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UAP患者(UAP组)测定血清cTnⅠ含量,以cTnⅠ≥0.1 μgL为cTnⅠ阳性组,cTnⅠ<0.1μg/L为cTnⅠ阴性组,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心脏事件的相关性.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UAP组cTnⅠ阳性率(35.0%,21/60)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Ⅰ阳性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或高度狭窄发生率(19.0%,4/21)高于cTnⅠ阴性组(5.1%,2/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 d内心脏事件发生率cTnⅠ阳性组(33.3%,7/21)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5.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低水平cTnⅠ是反映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指标,cTnⅠ定量测定对UAP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扬州地区川崎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3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川崎病分布情况;并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 结果 739例崎病患儿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7.12±1.08)岁,其中1~<3岁患病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25.85%,其次为<1岁,占23.00%,11~<13岁岁患病人数最低,占3.92%;男女性别分布显示,男性252例,占71.04%,女性214例,占28.96%;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739例崎病患儿中154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0.84%。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年龄、性别、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起始时间、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显著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岁(OR=2.563)、性别男(OR=3.870)、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时间>10 d(OR=2.125)、C反应蛋白≥8 mg/L(OR=5.717)、发热持续时间>10 d(OR=1.592)、血沉>15 mm/h(OR=4.298)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川崎病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病变风险,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做好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196例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分析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心电图均可见fQR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fQRS多出现于下壁导联(59.41%)。两组在fQRS出现的导联数、QRS波群时限、心电轴及心电图中是否出现J波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的出现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其中ACS患者41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7例(SAP组),其余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1例,按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例)、双支病变组(7例)、多支病变组(12例)及无病变组(15例),按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15例、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6例、重度狭窄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M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MPO水平[(252.10±27.07)μg/L]显著高于SAP组[(185.81±17.85)μg/L]和对照组[(140.42±71.40)μg/L](P<O.05),SAP组血浆M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P< 0.05),但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但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8,P=0.018)、肌酸激酶同工酶-MB(r=0.469,P=0.043)、受试组(r=0.757,P=0.00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84,P=0.000)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0.491,P=0.001)呈正相关.结论 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369.61±91.97)μmol/L比(298.33±92.46)、(330.43±87.42)μmol/L](P< 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 (298.33±92.46)μmol/L比(331.77±86.33)、(368.24±95.21)、(396.82±94.45)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P<0.05).0~1分组[(298.33±92.46)μmol/L]和2~20分组[(320.77±86.33)μmol/L]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21~40分组[(366.61 ±91.97) μmol/L]和>40分组[(402.82±91.97)μ mol/L](P<0.05).21 ~40分组血尿酸水平低于>40分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P< 0.05).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冠状动脉注射与常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严重血栓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连续入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严重血栓病变的急性STEMI患者1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组)60例和常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组(常规组)63例.比较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严重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及随访30d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组术后心肌染色分级显著高于常规组[(2.63±0.70)级比(1.72±0.97)级,P=0.021],术后24 h盯段回落幅度>70%的比率显著高于常规组[85.0%(51/60)比69.8%(44/63),P=0.003].冠状动脉组围手术期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7%(1/60)比6.3%(4/63),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30d时,冠状动脉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下降[6.7%(4/60)比22.2%(14/63),尸<0.01].结论 急性STEMI严重血栓病变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心肌水平的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清APN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6.43±4.22)mg/L比(12.68±6.47)、(9.94±8.48)mg/L](P<0.01或<0.05).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12.68±6.47)mg/L比(8.80±6.23)、(8.04±5.93)、(6.43±5.12)mg/L](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三支病变组(P<0.01).0~1分组血清APN水平[(12.68±6.47)mg/L]和2~20分组血清APN水平[(8.74±6.68)mg/L]分别显 著高于21~40分组[(7.64±5.32)mg/L]和>40分组[(6.32±5.46)mg/L](P<0.01).21~40分组血清APN水平高于>40分组(P<0.05).血清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r=-0.584,P<0.01).结论 APN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巨大J波临床特点以及意义.方法 比较11例巨大J波(巨大J波组)与35例较小J波(较小J波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巨大J波组中神经源性8例,占72.73%(8/11),死亡7例,占87.50%(7/8),死亡原因均为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巨大J波组中J波明显导联为Ⅰ、aVL、Ⅱ、Ⅲ、aVF、V1~V6,振幅0.10~1.10mV,宽度40~100ms,且心率越慢J波振幅越高,宽度越宽.较小J波组中J波明显导联为V1~V6,有时合并Ⅱ、Ⅲ、aVF,振幅0.05~0.50mV,宽度20~40ms,无一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巨大J波心电图出现导联广泛、振幅高、宽度宽,与心率相关,以脑外伤、蛛网膜下隙出血、自主神经失调所致神经源性J波居多,极易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蕾  张少敏 《现代医院》2004,4(10):16-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4年 3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6 6例 ,分析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并根据其胸前导联ST段的压低范围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Ⅰ组 ,n =14 ) ;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组 (Ⅱ组 ,n =11) ;胸前导联V4-6ST压低组 (Ⅲ组 ,n =18) ;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组 (Ⅳ组 ,n =2 3)。结果 Ⅲ、Ⅳ组较Ⅰ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 (P <0 0 1)。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 2 8 6 %、18 2 %、72 2 %和 82 6 % ,与Ⅰ组比较 ,Ⅲ、Ⅳ组的左前降支病变比例高 (分别P <0 0 5和P <0 0 1) ;回旋支病变在Ⅰ、Ⅱ、Ⅲ、Ⅳ组分别占 35 7%、5 4 6 %、72 2 %、6 0 9%。与Ⅰ组比较 ,Ⅲ组的左回旋支病变比例高 (P <0 0 5 )。左前降支病变程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 ,而伴有胸前导联V4-6或V1-6ST段压低则多存在左前降支和 /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 ,多支病变比例较高 ,有较大范围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静息状态下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的多种测量指标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局部功能,并探讨心脏局部功能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7例主诉胸痛的住院患者进行TDI检查,测定左室16个节段的收缩峰速度(Sm)、舒张早期峰速度(Em)、舒张晚期峰速度(Am)、等容收缩时间(IVC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所有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至少1支直径狭窄≥50%的冠状动脉则诊断冠心病.规定直径狭窄≥50%且<90%的冠状动脉支配节段为轻度病变节段,直径狭窄≥90%的冠状动脉支配节段为重度病变节段,其余节段为非病变节段.结果 非冠心病(13例)、1支病变(11例)、2支病变(11例)以及3支病变(12例)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心率、冠心病易患因素、左室射血分数及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病变节段(390个)比较,轻度病变节段(162个)和重度病变节段(144个)的Sm、Em、Err/Am明显下降(P<0.01),IVRT明显延长(P<0.01),轻度病变节段IVCT与非病变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病变节段IVCT显著延长(P<0.05).如果以至少存在3个节段的Sm< 2.50 cm/s且IVRT> 87 ms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则该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9.4% (27/34),特异度为84.6%(11/13),阳性预测值为93.1%(27/29),阴性预测值为61.1%(11/18),准确度为80.9%(38/47).结论 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的心脏局部功能变化体现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的下降和等容运动时间的延长,综合分析心脏节段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及疾病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其中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42例归为心肌损害亚组,心肌正常的患儿43例归为心肌正常亚组。另选取相同年龄段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及免疫抑制法检测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两组及观察组各亚组患儿cTnⅠ、CK-MB表达水平,分析cTnⅠ、CK-MB诊断小儿HFMD心肌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观察组cTnⅠ、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心肌损害患儿cTnⅠ、CK-MB水平高于心肌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Ⅰ诊断HFMD心肌损害的敏感度为92.86%(39/42)、特异度为95.35%(41/43)、准确度为94.12%(80/85),均高于CK-MB的76.19%(32/42)、79.07%(34/43)、77.65%(6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nⅠ有助于及早发现小儿HFMD心肌损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需同时注重家庭、医院对HFMD的预防作用,积极向学校、社区开展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步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在评估冠心病病情中的意义.方法 10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闭塞组(至少1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28例,非闭塞组(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但未完全闭塞)45例,对照组(未见有意义的≥50%狭窄)30例.其中闭塞组和非闭塞组患者按病变部位分为左前降支(LAD)病变为主32例、左回旋支(LCX)病变为主23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为主18例;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23例,2支病变19例,3支病变31例.通过同步24h动态血压/心电记录分析仪检查计算HRV的各时域指标,包括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h每5min时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24h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so),并检测BPV指标,包括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白昼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分析同步HRV、BPV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SDNN、SDANNind明显降低,dSS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35) ms比(98±25) ms比(78±28) ms,(100±30) ms比(86±23)ms比(70±29) ms,(14±3)mm Hg(l mm Hg=0.133 kPa)比(20±4) mm Hg比(28±2)mm Hg](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rMSSD、PNN50减低,dDSD、nSSD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病变为主和LCX病变为主患者SDNN、SDANNind显著低于对照组,d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AD病变为主和LCX病变为主患者SDNNind、rMSSD、PNN50、dDSD、n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CA病变为主患者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dSSD、dDSD、n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HRV各指标逐渐下降,BPV各指标逐渐升高,但只有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dSSD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下降越明显且dSSD升高越明显,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多在左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广.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ACS患者行急诊或择期PCI.根据人院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两组,血糖正常组(96例):血糖<7.8mol/L;高血糖组(26例):血糖≥7.8mol/L.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PCI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显示多支病变(80.8%,21/26)、多处病变(84.6%,22/26)及复杂病变(73.1%.19/26)较血糖正常组[46.9%(45/96)、50.0%(48/96)、44.8%(43/96)]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PCI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38.5%比12.5%:7.7%比1.0%;19.2%比2.1%;23.1%比8.3%;3.8%比0).结论 入院第1次随机血糖高的ACS患者行PCI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主动脉根部血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8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评分(Gensini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53例(冠心病组)和非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任1支病变超过50%)35例(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进一步将冠脉狭窄组分单支病变组(18例)、2支病变组(23例)、3支病变组(12例),冠状动脉造影时经造影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AngII、ALD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AngII、ALD水平的差异及其冠脉病变程度与AngII、ALD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AngII、ALD水平高于对照组,AngII(pg/mL)为(43.69±8.00)对(30.59±4.02),ALD(pg/mL)水平为(93.39±14.18)对(64.43±8.47);冠心病组主动脉根部血浆AngII、ALD(pg/mL)水平在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别为(38.52±5.92),(84.15±13.54);(43.92±6.13),(95.03±11.38);(50.98±8.46),(104.12±11.69),多重比较及AngII、ALD水平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提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AngII、ALD水平逐渐身高,3支病变高于2支、单支病变(P<0.05),2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组主动脉血浆AngII、AL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血浆AngII和AL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RAAS系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TG)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的影响.方法 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3例青年冠心病患者(<4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TG测定结果分为I组(TG<1.70 mmol/L,36例)、Ⅱ组(1.70 mmol/L≤TG≤2.25mmol/L,19例)、Ⅲ组(TG>2.25mmol/L,38例),对比各组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的差异.结果 93例患者中男性占94.62%(88/93)、吸烟者占83.87%(78/93).III组的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I组(P=0.006、0.003),三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0.795、0.247).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范围、狭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0.879).结论 高TG血症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无影响,不是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科2007-03-2010-07完成1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OPCAB),术后配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7-03-2010-07完成OPCAB 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8~80(平均56.3)岁;术前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10例,3例曾有脑血栓病史,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9例,心功能不全1例,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狭窄2例,三支病变14例,主支病变2例,左室射血分数(EF)40%~64%,平均(53.2±10.4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11月至2004年5月,210例CAD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合并瓣膜病变8例,合并室壁瘤10例.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2.6%.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0.56±0.17.6例急诊手术,其中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8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82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4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2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1例(0.45%).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84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年龄≤40岁)组(37例)和老年(年龄≥51岁)组(47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 青年组男性、明确诱因、冠心病家族史、大量饮酒史、大量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100.0% (37/37)比80.9%(38/47),40.5%(15/37)比14.9%(7/47)、18.9%(7/37)比6.4%(3/47)、56.8%(21/37)比23.4%(11/47)、67.6%(25/37)比55.3%(26/47),P< 0.01或<0.05],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37.8% (14/37)比61.7%(29/47)、16.2%(6/37)比27.7%(13/47),P<0.01或<0.05].青年组典型胸痛率高于老年组[83.8%(31/37)比72.3%(34/47),P<0.05],但既往心绞痛、多部位梗死率低于老年组[13.5%(5/37)比31.9%(15/47)、13.5%(5/37)比25.5%(12/47),P<0.01或<0.05].CAG结果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率明显高于老年组[48.6%(17/35)比26.7%(12/45),P<0.05],侧支循环形成者比例低于老年组[11.4%(4/35)比24.4%(11/45),P<0.05].结论 男性、过度疲劳等明确诱因、大量吸烟、大量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多表现为突发典型胸痛,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侧支循环少,梗死范围局限.培养青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青年AM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踝臂指数(ABI)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40例,其中未合并MS者74例(无MS组),合并MS者66例(Ms组),评估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测定其ABI及心功能.结果 MS组ABI为0.90±0.32,无MS组为1.03±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MS组ABI≤0.9者比率高于无MS组[43.9%(29/66)比27.0%(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在MS组中,ABI≤0.9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ABI>0.9者[86.3%(25/29)比37.8%(14/37),P=0.000];ABI≤0.9者心功能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MS患者,其ABI较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加严重,心功能降低更加明显,应进行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A(CagA)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P-IgG抗体、抗HP-CagA-IgG抗体,14C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冠心病组HP感染、CagA HP感染分别为75例(75.00%)、51例(51.00%),对照组分别为12例(12.00%)、2例(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1-2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HP感染、CagA HP感染分别有53例、31例,感染率分别为69.74%、40.79%,≥3支病变患者分别有22例、20例,感染率分别为91.67%、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HP感染、CagA HP感染分别为33例(63.46%)、17例(32.69%),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分别为42例(87.50%)、34例(7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HP感染、CagA HP感染分别为49例(68.06%)、29例(40.28%),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26例(92.86%)、22例(7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agA HP感染率高,CagA HP感染与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