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病房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92例高胆病例按其病因分成五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2例中高胆的病因依次为不明原因 136例 ,占34.6 9% ,围产因素 88例 ,占 2 2 .4 5 %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75例 ,占 19.13% ,感染性黄疸 5 5例 ,占 14 .0 3% ,母乳性黄疸 38例 ,占 9.6 9%。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时间最早 (P<0 .0 0 0 5 ) ,而黄疸消退时间最晚 (P<0 .0 0 0 5 )。母乳性黄疸总胆红素值较其他各组有差异 (P<0 .0 0 0 5 )。结论 :除不明原因的高胆外 ,围产因素是高胆的主要原因。不同原因的高胆的临床特点不同 ,应熟练掌握其特点 ,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五组胆红素均值均高于胆红素脑病的临界值 ,建议修改高胆的诊断和干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999年收治的不明原因高胆足月新生儿316例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不明原因高胆患儿占同期高胆住院患儿的20.5%(316/1 539),男女=1.61,轻度占20.6%(65/316),中度占61.7%(195/316),重度占17.7%(56/316).重度组母O型血所占比例和母子血型不合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胆红素值降到正常时间及光疗时间明显长于其它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母亲O型血型可能为新生儿高胆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轻度高胆组可能包含有生理性黄疸,重度组可能包括部分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相似文献   

3.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426例ABO血型不合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发生高胆后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溶血性疾病(HDN)血清学检验,并对发生了高胆的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高峰时间、消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1)在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共发生新生儿高胆68例(15.96%).(2)68例新生儿高胆HDN血清学检验结果,抗体释放、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IAT)三者阳性41例(60.29%),全部病例抗体释放阳性.(3)新生儿高胆发生时间1~2 d 48例(70.59%);黄疸消退时间≥2d而<3 d30例(44.12%),≥3d而<4 d 20例(29.41%).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在5~7d,极显著高于胆红素≤342 μmol/L的新生儿(X2=68.00,P<0.01).结论 (1)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15.96%.(2)抗体释放、DAT、IAT三者阳性发病率最高;抗体释放阳性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最重要的依据.(3)发生新生儿高胆的高峰期在出生后2d内,消退时间绝大部分在5 d内.(4)黄疸程度越重,消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不明原因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不明原因高胆足月新生儿3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明原因高胆患儿占同期高胆住院患儿的20.5%(316/1539),男:女=1.6:1,轻度占20.6%(65/316),中度占61.7%(195/316),重度占17.7%(56/316),重度组母O型血所占比例和母子血型不合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组,中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胆红素值降到正常时间及光疗时间明显长于其它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母亲O型血型可能为新生儿高胆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轻度高胆组可能包含有生理性黄疸,重度组可能包括部分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9月收住的93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7例(占29.03%)、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均23例(各占24.73%)、ABO溶血病11例(占11.83%)、原因不明5例(占5.38%)、肝炎3例(占3.22%)、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占1.08%)。②7天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天后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结论: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ABO溶血病。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病程而异。  相似文献   

6.
温州地区671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盈  陆中权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90-149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新生儿高未接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71例新生儿高胆进行病因综合分析。结果:高胆患儿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例数的9.93%,病因依次为感染(32.3%)、原因不明(23.8%)、围产因素(19.3%)、新生儿溶血病(8.8%)及其他。结论:感染为首要因素,新生儿溶血病为高发因素;苍南县及文成县的G-6-PD酶缺陷症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迟发性母乳性黄疸中巨细胞感染率占20.51%,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主要原因,为临床高胆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13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对未愈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性黄疸居首位,其后依次为ABO溶血,母乳性黄疽,窒息并HIE,头颅血肿,部分患儿病因不明。治愈205例,未愈8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加强宣教,使人们对高胆红素血症有足够认识,早发现和治疗,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积极防治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ABO溶血是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可避免核黄疸的发生。我院儿科/999~2001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346例,而ABO血型不合的ABO溶血病64例,占18.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时期较常见 ,其病因复杂而特殊 ,如不及时治疗及处理 ,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核黄症 )。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或死亡 ,目前常采取综合治疗 ,包括药物 ,光疗、换血疗法 ,而光疗者必须实施专人守护。现将我科近几年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82例在蓝光照射治疗时的监护工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科于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共收治新生儿黄疸 2 18例 ,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 3 8例 ,Rh血型不合溶血 2例 ,母乳性黄疸 46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黄疸 96例 ,败血症 3 6例。 4例核黄症者胆红素为 85 3 5 μmol/L ,未结合胆红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426例ABO血型不合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发生高胆后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溶血性疾病(HDN)血清学检验,并对发生了高胆的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高峰时间、消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1)在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共发生新生儿高胆68例(15.96%)。(2)68例新生儿高胆HDN血清学检验结果,抗体释放、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IAT)三者阳性41例(60.29%),全部病例抗体释放阳性。(3)新生儿高胆发生时间1~2d48例(70.59%);黄疸消退时间≥2d而〈3d30例(44.12%),〉13d而〈4d20例(29.41%)。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黄疽消退时间在5~7d,极显著高于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χ^2=68.00,P〈0.01)。结论(1)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15.96%。(2)抗体释放、DAT、IAT三者阳性发病率最高;抗体释放阳性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最重要的依据。(3)发生新生儿高胆的高峰期在出生后2d内,消退时间绝大部分在5d内。(4)黄疽程度越重,消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陈德伟  谢火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57-1458
目的: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地预防胆红素脑病,避免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该院儿科2004~2005年度17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7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是围产因素引起66例,占37.93%;感染39例,占22.41%;母乳性黄疸33例,占18.96%;G-6-PD缺乏8例,占4.60%;ABO溶血6例,占3.45%;其他22例,占12.64%;神经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为1.15%。结论:及早寻找病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绝大多数新生儿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81-382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因母婴血型不合的黄疸患儿187例,检测患儿及其父母ABO血型、母亲不规则抗体以及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患儿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通过对187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测,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109例,发病率为58.29%。109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DAT阳性40例,占36.7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70例,占64.2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06例,占97.25%。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较高,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非常有必要,可早期明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诊治中的意义,为早期筛查诊治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48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析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与HDN溶血三项不同试验结果、母亲血型、黄疸出现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482例新生儿中ABO-HDN发生率为31.95%,其中母婴O-O型、O-A型、O-B型各占22.08%、46.75%、31.17%;77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HDN发生率、脐带血胆红素水平、抗体释放试验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母婴O-A/B血型明显高于母婴O-O血型组(P0.05),HDN发生率、脐带血胆红素水平在母婴O-A血型及母婴O-B血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释放试验与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母婴O-A血型明显高于母婴O-B血型组(分别χ~2=5.265,P=0.021;χ~2=9.075,P=0.000),脐带血总胆红素在日龄≤3 d组明显高于日龄3 d组,脐带血总胆红素水平DAT阳性患者明显高于DAT阴性患者(P0.05),脐带血总胆红素水平在DAT阳性患者之间、DAT阴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试验阳性与阴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血总胆红素水平越高,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高(r=0.741,P0.05)。结论对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及溶血三项试验在早期诊治ABO-HDN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娜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63-1364
目的: 探讨本地区围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282例围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情况,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合病史及查体确定病因。结果: 本地区围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前5位是G6PD缺陷、ABO溶血病、围产因素、G6PD缺陷并ABO溶血、感染。结论: G6PD缺陷是本地区围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的主要原因, ABO溶血和围产因素导致的高胆亦不少见, 感染以及G6PD缺陷合并感染或其它因素所致黄疸程度重, 并发核黄疸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合并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与单纯G-6-PD缺乏症及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新生儿G-6-PD缺乏症及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共计643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罹患的疾病将其分为:A组(n=20,G-6-PD缺乏症+ABO血型不合溶血病),B组(n=52,单纯G-6-PD缺乏症)及C组(n=571,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儿出生体质量、胎龄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本研究结果为:①A组性别构成比及生后24 h内黄疸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10,9.013;P=0.003,0.003);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70,1.408;P=0.196,0.235)。②A组入院日龄及黄疸出现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7);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5,0.074)。③A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峰值及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8;χ2=0.633,P=0.426);与C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837;χ2=0.000,P=1.000)。 结论单纯G-6-PD缺乏症新生儿的黄疸出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重叠,易延误其就诊而导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当G-6-PD缺乏症合并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时,新生儿的黄疸出现时间提前,更易使患儿得到早期治疗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了解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90.12%,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19.63%;出生1~2 d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58.45%;高胆发生率12.55%;其中,由于喂养欠佳,热卡摄入不足或/和排便少引起的高胆占83.61%;新生儿高胆中男性婴儿高于女性婴儿.结论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而且黄疸出现早,因此,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足月儿发生率为60%,早产儿发生率为80%,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黄疸病因比较复杂,多种原因均可导致此病发生,但临床常见病因以感染因素为主,其次是围产因素及ABO溶血因素。近一年临床发现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胆道闭锁、红细胞增多症及胎粪排出延迟所引起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孕妇孕期管理、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分娩的40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37例(92.5%),母体ABO血型抗体抗-A或B(IgG)不同效价之间,新生儿脐血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及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有差异(P﹤0.05),母血抗-A或B(IgG)效价1︰128共14例(37.84%),其新生儿脐血改良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及24h新生儿黄疸发生明显增加;孕妇ABO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外周血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病3例(7.5%),母体Rh血型抗体效价均≥1︰512,最高达1︰1024,新生儿均接受了换血治疗。[结论]夫妇ABO血型不同的O型孕妇,母体ABO血型抗体效价≥1︰128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夫妇Rh血型不同的Rh(D)阴性孕妇,应加强孕期Rh血型抗体等监护及产前产后胎婴儿观察和处理。建议在对孕妇进行血型鉴定时,同时筛查ABO血型抗体及ABO外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方法检测O型血孕妇孕后期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结果O型血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68.3%发生ABO溶血病,母亲的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血型抗体效价是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重要指标,但不是绝对指标.重要的是监测O-A、O-B母子血型不合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特异性血型抗体的情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127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以下称高胆 )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常由感染、溶血、围产因素等引起。近年来 ,母乳喂养的提倡以及人们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们对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 12 7例新生儿高胆进行了病因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 69例 ,女5 8例 ,早产儿 15例 ,足月儿 10 8例 ,过期产儿 4例 ;黄疸出现最早时间为生后 10小时 ,最迟 8天 ;血清胆红素值为 2 0 5 .4~65 4.2 μmol/L。1.2 诊断标准 根据 1995年全国新生儿黄疸专题研讨会提示 :生后 2 4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