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洪 《现代保健》2011,(2):128-12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F—FDG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T/CT中心建设中的放射防护。方法:根据我国放射防护相关的现行政策、PET/CT技术特点、辐射剂量的理论及工作经验积累,讨论PET/CT中心建设中放射防护的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PET/CT中心从放射性药物分装到PET/CT扫描各工作环节中的放射防护要求;导出了各环节中防护设施屏蔽厚度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放射防护的评价验收程序。结论:全面系统探讨了PET/CT中心建设各环节中的放射防护,为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华 《药物与人》2014,(9):41-41
目的:探讨PET/CT与MRI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013年8月复发性宫颈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20例:PET/CT检查的患者;对照组21例:MRI检查的患者.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治疗组敏感性94.11%特异性66.66%准确性90.00%阳性预测值94.11%阴性预测值66.66%;对照组敏感性64.28%特异性28.57%准确性52.38%阳性预测值64.28%阴性预测值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ET/CT相较MRI在复发性宫颈癌的诊断更敏感、准确,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熊萍 《大众医学》2011,(3):58-61
PET/CT是一种新的影像技术,最早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后来逐渐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PET/CT在引进国内的十几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述核医学99Tcm-MDP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作用,全身骨显像可应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与X线.CT、MRI、PET/CT相比,有独特的优势,为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PET/CT运行成本及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3所医院PET/CT中心的使用效率、运营成本、存在的问题等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PET/CT设备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固定成本所占比例大。目前,PET/CT检查费用高,利用不足,按目前的收费标准仍不能收回成本,资源浪费严重,并且PET/CT扫描仪与回旋加速器的配备不合理。因此,建议政府应该合理定价,优化PET/CT的配置。政府通过发布信息,提高医院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方面的能力以节约资金,合理配置PET/CT。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PET/CT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PET/CT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结论:PET/CT可实现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2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PET/CT中心建设中的场地选址、布局与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管理政策、PET/CT中心技术特点、工作流程及工作经验,讨论PET/CT中心建设的选址及布局设计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时,如何进行选址及进行各功能区域的布局设计。结论:为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的选址及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显像技术PET/CT存在的优势与的问题。方法PET/CT与MRI、SPECT进行对比。结果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结论PET/CT能够独立完成多排螺旋CT的临床显像,大大提高临床使用价值。但是,PET/CT定量分析精度受PET/CT设备本身、PET/CT图像采集方式和图象处理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8F—FDGPET/C显像在探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仪器为Siemens Biograph Sensation16PET/CT。56例病理证实宫颈癌患者,禁食4~6h,静脉注射^18F—FDG60min后进行PET/CT检查,采集方式为3D模式。由放射学与核医学各一位医生对其图像进行判定,与同期CT、SCC比较,并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过病理和随访观察56例患者中有33例发生复发或(和)转移,^18F-FDGPET/CT对复发性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1%(27/29)、88.9%(24/27)、90.0%(27/30)、92.3%(24/26)和91.1%(51/56)、CT分别为69.7%(23/33)、82.6%(19/23)、85.2%(23/27)、65.5%(19/29)和75.5%(42/56);SCC诊断效能分别为80.6%(25/31)、92.0%(23/25)、92.6%(25/27)、79.3%(23/29)和85.7%(48/56)。结论PET/CT显像对宫颈癌复发的检测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术后患者SCC升高的情况下,^18F-FDGPET/CT有助于探测隐匿性复发或转移病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在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20例临床考虑可疑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行PET—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并经过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或二探术证实。结果20例患者中PET-CT检查15例有复发灶,13例CAl25〉135kU/L,8例CAl99〉137IU/mL,CEA、AFP各有1例升高。PET—CT对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83%,95%,93%和100%。结论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以是早期诊断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一个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PET/CT—核医学影像发展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核医学影像的发展经历了闪烁扫描机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几个阶段,它们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尤其是PET在分子水平进行功能成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解剖结构不清楚;PET/CT将PET的功能图像和CT的解剖图像融合,不仅能检出细小的病变组织,而且能准确定位。可以说PET/CT代表核医学影像的未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PET/CT的设备进展、正电子药物研发及应用、肿瘤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研究及小动物PET几个热点方面简要论述了目前PET/CT的进展情况,对拟引进PET/CT的单位和希望了解PET/CT概况的个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5例经临床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PET/CT随访17例。结果15例病理证实为胆囊癌,SUVmax均值为9.57±3.16,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100%(15/15);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81%(9/11);治疗方案改变40%(6/15)。随访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患者,13例PET/CT阳性并证实局部和(或)多发转移;4例显示阴性,其中2例随访1年后复发。结论F-FDG 18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PET/CT设备的基本结构、主要参数及其在肿瘤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简要介绍。64层PET/CT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导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可将^18F-FDG的PET心肌代谢与64层CT冠脉成像同机同时进行,确定心肌活性及供血冠状动脉分布,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SIEMENS 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方法利用仪器本身的Syngo软件中PET Monitor工具或作一个床位的PET/CT空白扫描.测试一台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结果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率约为net trues:.45counts/s、Randoms:545counts/s、Prompts:550counts/s、Single Rate:745750counts/s,标准差SD分别为:0.26、2.52、1.53、765624;结论作一次一个床位6分钟PET/CT空白扫描,是测试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率简单而又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对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经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原发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报告,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结果93例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48例成功检测到原发灶,检出率为51.6%,34例经病理证实,14例为临床诊断,其中肺癌占58.3%(28/48),鼻咽癌占14.6%(7/48),乳腺癌占10.4%(5/48),结直肠癌3例,喉癌2例,扁桃体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各1例。5例PET/CT诊断错误。38例未检测到原发灶,2例鼻咽癌在随访过程中确诊。结论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探测淋巴结转移原发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建设中的场地选址与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政策及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技术特点,论述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的建设中选址及设计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医疗机构建立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时,如何进行选址,如何进行各功能区域的设计及净化设计的要求。结论:为医疗机构建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中心的选址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cT同机显像(PET/cT)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I.C)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PET/CT检查,分别根据cT和PET/CT融合图像进行TNM分期,并将PET/CT融合图像上的TNM分期和单独cT图像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在cT和PET/CT三维图像上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CT和GTVPET/CT),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52.38%(11/21例)的患者分期改变,分期升级7例,分期降级4例。21例患者GTVCT和GTVPET/CT均不相同,6例GTVPET/CT大于GTVCT,平均增大40.47%;15例GTV-PET/CT小于GTVCT,平均缩小31.38%,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cT图像相比,PET/CT显像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的准确性,能更准确地反映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关系,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放疗计划制定i寸程中更精确地勾画靶区。  相似文献   

20.
近日,武警山两总队医院引进了世界高端水平影像诊断设备PET/CT,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为此本刊记者针对引进PET/CT设备特色优势,采访了该院PET/CT中心主任范跃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