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髓母细胞瘤(MB)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的20%左右。发病年龄多在5~10岁,男性多于女性,仅有少数18岁,约占成人脑肿瘤的1.8%。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MB分为5种亚型:经典型、促纤维增生型、伴大量结节形成型、间变型和大细胞型。明确的肿瘤分型对于治疗和靶向药物的应用、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价以及治疗的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单纯从组织病理学对胚胎性肿瘤进行分类是不全面的,不能反映其本质,亦难以预测临床预后。近年来对于MB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证实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包括4种独立的分子生物学亚型:WNT、SHH、3型、4型(3型和4型属于非WNT/SHH亚型),各亚型间具有明显的分子遗传学、临床及预后差别。临床可根据分子亚型的不同,评估危险度,选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可以应用相关的抗体在蛋白水平对MB进行亚型分类。本文将针对近年来的MB分子生物学研究,对MB不同亚型的流行病学、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临床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常分为4种分子亚型,各亚型不仅具有独特的人口遗传学和临床表现,而且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别。MR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手术指导、随访、鉴别分子亚型具有重要作用,早期正确识别MB的分子亚型有助于手术切除计划、放疗和化疗等靶向治疗。本文MRI特征在预测MB分子亚型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异常浆细胞大量克隆增殖的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在临床表现、遗传学改变、预后等方面存在很大异质性。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继发性染色体改变,如myc重排、del(13q)、del(17p)、del(1p)、amp(1q),本综述将针对MM常见的细胞分子遗传异常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LL基因高表达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探索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发现2例患者MLL高表达。对这两例患者的临床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收集和深入分析。结果:2例患者都是中年,分别诊断为FAB分型的M5b和M2a。该两例患者均具有复杂核型,并且都含有11号染色体异常,其中1例患者被RT-PCR确证为MLL-PTD(外显子2-9),另外1例为非MLL-PTD患者,经Cytoscan HD进一步分析发现:11q扩增和缺失同时存在,3p、3q、4q、5q、7q、8q、10p、10q、12p和18q都有区域缺失,4p有扩增。结论:染色体异常-5/5q-,-7/7q-和高度复杂核型同时存在时,会加速疾病不良预后。因此,尚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遗传学异常是如何影响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5.
髓母细胞瘤 (MB)是一种发生于小脑的神经上皮性肿瘤 ,也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过去的 30年中 ,该肿瘤的治疗效果已有很大改善 ,死亡率下降了将近两倍。这些得益于神经病理、分子生物学、神经外科学、麻醉技术和放化疗手段的进步。文章介绍了几种髓母细胞瘤的亚型 ,如大细胞性髓母细胞瘤、有明显结节结构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髓母细胞瘤、黑色素性髓母细胞瘤和髓肌母细胞瘤。后三者预后较好 ,而大细胞性髓母细胞瘤侵袭性强 ,易经脑脊液播散 ,预后很差。但是该型常与经典的髓母细胞瘤结构掺杂 ,同时出现 ,因而难以鉴别 ,这时…  相似文献   

6.
细胞遗传学分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了进行靶向治疗的遗传学标志,同时也提供了不同AML亚型的预后信息.而近来发现的与预后相关的各种基因过表达使得对不同预后的AML的分析进入分子水平.本文就与AML预后相关的基因过表达做一综述.1脑膜瘤-1(meningioma-1,MN1)基因MN1基因最初是在具:(4;22)脑膜瘤患者中被发现的.它被认为是22号染色体脑膜瘤抑癌基因的候选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为转录辅激活因子,在脊柱动物中高度保守,且同其他已知蛋白无同源性.在AML中,MN1表达常出现在平衡易位:(12;22)(p13;q12)中.这种易位编码了融合蛋白MN1-TE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儿童髓母细胞瘤分子分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分子分型相关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β-catenin,Gli-1,NPR3及KCNA1在40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根据表达结果行分子分型的可行性及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肿瘤组织中β-catenin,Gli-1,NPR3及KCNA1的阳性率分别为10%,55%,50%及30%,Gli-1阳性表达与患儿年龄及病理类型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3岁年龄组及Gli-1阳性组患儿预后较差(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病理分型、Gli-1蛋白及NPR3蛋白表达是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22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行分子分型,其中WNT型4例,SHH型10例,3型6例,4型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分子分型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β-catenin核阳或核浆阳可作为WNT型髓母细胞瘤的蛋白标志物,Gli-1表达与患儿年龄及病理学类型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提示患儿预后较差,是独立的预后因子之一,但其表达与NPR3及KCNA1的表达有部分重叠,因此尚需结合SHH型、3型及4型髓母细胞瘤的其它分子检测方法进行准确的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意义。方法采用CSF12(12p11.1~12q11.1)、D13S25(13q14.3)、RB1(13q14)、ATM(11q22.3)及p53(17p13.1)等5种探针对59例初诊CL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上述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的临床Binet分期、Ria分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CD38和ZAP7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59例CLL初诊患者中,存在1种及1种以上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有49例,占83.1%。其中,del(13q)34例(69.4%),12号染色体三体(+12)和p53基因缺失各11例(22.4%),ATM基因缺失5例(10.2%)。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临床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Hb、PLT、LDH、β2-MG、CD38和ZAP70表达水平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60岁患者del(13q)异常率(67.6%)显著高于60岁患者(40.9%),女性患者p53基因缺失的异常率(35.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H技术是检测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快速、准确、敏感的方法,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复杂异常核型AML/MDS因其较高的发生率和恶劣的预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应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光谱核型分析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等分子遗传学技术揭示了其细胞遗传学特征:在各种染色体异常中,不平衡易位较平衡易位多见,结构异常较数目异常多见,尤以不平衡易位导致染色体物质的缺失为主,增加次之.5q、7q和17p为最常涉及的缺失区域,其次为18q、12p和16q的缺失.11q、1p、8q和21q等为最常见的增加区域.数目异常中染色体三体较单体多见.分子水平研究表明,复杂异常核型AML有着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并受基因剂量的影响.因此,该类白血病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成为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亚群.本文就近年来AML/MDS中复杂异常核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 lines,HMCL)和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筛选浆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危险度分层提供依据,并为利用HMCL进行MM研究提供遗传学资料。选用13q14(RB-1)、14q32(IGHC/IGHV)、1q12(CEP1)、17p13(TP53)荧光探针应用直接法检测7株HMCL,用CD138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联合FISH方法检测85例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对于存在14q32异常的患者进行IGH/CCND1、IGH/FGFR3、IGH/MAF双色双融合探针杂交以检测t(11;14)(q13;q32)、t(4;14)(p16;q32)、(14;16)(q32;q23)。结果显示:7株HMCL中RB-1/D13S19缺失6株(85.7%),P53缺失5株(71%),1q21扩增6株(85.7%);5株(71.4%)HMCL存在IGH异常,IGH/CCND1阳性细胞系1株,IGH/FGFR3阳性细胞系2株,IGH/MAF阳性细胞系3株;其中KMS11细胞系同时存在IGH/FGFR3和IGH/MAF两种异常。85例初治MM细胞遗传学总体检出率为85.9%,38例(44.7%)伴有RB-1缺失,17例(20%)出现p53缺失,45例(52.9%)伴有1q21扩增,53例(62.4%)存在IGH异常,其中IGH/CCND1阳性23例(27.1%),IGH/FGFR3阳性21例(24.7%),IGH/MAF阳性3例(3.5%)。与初治MM相比较,HMCL的抑癌基因p53缺失率和IGH/MAF明显升高(p=0.008,p=0.005),而其他分子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HMCL作为浆细胞肿瘤恶性程度最高的形式,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异常,p53缺失是其显著特征。绝大多数HMCL来源于疾病晚期的髓外浆细胞肿瘤细胞或者浆细胞白血病,提示p53缺失是这部分极高危浆细胞肿瘤患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