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收集婴幼儿下呼吸道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未按集束化护理方案收集痰培养标本1 08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患儿1 02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吸痰成功率、痰标本合格率、阳性标本检出率及家长配合程度。结果:观察组吸痰成功率、痰标本合格率、阳性标本检出率及家长配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婴幼儿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收集下呼吸道痰培养标本,可提高吸痰成功率、痰标本合格率、阳性标本检出率及家长配合程度,对患儿呼吸道黏膜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在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将156例存在肺部感染需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病人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病人标本合格情况、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标本合格率、致病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致病菌检出率,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3.
痰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培养是临床疾病常用的辅诊方法。留痰标本的病人,大多是神志清楚,能自行将痰咳至标本容器内,而建立人工气道、昏迷的病人,不能自行将痰咳出,留取痰标本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对建立人工气道及昏迷的病人采用吸痰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此方法在合适的体位及保持吸痰用具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昏迷病人痰较深不易吸出时,可在吸痰前叩背,或蒸气吸入15分钟后再吸,以减少痰液对气管壁的粘附力。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要求先进行最初的气管护理后再进行操作,以免影响细菌培养的真实结果。如痰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在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5~10ml的生理盐水,以湿化痰液利于吸痰。通过临床50例观察,实行此方法采痰的有效成功率为98%,而痰与实验室检查的符合率达84%。此方法取代了直接留痰困难的问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为治疗、诊断、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获得临床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痰标本采集及痰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RICU治疗的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口鼻吸痰并留取痰标本,观察组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并留取痰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次数、单次吸痰量超过10 mL次数、吸痰时躁动发生次数、吸痰操作时间及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留取痰标本次数、痰标本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及病原菌检查结果回报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痰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单次吸痰量超过10 mL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痰时躁动发生次数、吸痰操作时间及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留取痰标本数分别为552份和563份,合格率分别为91.3%和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格标本中,观察组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病原学检查结果回报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痰标本分别检出159株和261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两组患者痰标本检出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CU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深入气道进行吸痰和留取痰标本,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增加患者单次吸痰量,减少其吸痰过程中躁动的发生,缩短吸痰操作时间,减少黏膜损伤的发生,同时提升痰标本的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缩短病原学检查结果回报时间,有利于及时做出病原学诊断,有效指导抗感染治疗并提升吸痰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留取痰培养标本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在神经外科,昏迷、长期卧床及气管切开患者较多,因他们不能自行将痰液从口腔或气管中咳出,传统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是用负压吸引器跟吸痰管连接,把痰液吸人吸痰管中,再将吸痰管中的痰液注入无菌容器中送往检验培养。由于传统方法污染环节较多。笔者制作了一种简易安全的留取痰标本培养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次性吸痰器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留取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入住PICU首次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病区将其分为观察组302例和对照组318例,观察组采取一次性吸痰器配合一次性吸痰管留取痰培养标本;对照组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留取痰培养标本。比较2组痰培养标本质量、留取痰培养标本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痰培养标本质量好于对照组(Z=-4.571,P<0.001),留取痰培养标本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t=-32.600,P<0.001)。结论 PICU患儿采取一次性吸痰器留取痰培养标本,可大大提高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缩短标本留取时间,节约人力,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进型留取痰标本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月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留取痰标本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集痰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比较2组痰标本合格率及病原菌检出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痰标本细菌培养合格率及病原菌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8.21,P0.01;χ2=10.05,P0.01)。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集痰器留取痰标本,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病原菌检出的阳性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病人气管切开后,需定期留取痰标本做痰培养。但用负压吸痰时,痰液易吸入到贮液瓶中,难以留取痰标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采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及负压吸引器留痰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两种吸痰方式在经口腔无创吸痰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丹  张小冯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21-2122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在无创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行无创吸痰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观察组)和经鼻腔/口直接吸痰法(对照组)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吸痰次数和总量、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吸痰效果、吸痰次数和总量、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比经口直接吸痰法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舌系带过短会影响呼吸、吸吮、吞咽功能,以及母乳喂养质量和发音。舌系带护理干预时机前移至新生儿时期可改善母乳喂养困境,降低父母的焦虑水平。本文从新生儿舌系带评估工具、筛查方式和时间、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和母亲体验4个方面分析新生儿舌系带护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多学科合作,统一评估路径;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护士专业知识技能;重视母亲的知识宣教和评估,提高母亲母乳喂养效能等支持方案,以期为新生儿舌系带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护理操作对重型频脑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护理操作对重型颅脑伤患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PX公司生产的SP-2000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护仪监测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的颅内压(ICP)变化,了解护理操作如翻身、叩背、吸痰、鼻饲及患头部位置对其ICP的影响。结果:翻身、叩背、吸痰、鼻饲后患的ICP较操作前明显升高,抬高头位后ICP均降低。结论:尽量减轻护理操作中的物理刺激,防止因护理操作不当导致ICP升高而加重病情。适当抬高头位对于缓解ICP升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培养中专护生沟通能力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沟通能力是临床护士全面获得病人信息不可缺少的技能。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带教中,通过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定期举行沟通知识与技巧讲座;加强护生的临床沟通训练;培养护生良好的情绪;争取病人合作等方法,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峻岭  薛朝华 《护理研究》2008,22(2):541-542
在护理临床教学中,通过引导护生对护理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护理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中反复训练,以达到培养和增强护生的护理观察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采用常规负压吸痰;观察组50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等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吸痰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吸痰时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的方法对黏膜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发展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方法和效果。方法加强院内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开展规范化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结果患者满意度由92.45%提高到95.44%(P<0.05),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P<0.01),中医护理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结论在综合医院开展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加大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施人文关怀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在门诊护士中开展人文关怀的理论学习,规范服务用语,进行礼仪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和完善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结果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眼科护士专科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眼科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对护士进行了专科培训,病房护士轮转眼科门诊和手术室,学习相关的护理操作和观摩手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率提高,使人力资源能够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法的探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方法。方法将 7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36 )和对照组(n =38) ,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先抽吸口鼻后抽气管切开处 ,且口鼻和气管切开处分开两条吸痰管。对照组 38例则先抽吸气管切开处后抽吸口鼻处 ,使用一条吸痰管。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一周 ,感染率(P <0 0 5 )、粘膜损伤发生率、吸痰次数及吸痰后 2min氧饱和度均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先抽吸口鼻后抽吸气管切开处且吸痰管分开的吸痰效果优于先抽吸气管切开处后抽吸口鼻处  相似文献   

20.
精神科新护士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规范带教方法,培养适应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合格护士。方法针对新护士易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岗前培训,提高认识;加强临床带教,培养扎实的专科技能;培养语言交流技巧;严格考核;上岗后加强继续教育。结果提高了新护士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很快成为临床护理骨干。结论重视和加强对新护士上岗前后的教育及业务素质培养,以适应现代精神科护理专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