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望江县于1983年基本消灭内陆钉螺后,发现有两处内陆新螺点,均由堆放垸外芦苇造成。一处位于雷池江滩长江修防段垸内的一口水塘,1987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00m~2,活螺平均密度2只/0.11m~2,最高密度12只/0.11m~2。该水塘边长期堆放从雷池江外滩运来的防汛备用芦苇。外滩钉螺面积60万m~2,活螺框出现率50.11%,活螺平均密度3.21只/0.11m~2,最高密度61只0.11m~2。另一处为泊湖滩垸内一条水沟,1991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500m~2,活  相似文献   

2.
鹤庆县2006年钉螺和阳性钉螺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方法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村进行螺情监测,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村进行全面螺情调查。结果全县流行区55个村(居)委会,开展查螺52个村,查出有螺村43个,查出螺点1565个,钉螺面积2181995 m^2,有螺面积率4.78%,有螺框出现率6.95%,活螺平均密度0.997只/框(每框=0.11m^2),活螺最高密度150只/框;阳性螺分布村9个,阳性螺村占有螺村20.93%,阳性螺点104个,阳性螺点占有螺点6.65%,阳性螺面积225631 m^2,阳性螺面积占钉螺面积10.34%,钉螺感染率1.15%,阳性螺平均密度0.008只/框。结论全县的钉螺和阳性螺在传播控制地区分布广泛,在传播阻断地区分布相对局限。今后应加大查灭螺力度,首先在全县消灭阳性钉螺,再消灭传播阻断地区的钉螺和压缩传播控制地区的钉螺。  相似文献   

3.
青阳县历史有螺面积共2780.0万m~2,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时,尚有钉螺面积48.4万m~2。1997年春季对全县历史有螺区采取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螺,共调查10个流行乡(镇),73个行政村,查螺面积442.7万m~2。53826框。其中活螺523框,活螺框出现率0.97%,捕获活螺1961只,平均活螺密度3.75只/0.11m~2。查出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4.
1980—1993年在湖南省汉寿县五一村,分3个阶段采用不同防制对策纵向观察其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试点村概况五一村位于目坪湖西岸,与垸外易感地带仅一堤之隔.1980年垸外易感地带活螺平均密度4.4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1只/0.11m~2.垸内灌渠有钉螺分布,活螺平均密度7.7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2只/0.11m~2.全村6个村民小组1114人,沿大堤100m内居住4个小组,2个小组距大堤800m外居住.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农闲时有去外湖捕鱼捞虾习惯.大部分居民饮用湖水.截止1980年,85.0%的居民有接触疫水与查病史,累计查出病人544人,占总人口的48.8%.1980年居民感染率34.7%.耕牛敞放湖洲,年平均270d以上,感染率32.4%,该村属湖沼型洲垸亚型疫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水利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为建立水利血防措施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马桥村水利血防工程和广汉市连山镇石门村中沟环改水利血防工程以及工程所在村的其他非工程沟渠,用GPS测试沟渠坐标,采用系统抽样法,框距10m,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选择眉山市东坡区马桥村和广汉市石门村的常住人口,抽取665岁常住居民不少于300名,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筛查,全部血检阳性者以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石门村中沟环改工程片区2007年硬化段沟渠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为0.16%,平均活螺密度0.0015只/框(每框=0.11m2)。未硬化段调查,有螺框出现率7.84%,平均活螺密度0.2只/框。2008年硬化段沟渠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77%,活螺密度0.014只/框,未硬化段调查,有螺框出现2%,活螺平均密度0.059只/框。马桥村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片区2007年硬化段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21%,活螺平均密度0.002只/框。未硬化段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96%,活螺平均密度0.096只/框。2008年硬化段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20%,捕获活螺2只,活螺平均密度0.04只/框。血检阳性人群主要分布在2635岁及56岁以上两个年龄组,粪检阳性人群均分布在36岁以上年龄组。结论工程修建前沟渠有螺框出现率显著高于工程修建后沟渠,硬化沟渠对控制钉螺生长,降低钉螺密度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血吸虫流行村离村民居住地较远的特殊环境中的钉螺分布及海拔.方法 2010-2011年成立调查组对海拔相对较高的金墩乡磨光、西甸2个行政村可疑有螺环境和特殊环境开展查螺,查到钉螺建好调查卡,捕获框内钉螺,分袋包装,带回室内用压碎法检查其感染性.结果 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地区山脉较多,有泉眼、小片沼泽地和荒浸地,为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磨光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2 406±11.9m的环境1处,钉螺面积为1 334 m2,调查49框,查出有螺框9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8.37%,查到钉螺107只,全部为活螺,活螺平均密度为2.18只/0.11 m2,活螺最高密度为14只/0.11 m2.西甸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较高的环境3处,最高海拔高度为2 371 m,钉螺面积3 651.8 m2,有螺框出现率21.76%,活螺平均密度为1.81只/0.11m2,活螺最高密度为25只/0.11 m2.捕获钉螺用压碎法检查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鹤庆县为高原峡谷,地形复杂地区均查出有钉螺分布,开展查螺的范围,不应只是历史有螺的范围,还应包括辖区内可疑有钉螺孳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岳阳市城区水域,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湖沼型疫区。钉螺孳生面积4002万m~2,其中距堤脚和居民点以及交通要道500m范围内的人畜常到又有阳性钉螺生长的易感地带,面积约为443万m~2。1980至1984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101人。1985年3至10月,我们对城区湖洲易感地带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钉螺的环境特点,分小单元采取系统抽样(20×20m)设线设框.沿堤共抽查6760m长的湖洲,3386框,活螺框出现率为41.8%,活螺平均密度为4.38只/0.11m~2,  相似文献   

8.
枝江县沮漳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广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的方法,开展螺情、病情调查。结果 2010年广汉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活螺密0.87只/0.11m2。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水田等环境,分别占有螺面积的87.44%和8.96%,沟渠的钉螺密度最高(0.97只/0.11m2),人群血检613人,血检阳性24人,阳性率为3.92%,未查出粪阳患者,耕牛无感染。结论 2010年广汉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相对较重,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在江滩地区喷洒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连续应用灭螺的效果.方法 每年对有螺环境按SCN 2.0g/m2,喷洒2~3次,间隔1w,考核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10年江滩灭前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6.00只/0.11m2、4.25只/0.11m2、2.04只/0.11m2、1.95只/0.11m2、0.97只/0.11m2、1.35只/0.11m2和1.58只/0.11m2;灭后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86只/0.11m2、0.86只/0.11m2、0.23只/0.11m2、0.16只/0.11m2、0.18只/0.11 m2、0.22只/0.11m2和0.08只/0.11m2.灭前及灭后钉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灭后与2004年灭前相比,钉螺活螺框出现率由73.46%降为4.33%,下降了94.10%;活螺平均密度由6.00只/0.11m2降为0.08只/0.11m2,下降了98.67%.结论 在江滩地区采用SCN连续喷洒灭螺,钉螺密度显著下降,灭螺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川新县城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同时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每框=0.11 m 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1 065 m2,有螺面积5 430 m2,系统抽样456框,有螺框73框,有螺框出现率16.01%.共捕获钉螺612只,活螺606只,平均活螺密度1.3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北川新县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是部分钉螺指标仍较高,在新县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云南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钉螺孳生环境复杂 ,灭螺困难 ,疫情难以控制。我们从 1997年开始采用玉米芯浸泡氯硝柳胺缓释大面积投放杀蚴 ,结果报告如下。1 试区概况选择洱源县山丘型高山峡谷亚型的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乔后镇炼铁乡的 2 6个自然村作为观察区。观察区 2 6个自然村 ,10 48户 ,人口 5 35 5人 ,耕地 480 .2 4hm2 。观察区现有钉螺面积 15 4万 m2 ,有螺框出现率 0 .5 2 %~ 33.6 6 % ,活螺平均密度 0 .0 6~ 2 .15只 /框 (每框 0 .1m2 ,下同 ) ,钉螺自然感染率为 0 .0 3%~ 4.74% ,阳性螺平均密度 0 .0 0 1~ 0 .5 5 6只 /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邛崃市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分析和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要求,在邛崃市选取1个行政村为血吸虫病监测点,收集2015-2020年的螺情、人群以及家畜监测资料,并将其进行汇总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5-2020年邛崃市累计查出有螺面积为33.107 hm~2;累计捕获钉螺17 220只(捡获的钉螺均进行死活螺鉴别),活螺密度0.170只/0.11m~2,6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5-2020年人群血检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20.164,P0.001),平均血检阳性率为2.813%;耕牛血吸虫病阳性率为0。结论邛崃市监测点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与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监测。结果74个监测点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74、0.000 51只/0.1 m~2和0.107%。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密度分别为0.784、0.738和0.673只/0.1 m~2,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3 36只/0.1 m~2。在9个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监测点中,有2个点查出了感染性钉螺。结论钉螺疫情比2006年下降,但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平均密度、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仍较高。应该加强重点地带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江滩综合开发控制沿江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在丹徒县长江洲滩开展深翻毁芦、林农间作、多种经营、灭螺防病的综合开发方法和效果.3年观察结果,林、农间作区,活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平均密度,由实验前的92.0%和15.80只/0.11m~2,降至1.5%和0.02只/0.11m~2;土层内钉螺死亡率为77.3%,明显高于对照区的9.9%.汛期间作区有螺株出现率3次分别为17.0%、6.0%和0,明显低于芦滩对照区的98.0%、55.0%和20.0%.附近村庄连续2年未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通过江滩综合开发,初步建成了一个农、林、副、渔基地.  相似文献   

16.
1982~1986年在江西省鄱阳湖畔星子县土牛村,采用化疗结合阳性钉螺地带局部灭螺的方法控制血吸虫病。结果表明,主要传染源人、牛和母种猪的粪检阳性率,分别由20.8、20.4和37.5%降至1.1、1.0和1.6%,下降率分别为94.7、95.1和95.7%。人群日排卵量由429.7万个降至1.8万个,下降率99.6%。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没有明显变化,而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分别由0.023个/0.11m~2和1.28%降至0.00068个/0.11m~2和0.037%,下降率分别达97%和97.1%。哨鼠感染率和虫负荷均由87%和4.64条/鼠下降至零。该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取得显著成效,而费用较低,是目前控制同类型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的一种较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2-2010年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总结经验,为巩固防治成果和进一步降低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0年大理州查螺灭螺,人、牛的查病化疗等相关资料,分析钉螺面积、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以及人、牛血吸虫感染率变化情况。结果 2002年大理州钉螺面积1 463 hm2、活螺密度0.064只/0.11 m2、钉螺感染率0.88%、人的粪检阳性率5.64%、牛的粪检阳性率3.00%。2002-2007年疫情呈波动状态,2008-2010年人、牛的血吸虫感染率降至1%以下,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0年钉螺面积1 227 hm2、活螺密度0.062只/0.11m2。结论大理州已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已无感染性钉螺,但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呈波动状态,应实时调整血防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高邮市新民滩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高邮市新民滩1970—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以及与防治相关的当地重大历史事件,分析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以及人畜粪检阳性率和免疫学阳性率的变化,对不同阶段血吸虫病防治与流行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疫情控制(1970—1975年)、传播控制(1976—1994年)、传播阻断(1995—2008年)阶段中,防治措施从普查普治调整为综合治理、分类查治,人畜血吸虫病患病率及血清学阳性率均显著下降,但钉螺情况的指标出现反复回升。在三个阶段中,有螺面积占调查面积的比例最大值分别为79.42%、30.30%、8.10%;有螺框出现率最大值分别为10.48%、2.97%、1.45%;活螺平均密度最大值分别为0.612 3只/0.1 m~2、0.328 4只/0.1 m~2、0,077 3只/0.1 m~2。在实现传播控制后第12年(1988年)螺情出现回升,在实现传播阻断后第6年(2001年)螺情出现回升。1970年人群粪检阳性率最高,达35.98%(1 505/4 183);1975年下降至3.76%(261/6 940);此后逐年下降,1984年为0(0/581)。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环卵沉淀试验(circumoval precipitin teat,COPT)阳性率在1984年最高,为8.97%(200/2 230),1995年为0.26%(6/2 300),2004年降为0(0/711),至2008年连续25年(1984—2008年)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论要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适时因地制宜地改进防治措施,加强联防联控与疫情预警监测,防止螺情回升。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洲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我们于1991—1993年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乡、六合县玉带乡,采取重点滩块查灭螺和重点对象查治病的防治对策,以观察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 钉螺分布调查1.l 钉螺分布以八卦江滩为调查点,每年4月份,以滩块为单位,采用框距10m×10m棋盘式系统抽样法查螺,结果大堤内圩区未发现活螺,大堤外30块芦草滩块块有螺.3年中有螺面积分别为319.3、368.8、379.5万m~2,有螺框出现率35.5%—61.5%,活螺密度(只/m~2)1.36—3.55.1.2 感染性钉螺分布以1992年查出的5块感染性钉螺洲滩统计,感染性钉螺服从负二项分布.30块滩中,28块发现感染性钉螺,3年中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88%(249/28 408)、0.64%(293/45 810)和0.82%(99/12 028).1.3 钉螺感染率与野粪污染的关系 每年对试区的东江外滩进行野粪污染滩地和钉螺感染率调查,前者依次为0.445、0.858、0.207份/万m~2,后者依次为0.065%、1.390%、0.211%,两者等级相关显著(r_s=0.943,P<0.01).2 重点滩块和重点对象防治措施2.1 重点滩块灭螺 凡查到有感染螺的滩块,实施高水量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果,在八卦洲试区内,1991—1993年阳性螺面积分别为166 083、167 477、145 406m~2,阳性螺密度(只/m~2)分别为0.024、0.026、0.012,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监测数据,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查螺5 710.94 hm2,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05.69 hm2;共调查2 094 553框,平均有螺框出现率0.62%,活螺平均密度0.025 4只/0.1 m2。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为最高;钉螺主要分布在塘堰、滩地、水田、沟渠、旱地等环境,以及水稻、旱地作物、杂草、树林等植被环境中。3年间监测点有螺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捕获总螺数、捕获活螺数、钉螺复现面积等螺情监测指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回升明显,需继续加强综合灭螺措施,有效控制钉螺孳生扩散的势头,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扩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