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施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临床实践中作者观察到此类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容易出现过度低血压,对此作者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进行预扩容,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it)变化,以评价麻醉前预扩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前纵隔肿瘤患儿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常面临发生气道压迫和(或)心血管意外的巨大风险[1-2],虽然有报道推荐在纵隔肿瘤活检术中尽量采用局部麻醉和轻度镇静[3-4],但是多数患儿仍需在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下才能获取足量的样本组织以便进行病理诊断。本文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行前纵隔肿瘤手术小儿的麻醉资料,总结其诱导期气道管理的特点,报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组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预后、心率、血压、躁动评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及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变化,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比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苏醒期躁动1级比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对围手术期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将全麻下择期手术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实验组术前1 d由担任该手术的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对患儿进行术前常规访视,术日患儿在其监护人的陪同下进入麻醉诱导室,家长和其监护人通过语言和行动安抚患儿情绪,麻醉诱导后患儿转入手术室,监护人离去;对照组术日由卫生员直接用轮椅或平车接入手术间,无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对麻醉诱导前后患儿表现和麻醉诱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后患儿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安静合作的程度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有利于缓解患儿术前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Cochrane图书馆和CNKI,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以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1986~2011年。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合计2513例患者,7篇文献Jadad评分均在3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其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CI(0.44,1.17),P=0.18]。按肿瘤类型、随访时间、术前有无转移和患者年龄4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龄组(≥64岁)和短期随访组(≤2年),两种麻醉方式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95%CI(1.00,2.14),P=0.05;OR=1.55,95%CI(1.06,2.26),P=0.02)],但在结直肠癌组和术前无转移组两种麻醉方式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62,1.61),P=0.99;OR=1.26,95%CI(0.86,1.86),P=0.23]。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麻相比较,不能降低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年龄≥64岁和随访时间≤2年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时,其远期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结直肠癌患者和术前无转移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诱导后无通气期间不同氧浓度对肥胖患者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Ⅱ~Ⅲ级的年龄18~65岁的肥胖患者(30 kg/m22)75例,根据麻醉诱导期吸入氧浓度将其分为H组、M组、L组,按照理想体重给予诱导药物,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后,放置口咽通气道,双手托下颌扣紧面罩机械通气预给氧(H组采用100%氧浓度,M组采用80%氧浓度,L组采用60%氧浓度),在可视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暂不连接氧气,待氧饱和度降至92%时连接呼吸机。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无通气期间患者麻醉诱导前(T0)、预给氧后(T1)、入麻醉复苏室前(T2)的氧合指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T0、T1、T2各时间点肺不张的发生例数;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2%的时间(开始插管至SpO2降至92%的时间)、连接呼吸机后SpO2 相似文献
8.
9.
静吸复合麻醉因肌松效果好、毒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经济等优点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其中麻醉诱导好、成功的气管插管是关键,现将围诱导期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给予全程营养管理干预后,对围放疗期间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有放射治疗指征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60例,均采用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分为常规营养组(n=79)、营养干预组(n=81)。在放疗开始时、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测量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浓度及评分营养评估量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比较两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干预组的Hb、Alb、PAB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体质量、BMI、NRS-2002、PG-SGA评分优于常规营养组(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常规营养组(P<0.05)。结论 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改善消化道相关肿瘤放、化疗患者基础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放疗依从性,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1.
12.
13.
佳苏仑对异丙酚麻醉诱导期呼吸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预防丙泊酚诱导对循环的影响有许多报道,但少见如何预防呼吸抑制的研究。作者采用小剂量佳苏仑复合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旨在观察佳苏仑对异丙酚诱导期呼吸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选取我院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42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和麻醉信息系统获取病人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28例病人中,309例(72.20%)病人发生1次低氧血症,119例(27.80%)病人发生2次及以上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是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肿瘤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的因素包括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需针对此类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使患儿顺利度过麻醉诱导期.方法 由家长陪同患儿进入手术室度过麻醉诱导期.结果 利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使患儿减少恐惧和焦虑.结论 避免患儿身心受到不利影响,利于麻醉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小儿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家长陪同小儿度过麻醉诱导期 (PPI)是让家长与手术小儿一同进入手术室 ,利用家长对小儿的支持与帮助 ,使小儿更顺利的度过麻醉诱导期的护理配合方法。 1997~199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研修期间 ,共配合小儿全麻手术179例 ,其中应用PPI配合小儿全麻 8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应用PPI配合小儿全麻 89例 ,男 5 2例 ,女 37例。年龄1~ 12岁 ,平均年龄 4岁。其中耳鼻喉科手术 39例 ,口腔手术 2 6例 ,普外手术 14例 ,骨科手术 10例。对照组 90例 ,男5 0例 ,女 4 0例 ,年龄 1~ 12岁 ,平均年龄 4 .2岁。 2组病人在性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咀嚼运动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8 h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每天3次,每次5~10 min;对照组不咀嚼口香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浩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7):1134-1135
目的:分析消化道无痛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诊疗,观察组给予无痛胃肠镜诊疗,比较2组患者的诊疗效果与预后.结果:观察组诊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