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08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45例,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牙合覆盖与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正畸治疗过程,移位的前牙复位良好,达到成功标准,成功率为100.00%。与治疗前比较,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与覆牙合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可使牙齿恢复整齐美观、消除牙合创伤、改善牙齿咀嚼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按照入院先后进行平均分组——入院在前的5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牙周治疗方案;入院在后的55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且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中使用口腔正畸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在我院开展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的患者108例,抽取治疗时间段为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按入院顺序以奇偶原理随机分为参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口腔正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参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中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外观及生理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中采取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医治的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纳入研究,时间范围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全部患者均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统计治疗前后各级牙齿松动度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全部患者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前牙覆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患者62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未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牙周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等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牙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范围指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齿指标和生命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前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取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牙周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及其他指标数据。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而观察组为94%,观察组数据明显由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时使用了常规治疗方式,这相较于采用了正畸治疗的观察组来说,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更高,所以在不良反应的数据对比中观察组明显较好;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疼痛状况恢复用时以及在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优。以上数据差异较大,皆存在对比性(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更佳,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在前牙移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90%)(P〈o.05);实验组出血指数为(25.4±4.36)、牙周袋深度为(3.04±0.s4)、牙槽骨高度为(5.34±0.46)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o结论:前牙移位现象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牙科疾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吕迪刘伟肖言栋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9-10
目的:分析在对牙周炎带哦之的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治疗时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0例。对照组实施牙周治疗,观察组实施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实施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熊梅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30-31
目的:探析口腔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采用正畸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Helkimo指数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15例,对照组均无颞颌关节症状,而观察组均存在局部症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疾病发生率,并依次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与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例的关节盘移位及关节间隙线距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关节盘移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关节盘移位情况加重,关节前间隙增加,且关节上间隙与后间隙降低。结论:正畸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颞下颌关节疾病,而存在颞颌关节症状患者的临床风险更高,正畸治疗前需开展颞颌关节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深入分析牙周夹板在固定牙周病松动牙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接受牙周夹板固定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应用和牙齿结合紧密的光固化树脂来制作牙周夹板并进行固定.结果 前牙14例(73.69%)显效,4例(2k05%)有效,l例(5.26%)无效,有效率为94.74%;后牙8例(61.54%)显效,3例(23.07%)有效,2例2(15.38%)无效,有效率为84.61%;混合牙8例(44.45%)显效,7例(38.89%)有效,3例(16.67%)无效,有效率为83.33%;合计30例(60.00%)显效,14例(28.00%)有效,6例(1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8.00%.结论 牙周夹板固定牙周病松动牙临床效果显著,实际操作步骤简便,应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邻面去釉应用于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矫治术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邻面去釉处理组)8例,患者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和正畸临床治疗后应用邻面去釉法处理相邻牙龈外展隙处存留的三角间隙;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组)8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对三角间隙未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2周后对经2组三角间隙的改善程度、上颌中切牙根尖到牙槽脊顶槽高度的变化,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三角间隙得到明显改善;2组组间及组内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邻面去釉是改善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三角间隙的有效处理方法,对其矫治及保持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旋转脉动磁场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体重为1.0~1.5 kg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按每组5只随机分为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施力80g,左侧只加力为对照侧,右侧加力加旋转脉动磁场为实验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PDGF-A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侧牙周组织中PDGF-A表达高于对照侧;实验侧张力区、压力区牙周组织中PDGF-A表达在5、7、14 d时较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0.14 vs 2.03±0.18,7.63±0.27 vs 2.84±0.12,3.52±0.16 vs 1.65±0.03;8.10±0.13 vs 4.30±0.21,13.27±0.31 vs 6.47±0.15,5.66±0.22 vs 3.15±0.27,P<0.05);在7 d时牙周组织PDGF-A表达达到高峰.结论 旋转脉动磁场照射促进了牙周组织中PDGF-A的表达,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临床采用268颗国产和进口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107例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情况,总结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方法及临床应用体会。结果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总成功率分别为94.03%,国产和进口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有效完成支抗控制。植入不同部位微螺钉种植体成功率有一定差异,植入腭部的微螺钉种植体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是正畸治疗中一种效果肯定的骨性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正畸牵引治疗埋伏阻生牙伤口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9月医院收治的各类埋伏阻生牙患者108例,采用术前咨询与正畸,手术与正畸矫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牙位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23.1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伤口感染率逐渐提高,且与其他年龄段相比,40~49岁患者伤口感染率明显提高,正常愈合的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感染的牙位数感染率:中切牙为28%,尖牙为32%,第二前磨牙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唇(颊)侧阻生埋伏牙比舌(腭)侧阻生埋伏牙的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患者伤口的感染率较高,在临床中应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尤其是年龄较大和偏唇(颊)侧阻生埋伏牙的患者,更应注意伤口感染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畸弓丝固定前牙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0收治的因外伤前牙需进行正畸固定的患者32例,共计牙齿53颗,53颗牙齿均用正畸固定技术进行前牙固定,其中应用不锈钢方丝25颗,镍钛圆丝28颗,比较其临床疗效,操作时间及并发牙周炎的情况。结果不锈钢方丝组总有效率为80.0%,镍钛方丝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总体疗效比较,P﹥0.05。不锈钢方丝组,镍钛方丝组发生牙周炎及手术时间,两组比较,P﹤0.05。结论应用不锈钢方丝与镍钛方丝正畸技术固定外伤前牙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两种弓丝临床应用特点不同,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牙齿间具有间隙患者92例,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修复方法,研究组给予正畸治疗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较常规修复方法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种植治疗先天性缺失牙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口腔科治疗的36例先天缺失牙伴咬紊乱患者,首先采用正畸治疗直立缺隙邻近倾斜牙,压低缺隙对伸长牙,集中散在间隙或增加缺牙间隙,牙弓整平,调整异常的覆、覆盖关系,矫正患者的牙畸形,然后采用种植体技术修复。结果 3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达到了相应的临床效果,牙齿的咬关系得到改善。结论对先天性牙列缺损病例,采用正畸联合种植序列治疗,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体修复的适应症,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美观、功能及稳定,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