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可感染树鼩肝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感染树目句原代肝细胞。方法 用HCV RNA阳性血清感染原代树鼩肝细胞,并用感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传代感染,通过检测受染肝细胞正、负链HCV RNA、培养上清液中包装后HCV RNA,并对比分析感染前后病毒准种变化等指标,评价感染是否成功。结果 受染树鼩肝细胞自第5~10天可检出负链HCV RNA,而正链RNA至感染后第14天仍可检出;感染后3~14d培养上清液中可检出HCV RNA,且呈RNA酶抗性;培养上清液中病毒可传代感染新的树鼩肝细胞;感染前后HCV准种分析显示树鼩肝细胞可被特定的准种选择性感染,而传代感染后肝细胞可检出新的准种。结论 原代树鼩肝细胞体外可被HCV感染且支持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稳定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 640培养基、37℃、5% CO2条件下于培养瓶中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及胎肝细胞株L02细胞,L02培养基加胰岛素0.2μ/ml,用HCV阳性血清感染HepG2、SMMC 7721、L02细胞,3株细胞均每隔3d换液,消化、传代1次,连续培养60d,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正、负链HCV RNA。结果:HepG2、SMMC7721细胞在感染后2-30d,L02细胞在感染后3-30d于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3株细胞的细胞内HCV负链RNA均在感染后3-30d可以间断检出,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3株细胞以HepG2细胞中HCV RNA正、负链检出率较高,并在第31-60天仍可间断检出HCV RNA正、负链,但复制程度逐渐减弱。HepG2、SMMC 7721及L02 3株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因一致。培养上清液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HepG2、SMMC 7721及L02细胞均对HCV易感,并能支持HCV长期稳定的复制。因此HepG2细胞是较为理想的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5.
摘要:目的 为了分离得到可以应用于树鼩建立人类心血管病理、毒理细胞模型的纯度较高、活力较强的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方法 使用差速贴壁1.5 h纯化心肌细胞进行培养,并比较5-溴-2-脱氧尿苷、阿糖胞苷及TGF-β抑制剂的纯化效率以获取最适纯化方案,培养过程在37℃、5%CO2条件下进行。使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确定方法可行性。利用α-横纹肌肌钙蛋白(α-SA)及心肌肌钙蛋白I(Tn I)对树鼩心肌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鉴定,利用波性蛋白(Vimentin)对树鼩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达到鉴定目的。结果 原代培养新生树鼩心肌细胞生长良好。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10d左右的心肌细胞可以基本完成局部融合并有伴细胞搏动。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细胞活力可以在最少15d内保持良好水平。细胞鉴定结果显示树鼩心肌细胞α-SA免疫组化呈阳性,Tn I免疫荧光鉴定呈阳性,心肌成纤维细胞呈阴性,符合一般心肌细胞特征;心肌成纤维Vimentin免疫荧光结果呈阳性。结论 分离纯化得到的树鼩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细胞纯度较高、结构完整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细胞活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可以应用于树鼩建立人类心血管病理、毒理细胞模型的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体外简易两步灌流法和激素限定RPMI1640培养液对树鼯肝细胞进行分离与培养。结果显示:分离所获肝细胞总数约为1.8×108个,细胞存活率达94%,肝细胞贴壁伸展能力强,培养时间较长,2周内保持良好的形态特征。认为分离培养的树鼯肝细胞可用作肝病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有助于人肝炎病毒感染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继乙型肝炎病毒之后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又一主要病因.HCV易感宿主选择有限,至今尚不能建立稳定、易行的HCV感染细胞及动物模型系统,使得病毒变异性、复制机制、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以及新药与疫苗研发等相关研究受到极大限制.本文就近年来围绕持续稳定的HCV体外细胞或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对离体鼠肝细胞的致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内毒素血症在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EColi,O111,B4),内毒素攻击高体鼠肝细胞,观察其相关肝损指标,以便进一步了解内毒素在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分离肝细胞在罗树宏etal[1,2]方法的基础上加入P物质即成DMEM应用液取第2代鼠肝细胞培养至16d(5mL/LCO2孵箱中)1.2方法分别取内毒素(E、ColiO111B4上海生物制品所)4,8,12,40,80,120mg/L,加入上述离体肝细胞培养管…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与二甲基亚砜促进HCV体外感染树鼩肝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黄病毒科,有6种主要基因型及多种不同亚型,感染途径以血液接触为主,以及性接触和垂直传播[1]。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复制所依赖的多聚酶缺乏校对功能,对环境适应性强,以逃避宿主免疫监视作用,易发生突变[2]。HCV感染后隐匿性强,多数人长时间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持续损害肝脏细胞,病变进行性发展,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通过对15748例体检者中HCV感染情况、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史进行调查分析,为 相似文献
11.
梁伟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8(1)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凭借其较高的可重复性、良好的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技术要求等优点,成为了心血管研究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实验模型之一.在获取离体心脏后,将其连接于灌注装置并通过逆行灌注的方法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注;进行灌注时,对灌注液成分进行调整并保持灌注压力、温度和pH值的稳定,就能使离体心脏功能恢复到生理状态.所以,模型是否稳定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正是由于人们充分掌握了如何建立稳定的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所具有的优势,在心血管和药理学领域的研究才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离体猪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硅橡胶印模材料和直径1 cm、2 cm、3 cm钢球制成半球形阴模,将生牛肉糜放进阴模,两个阴模对合固定,置入100℃水中煮沸20 min后制成球形肿物模型。选取离体猪胃6只,将球形肿物模型经猪胃浆膜层切口置入黏膜下层,每只离体猪胃的胃底、胃体、胃窦部各置入1枚,直径分别为1 cm、2 cm、3 cm。应用胃镜及内镜超声对模型进行观察,并对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ESD。结果 6只猪胃共置入肿物模型18枚,其中17枚成功置入,1例失败。置入的17枚肿物模型在内镜下均表现为明显向腔内凸起的占位改变,表面黏膜与周边黏膜对比无明显改变。内镜超声下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的混合回声占位。对肿物模型进行ESD,与实际ESD操作过程基本一致,未出现肿物模型脱出、破碎等影响操作的情况。结论 本方法制作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模型可较好复制疾病状态,为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内镜治疗方法研究及内镜医师培训提供了一个较为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老年变性型痴呆(AD)患者神经元内出现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老年斑(SP)的形成及神经元的丢失为其主要病理学改变。NFT、的核心是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我们于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年采用离体培养海马片,经用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处理后,观察tau蛋白磷酸化的改变及其相关酶的变化,以期寻找一种适于研究的体外AD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