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48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保留内生殖器的膀胱全切术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48例患者中移行细胞癌46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32例,复发性肿瘤16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1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31例。结果:4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60(210~360)min,平均输血量280(0~1200)ml。术后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个月白天控尿率为97.9%(46/47),夜间控尿率为93.6%(44/47)。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3例。术后6个月IVU检查输尿管狭窄2例。无子宫、子宫附件及阴道转移复发。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内生殖器、阴道前壁、自主神经及完整尿道,行膀胱全切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广泛开展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取一段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尿道残端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2~380 min,平均310 min.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7个月(1~16年).6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于5年内死亡,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1例仍在随访,7例存活已达5年.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改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膀胱癌及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谢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截取末段回肠,排列成W形,褥式缝合制作贮尿袋。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结果:25例手术时间平均4h,输血量平均550ml,术后24例随访2-84个月,平均24个月,23例白天可控排尿,14例夜间自控排尿。仅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积水,1例术前左肾积水者术后无变化。2例肾功能异常。23例行膀胱排尿造影均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术后出现低血钾者2例,余22例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无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者。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7年来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结果:25例患者中有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4个月,平均8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240min,输血量平均550ml,手术并发症少,23例患者白天可控制排尿,其中14例夜间自控排尿。3例有肾脏或输尿管积水,2例肾功能异常。膀胱排尿造影均未发现输尿管反流。血生化检查除2例发现低血钾外,其余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值得选择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尿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和生存质量等。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输血量平均470 mL。术后3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2例,尿瘘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20个月,1例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结论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和代膀胱功能好,是浸润性膀胱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6.
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130例,回肠膀胱16例临床资料。结果:143例膀胱肿瘤病例,浸润性肿瘤13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3个月未发现上尿路梗阻积水,电解质、肾功正常范围。发生近期并发症12例,远期并发症11例。87例随访1~10年,5年生存率63%。结论:膀胱全切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直肠代膀胱和回肠膀胱都是尿流改道的较好选择,长期随访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Mainz Ⅱ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全切术后,采用Mainz Ⅱ型膀胱术尿流改道.术中取直肠和乙状结肠各10 cm,对系膜缘剖开,从直肠和乙状结肠连接处对折双层缝合成贮尿囊后壁,左右输尿管分别与乙状结肠和直肠乳头状抗反流吻合,双层缝合前壁,建成Mainz贮尿囊.结果 1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40~420 min,平均350 min;输血400~800 ml,平均600 ml;随访4~18 月,尿粪分流,尿控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膀胱全切Mainz Ⅱ型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尿控效果好,生活质量高,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间进行了系列改良探索,包括保留子宫、卵巢及附件的膀胱全切;保留完整尿道、阴道及自主神经的膀胱全切;腹膜外顺行切除膀胱;手助拔针邻边全层连续褥式缝合制作"W"回肠新膀胱;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用自制引导探子引导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等。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排尿控尿功能。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0min,术中平均出血560ml。术后2~4周拔除尿管,患者排尿通畅。1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恢复昼夜尿控分别为94.4%和88.9%,新膀胱容量平均330ml,蹲式手辅腹压排尿下,最大尿流率平均24.6ml/s,残余尿量0~25ml。无肿瘤复发及种植转移。结论经初步观察,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可尝试保留子宫、卵巢、附件和完整的尿道、阴道;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适于女性患者;所行系列改良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在肿瘤根治的同时利于控尿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女性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6年2月36例女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年龄48~65岁,平均56岁。其中移行细胞癌34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22例,复发性肿瘤14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Ta~T1)12例,浸润性膀胱肿瘤(T2~T3)24例。结果:36例手术平均时间270min(210~330min),输血量平均400ml(0~1000ml)。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94%(34/36)和92%(33/36)。2例排尿可控过度,需间歇导尿。术后6个月IVU检查无输尿管狭窄和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无尿道残端肿瘤复发。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女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广泛开展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全膀胱切除方法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膀胱癌患者行改良全膀胱切除术.顺行分离膀胱顶部、侧壁上半部、底部,切断输尿管后改逆行分离。示指紧贴前列腺包膜将前列腺与直肠分开后,向上向外将膀胱颈部侧韧带和精囊尾的纤维束钩于示指掌握之中,切断并结扎。女性患者保留内生殖器及尿道内口。尿流改道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就手术并发症、术后控尿排尿情况、新膀胱容量、影像学和生化检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切除膀胱时间平均80min,术中平均出血450ml。原位回肠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反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良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膀胱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W形回肠代膀胱术 ,并对术式进行改进。结果 :36例手术时间平均 4 .2h。术后 31例随访 4~ 19个月 ,平均 10 .6个月 ,无严重并发症 ,均无瘤生存。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尿控率为 10 0 % ,术后 3、6、12个月夜间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 2 2 .5 %、11.1%及 6 .2 %。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6 0± 30 )ml,最大尿流率 (13.6± 2 .6 )ml/s,剩余尿量 (11.5± 5 .8)ml,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新膀胱造影发现新膀胱呈球形 ,完全位于盆腔 ,未见输尿管反流。B超及IVU检查发现原上尿路积水 4例均明显减轻 ,其余未发现输尿管狭窄和上尿路积水征象。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创伤轻 ,并发症少 ;新膀胱容量大 ,内压低 ,顺应性好 ,功能接近于正常膀胱 ,保持原位排尿 ,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正位可控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对1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膀胱全切正位可控W形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时不切断耻骨前列腺韧带,切断前列腺尖部时紧贴精阜近端,并采用电刀紧贴膀胱及前列腺处理膀胱侧后韧带和前列腺侧韧带。截取末段回肠,排列成W形,褥式缝合制作贮尿袋,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结果:10例手术时间平均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日间控尿良好10人,夜间控尿良好9人,9例患者性功能恢复,未见一例尿失禁。结论:改良膀胱全切正位可控W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控尿效果好,尿失禁发生率低,性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步经验,评价此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包括11例Bricker回肠膀胱术,4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6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90±4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0±101.1)ml,1例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5 d恢复肠蠕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0%(4/21)。平均随访(12±5.5)个月,总生存率85.7%(18/21),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具备开放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腹腔镜技术熟练的医院可尝试开展。初期开展,Bricker回肠膀胱术可作为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先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或经尿道前列腺内腺剜剥术,保留部分前列腺被膜的方法.对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正位膀胱术进行改良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8年10月行该改良术式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或内腺剜剥术,再行膀胱切除,保留部分前列腺被膜,尽量保留背静脉复合体,不过多解剖盆底结构,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及精囊,前列腺被膜腔与"W"回肠膀胱无张力吻合.随访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3例行内腺剜剥术,背静脉复合体5例仅缝扎未离断,2例缝扎并离断,2例未予处理.手术时间300~390 min,失血300~1 000 ml.均为移行细胞癌,残端(一),G1、G2各4例,G3 1例;T1N0M01例;T2N0-1M0 7例,T3N0M0 1例.1例术后1个月死亡.8例无瘤生存至今12~19个月,最大尿流率平均19.2 ml/s,白日完全尿控6例,不完全尿控2例;夜间尿失禁1例;IIEF-5评分平均16.6.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可试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或内腺剜剥术,对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正位膀胱术进行改良,以保留部分前列腺破膜,利于保护性神经和盆底尿控结构,并降低手术难度.经随访1年余,短期内未发现肿瘤种植转移复发.新膀胱出口无狭窄,勃起功能及尿控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采用5点穿刺经腹入路,先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继而体外构建回肠新膀胱,最后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实施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例。皆为男性,平均年龄67岁。结果手术时间420~600min,平均480min,术中失血量350~800ml,平均400ml。术后淋巴结及手术切缘均阴性。随访3~24个月,除1例有轻度夜间尿失禁外,其余患者均昼夜控尿良好。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200~350ml,平均27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1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1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8年7月~2011年5月,选择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生存率、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17(5.5~7.5)h,平均出血量为300(0~800)ml,仅1例输血4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19%(2/11)。上尿路检查,提示18.19%(2/11)术后拔出双J管后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1例血肌酐上升。随访15(1~67)个月,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91%(10/11)无复发生存。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到90%(9/10);夜间完全控尿率70%(7/10),小于1块尿垫20%(2/10)。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行改良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顺向蠕动输入袢能够保护上尿路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mL(平均220 mL).术后4~8d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0例术后均能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平均膀胱容量约398mL,平均夜尿1~3次;1例出现夜间遗尿;2例出现尿漏;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2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血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术后控尿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13年来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肠代膀胱术疗效。方法:观察26例患者术后可控情况,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4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死亡与肿瘤无关。21例患者白天可控;3例出现夜间遗尿;2例术后出现膀胱瘘并行修补术,但一直尿失禁;1例术后出现腹股沟斜疝。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可控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