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SCTA在诊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例。对受检者行颅脑CT平扫及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8例均海绵窦扩大、动脉期眼上静脉显影并扩张。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平扫与CTA在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方面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20例,诊断率55.6%;CT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闭塞25例(大脑前动脉病变6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1例,大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6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狭窄11例(大脑前动脉病变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8例)。CTA诊断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与CTA诊断大面积脑梗塞,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MRA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动脉海绵窦患者的MR、MRA表现,并对比分析6例颈动脉海绵窦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表现。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MR表现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属支静脉扩张、吻合支扩张及脑挫裂伤。MRA与DSA血管影像表现相一致,但MRA结合常规序列可以观察到血管外结构,DSA电影可动态观察病变血管显影情况。结论:若仅为诊断颈动静脉海绵窦瘘,MRA结合常规MR,其优势大于DSA;但DSA存在介入治疗优势,是目前MR所不能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自动触发技术在头颈部CTA双能量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自动触发阈值分别为20、50、70HU),自肘静脉注射造影剂,测量各组大脑中动脉近端,上矢状窦,C4水平左侧颈总动脉和静内静脉CT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强化无差异性。阈值20HU组和50HU组颈内静脉和上矢状窦强化有差异性;阈值50HU组和70HU组上矢状窦强化有差异性,余部位强化无差异性。结论:双源CT头颈部CTA双能量成像时,20HU触发阈值可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麦栩榆 《现代医院》2009,9(4):77-78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CT诊断分析出CTA是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并使这种检查方法得以推广。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50例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或者闭塞8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左侧大脑后动脉狭窄或者闭塞1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者狭窄10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者闭塞12例,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或者闭9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狭窄或者闭塞7例。其余3例未见明显血管狭窄或者闭塞。讨论CTA对于颈动脉、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及颅内多种血管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意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8例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并行图像处理,观察患者的CTA特点,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68例患者共检查376条血管.CTA发现112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数264条;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53条),大脑前、中、后动脉(共39条)及椎-基底动脉(20条).狭窄动脉段中,狭窄伴钙化的斑块32条,大部分位于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及床突上段、椎动脉的颅内段.对于非钙化斑块,CTA显示模糊.DSA共显示128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248条.CTA显示中重度狭窄率[9.31%(35/376)]与DSA[9.31%(35/376)]一致.38例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结论 CTA为一种微创伤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法,检查耗时少,费用低,且空间分辨率高,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临床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女性8例,男性17例,年龄为6-49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64层CT进行检查,包括肾动脉CTA、肠系膜CTA、肾静脉CTV、肝胆脾胰肾增强CT.对其左肾静脉的受压程度进行显示。结果:螺旋CT平扫:左肾外形较右肾大;CTA及增强扫描:25例均能清晰、直观显示左肾静脉的形态及立体走形,各数据可得到精确测量,所有病例均符合“胡桃夹”综合征CT征象;MPR、MIP、VR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40°),左肾静脉压力增高。结论:双源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楚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形成的夹角、左肾静脉及毗邻的解剖结构.对临床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及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螺旋CT检查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肿瘤生长部位、方式、强化形式、平扫及双期增强的CT值等评价肿瘤侵袭性.结果 GIST最常发生于胃.72例GIST中14例误诊,5例未作出明确定性诊断.肿瘤同一部位不同GIST危险度分级动脉期与平扫差值与静脉期与平扫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5,13.1,15.8,P< 0.05).肿瘤同一部位不同GIST危险度分级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及动脉期与平扫差值和静脉期与平扫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4.8,28.5,39.4,32.2,40.1,P> 0.05).重建图像显示肿瘤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肿瘤供血动脉,其中33例存在门静脉侧支,18例存在动静脉瘘,17例伴肝脏转移.结论 侵袭性不同的GIST双期增强CT扫描,动静脉期肿瘤均明显强化;后处理技术可帮助明确GIST的供血血管及与邻近血管与组织的关系,术前需综合多方面影像学信息进行分析,以做出正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资料.结果 30例CTPV患者MRI表现:平扫时可见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闭塞,闭塞的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循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软组织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可见广泛开放的侧支循环静脉强化.DCE-MRA显示上述改变更直观.结论 MRI以及DCE-MRA能清晰地显示CTPV及其迂曲扩张的侧支循环.正确认识、直观地评价CTPV侧支循环的影像解剖学特征,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77-27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均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DS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有98例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6.08%(κ=0.769 2,P<0.05)。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较高(κ=0.857 5,P<0.05)。CTA检查结果显示155支血管为异常;DSA检查结果显示149支血管为异常,诊断符合率为96.13%(κ=0.817 4,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临床诊断上,CTA和DSA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相比,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创伤更小,应用更便捷,可作为首选诊断技术。而DSA则可作为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一站式扫描多模态CT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临床诊断TIA(30例),急性期脑梗死(18例)烟雾病(2例)的CT平扫、CTA、CTP的影像学特征,其中CTA、CTP为一站式扫描,CTA图像为CTP扫描提取动脉期所成像。结果:30例TIA病人,CT平扫均为正常,CTA 1例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CTP18例出现异常灌注,12例正常;18例急性期脑梗死,CT平扫阳性征象6例,CTA异常10例,7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CTP16例异常灌注,存在半暗带10例;2例烟雾病,CT平扫正常,CTA2例均异常,CTP2例异常灌注。结论:一站式扫描,多模态CT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减少患者X线的伤害,另一方面能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书田  崔进国 《中国医师杂志》2000,2(6):339-341,344
为探讨介入疗法在急症患者救治中的疗效,对42例患者,包括大咯血6例,肾外伤破裂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10例,股动脉及胫动脉血栓2例,颈部外伤性动静脉瘘1例及消化道大出血21例。分别采用栓塞术、溶栓术及分流术治疗。结果发现栓塞后咯血停止,肾破裂者出血停止,颈动脉海绵窦瘘及肾破裂者出血停止,颈动脉海绵窦瘘及动静脉瘘者口分流消失。溶栓后股动脉及胫动脉血栓消失。分流术后门脉压力下降,由3.7~4.1kPa降  相似文献   

14.
《rrjk》2017,(2)
目的:探讨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64排头颈联合CTA技术对90例患者进行扫描诊断。结果:所有患者的动脉成像均清楚的显示不同级别的脑血管结构,在90例患者中发现病变的患者75例,其中动脉闭塞患者20例,颅内动脉瘤40例;动静脉畸形与颅内动脉海绵窦瘘各5例,静脉窦血栓3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假阴性5例,正常图像10例。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64排头颈联合CTA技术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率,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髓质海绵肾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加深对髓质海绵肾的认识,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0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腹部平片显示8例双侧、2例单侧肾内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静脉肾盂造影或CT平扫显示肾集合管扩张,内可有小结石,B超见肾集合管呈棉花团样改变,排列呈花瓣样强回声光团,伴有声影.CT增强扫描见肾集合管内小囊状显影.结论 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多变,诊断时不仅要想到本病,也要尽量完善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可考虑肾活检.  相似文献   

16.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D—CTA和14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3D—CTA发现脑动脉瘤7例、脑动静脉畸形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其余6例未见特异性的病因。其中有14例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3D—CTA的发现。3D—CTA能准确发现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并且显示了这些病变的三维构造和毗邻关系。结论:3D—CTA具有简单、快速、无创、可靠等优点,适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诊断,有助于早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0例IHPCC患者,分析研究其CT表现.结果 全部患者经CT平扫病灶时,均显示不均匀低密度影.在加强扫描后,脾动脉期的大部分病灶均未得到强化,静脉期的病灶大多显示中低速的强化.当延迟扫描病灶时,呈现不规则日益强化患者36例;呈现相对高密度影患者32例,相对低密度影患者15例,等密度影患者13例.病灶局部的肝包膜可有回缩,病灶周围的肝内胆管可能出现扩张及结石.结论 IHPCC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64排CT动脉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患者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和CTA检查大脑中动脉,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其对大脑中动脉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TCD与CTA对诊断Ml段狭窄无显著性,对于诊断M2段狭窄具有显著性。结论 CTA诊断M2段狡窄优于TCD。  相似文献   

19.
介入疗法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附4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介入疗法在急症患者救治中的疗效 ,对 4 2例患者 ,包括大咯血 6例 ,肾外伤破裂 2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 10例 ,股动脉及胫动脉血栓 2例 ,颈部外伤性动静脉瘘 1例及消化道大出血 2 1例。分别采用栓塞术、溶栓术及分流术治疗。结果发现栓塞后咯血停止 ,肾破裂者出血停止 ,颈动脉海绵窦瘘及肾破裂者出血停止 ,颈动脉海绵窦瘘及动静脉瘘者瘘口分流消失。溶栓后股动脉及胫动脉血栓消失。分流术后门脉压力下降 ,由3 7~ 4 1kPa降至 2 4~ 2 7kPa ,消化道出血停止。说明介入疗法用于急症救治迅速有效 ,疗效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男性,47岁。1月前因车祸致左侧眼突、视力下降、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眶周有淤血斑及血管杂音,并有眼睑下垂。MRI表现:见鞍旁块状高信号影,有增强效应,并有眶上静脉扩张。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造影:经股动脉Seldinger法插管行全脑血管DSA,结果显示左侧CCF,瘘口在C4段,两侧海绵窦提前显影,患侧颅内主干不显影,侧位示海绵窦及粗大的眼上静脉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