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PICC置管的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置管。比较两组导管尖端位置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到位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68.3%%;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5.00%。结论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早产儿不同穿刺部位PICC体表定位方法,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技术方法及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的关系。导管尖端最适宜位置存在争议,导管尖端位置与新生儿体位、手臂姿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新生儿身长体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需要医务人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早产儿不同穿刺部位PICC 体表定位方法,PICC 导管尖端定位的技术方法及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的关系。导管尖端最适宜位置存在争议,导管尖端位置与新生儿体位、手臂姿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新生儿身长体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需要医务人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张丹  王燕  张琴 《全科护理》2022,20(12):1637-1639
对X线片、腔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定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尖端位置方法的优缺点、准确率、并发症及操作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PICC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伟伟 《全科护理》2016,(33):3532-353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输液工具,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PICC头端应位于病人的上腔静脉内,理想位置是上腔静脉的中下1/3、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上方3cm~4cm。要有效地发挥PICC导管的作用,PICC尖端位置至关重要,不正确的导管位置,若未能及时发现,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会引起血栓形成、导管移位、静脉炎、心律失常甚至心包填塞等严重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人群PICC体外测量方法、PICC尖端理想位置、PICC尖端定位方法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由于各种改良方法中PICC尖端位置不统一无法比较其准确性,尖端导航结合心房内心电定位将成为PICC尖端定位的金标准,现阶段在我国采用超声检查来排除导管尖端位于颈内静脉,置管后行胸部X线正位片拍摄也是一种简单、可行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方法应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PICC定位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恶性肿瘤且需要行化学药物治疗、经血管评分合格的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即X-线组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到达长度后送至放射科做X-线定位,实验组在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后再送放射科做胸部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的位置,对比其定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种不同的PICC尖端定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方法同传统X-线定位一样准确有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追踪及定位辅助装置即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sherlock 3CG tip confirmation system)与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至5月在本院住院采用腔内心电图进行PICC尖端定位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6月至8月在本院住院采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的差异及误入动脉、损伤神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62%(41/42)和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97.62%(41/42)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5.71%(36/42)和69.05%(2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56、13.915,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误入动脉、损伤神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可提高PICC尖端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中心房颤动波(f波)的变化对心房颤动患者PICC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合并心房颤动且需行PICC置管的221例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行腔内心电图,通过观察f波平均波幅的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后行胸部X线摄片定位,分析f波平均波幅改变与导管尖端位置的关联性.结果 203例患者出现f波...  相似文献   

11.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后,再到放射科做胸部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到达长度后,送至放射科做X线定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置管到位率、操作时间和置管成本。结果两组的置管到位率分别为:95.25%和94.18%(P〉0.05);操作时间分别为(15.29±0.23)min和(26.52±0.36)min(P〈0.01);置管成本分别为(1719.37±0.61)元和(1885.37±0.42)元,(P〈0.01)。结论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置管的到位率高,能节约置管操作时间和置管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内心电图(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7~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0例,根据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外周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每组各30例。导管尖端位置和方向的确定依据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记录置管到位率及长度。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结果ECG引导的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的置入长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可以引导PICC尖端位置的定位,指导术中置管方向,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且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时,可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是否能承担评估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职能。方法:由经过培训的5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对2010年4-12月入住我院行PICC置管的1016例患者的导管尖端位置进行评估。结果:专科护士对1013例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评估结果与放射科出具的诊断报告相吻合,准确率达到99.7%。结论: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有能力正确评估PICC导管的尖端位置,授权予专科护士PICC导管尖端位置评估职能是可行的,不仅大大缩短置管后患者用药等待的时间,且能及时处理导管异位的问题,在患者治疗的及时性、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以及加快医院床位周转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彭昕  闻曲  姚巧莉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61-862
文章阐述了PICC尖端的最适位置范围和对其进行定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导管尖端不同的定位方法(即x线、导管腔内心电图、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电图和模拟机)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采用有效方法进行定位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成人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异位的影响因素、预防、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及异位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穿刺血管的选择、病人的体位及心理、导管置入长度和外固定及导管维护,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确保置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姚辉  宋敏  刘玉莹 《护理研究》2012,26(7):582-584
对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异位的影响因素、预防、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及异位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穿刺血管的选择、病人的体位及心理、导管置入长度和外固定及导管维护,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确保置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定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成本低的特点.但EKG定位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及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5例需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并与置管后X线片结果进行对比,形成自身对照,分析其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到位率95.7%、尖端异位率4.3%,X线片结果提示PICC尖端定位到位率97.4%、尖端异位率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有特征性P波预测与X线片结果符合率98.3%,经Kappa检验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成功率高,能减少尖端异位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作为首选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74-2075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8例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根据PICC导管尖端位置所在分组,A组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为异位;B组:导管尖端位于T5-7为适宜位置;C维:T8以下为进入心房,为位置过深.对三组患者导管尖端所处位置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A组5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7例,发生率46.55%,B组7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0例,发生率12.82%,C组7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15.2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应提高置管技术,使PICC导管尖端置于适宜位置,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