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和癌前病变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胆曩息肉样病变(PLG)病人中潜藏着一部分早期胆囊癌及癌前病变。Fuji综述85例早期胆囊癌,其中98%入院诊断均为PLG。国内王秋生综述两年来我国1620例有病理证据的PLG病例,其中息肉状胆囊癌占9%。但是另一方面,PLG是一种人群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我院B超科统计近两年健康查体胆  相似文献   

2.
【摘要】 随着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检出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针对PLG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而迄今又无有效的方法在手术前明确PLG的类型,因此使得临床上大部分无恶变倾向的PLG实施了不必要的预防性胆囊切除术。鉴于此,本文将对PLG与恶变关系等进行综述,系统地认识PLG及其恶变的危险因素,从而确定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自然病程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其病程变化的影响。 方法统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经超声诊断为PLG并在肝胆外科门诊长期随访的51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LG直径增长情况以及危险因素。 结果510例中单发息肉293例(57.5%),随访15(2~58)个月,300例(58.8%)息肉直径增大2(1~10)mm,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4 mm;196例(38.4%)直径无变化;8例直径减小;6例消失。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和睡眠质量差是PLG直径增大的危险因素(P<0.01),饮酒者的PLG直径增大的风险是非饮酒者的2.615倍,睡眠质量差者的息肉增大风险是睡眠质量正常者的2.282倍。 结论泸州地区PLG患者的增长速度缓慢,饮酒、睡眠质量差可能是促进胆囊息肉增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胆囊息肉样病变2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267例PLG的临床资料.结果 PLG好发于中青年,267例中,女101例,男166例.其中,胆固醇性息肉(CPs)241例(90.3%)为最常见的PLG,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结论 PLG中CPs占绝大多数;单发、年龄>60岁、直径>10 mm或合并结石的PLG,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10 mm无症状者可定期B超随访.PLG行胆囊切除术应有严格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指征 (附19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softhegall bladder,PLG)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由胆囊壁向 囊腔内呈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我院 1994年1月至2002年9月手术治疗PLG194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994年1月至2002年9月手术 治疗的194例PLG中,男93例,女101例,年龄25 ~76岁,平均45.7岁。术前均行B超检查,其中 185例诊断为胆囊息肉,9例诊断为胆囊腺瘤。同时 行CT检查42例,6例诊断为胆囊癌。常规体检时 B超发现PLG97例。全组表现为右上腹不适38 例,间断性右上腹疼痛59例。194例均行手术治 疗,占同期胆…  相似文献   

6.
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胆囊息内样病变( PLG)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 816例健康体检者PLG的发生率及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在11 816名健康体检者中,共发现PLG 495例;男332例,发生率为4 6%;女163例,发生率为3.5%,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本次体检人群中,以41~50岁年龄组PLG发生率最高,男性为7.8%,女性为6.3%.495例PLG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如下:①59.2%( 293/495) PLG有蒂或基底较窄:②80.4%病灶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③91.9%( 455/495)病灶见于底、体部;单发PLG为182例,占36.8%,多发者313例(63.2%);④PLG体积大多数较小,平均(6.1±3.9) mm;⑤10.7%( 53/495) PLG合并有胆囊结石.结论 胆囊超声普查有利于早期发现PLG,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SELDI-TOF-MS在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an FM  Ge CL  Ma N  Li YZ  Hu CJ  Li N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525-527
目的 寻找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并建立诊断模型.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和WCX型磁珠检测23例肿瘤性PLG、21例非肿瘤性PLG和26例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联合应用Biomarker wizard及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初步筛选出对诊断肿瘤性PLG有代表性的22个特异性蛋白,分析系统在设定条件下筛选出3个特异性蛋白(5064.52 Da,7916.33 Da,7643.32 Da)用于建立肿瘤性PLG的诊断模型.此模型对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9.4%.结论 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肿瘤性PLG的特异性蛋白并建立起肿瘤性PLG的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8.
24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胆囊自肉样病变(PLG)的发病情况,病理与临床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9-1998年期间连续246例手术切除的PLG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246例PLG占同期胆囊工除术的10.9%。非肿瘤性息肉占87.4%(215/246)。肿瘤性息肉占12.6%(31/246),肿瘤性息肉倾向于大于10mm,单发,广基,年龄大于50岁及合并有胆囊结石者。结论 胆囊肿瘤性息肉样病变有恶变倾向,主单发,直径大于10mm,广基的病变应手术治疗。特别是年龄大于50岁及合并有胆囊结石者。应重视PLG的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Ϣ��������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常临床上所称胆囊息肉,实际上是指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这一概念在50年前由Jones提出而沿用至今[1-2]。PLG应该如何治疗,一直存在一些争论或分歧。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例数急剧增长。在LC开始应用的最初几年,  相似文献   

10.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是一类表现为胆囊黏膜向腔内局限性隆起样病变的统称,临床上称为胆囊息肉。随着B超、CT检查的普及,PLG的临床发病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670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是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的统称。随着B超的普及 ,该病的检出率有明显的提高 ,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PLG66例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66例中 ,男 2 8例 ,女 3 8例 ,年龄 2 4~ 70岁 ,平均 46岁 ,病程 2周~ 10年 ,上腹隐痛 3 7例  相似文献   

12.
胆囊息肉样病变33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和病理的关系,及脂导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对338例手术切除的PLG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8例PLG占同期胆囊切除数的10.5%,非肿瘤性息肉为311例(92%);肿瘤性息肉为27例(8%),肿瘤性息肉倾向于大于10mm并多为单发病灶。5例胆囊癌中有3例为腺瘤癌变者。结论:胆囊腺瘤有癌变倾向;凡单发大于10mm的病变宜手术切除;年龄可作为肿瘤危险指标之一;应重视中青年PLG的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不同病理学类型的超声改变特点,探讨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4例PLG直径≥10mm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PLG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PLG病理学分类的超声诊断,评估胆囊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84例PLG超声诊断敏感性98.81%,特异性89.29%,准确性94.05%,阳性预测值为88.10%,阴性预测值89.29%,误诊率为10.71%(9/84)。恶性组(44例)与良性组(40例)在年龄(67.5岁US.45.5岁)、合并胆囊结石(27.27%VS.12.50%)、PLG单发(97.14%'US.75.00%)、直径(35.2mm%15.6mm)、基底部宽(97.73%vs67.50%)、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U呈高阻低速型动脉血流频谱(84.00%vs.23.08%)、阻力指数(RI)(≥0.60vs.≤0.35)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直径≥10mm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学分类的符合率较高,对其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年龄≥60岁、PLG单发、基底部宽、直径≥20mm、CDFI高阻低速型动脉血流频谱、RI≥0.60及合并胆囊结石是胆囊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其中PLG直径是独立的高危因素。超声可作为鉴别和评估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息肉样病变切除术297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息肉样病变切除术的经验。方法: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297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3.7d,病理检查其中5例癌变,3例病变局限在胆囊粘膜,仅切除胆囊,2例病变侵入到粘膜下及肌层,并有肝门淋巴结转移,行胆囊床肝组织部分切除术和肝门淋巴结清扫术,随访3年,有淋巴结转移的2例死亡,余存活。结论:PLG多数是良性疾病,但部分患者潜藏着早期癌和癌前病变,需提高对PLG的认识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胆囊息肉样病变2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若干问题 ,分析其诊疗方法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 2 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1例中 ,男性176例 ,女性 10 5例。其中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CPs) 2 5 1例 (89.3% ) ,男性 16 4例 ,女性 87例 ,其症状以腹痛最常见 (79.3% )。结论 PLG中CPs占绝大多数 ;PLG及CPs均为男性多于女性 ;年度手术统计表显示手术例数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改变 ,反映了外科医生对CPs认识的改变 ;因PLG行胆囊切除术应有正确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4年4月~2002年10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LG)33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时永 《消化外科》2004,3(3):170-170,189
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为15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施行了胆囊切除术。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3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的诊断价值及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病理类型和自然病程,为合理处理PLG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397例超声检查发现的PLG的临床资料(不包括可疑胆囊癌患者),分析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变的病理类型,随访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的变化。结果随访120例,中位时间21个月(3~81个月),7例息肉继续增长(息肉直径增大3~6mm,平均3.5mm),103例息肉无变化,10例息肉变小或消失。80例接受胆囊切除者中,26例(32.5%)未见明确息肉(正常胆囊9例,慢性胆囊炎8例,胆石病9例);46例(57.5%)为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33例,炎性息肉3例,腺肌瘤样增生10例);腺瘤8例(10.0%),其中1例息肉直径14mm手术标本中发现原位癌。1例原位癌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超声检查发现的病变直径≤10mm的PLG很少有伴随症状,无癌变患者可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9.
包载携有HSV-TK基因腺病毒PLG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载病毒生物降解微球作为肝癌基因靶向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挥发溶媒聚合法制载重组病毒聚乳酸乙二醇〔poly(lactic/glycolic),PLG〕微球,观测其包封率、释放规律及释放病毒的活性。结果PLG微球包封率为19.3%,载病毒微球在100h内释放病毒量接近50%,总的释放时间超过200h,释放出来的病毒保持活性。结论用PLG微球包载重组腺病毒,病毒释放出来后具有很高的活性,其作为肝癌的基因治疗载体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是一类胆囊粘膜向腔内突起的局限性病变的总称。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手术治疗448例胆囊息肉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