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的T辅助淋巴细胞(Th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水平。[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患者24例作为内异症组,以子宫肌瘤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分离、培养各组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的Th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培养的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并计算IFN-γ/IL-4的比值。[结果]内异症组外周血和腹腔液中Th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的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IL-4的比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异症组患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中Th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下降,而IL-4的水平上升,导致IFN-γ/IL-4比值降低,揭示Th1和Th2细胞比例失衡。这些变化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种植,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众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分子机制的异常可能是异位内膜能够种植和生长的关键。白细胞介素10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众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分子机制的异常可能是异位内膜能够种植和生长的关键。白细胞介素-10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子宫内膜鼻位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燕兰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25(2):90-93
白细胞介素18为一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h1细胞和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以诱导产生环氧合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白细胞介素18在血清和腹腔液的变化,对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案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 EM组为EM患者74例(其中Ⅰ~Ⅱ期26例,Ⅲ~Ⅳ期48例),对照组为卵巢良性畸胎瘤或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4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IL-15的水平.结果 EM组腹腔液和血清IL-6[(1017.81±361.98)ng/L和(455.47±161.52)ng/L]均高于对照组[(284.63±70.50)ng/L和(149.37±43.09)ng/L],EM组Ⅲ~Ⅳ期腹腔液和血清IL-6[(1253.44±189.63)ng/L和(556.50±93.34)ng/L]较Ⅰ~Ⅱ期[(582.81±107.75)ng/L和(268.96±63.48)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液和血清IL-6呈正相关(r=0.950,P=0.01).EM组腹腔液IL-15[(333.45±63.94)ng/L]较对照组[(203.85±70.52)n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组和对照组血清IL-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Ⅲ~Ⅳ期腹腔液和血清IL-15与Ⅰ~Ⅱ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液IL-6、IL-15的改变可能与EM的发病机制有关,血清IL-6可能成为诊断EM并评估其分期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8为一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h1细胞和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以诱导产生环氧合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白细胞介素18在血清和腹腔液的变化,对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案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lβ(IL-lβ)水平,探讨IL-lβ与EM发病的关系。方法:EM患者71名作为研究组,非EM妇女49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 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IL-lβ水平。结果:血清IL-lβ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87.1±36)pg/ml,对照组(74.9±27)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IL-lβ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162±65)pg/ml,对照组(194.6±41)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IL-lβ呈正相关(r=0.382,P=0.004),对照组血清与腹腔液IL-lβ无明显相关性(r=0.105,P=0.311)。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IL-lβ水平均显著升高,IL-lβ在E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矽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γ-干扰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矽肺患者、34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矽肺的井下工人及32例井上健康人血清IL-12和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矽肺组患者血清IL-12水平明显增高(P<0.01),IFN-γ明显降低(P<0.01)。与接尘工龄低于20年的矽肺患者比较,20~30年和高于30年2组矽肺患者IL-12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随矽肺患者年龄增加,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Ⅱ和Ⅲ期矽肺患者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均高于Ⅰ期,两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井下接尘工人IL-12和IFN-γ水平与矽尘接触工龄、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IL-12和IFN-γ协同参与矽肺发生和发展过程,且与其严重程度有关。血清IL-12和IFN-γ检测可能对矽肺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体液免疫、补体变化及血浆白细胞介素 - 6和 γ-干扰素与哮喘的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3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外周血体液免疫及补体含量检测 ,同时测定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血浆 IL- 6与 IFN- γ水平 ,与 34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 Ig G、C3、C4明显降低 ,Ig E明显升高 ,Ig M、Ig A无明显变化。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 IL- 6水平高于对照组 ,临床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 IFN- γ水平低于对照组和临床缓解期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 :支气管哮喘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均有血浆 IL- 6与 IFN- γ平衡失调 ,Th1 / Th2失衡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MbiI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患者及正常人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8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97名子宫肌瘤患者及99名健康成年女性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MbiI多态性,比较三组白细胞介素-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CC、CG和GG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分别为55.10%、42.86%、2.04%;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分别为71.13%、27.84%、1.03%;在健康成年女性中分别为70.71%、28.28%、1.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子宫肌瘤组及健康成年女性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而子宫肌瘤组与健康成年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MbiI的多态性分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与子宫肌瘤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其中I~II期患者44例,III~IV期患者56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检查确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IL-6与TNF-α检测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分别为(94.28±23.43)pg/ml、(1.43±0.41)ng/ml,对照组分别为(36.92±4.82)pg/ml、(0.84±0.07)ng/ml,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TNF-α检测水平I~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68.53±12.67)pg/ml、(0.94±0.04)ng/ml,III~IV期为(120.41±18.83)pg/ml、(1.76±0.11)ng/ml,III~IV期检测值明显高于I~II期,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IL-6与TNF-α间存在线性正相关(r=0.96,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IL-6与TNF-α均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且IL-6与TNF-α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MbiⅠ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患者及正常人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8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97名子宫肌瘤患者及99名健康成年女性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MbiⅠ多态性,比较三组白细胞介素-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CC、CG和GG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分别为55.10%、42.86%、2.04%;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分别为71.13%、27.84%、1.03%;在健康成年女性中分别为70.71%、28.28%、1.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子宫肌瘤组及健康成年女性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而子宫肌瘤组与健康成年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Mbi Ⅰ的多态性分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与子宫肌瘤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1997,(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机制有关,多种细胞因子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出现变化。其中以IL-1、IL-2、TNF、PDGF等最为重要。本文将就一些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 ,白细胞介素 1在促进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植入、生长、侵袭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白细胞介素 1的增高到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启动因素还是疾病发生促进白细胞介素 1的增高 ,亦或白介素 1增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步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白细胞介素-1在促进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植入、生长、侵袭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白细胞介素-1的增高到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启动因素还是疾病发生促进白细胞介素-1的增高,亦或白介素-1增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步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幼保健》2017,(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与血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月经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获取b FSH水平,并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不孕时间、手术时月经周期时间。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 d行腹腔镜手术,术中无菌抽取5 ml腹腔液,测量腹腔液中IL-8水平。比较两组b FSH和IL-8的差别,并将EMs患者腹腔液中IL-8水平与其b FS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Ms患者腹腔液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Ⅲ~Ⅳ期IL-8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EMs组基础血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期之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的腹腔液中IL-8水平与b FSH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EMs患者腹腔液中IL-8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EMs患者基础血FSH水平升高,从一个方面反映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EMs患者腹腔液中IL-8水平与b FSH水平无显著相关性,IL-8在EMs患者卵巢储备下降上并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otriosisEMs)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EMs患者30例、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进行检测,并以卵巢癌患者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妇女血清30例做对照组。结果:EMs组与卵巢癌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Ms组与卵巢癌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s患者腹腔液中IL-6、IL-8异常增高是腹腔免疫内环境失衡,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药物治疗中血清IL-6、IL-8可作为EMs疗效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瘦素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瘦素对女性生殖生理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瘦素时ESC分泌IL-6和IL-8的含量。结果:在ESC细胞上清液中瘦素能刺激IL-6、IL-8的产生,不同浓度瘦素刺激IL-6、IL-8分泌量不同,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瘦素是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产生的一种附加调节剂,通过调节局部细胞因子而调节生殖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丹那唑组(n=29)分别皮下注射丹那唑2、4、6、8周,对照组(n=6)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丹那唑对异位内膜生长情况的影响。取丹那唑治疗8周组和对照组的异位内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丹那唑治疗内异症对异位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建模后第3周异位内膜生长良好,各组移植物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用丹那唑分别治疗2、4、6和8周后,异位内膜体积缩小(P<0.01),并且用药4、6和8周与用药2周相比,作用更明显(P<0.01)。形态学检查显示,用丹那唑治疗2周后,异位内膜无明显增生;治疗4、6和8周后,异位内膜呈萎缩状态。大鼠成模后给予丹那唑治疗8周,异位内膜IL-6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丹那唑治疗可使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逐渐萎缩退化,其作用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丹那唑治疗可使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IL-6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