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T1受体和反激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力衰竭的药物疗法中,主要使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AT1)受体拮抗剂(ARB)。另外,除降压效果外,ACE抑制剂和ARB还具有多种作用,而多数情况是希望应用其脏器保护作用。ARB不仅没有ACE抑制剂的干咳副作用、耐受性好,而且还与ACE抑制剂药理作用不同,因而受到关注。近期作者等报道了ARB新的药理作用,即针对AT1受体的反激动作用(inverse agonism)进行讨论。虽然关于ARB的反激动作用仍有许多不明之处,但有无反激动作用在临床的长期效果上有何不同及对ARB的多方面脏器保护作用有何影响等问题,今后将逐渐阐明。  相似文献   

2.
Kazuo  K 张舒 《日本医学介绍》1992,13(9):406-407,432
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β—受体阻断剂(BB)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成功地抑制了85%患者的室性早搏,并逐渐提高了左室短轴缩短率和一年存活率。DCM 患者,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病率很高。虽然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可减少猝死的发生,但是直到今天,对DCM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作用仍有争议。BB 具有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特别是对体内儿茶酚胺水平高的患者更为有效。DCM 患者其交感一儿茶酚胺系统活动加强,因此BB 可有效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然而,值得疑虑的是,心衰或DCM 患者不能  相似文献   

3.
BNP指标引导的β受体阻断剂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例使用β受体阻断剂目前已获共识。曾被认为禁忌的慢性心衰患者,现在也推荐使用β受体阻断剂。近年来,从轻症——重症的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断剂的适应证在逐渐拓宽,但是必须要对用药适应证、用药类别以及药物副作用加以注意。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测定是目前日常循环诊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筛查、心衰程度判定和疗效判定等。如应用得当,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非医疗人员、患者自身也能够用具体数值表示出可能到达的治疗目标。BNP是一个有潜力的临床指标,缺点是并不能适用于全体病例。本文介绍BNP指标引导心衰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断剂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预后(改善死亡率、减少心血管意外)。这里应该强调两点:①至今循证医学证明存在伴有收缩不全的慢性心衰;②β受体阻断剂不仅抑制心衰特征性的重构,长期服用具有缩小心脏尺寸、增强收缩性(逆重构)的可能性。扩张型心肌病使用β受体阻断剂,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接近50%,现在多把LVEF改善的患者称为反应者(responder)。但LVEF改善患者也可发生猝死,LVEF改善和预后及心血管意外的改善未必一致。LVEF的反应者在左室含有大量有活力但收缩低下的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