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我院开展预存式自体输血的68例骨科手术患者研究,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得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发生,降低输血治疗成本,提高输血安全系数,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异体输血与稀释式自体输血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于医院行剖宫产的114例产妇,按就诊顺序分为异体输血组(ABT组)和稀释式自体输血组(HAT组),各57例。HAT组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ABT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入室(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5天(T2)时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结果T0时,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BT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H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CD3^+、CD4^+、CD8^+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ABT组CD4^+/CD8^+水平低于H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输血与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均具有明显的作用,但稀释式自体输血对剖宫产产妇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抑制作用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双胎孕妇妊娠晚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在妊娠晚期双胎孕妇中实施预存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方法:46例双胎孕妇预存式自体输血比较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48 h RBC、Hb、Hct、Plt数量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46例妊娠晚期双胎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后48 h血压、心率及呼吸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只有1例输异体血。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对妊娠晚期双胎孕妇是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汕头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心胸外科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为常规输血,研究组使用自体输血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异体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李满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胸腔内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48例胸腔内出血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输.结果 48例患者回输浓缩红细胞(750±125)ml.术后血小板[(172.03±68.57)×109/L]、血红蛋白[(94.17±12.69)g/L]和术前[分别为(197.31±75.29)×109/L和(103.21±16.42)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2.15,P>0.05).所有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适合胸腔内出血患者,节约了大量库存血,也无输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社区医学杂志》2019,(23)
目的复杂脊柱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输血,本研究探讨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11-01—2018-11-01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复杂脊柱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等因素均衡可比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手术前预存自体血,对照组手术前不预存自体血。观察术中情况、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39.28±13.45)min,短于对照组的(145.28±12.99)min,t=2.029,P=0.023。观察组术后4dIL-6水平为(57.49±8.14)ng/mL,低于对照组的(96.38±8.65)ng/mL,t=20.708,P<0.001。观察组术后1、4和7dTNF-α水平分别为(140.08±14.26)、(128.87±24.18)和(93.64±7.21)ng/mL,低于对照组的(146.01±12.34)、(142.88±31.18)和(98.89±6.44)ng/mL,t值分别为1.989、2.246和3.435,P值分别为0.047、0.034和0.001;观察组术后1、4和7dIL-4水平分别为(23.88±6.45)、(19.48±4.62)和(6.69±1.25)ng/mL,低于对照组的(45.59±7.24)、(29.99±5.45)和(19.66±4.18)ng/mL,t值分别为14.161、9.304和18.802,均P<0.001;观察组术后1、4和7dIL-10水平分别为(2.58±0.87)、(3.09±0.58)和(3.09±0.76)ng/mL,低于对照组的(7.08±1.54)、(6.18±1.24)和(5.08±0.78)ng/mL,t值分别为16.091、14.276和11.557,均P<0.001。结论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提高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产科预存式自体输血回输率的因素,为施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及预存自体血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施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的16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应用χ2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预存自体血回输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预存自体血的总回输率为60.9%,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稀有血型、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瘢痕部位附着、可疑胎盘植入(盆腔核磁提示胎盘植入可能)是预存自体血回输率的相关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可疑胎盘植入是预存自体血回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和可疑胎盘植入是影响预存式自体输血回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增加此类孕产妇预存血量,减少单纯稀有血型孕产妇的预存血量,可减少血液浪费,提高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9.
关飞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4):40-43
目的 比较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100例输血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参照组采纳异体输血,试验组采纳自体输血,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H、电解质、输血量、输血费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24、72 h的TBIL、APTT、P... 相似文献
10.
张德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08
输血导致感染主要归因于输血使机体出现免疫抑制,考虑自体输血可以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的同型血液,从而减少输血导致感染的风险.我们总结了2004-2011年12月53例参与自体输血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手术(TES)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与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病变节段:L4~5 11例,L5~S1 9例.L3~4 3例.其中包含型10例,非包含型13例,椎间孔及孔外型6例,复发型1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9例,合并椎间孔狭窄14例.均采用TES治疗,14例在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同时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无硬脊膜撕裂和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患侧肢体疼痛麻木加重,经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9.53±3.02)个月,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下肢放射痛VAS分别为(3.7 ±2.1)、(1.5 ±1.2)分,ODI分别为26.2±15.0、20.4±6.0,较术前的(8.3 ±1.2)分、53.3 ±24.0均明显降低(P<0.01).改良 MacNab 标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优1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 采用TES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效果优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术式.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urgical technique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iscectomy (TES) for senil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senil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ere admitted to percutaneous TES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0. Surgical segments included L4-5 in 11 cases, L5-S1 in 9cases,L3-4 in 3 cases. There were 10 contained and 13 non-contained,6 disc herniation in or out of the foramen and 1 recurred. Nine simple cases were treated by TES and 14 cases with narrow foramens treated by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plasty at the same tim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and the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Results There was no dural matter tear and intraoperative neurovascular injury. Two patients suffered transient hyperalgia in lower limbs which were healed after 1 week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mean period of 6-12(9.53 ± 3.02) months. The VAS of sciatica decreased from(8.3 ± 1.2) scores preoperatively to (3.7 ±2.1) scores at three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 1.5 ± 1.2) scores at the last follow-up visit (P<0.01). The ODI decreased from 53.3 ± 24.0 preoperatively to 26.2 ± 15.0 at three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20.4 ± 6.0 at the last follow-up visit(P< 0.01). There were 18 excellent,3 good and 2 fair outcomes according to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 with the excellent to good rate of 91.3% (21/23). Conclusion TES is applicable for senil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on, less haemorrhage,early function recovery and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观察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日本骨科学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15.45±2.73)、(27.18±2.08)、(28.18± 1.25)、(28.54±1.21)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与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访时间1~ 10年,平均7.9年,术后随访优8例,良2例,可1例.无复发及医源性腰椎不稳.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且能与传统切开手术达到相同的减压目的,故其可作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早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07年12月起连续收录首次入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8例,详细记录其术前、术中、术后各观察项目,并在术后3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复查随访,按疗效分组,运用logistic 回顾筛选风险因子.结果 (1)大部分椎间盘组织摘除是良好疗效最强的保护因素.(2)术前JOA评分≥17分的患者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疗效不良,术后3月JOA评分≥25分,术后1年JOA≥24分,提示术后早期疗效良好.结论 术前、术后JOA评分、大部分椎间盘组织摘除均为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七叶皂苷钠配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行PLDD治疗,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对照组行PLDD治疗,术后应用甘露醇.采用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于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 术后7 d治疗组优良率[93.9%(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55.1%(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个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CRP含量治疗组[(13.0±2.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31.0±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七叶皂苷钠配合PLDD能有效控制PLDD术后炎性反应,增强其疗效,是治疗LD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应用国产R-2000B射频消融器对112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阶梯式升温法进行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疗效等级结果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前VAS评分(7.60±1.12)分,术后3 d(3.10±1.05)分,术后6个月(2.90±0.92)分,术前与术后3d、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 47.6±8.3,术后3个月25.5±6.7,术后6个月23.7±6.2,术前与术后3、6个月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66例,良32例,可10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87.5%(98/11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策略及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5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麻醉下,应用Nd:YAG激光治疗,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透视下定位,光纤由浅入深插入烧灼,每次发射1 s,间歇1 s,单节段激光总量400~800 J.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及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ODI评分由术前的(31.10±2.92)分改善至术后的(11.80±2.62)分(t=3.067,P<0.01);VAS评分由术前的(7.00±1.41)分改善至术后的(3.00±0.81)分(t=2.802,P<0.01).优36例,良10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2.1%(46/56).无椎间盘感染、腰大肌血肿、神经根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PLDD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手术安全,耗时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80年1月~2004年12月对54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4329例经过半年~20年(平均6.7年)随访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结果术后平均(3±2)d下床活动,(15±6)d生活自理,(28±9)d恢复工作。按Nakai标准评定:4329例患者中优3374例(77.9%),良652例(15.2%),可249例(5.8%),差54例(1.1%),优良率93.1%。结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直接切除髓核、钙化后纵韧带、增生骨,创伤小,可最大限度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不同改变,进一步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L4~5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2例(试验组),年龄相仿的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对照组),按Weishaupt等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分级对L4~5小关节进行分级;通过CT测定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比较两组L4~5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分级、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和L4终板下关节角及双侧对称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L4~5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均无0级病例,试验组1、2、3级分别为4、20、18例;对照组1、2、3级分别为21、14、2例,两组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矢状角不对称性偏差角度、L4终板下关节角(26.62°±1.67°、8.79°±4.28°、116.92°±6.86°)与对照组(45.07°±7.32°、5.14°±4.28°、104.95±4.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板下关节角不对称性偏差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小关节趋于矢状化、终板下关节角增大对腰椎发生退变性滑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清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6):8-10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择期骨科手术患者2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对照组术中全部输异体成分血,分别于人手术室(术前),术后第1、6天检测两组患者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CD3+、CD4+、CD4+/CD8+、NK细胞分别为0.7184±0.0921、0.3878±0.0611、1.64±0.27、0.1627±0.0633和0.6548±0.0852、0.3137±0.0726、1.18±0.31、0.1465±0.0514,均较术前的0.7436±0.1069、0.4301±0.0818、1.68±0.31、0.1945±0.0572和0.7537±0.0940、0.4453±0.0608、1.62±0.32、0.1821±0.0571明显减少(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第6天CD3+、CD4+、CD4+/CD8+、NK细胞分别为0.6266±0.0905、0.3048±0.0425、1.07±0.27、0.1408±0.0716,仍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后自体血回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较异体血输入者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探索脊柱微创手术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经后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实际手术节段74个间隙,其中后外侧突出38个间隙,中央型突出32个间隙,极外侧突出4个间隙.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54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3.75%.术后无复发病例,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立体感强、视野好、手术创伤小、疗效佳的优点.虽然存在着手眼分离,但稍加训练即能胜任.在显微镜直视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