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致病菌,主要引起出血性肠炎,但有少部分患者感染后可能发展为威胁生命的疾病,例如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而HUS是欧美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绝大多数EHEC感染是可以预防的,一旦EHEC感染发生,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措施预防HUS的发生.此文主要介绍了EHEC流...  相似文献   

2.
腹泻相关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儿童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E.coli)是大多数腹泻相关性HUS的病原因素。在美国,最常见的产志贺毒素的E.coli是E.coli O157:H7,估计感染总数为73480例,3%-15%的患者在腹泻发作后发生HUS。其危险因素包括:年幼或年老、白细胞数增多、使用抗微生物药或抗动力药,但有关临床特征知之甚少。纽约自1994年7  相似文献   

3.
<正>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伴肾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可累及多系统,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肾衰竭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由于HUS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方面均有共同之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统称之为HUS/TTP或血栓性微血管病(TMA)。TMA病理上可见肾小球及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导致TMA的事件中的因素之一。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病例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157:H7大肠埃希菌(E.Coli O157:H7)可使人发生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并发症.由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HUS死亡率90%以上),已引起各国政府及医疗卫生、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研究进展及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O157∶H7及其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者(尤其是幼儿)约有5%~10%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O157∶H7不发酵山梨醇这种特性被用于区别其它大肠杆菌,但1988年德国巴伐利亚HUS暴发期间首次发现一株产志贺毒素(Stx)O157大肠杆菌能发酵山梨醇(sf),并表现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随后各地零星检出这种细菌。1995年底至1996年初巴伐利亚许多患儿出现出血性腹泻,粪样中检出sfO157∶H-大肠杆菌。本文报告这次暴发的调查结果。收集了1990~1996年3月巴伐利亚4个儿科血液透析中心的HUS病例,病例限定为暴发期具有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10…  相似文献   

6.
近期的研究已经证实,能产生志贺氏样毒素(SLT)的大肠杆菌是绝大多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的致病原,而大肠杆菌O157:H_7为最常见的血清型。但该血清型的分离率在各系列之间差异甚大。作者在西华盛顿地区搜集了有关HUS患者的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作为该疾病肠道致病原的持续前瞻性研究的一部分,并总结指出,HUS患者中大肠秆菌O157:  相似文献   

7.
腹泻相关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儿童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E.coli)是大多数腹泻相关性HUS的病原因素。在美国,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对48例DN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6例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 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维持有效血管通路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作者进行了一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以确定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否与智利圣地亚哥、瓦尔迪维亚和特木科等城市儿童发生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有关。前瞻性监视检测了上述城市1988年3月至1989年3月20例不满4岁儿童的HUS住  相似文献   

10.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被描述为伴有红细胞破碎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紧接着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伴或不伴无尿症)的肾功能衰竭的三联征。在儿童,HUS 是最常见的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9例,分为脑卒中组(34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比率、脂蛋白(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CRP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透析后脑卒中组的SBP、DBP及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透析后,脑卒中组的SBP、DBP及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55.6%(10/18)]显著高于脑梗死患者[37.5%(6/16)](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卒中可能是多个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措施治疗原并发疾病,保证透析安全,控制微炎性反应状态发展,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与透析的充分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42例血透患者进行了营养指标、慢性炎症状况、心血管疾病的横断面调查.结果 1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其发生率为轻中度42.3%(60/142),重度7.0%(10/142),总发生率为49.3%(70/142).142例血CRP为0.33~44(5.55±10.22)mg/L,慢性炎症35例(24.6%)超过正常值(8mg/L).142例有心血管疾病表现的总发生率为52.1%(74/142).提示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是较常见的.而兼有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即MIA综合征者为19.0%(27/142),但MIA综合征的发生与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关系.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MIA综合征,且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及炎症之间可能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3.
栗丽  杨毅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03-103,105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管内溶血的微血管病,以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伴相应器官受累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一种.该病以微血管内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作为临床三大特征[1].现报道我院1例流产后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使临床医师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以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透析治疗严重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对其进行早期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治愈27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3.57%(1/28).血液透析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逐渐降低,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趋于正常.对存活者随访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无一例转为慢性肾衰竭.结论 早期血液透析是治疗严重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抢救急性药物中毒,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2004~2006年我科对48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HD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完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用钠曲线结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为治疗组,常规透析为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2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和低血压、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结果 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时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给予的护理干预等都低于常规血液透析模式.结论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倾向的患者,可选用钠曲线结合超滤曲线的血液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最早由Kennedy等[1]于1992年报道,是由快速血液透析诱导的血脑屏障两侧渗透浓度的改变,以脑水肿为特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992年王质刚等首次提出"肺型失衡综合征"术语,认为临床血液透析后也常伴有肺水肿和急性左心衰竭的出现,这种肺水肿和急性左心衰竭是与血液透析失衡相关的并发症,是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一种肺型表现.其发生率低,但起病急,进展快,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临床上常以脑型失衡综合征或肺型失衡综合征为单一表现,两种表现均有的血液透析中较罕见,现将我院2012年2月15日收治的1例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脑型和肺型失衡综合征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重型、危重型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和死亡原因,病死率达50%以上。我院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8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病死率下降至137%,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2例系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加强干预胃肠道措施促使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排大便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比较加强措施32例和一般措施37例患者的心率(P)、呼吸(R)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加强措施组较一般措施组通大便早12~24 h,P,R,ALT,BUN,CK-MB两组均值及ARDS发生率所记录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加强干预胃肠道措施,促进SAP患者早期排出大便,脏器功能恢复快,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沈毅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98-98,100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该院肾内科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共进行了34次的血液透析治疗,其中9例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已进入多尿期,肾功能指标明显下降;1例患者于少尿期死于脑出血。结论 HFRS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与灭鼠成效较大、卫生条件改善、高危人群免费接种出血热疫苗以及临床治疗及时有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