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复杂下肢动脉闭塞病变中,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于腔内血管重建技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血管重建前及重建后分别使用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VUS指导下应用血管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复杂病变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IVUS检查。IVUS对介入手术的决策均起到了关键作用。1例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血栓病变采用单纯溶栓治疗;2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诊断为血栓合并内膜增生,进行溶栓后球囊扩张;1例覆膜支架再闭塞病例明确闭塞支架内血栓后采用溶栓治疗,同时发现远端残余狭窄病变后二期植入覆膜支架;7例动脉硬化闭塞病例中,2例诊断为血栓合并狭窄,予以溶栓后球囊扩张治疗,5例为长段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球囊扩张后植入裸支架;1例髂动脉炎性病变使用覆膜支架。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7±3.7)个月,病变血管6个月一期通畅率100%。结论:在复杂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需要IVUS实现更精确的病变血管观察,优化球囊、支架的选择及定位,评估治疗的满意度,减少及预防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经患肢肱动脉远端穿刺行置管溶栓治疗20例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患者,对存在血管狭窄并且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经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后均成功开通,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16例动静脉内瘘维持通畅,4例动静脉内瘘再次闭塞,其中2例经再次溶栓及球囊扩张治疗后恢复通畅,2例动静脉内瘘未能开通。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统计 ,全球有2亿糖尿病患者,并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其中有30%的糖尿病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而截肢。目前,采用介入方法对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进行留置导管溶栓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本手段。我院2003年3月-2007年8月对4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6例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及2例外伤性周围血管损伤的患者。15例为髂动脉或股动脉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1例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1例为右肱动脉上段外伤性动脉瘤,1例为外伤性右锁骨下动-静脉瘘。16例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溶栓治疗,球囊导管血管内成形(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2例外伤性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内成形(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闭塞血管重新开通,损伤血管修复,血液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血栓的机械性祛栓结合药物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OASIS导管流变溶栓和Amplatz血栓消融导管(Amplatz Thrombectomy Device,ATD)浸软溶栓结合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或尿激酶(UK)药物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对18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急诊OASIS导管流变溶栓(12例)或ATD导管浸软溶栓(6例)术,对远端小血管残留血栓给予rt-PA溶栓2例,UK溶栓7例,对4例5处髂股动脉狭窄段采取经皮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或支架成形辅助治疗。其中髂动脉3例,股动脉13例,腘动脉1例,股动脉、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及足部动脉广泛血栓形成1例。结果:18例机械性祛栓技术实施成功率100%,其中14例术中处理后立即完全再通;4例术后留置导管继续溶栓3~5天达到完全再通。其中4例5处动脉狭窄段采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后狭窄段的血管腔平均复通率95%,临床表现好转率100%。全部病例均经DSA、B超及临床随访1~45个月,动脉均保持通畅。无血管穿孔并发症和截肢病例,溶栓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采用OASIS导管和ATD导管机械性祛栓结合rt-PA或UK药物溶栓治疗能够快速地祛除下肢动脉血栓,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用PTA和支架辅助治疗可有效地解除动脉狭窄,防止血栓再形成,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我们采取导管取拴、内膜剥脱、股深动脉开口成型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及动脉内置管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86例.结果 按 cooley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优秀41例,良好36例,截肢6例,死亡3例.随访6~36个月,首次通畅率分别为84%、71%、57%、46%,累积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1%、84%、76%、70%,其中有29例再狭窄或闭塞,再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应极积手术探查及取拴治疗,并同时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ASO疗效肯定,且可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超声溶栓再通动脉硬化闭塞症闭塞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14例有严重下肢缺血症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用血管内超声溶栓仪进行了溶栓治疗。结果 超声溶栓探头在闭塞段血管内重建了通道,所有患者均实现了闭塞血管再通,6例仍有血管狭窄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结论 血管内超声溶栓术可以用于再通闭塞的周围动脉,尤其是闭塞范围较长,药物溶栓治疗无效和患者禁忌药物溶栓治疗时,血管内超声溶栓是一种新的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56例(61条肢体)。髂动脉23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PTA)6例,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17例;股浅动脉27例,其中PTA4例,PTA+stenting16例;胭动脉11例,其中PTA2例,PTA+stenting4例;膝下动脉PTA1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髂动脉23例全部获得成功,股浅动脉20例获得成功,2例致血栓形成,5例介入失败转为人工血管转流手术;腘动脉6例获得成功;膝下动脉5例获得成功。平均随访23个月(6~30个月),2例髂动脉单纯PTA患者1a后再次出现狭窄,行PTA+stenting,患者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置入国产内支架6枚,进口内支架5枚,进口血管内支架选用Wallstent、Memotherm及Symphony,国产血管内支架类似Wallstent。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成功地完成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中的6条病变血管中置入6枚国产血管内支架,5例患者中的5条病变血管中置入5枚进口血管内支架,病变血管开放获得满意,上肢脉搏血压恢复正常,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因导丝穿破血管进入纵隔而放弃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6~39个月,其中1例置入血管内支架在5个月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16个月复查血管开放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可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有望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局麻下,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8F导管鞘,全身肝素化,用5F Pigtail导管、单弯导管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将8F导引导管置于病变锁骨下动脉近端,选择合适球囊扩张狭窄部位。撤出球囊导管,将支架递送系统沿导丝送入狭窄段,路图下准确定位并释放支架。对于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将8F导引导管置于闭塞锁骨下动脉近端,用泥鳅导丝小心反复试探至通过闭塞段,再重复上述步骤。若导丝始终不能通过闭塞段,则行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7~8F导管鞘,用泥鳅导丝在单弯管配合下小心反复试探逆行开通闭塞段,同法行逆行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结果 15例成功植入支架,1例未成功;支架植入后所有患者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临床症状改善;成功植入支架的15例中有1例12个月后再狭窄,再次植入1枚支架,其余患者随访24个月未见再狭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见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3-01~2006-11采用留置动脉导管持续灌注溶栓、管腔内球囊扩张术、内支架置人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40例.全部临床治愈,且经随访,远期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统计[1],全球有2亿糖尿病患者,并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其中有30%的糖尿病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而截肢.目前,采用介入方法对狭窄/闭塞的下肢动脉进行留置导管溶栓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急性动脉闭塞2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动脉溶栓、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外周动脉闭塞20例。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观察患肢情况,加强术后护理。结果:溶栓治疗成功率61.6%,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治疗成功率80%,采用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结论:术前、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上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病因分析与综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2例以上肢无脉不适为主诉入院的患者,20例行血管造影,14例行血栓抽吸并留置导管溶栓,1例行球囊扩张结合溶栓治疗,5例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2例单纯抗凝治疗。结果造影患者中15例为腋动脉闭塞,5例为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另2例超声证实为肱动脉闭塞。所有患者中急性起病16例(72.7%),均伴有心房纤颤。全部22例患者经综合介入手段治疗1~3d后肱、桡动脉均恢复搏动,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动脉开通率达100%。结论上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以急性起病为主,多为心原性栓塞。综合介入治疗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闭塞症经同侧或对侧肱动脉途径,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方法对闭塞血管进行开通治疗,应用对吻技术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后下肢疼痛明显减轻,复查血管多普勒超声示双下肢供血明显改善,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11月收治的11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总结分析其主要症状、治疗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11例患者中,5例于发病48h内急诊行Forgaty导管手术取栓,术中均取出血栓,术后痊愈;6例发病超过48h的患者,2例患者来诊时已有足趾缺血坏死,其中1例虽经积极取栓手术治疗,肢体血运仍然无改善而截肢,但已是最大限度的保留肢体;另外1例由于经济原因未能后续溶栓及支架治疗,后期截肢;其余4例患者采用留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5d,股浅动脉下段及腘动脉可见狭窄闭塞,经球囊扩张、置入动脉支架治疗,均获痊愈,随访1~4个月,2例患者足趾干性坏疽,2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地治疗、护理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因下肢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或出现硬化斑块及血栓,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缺血性疾病。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动脉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病变已普遍开展〔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动脉疾病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及准确定位,又能对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通情况等血流动力学信息提供帮助。笔者收集15例(18支病变血管)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腔内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24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9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5例3~6个月后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以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血栓溶解率来评价疗效。结果经导管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价:Ⅰ级(0~50%溶解)4例(16.7%),Ⅱ级(50%~99%溶解)15例(62.5%),Ⅲ级(完全溶解)5例(20.8%)。经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后肢体肿胀评价:治愈10例(41.7%),有效14例(58.3%)。7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静脉腔内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是治疗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联合动脉导管内溶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给予1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联合溶栓治疗,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要点。结果 17例(占94.4%)患者术后下肢血运恢复好,静息痛及麻痹症状好转出院,1例(占5.6%)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7例(占38.9%)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占11.1%)为穿刺部位瘀斑,1例(占5.6%)为应激性高血糖,1例(占5.6%)为高血压危象,1例(占5.6%)为新发腔隙性脑梗死伴肺炎,1例(占5.6%)为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5.6%)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球囊扩张术联合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患者并发症相关护理知识,前瞻性地评估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或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经血管球囊扩张术联合使用溶栓药物等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25例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要点包括:治疗基础疾病、做好手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疗效,尽可能保持患者舒适及患肢适宜温度,促进患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