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引起跟腱撕裂在临床上常见。跟腱撕裂的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MRI显示跟腱形态改变和跟腱内异常变化最为清晰,对跟腱损伤分级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总结本院收治的26例外伤性跟腱撕裂患者,探讨MRI不同序列在跟腱撕裂诊断及手术修补后随访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跟腱撕裂的X线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跟腱撕裂多见于踝关节外伤,其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预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急性跟腱撕裂的首选检查方法是MRI,但由于该检查费用昂贵、创伤处不能含有金属物等原因而难以推广,这给诊治急性跟腱撕裂带来一定困难。据国外文献报道,单纯依据临床检查确诊者,误诊率为20%~30%[1]。我们通过对30例急性跟腱撕裂患者踝关节X线侧位片的回顾性分析,认为伤后X线检查可作为临床检查的补充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1-3]。临床资料一、病例分组本组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7~42岁,平均32岁,均为我院1991年6月~1999年10…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磁共振对跟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为跟腱完全或不完全撕裂并行磁共振检查患者13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3例术前经MRI诊断为跟腱撕裂(3例)和部分撕裂(10例)患者,手术结果和MRI诊断结果一致,均有不同程度异常MRI改变,跟腱增粗,急性期(伤后48 h内;3例)病变部位呈短T1长T2信号;慢性期(伤后超过7 d;10例)呈略短T1长T2信号,并可见软组织水肿。结论 MRI对于跟腱撕裂的各期病变部位和程度判断准确,直接显示跟腱病变及周围出血水肿,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在闭合性跟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闭合性跟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包括判断损伤性质、损伤程度和疗效随访。方法2003年4月~2005年5月24例闭合性跟腱断裂伤患者经低场强MRI扫描,MRI采用矢状面T1WI、T2WI、GE-STIR和横断面TME,层厚和层距各为4mm。并根据MRI分级诊断标准确定是部分性损伤还是完全性损伤。其中4例4~8周后复查MRI。结果MRI能准确判断跟腱撕裂的程度、部位,跟腱撕裂主要发生在跟腱中部。16例跟腱完全断裂患者在所有序列上显示跟腱连续性中断,跟腱增粗,T2WI断端间呈高信号;8例跟腱部分断裂患者T2WI显示条状高信号。术后随访4例患者见跟腱变细,信号降低。结论MRI能对跟腱撕裂程度及部位做出准确判断,直接显示跟腱内的信号变化并提供丰富的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肩袖撕裂修补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寅生  万云峰 《中国骨伤》2018,31(12):1172-1179
肩袖撕裂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见疾病,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关节镜下修补成为主流方式。尽管如此,术后依旧有很高的再撕裂率,而腱骨界面的愈合不佳主要原因是腱骨界面未能形成正常组织结构反而形成瘢痕化,因腱骨界面的组织学改变导致其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易再次发生撕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生物学、生物力学的研究,希望能够加速腱骨愈合的进程,恢复腱骨界面的正常组织结构,本文就影响腱骨愈合常见4个因素(炎症反应、缓慢而有限的骨长入、不当的机械刺激、不足的干细胞)及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肩袖修补术是肩袖撕裂常用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的活动,但肩袖修补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依然很高,主要原因在于肩袖修补术后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差,不能恢复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目前随着人们对于肩袖止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类治疗方法在改善肩袖止点腱骨愈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从影响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的因素、肩袖止点处腱骨界面的恢复以利于肩袖腱骨愈合以及组织工程学在腱骨愈合中的应用3个方面阐述近几年关于肩袖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髋部手术时,我们偶然观察到臀中肌腱前1/3和臀小肌腱在大粗隆附着处发生撕裂(见图)。这种情况涉及到在髋部直接外侧入路或Hardinge入路时,前、后肌腱辨闭合的强度问题,由于其许多表现与众所周知的肩袖撕裂相同,我们称之为“髋部旋转袖撕裂”。此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肩关节MRI在肱二头肌腱长头腱近端疾病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2-10—2015-06经MRI检查的32例肱二头肌腱长头腱近端疾病与损伤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肩关节MRI对肱二头肌腱长头腱近端疾病与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肱二头肌腱长头腱肌腱炎12例,肌腱部分撕裂3例,肌腱全部撕裂8例,肌腱脱位5例,SLAP损伤4例。其中肌腱脱位及顽固性肌腱炎7例进行手术治疗,4例行肌腱固定术,3例行肌腱切断术,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25例行物理治疗、激素注射等非手术治疗。结论肩关节MRI是诊断肱二头肌腱长头腱近端疾病与损伤较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为骨外科医师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临床制定肩关节上盂唇从前到后撕裂(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posterior,SLAP)损伤手术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63例SLAP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的年龄、肩关节外伤史、保守治疗史、患病时间、合并损伤情况以及SLAP分型等关键因素与手术方式的相关性。并进行Logistics回归方程构建回归模型。 结果163例患者中,4例为I型、132例为II型、13例为III型、14例为IV型。手术方式与分型无相关性(P>0.05)。在II型SLAP损伤中,未发现SLAP修整术有明显相关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SLAP修补术的患者平均年龄较未采用者小18.84岁;采用腱离断术的患者平均年龄较未采用者大13.01岁(P<0.01)。相比于腱离断术,选择单纯腱固定或止点下移腱固定术的倾向与合并长头腱撕裂呈负相关(OR=0.169, 95% CI: 0.039~0.736; OR=0.275, 95% CI: 0.086~0.878)。相比于腱离断术或止点下移腱固定术,选择单纯腱固定术与合并保守治疗史呈正相关(OR=26.979, 95% CI: 2.622~277.635; OR=8.827, 95% CI: 1.007~77.358)。 结论SLAP修整术普遍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SLAP损伤。针对II型SLAP损伤,对年轻患者更倾向使用SLAP修补术,年长以及合并长头腱撕裂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腱离断术,有保守治疗史的患者更倾向使用单纯腱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肩袖部分撕裂(PTRCTs)是成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过肩运动(投掷运动最常见)的年轻人。PTRCTs包括关节侧的部分撕裂、滑囊侧的部分撕裂和腱内撕裂, 关节侧撕裂概率是滑囊侧的2~3倍, 但腱内撕裂是最常见的类型。PTRCTs的处理方式包括两大类, 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PTRCTs患者, 因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以及患者良好的接受意愿, 被推荐为PTRCT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 不同的文献报道结果也存在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 对PTRCTs的解剖学、流行病学、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再撕裂率较高,有学者采用不同种类成体干细胞来修复肩袖损伤以降低再撕裂率。目前多数实验研究证实,成体干细胞具有提高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腱-骨界面最大失效负荷、增加肩袖胶原蛋白生成、促进界面纤维软骨形成、减少再撕裂率的作用;多种因素在成体干细胞促进损伤肩袖腱-骨界面愈合过程中起了诱导分化的作用。该文就成体干细胞技术促肩袖损伤修复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镜下"中国结"技术修复冈上肌腱腹交界区肩袖撕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2月-2021年1月采用"中国结"缝合技术治疗邻近腱腹交界区域肩袖撕裂患者14例,以爱惜邦缝合线在撕裂肩袖组织上呈倒三角分布编织"中国结"外观,适当张力下以外排锚钉固定,视情况结合"侧侧缝合"增强修复肩袖.[结果]14...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99-1303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依然高达20%~94%。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传统肩袖重建术后正常腱骨界面组织结构无法重演,主要问题是肌腱插入骨部位的软骨过渡层不能再生,腱骨之间仅为瘢痕愈合,有研究证实修复后肩袖止点的抗拉强度大幅减弱,推测这可能是已修复肩袖容易发生再撕裂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致力于利用生物学技术促进肩袖修复后腱骨界面软骨再生,尝试恢复正常腱骨连接部的组织形态,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群因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肩袖损伤修复再撕裂率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手术医师尝试通过增加锚钉初始固定强度、改变局部骨质情况等方法来降低这类患者肩袖损伤的再撕裂率。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也使生长因子的辅助应用成为可能。但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修复仍然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增加锚钉固定强度,改善腱骨愈合微环境,降低肩袖再撕裂率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骨质疏松与肩袖损伤的关系、骨质疏松对肩袖腱骨愈合的影响及目前采用的减少骨质疏松对腱骨愈合的不同方法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1834年Smith报告旋转袖撕裂,并认为是肩关节囊损伤,或是在棘上肌附着处损伤。Codman等特别记述了棘上肌破裂是疼痛的主原因。后来Иeer认为:肩上峰的功能弧朝向前,旋转袖撞击肩峰的前端和喙肩峰韧带。关于旋转袖组织的治疗仍是一问题,尤其是当广泛撕裂时。 旋转袖的血供 岗上腱在附着处是相对的元血管区域,同样,肱二头肌长头靠近其起始部分也有无血管带。旋转袖的“关健部分”位于岗上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25-183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3月,关节镜下利用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3~64岁,平均(51±5.6)岁。术前查体Neer征、Hawkins征、Speed征、Jobe征等阳性,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阳性。术前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51.1±8.3)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49.2±5.3)分,VAS疼痛评分(6.2±1.9)分。镜下探查发现除肩袖撕裂外,均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将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术后上肢制动,Constant-Murley、ASES和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16.3)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撕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2.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88.2±5.6)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90.4±6.1)分,VAS疼痛评分(1.2±0.8)分;与术前相比,Constant-Merly和ASE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冈上肌腱与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修复,有利于增加肩袖修复的牢固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肌腱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腱损伤或缺失后,其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是手外科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当前肌腱缺损的修复仍以自体肌腱为主。但自体肌腱来源有限,供腱处有时因强度不足而导致撕裂,有的肌腱缺损无合适的自体供腱。自1953年起,合金、塑料、尼龙和合成纤维等用于制作人肌腱。临床上正在研制或使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手术,观察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6、12个月摄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未见距骨倾斜,均未发生复发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AOFAS评分为83.52分±7.2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0.45分±4.58分。踝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7例,可1例。结论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病变是造成前肩疼痛和肩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往往伴有肩袖撕裂等周围结构病变。这可能是由于肩袖撕裂破坏了肩关节生物力学平衡,从而诱发LHBT病变。目前合并肩袖撕裂的LHBT病变常用的治疗方式有LHBT切断术和LHBT固定术,恰当的术式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和术者技术水平。该文就LHBT解剖结构、生物力学功能及合并肩袖撕裂的LHBT病变机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程迅生综述周维江李嘉寿审校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plantarfascitis/heelspursyndrome,PF/HSS)临床上非常常见。据报道因足部疾患就诊的病人中约15%为跟痛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