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早期连续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来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0.5、1、2、6 h 及12 h 血浆 H-FABP 浓度,同时应用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测定肌钙蛋白 I(cTnI)和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率对比,6 h 以内 H-FABP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cTnI 及 CK-M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 h 及6 h 以内对比,H-FABP 的准确率明显高于 cTnI 及 CK-M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P<0.05);H-FABP 浓度升高速度与 cTnI 及 CK-MB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 在 AMI 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 AMI 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胃癌血清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改变并探讨与胃癌相关的特征性小分子标记物。方法:利用GC/MS对30例胃癌和30例健康血清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分析获得11种脂肪酸和3种脂肪酸酰胺,利用OPLS-DA建模可以较好地区分胃癌组和对照组,并且发现4种脂肪酸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8种脂肪酸对两组患者的区分作用具有较大的贡献(VIP值>1)。结论:本实验发现胃癌血清中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代谢发生了紊乱,血清脂类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是心脏主要供能物质,占心脏能源的40—80%。安静情况下,脂肪酸氧化占心脏总氧耗量的80%。但是过多的脂肪酸在心脏堆积会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心率失常和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ATP—Pi 转换,可损伤心肌细胞完整性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从细胞释出造成心脏损害。正常和疾病时心脏脂肪酸代谢的复杂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1986年第一届正常和缺血心脏脂质代谢国际研讨会在鹿特丹召开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紧接着1988年又在荷兰Maas-tricht 举行第二次研讨会。本文就这次会议有关问题及近年来心脏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因“胸痛、胸闷3 h 以内”就诊,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比较3种指标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非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 CK-MB、CTn-I 及 H-FABP 明显升高(P <0.05);与 CK-MB 和 CTn-I 相比,H-FABP 对3 h 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则低于 CTn-I,但高于 CK-MB。结论对于发病3 h 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 H-FABP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以急诊入院的患者116例,其中AMI患者64例,非AMI患者52例。用胶体金方法检测患者发病0~3h和3~12h血清中H-FABP;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定量检测cTnI、BNP的浓度,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FABP、cTnI、BNP项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发病0~3h测定的H-FABP、cTnI、BNP的敏感性分别是95.45%、59.09%、61.36%;发病3~12h后测定的H-FABP、cTnI、BN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7.73%、97.73%、86.36%和90.63%、84.38%、81.25%。结论发病0~3h检测H-FABP对AMI敏感性较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发病3~12h后联合检测H-FABP、cTnI、BNP有利于提高AM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加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AM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48例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人院即刻查心电图及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MYO)、心脏型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KMB),同时采血分离斑清行H-FABP定性测试。结果H-FABP检测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及肿,与MY()相似,其特异性与CFnT相似,略高于CKMB及MYO;H-FABP联合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与MYO+CKMB+d、nT组合相州,但特异性略高于后者。4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但特异性低于前述3项联合。对于症状出现3h内就诊的患者,H—FABP检测AMI的敏感性与MYO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CKMB及cTnT;H—FABP检测AMI特异性与MYO、cTnT及CKMB无显著差异;在AMI早期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三种组合方案均无显著差异。结论H-FABP定性检测在AMI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具有明显高于CKMB及cTnT的敏感性,在急诊一线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 fectious m ononucleos is,IM)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ac id b ind ing prote in,h-FABP)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 B)水平变化,探讨检测h-FABP的诊断价值。方法同期观察健康儿童30例和79例IM患儿血清h-FABP和CK-M B水平,同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IM患儿血清h-FABP 5.35±2.15μg/L和CK-M B 23.1±9.4 U/L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94±1.09μg/L(t=8.2757,P<0.01),13.7±3.2 U/L(t=5.3747,P<0.01);血清h-FABP检出率(77.2%)显著高于CK-M B的检出率(41.8%,χ2=20.5904,P<0.01)。结论h-FABP定量测定可作为判断IM患儿早期心肌损害的一项客观指标,且比CK-M 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钟凌  黄文芳 《检验医学》2014,29(9):935-939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疾病阶段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规律,探讨持续增高的H-FABP早期对其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分析184例CHF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10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FABP、B型纳尿肽(BNP)水平。依据测定结果进行分组,第1组患者(82例)的H-FABP处于较低水平,第2组患者(102例)的H-FABP持续处于高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H-FABP水平为≤0.6 ng/mL,第1组患者H-FABP在其入院及出院时均处于较低水平[3.042±0.914、(2.891±0.890)ng/mL];第2组患者H-FABP入院及出院时均处于较高水平[12.276±3.991、(9.374±3.116)ng/mL]。随访中,共有54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29.35%,54/184),其中24例因心血管事件而死亡、30例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第1组中有10例(12.20%)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第2组中有44例(43.14%)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曲线显示,相对于第1组而言,第2组无病生存率明显较低(P0.001)。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前平均27 d H-FABP即出现明显升高,而BNP出现明显升高的时间比心血管事件发生平均早10 d,H-FABP比BNP平均早17 d出现异常。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年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BNP、H-FABP均与心血管事件相关,将其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FABP持续高表达是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5.462,P0.000 1)。结论对CHF患者而言,H-FABP是一种较新的监测指标,能为早期预测患者预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6例胸痛患者同时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结果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2%和100%,肌钙蛋白I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4%和100%,肌钙蛋白T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1.8%和100%。结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筛选快速而简便,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正>脂肪酸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脂肪酸根据碳链的长短可分为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根据饱和度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人和动物体内脂肪酸主要是长链脂肪酸,其来源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二是食物供给。脂肪酸在生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诸如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都与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1-4],因而脂肪酸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蛋白(IMA)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H-FABP和cTnI、白蛋白-钴离子结合试验检测IM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K-MB。结果 AMI发病3h时的H-FABP、IMA、CK-MB和CTnI的阳性率分别为82.4%、75.0%、29.4%和20.6%,6h时分别为92.6%、85.3%、64.7%和48.5%,9h时分别为60.3%、67.6%、80.9%和75.0%;AMI发病3-6 h时H-FABP和IMA检出率高,9h以后CK-MB和CTnI检出率高;四项联合检测,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达95.6%、96.0%、98.5%和88.9%。结论 H-FABP和IMA在早期诊断AMI中有重要临床意义,四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敏感性极高的早期心肌损伤标记物,已被论证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风险评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FABP应用于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的临床前瞻性试验并得出结论,H-FABP可以应用于肺栓塞的危险分层,特别对于非高危组肺栓塞患者,H-FABP与肺栓塞患者预后,不管是短期预后还是长期预后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疗效和意义。方法主要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来检测患者血清中NT-proBNP和h-FABP的水平。结果 COPD患者的h-FABP和NT-proBN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Ⅲ级和Ⅳ级患者水平也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患者(P<0.01);血清h-FABP阳性率要显著大于NT-proBNP的阳性率(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可及时了解COPD患者早期心肌细胞损害及心脏功能情况,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内脂肪的代谢特点和非酯化脂肪酸的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脂肪代谢与冠心病危险性因素之间存在许多相关性,其中以血浆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变化起中心的作用。尤其在餐后和儿茶酚胺过多时,血浆NEFA浓度升高是CHD发作的危险因素,其中涉及 机体胰岛素耐受,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载脂蛋白B和凝血因子活性增加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定性检测104例发病3h内胸痛患者的血H-FABP,比较其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肌红蛋白(MYO)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入选患者中最终确诊为AMI患者50例,非AMI54例。H-FABP、cTnI、CK-MB和MYO检出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8.00%、68.00%、64.00%和84.00%,H-FABP显著高于cTnI和CK-MB(均P<0.05),与MYO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0.74%、87.04%、85.19%和70.37%,H-FABP显著高于MYO(P<0.05),分别与cTnI和CK-MB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四种心肌损伤标志物中,H-FABP的准确诊断指数最高。结论:H-FABP用于AMI早期诊断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缺血心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心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揭示H-FABP在心肌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5个实验组(A1、A2、A3、A4和A5分别为心肌缺血1、2、4、6和12h);应用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心肌缺血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用RT-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H-FABP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2、A3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有部分形成了"收缩带";A4和A5组心肌细胞边界不清,局灶性凝集坏死,A5组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A2、A3、A4、A5组与Sham组比较心肌H-FABP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5),尤其A3、A4组降低分别约29%、30%(P<0.01)。WesternBlot检测示A2、A3、A4、A5组与Sham组比较心肌H-FABP蛋白表达均下降,尤其A4组降低约41%(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H-FABP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可能参与心肌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局部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心肌标记物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早期胸痛患者(≤6 h)分别进行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定性方法和cTnI和 CK-MB二联快速检测试剂盒定性方法测定,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和心肌标记物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定性检测法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nI和CK-MB二联快速检测试剂盒定性方法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诊断早期AMI的理想心肌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钝性心脏损伤(blunt cardiac injury,BC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钝性胸部损伤患者和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中心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心肌标志物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42例健康体检者和42例钝性胸部损伤患者伤后3,6,12 h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 Ⅰ)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含量.以cTn Ⅰ作为诊断BCI的金标准,将42例钝性胸部损伤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13例)和非心肌损伤组(29例).绘制H-FABP和cTn Ⅰ在胸部损伤患者伤后3,6,12 h诊断BCI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伤后不同时间(3,6,12 h)血清H-FABP和cTn Ⅰ对BCI的诊断价值.多组均数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ROC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delong.clarke-pearson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伤后3 h诊断BCI的AUCH-FABP和AUCcTnⅠ分别为0.9257和0.6844.AUCH-FABP大于AUCcTnⅠ,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伤后12 h诊断BCI的AUCH-FABP小于AUCcTn 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841 vs.0.8276,P=0.0278),二者对诊断伤后6 h BCI的ROC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655 vs.0.9125,P=0.2609).结论 H-FABP对BC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伤后3 h的敏感性优于cTnⅠ.  相似文献   

19.
体内脂肪的代谢特点和非酯化脂肪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脂肪代谢与冠心病(CHD)危险性因素之间存在许多相关性,其中以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变化起中心的作用。尤其在餐后和儿茶酚胺过多时,血浆NEFA浓度升高是CHD发作的危险因素,其中涉及机体腴岛素耐受、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载脂蛋白B(hyper-apoB)和凝血因子活性增加等。体内脂肪代谢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在不同部位脂肪水解作用不一样,以内脏脂肪水解产生NEFA危害作用更大。此外,NEFA对体内酸、脂代谢,对血液都滞性和类固(甾)醇性激素都有重要影响。血浆中NEFA浓度范围变化较大0.1~0.7(X=0.3)mmol/L,而且在个体之间和在不同时间里,都有不同的变量。尽管如此,测定血浆中NEFA含量,在临床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入院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对31例UAP患者采血行FABP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定量检测,严密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周内,血清FABP异常(增高)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4.4%,高于FABP正常的UAP患者,后者为7.8%(P<0.01)。CK-MB异常的UAP患者中30.0%在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CK-MB正常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8.5%,(P>0.05)。结论:FABP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