微循环情况,而且可以反映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这可能对预测肿瘤微血管生成和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