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否比单用川芎嗪注射液疗效更好。方法 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30ml,川芎嗪注射液16 0mg +5 %GS 2 5 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川芎嗪注射液,剂量、用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 3.3% ,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显效率34.6 % ,总有效率6 5 .4 % ,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P <0 .0 1)。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治疗组显效6 6 .7% ,总有效率为76 .7% ;对照组显效率34.6 % ,总有效率为4 2 .3% ,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P <0 .0 1)。结论 两药联用无论临床疗效还是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均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许月梅 《医疗装备》2022,(5):193-196
椎-基底脉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国外研究者大多以"后循环缺血(PCI)"来称呼VBI,但在我国仍以"VBI"广泛应用在临床和学术交流中.VBI的多发人群为50岁以上人群,近年来逐渐年轻化.椎-基底动脉由于走向曲折、变异复杂,病症辨识难度增加,漏诊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数字减影心...  相似文献   

3.
陈仕平 《中国医师杂志》2006,8(8):1110-11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有无VB I症状两组患者TCD检测结果,分析TCD在VB I中的临床价值。结果VB I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较对照组明显(P<0.05),但2组均有明显的动脉硬化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查在VB I与动脉硬化患者中无明显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TCD)对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对9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析统计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测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改变均有显著性异常,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改善VBI患者的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0例,每天将葛根4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连用15天。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应用经颅多普勒(TCD)作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记录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Vm)和血管阻力(RI),用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增加,血管阻力减少(p<0 01)。结论葛根素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晴尔(奥扎格雷钠)为近年应用于临床的特异性强力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2003年1~10月,我科应用晴尔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0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征。方法对28例TOB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心电图、TCD、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常为头晕、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及皮质盲、记忆力障碍,运动障碍为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影像学表现位于幕上(丘脑、颞枕叶)及幕下(小脑、脑干)改变,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早期CT诊断阳性率为21.4%,而MRI为82.1%,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TCD作为筛选手段,诊断阳性率为91.3%(21/23),并发现皆有不同程度的后循环血管流速改变,结合头颅CT、MRI检查有助于TOB综合征早期诊断,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结论TOB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改变。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杜昭钦 《现代保健》2009,(14):124-125
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颈部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分两组,189例经颅多普勒诊断异常患者为一组,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152例为另一组。同时进行颈部椎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341例患者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异常297例,阳性率87%,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289例,阳性率85%。结论经颅多普勒及颈部椎动脉超声两种方法简单便捷,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更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头晕不是一个病名,而是很多病的一个临床症状。头晕是一种临床的症状,在发病年龄、性别上没有显著特征,并且一般无季节差异,以反复间断性头晕、突发性头晕和持续不缓解的头晕三种形式为多见,同时有伴随症状。头晕是一种患者含糊不清的异常感觉,但并无运动幻觉,即无视物旋转、晃动之感,如果有旋转感应属于眩晕范畴,一般称为内耳性眩晕,而头晕仅表现为头脑昏沉,头重脚轻。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本研究纳入38例患者,全部经全脑DSA证实有单侧脑供血动脉狭窄(≥65%)。所有患者于血管内支架术前及术后48h内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及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测量Vp、Vm、RI及CBV、CBF、MTT。结果38例患者行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峰值,由术前的(226±27)cm/s降至术后的(135±18)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1)。其中38个直接供血区术后rMTF较术前降低(t=3.987,P=0.001),37个直接供血区rCBF较术前增高(t=-2.027,P:0.029),38个直接供血区术后rCBV较术前无明显改变(t=-0.901,P=0.329)。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联合脑CT灌注成像是评估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改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征。方法对28例TOB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心电图、TCD、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常为头晕、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及皮质盲、记忆力障碍,运动障碍为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影像学表现位于幕上(丘脑、颞枕叶)及幕下(小脑、脑干)改变,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早期CT诊断阳性率为21.4%,而MRI为82.1%,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TCD作为筛选手段,诊断阳性率为91.3%(21/23),并发现皆有不同程度的后循环血管流速改变,结合头颅CT、MRI检查有助于TOB综合征早期诊断,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结论TOB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改变。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方案。方法用空气将舱压匀速升至0.2MPa(2ATA),面罩吸氧80min,中间吸舱内空气5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应用丹参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结果86例患者治愈17例(19.77%),显效25例(29.07%),有效34例(39.53%),无效10例(11.63%)。结论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比单用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其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主诉为头晕或眩晕且无与本次住院有关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的79例患者,其中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5例,其他诊断患者14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脂血症、颈椎病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颈椎病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090、4.506、3.179和4.684。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眩晕住院患者的最主要病种,受患者年龄及多种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期大量饮酒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 85例长期大量饮酒者进行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 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占 5 7%,血流速度减慢占 2 9%,总异常率为 86 %。结论 长期大量饮酒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存在着明显异常 ,可导致脑供血障碍 ,促发脑卒中。  相似文献   

15.
刘洪涛 《中国保健》2007,15(24):25-2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其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主诉为头晕或眩晕且无与本次住院有关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的79例患者,其中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5例,其他诊断患者14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高脂血症、颈椎病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颈椎病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090、4.506、3.179和4.684.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眩晕住院患者的最主要病种,受患者年龄及多种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A-DA)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影像学确诊的15例患者和文献报道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大症状群。影像学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是VBA-DA的一般影像学表现;串珠样/线样征、锥样闭塞征、偏心动脉瘤、动脉壁内血肿、双腔征及内膜瓣是VBA-DA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VBA-D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是明确诊断VBA-DA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A-DA)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影像学确诊的15例患者和文献报道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大症状群。影像学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是VBA-DA的一般影像学表现;串珠样/线样征、锥样闭塞征、偏心动脉瘤、动脉壁内血肿、双腔征及内膜瓣是VBA-DA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VBA-D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是明确诊断VBA-DA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与评估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其他活血扩血管药物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杨丽型  刘平 《医疗装备》2011,24(2):39-40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联合经颅多谱勒检测椎动脉全程及基底动脉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7例可疑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彩色多谱勒检测椎动脉第1、2段,经颅多谱勒检测3、4段及基底动脉。结果:彩色多谱勒发现第1、2段椎动脉异常151例,TCD发现3、4段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频谱指数异常132例。彩色多谱勒联合TCD发现椎动脉异常者178例,占全部病例90%。结论:彩色多谱勒联合经颅多谱勒检测椎动脉全段及基底动脉在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眩晕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并口服西比灵5 g,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