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分析总结该并发症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易发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7月~2001年1月,采用三维去旋转矫形技术矫治各种脊柱侧凸430例,共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5例,3例发生在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后颅骨-骨盆牵引过程中,2例发生在后路矫形术后。结果5例患者经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暂停或减轻颅骨-骨盆牵引重量后症状逐渐缓解,5~7d后均痊愈。结论严重的脊柱侧凸,特别是后突型,术前躯干塌陷明显,估计术中脊柱伸展多、纠正百分比高或前路术后需快速大重量牵引的患者易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对此症只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重视肠系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肠系膜血管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系膜动脉或者静脉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的疾病,表现为急腹症,主要指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以及创伤。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最大问题是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混淆,常常误诊,血管外科和普通外科医师必须高度重视。本文重点讨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和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血管性疾病包括扩张性、狭窄性血管病及闭塞性血管病两类。前者主要指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表现为因瘤体引起的压迫或破裂,以及分支血管的栓塞,进而导致肠管病变;后者主要指肠系膜上动脉或静脉的狭窄或闭塞,表现为慢性和急性小肠的缺血性改变。慢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CMI)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AMI)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由于腹腔内脏循环存在广泛的解剖学沟通,肠系膜上血管缺血的转归不仅与病变形式、部位、诊断与治疗有关,还与腹腔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门一体静脉之间彼此沟通有密切的关系。多种因素决定肠系膜血管缺血的后果,可呈现肠道功能异常、黏膜坏死或肠梗死、坏疽。不同形式的肠系膜血管性疾病在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学等多个方面存在极其复杂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仅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状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37例诊治转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3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9例(51.4%),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15例(40.5%),孤立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2例(5.4%),肠系膜上动脉瘤1例(2.7%).急诊误诊19例(51.4%).院内死亡18例(48.6%),多死于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19例中3例遗留严重后遗症(短肠综合征2例,脑出血1例).共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其间5例死亡.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病因多样,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体会,探讨常见并发血管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1990年1月~2005年12月年收治3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同时处理合并的内脏血管病变。结果30例获得临床治愈,2例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术后1年复查无栓塞及局部狭窄,CTA示肠系膜上动脉通畅,侧枝循环正常。30例术后随访2~15年,23例无局部狭窄或复发,7例死于心肌梗塞或脑出血。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取栓同时处理伴发疾病,可显著提高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DSA造影证实的45例脑动脉正常老年人和45例脑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肠系膜上动脉与脑动脉硬化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脑动脉狭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点。结果脑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和血管内径较脑动脉正常者明显减小,最大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大(P均<0.001),两者阻力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脑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病变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脑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越严重,应重视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并发肠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肱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接受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术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肱动脉组16例,股动脉组57例。比较两组间“超选”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当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90°时,肱动脉组“超选”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比股动脉组更短(P=0.004),且术后卧床时间短(P<0.001)。当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90°时,肱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P=0.045),“超选”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且当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90°时,经肱动脉入路“超选”肠系膜上动脉所用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 方法  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 (心房纤颤 4例 ;左房粘液瘤 2例 ;慢性缺血性肠病 1例 ) ,行经皮动脉长鞘 (Optimed公司 )吸栓术。 结果  7例均成功取出栓子 ,动脉开通。 5例痊愈 ;1例行开腹探查 ;1例 2 4小时后死亡。 结论 经皮长鞘吸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0-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其中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等抗凝治疗.4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7%.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4月6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转流手术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形术1例。结果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2月~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切除,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转流或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2例(35.5%)。62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58例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5例患者行多次肠管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死亡(25.8%)。术后随访3~24个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心脏瓣膜病及既往有急性动脉栓塞病史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缩小肠管切除范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内支架植入术1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10例无明显症状,2例有腹痛症状,经再次腔内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坏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4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45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510080)唐光佐,董文广,黄奕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文献中亦称Wilkie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为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分出之部位过低;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认真细致的护理.本组13例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全部治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重点为详细的入院评估,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做好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蒋米尔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0):663-665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drome,SMAS)是指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或其分支(结肠中动脉为多见)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的急、慢性肠梗阻征象。有时候急性梗阻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又称为十二指肠动脉压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也称为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1842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Von Rokitansky首先提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解剖走行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表现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临床症状;X线钡餐造影结合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治疗方法首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腹腔镜手术得到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8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995年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1995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的存活。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一具有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8岁,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余,曾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经药物治疗无效。在外院行超声检查示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于2004年4月20日转入本院。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阳性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正常。增强CT:于胰腺后方发现高密度椭圆形占位,约6·5 cm×6·0 cm×5·0 cm(图1)。内脏血管造影:腹腔动脉(celiacartery,CA)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共干(celiomesenteric trunk,CMT),动脉瘤位于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图2,3)。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打开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于胰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对动脉粥样硬化累及蜿蜒的肠系膜动脉的治疗理念及手术方式研究的不断深入, 这一侧支循环在血管外科领域的重要性受到更多的关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 蜿蜒的肠系膜动脉的发现率逐渐增加。存在主髂动脉闭塞时, 蜿蜒的肠系膜动脉可作为重要的侧支循环通道, 缓解内脏或下肢的缺血。蜿蜒的肠系膜动脉也可能导致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 此时可经蜿蜒的肠系膜动脉进行肠系膜下动脉的栓塞。然而, 蜿蜒的肠系膜动脉在血管外科领域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