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鳃裂囊肿(瘘管)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曾收治术前长期多次误诊3例,现报道如下,并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一、病例报告 例1 男,21岁。1981年12月6日入院。诉12岁时右耳垂后红肿疼痛,反复发作。1979年在某医院切开排脓,二周后切口愈合。嗣后右耳内常流出脓性豆渣样物伴听力下降,久治不愈。检查:右乳突尖皮肤有- 2.0×0.5cm 瘢痕,稍肿,无触痛。右  相似文献   

2.
3.
报告鳃裂囊肿25例和鳃裂瘘管10例。曾被误诊22例,且误诊为颈淋巴结结核者11例,其中1例在5年内竟作了10次手术。文中对本病的胚胎发生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要点等进行了讨论,以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74例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4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50例为第二鳃裂病变,13例为第一鳃裂病变,10例为第三鳃裂病变,1例为第四鳃裂病变,于我院初次手术时术前误诊率为10.81%。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10年。除3例失访患者外,67例患者一次性治愈,3例患者术后复发,1例患者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神经麻痹。 结论 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表现多样,鉴别诊断较为复杂,应合理选用多种检查手段,术前准确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彻底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外科治疗(附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4至2002年8月收治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32例,5~73岁;其中11~30岁41例,占61.2%;左侧38例,右侧27例,双侧2例;单纯囊肿48例,囊肿合并瘘管3例,单纯瘘管16例;合并其它鳃器畸形3例先天性耳前瘘管3例次,先天性小耳、外耳道闭锁及先天性面瘫1例;囊肿恶变2例,其中1例为异时性双原发癌(鳃裂癌术后3年出现下咽癌).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第二鳃裂畸形58例,占86.57%, 第一、第三鳃裂畸形分别为5例和4例.经随访,一期治愈59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8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及术前针吸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食管稀钡造影或囊肿碘油造影有助于囊肿及内瘘口定位,术前少量多次吞服稀释美蓝溶液,有助于术中寻找瘘管及内瘘口.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寻找内瘘口并予以荷包缝扎,使瘘管口上皮层朝向咽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9例先天性鳃裂囊肿(瘘)病例资料,对其诊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9例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诊疗、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鳃裂囊肿或瘘管,B超诊断囊肿符合率最高为72.2%(13/18),40%碘油X线造影诊断瘘管符合率最高为63.6%(7/11),第一鳃裂囊肿(瘘)误诊率为54.5%(6/11),手术治疗29例,随访6个月~12年,2例复发,经扩大切除,随访至今未再复发。结论 B超对鳃裂囊肿诊断有较高的确诊率,而碘油X线造影对瘘管有较高的确诊率,第一鳃裂囊肿(瘘)易误诊,手术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唯一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鳃裂囊肿及瘘管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91~2003年收治的48例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资料。结果好发部位在第Ⅱ鳃裂,第Ⅰ、Ⅲ鳃裂也可发生;病史、发病部位、穿刺细胞学是诊断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主要因素,感染后粘连、病程长增加了手术难度,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结论鳃裂囊肿临床少见,对怀疑鳃裂囊肿的病例可行针吸穿刺细胞学、B超及CT检查,治疗以早期完整切除肿瘤为佳。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迷走神经、颈动脉鞘等重要结构,为减少复发须注意瘘管的完整切除和内瘘口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病例行手术切除。结果 18例患者中,第一鳃裂瘘 10例,外瘘口均位于耳垂后与乳突之间,内瘘口位于外耳道,其中位于骨与软骨交界处后下壁6例;囊肿8例,其中耳垂后4例,位于下颌角2例,腮腺筋膜内2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鳃裂囊肿或瘘管,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影像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该病治愈的关键,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较少见,手术较复杂,手术后易出现面瘫。我们采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或瘘管上皮层的方法治疗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方法简单,效果满意。1.1临床资料。从2002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6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8例,右侧21例,其中囊肿8例,瘘管41例,合并先天性外耳道狭窄12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鳃裂瘘管或囊肿由胚胎时鳃裂残余发展形成,第一鳃裂瘘管或囊肿是由第一鳃沟发育异常所致,临床少见,Arnot(1971年)将此病分两型, I型外孔位于耳前或耳后,瘘道与外耳道平行,但不通外耳道内,故囊肿、窦道多在面神经外上方,现将遇到一例双耳前瘘管伴右侧第一鳃裂囊肿病人,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8岁,因双耳前反复肿痛十余年,加重一周入院,患者幼年即出现双耳前肿痛反复发作以右侧较甚。一直拟“双耳前瘘管”保守治疗。一周前症状复发,门诊予补液抗炎及切开排脓治疗后收住入院,检查:双耳廓正常,耳屏前上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瘘管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97至2003年治疗的28例口腔颌面颈部瘘管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经不同方法治疗,25例一次治愈,2例复发患者二次手术治愈.结论口腔颌面颈部瘘管病因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诊治顽固性鼻出血25例分析(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收治反复鼻出血患者 2 5例 ,均为单侧。其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32~ 6 6岁 ,平均 5 2岁。出血量均在 4 0 0 ml以上 ,且系短时间内大量反复出血 ,伴失血性贫血或休克前期症状。均经过至少一次前后鼻孔填塞 ,5例输血治疗 ,输血量最多达 80 0 ml,高血压患者 17例。方法与结果。所有病人检查及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撤除鼻腔填塞纱条 ,1%的卡因及肾上腺素液棉片行出血侧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5分钟后取除。应用德国产 Storz 30°及 0°内镜及监视系统 ,边吸引边观察出血部位。其中鼻中隔后段出血 11例 ,鼻咽静脉丛 …  相似文献   

14.
4例颈部乳糜疾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4~65岁,平均45岁。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2例(TZNIM。和TZNZM。各l例),喉癌声门上型(T4NZcM。)1例,口底粘液表皮癌伴左颈转移(TZNIMO)1例。2例行左颈根治颈廓清,2例行双颈廓清术(1侧根治性,1侧功能性)。3例乳糜屡发生于术后3~4天,l例发生于术中,均为左颈部。处理及结果。术中1例由于及时发现,及时行胸导管结扎,术后无漏液。术后3例中1例24小时漏量约300ml,经锁骨上加压包扎,3天后停止漏液,伤口一期愈合;1例24小时漏液量500ml,经外加压不能止住,打开伤口,直接…  相似文献   

15.
16.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好发于青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是头颈部常见病 ,本文报告 6岁~ 38岁的患者 78例。均采用 Sistrunk法进行手术切除 ,术中加强术野暴露和力求盲管彻底摘除 ,术后 72例随访 1年~ 3年 ,无复发 ,疗效满意 ,6例失访。本文对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减少术后复发的术中处理体会进行讨论。1 资料和方法本组 78例 ,男 4 5例 ,女 2 3例 ,男女之比为 2∶ 1。年龄 6岁~ 38岁 ,18岁以下者 14例。单纯甲状舌管囊肿者 4 3例 ,并感染皮肤瘘管形成者 2 7例 ,两者兼有者8例。以颈前肿块就诊者 51例 ,多数无疼痛主诉 ,有 2 0例自述局部有不…  相似文献   

1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收治的32例(36耳)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眩晕史者24例(75.0%),诉耳呜者28例(87.5%),瘘管试验阳性12例(37.5%)。对于小于2mm的骨性半规管瘘,在彻底清除病变后予肌筋膜覆盖。对瘘管大于2mm者,如迷路瘘管处病变难以清除,予保留一薄层胆脂瘤基质,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如能彻底清除病变者,予带筋膜的耳屏软骨片封闭瘘管,外面再覆盖-层肌筋膜。对瘘管破坏严重者。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行半规管阻塞术。22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Ⅰ期行鼓室成形术,14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结果胆脂瘤型28耳,骨疡型8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30耳(83.4%),上半规管3耳(8.4%),两者同时有瘘管1耳(2.7%),鼓岬部瘘管2耳f5.5%);面神经骨管破坏致神经裸露16例,3例位于垂直段,7例位于水平段,同时合并有面神经水平段或锥曲段骨管部分缺损6例。30例患者于术后1~12天内(平均3.5天)眩晕缓解。2例行半规管填塞者,术后16天眩晕逐渐缓解。术后纯音测听平均骨导阈值(0.5kHz、1kHz、2kHz和4kHz),12耳与术前相同,较术前下降10~20dB者16耳,较术前下降20dB以上者8耳。随访3月~6年,眩晕无复发。结论前庭症状存在与否,瘘管试验是否为阳性,以及影像学的改变等都不是术前确诊迷路瘘管的可靠指标,术中探查所见是确诊迷路瘘管最重要的依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对瘘管区病变的处理应根据瘘管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听力状况和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8.
甲状舌管襄肿及瘘管好好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是头颈部常见病,本文报告6岁~38岁的患者78例.均采用Sistrunk法进行手术切除,术中加强术野暴露和力求盲管彻底摘除,术后72例随访1年~3年,无复发,疗效满意,6例失访.本文对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减少术后复发的术中处理体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咽部神经鞘瘤12例诊治体会(摘要)王元凤我院从1989年到1997年收治位于咽部神经鞘瘤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6-48岁。以颈部肿块首诊3例(讲话含糊不清,梗阻,异物感);气急6例;面部变形1例;突然大出血1例;反复出血1例,肿瘤位于鼻咽部2例...  相似文献   

20.
周遵珊 《耳鼻咽喉》1994,1(2):102-102
先天性鳃裂瘘管虽少见,但易误诊。作者于1987年~1992年共收治6例,系外院长期误诊者。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