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MSCT)进行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以及探讨其肠梗阻对MSCT术前分期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结肠癌患者79例,分析CT影像在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比较MSCT和肠镜诊断结肠癌部位的差异,分析其肠梗阻和非肠梗阻对MSCT术前分期的影响.[结果]MSCT对结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3.5%、64.6%、100%和68.4%. MSCT和肠镜诊断结肠癌部位的准确度为93.7%和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和非肠梗阻患者术前CT-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0.1%、80.0%和94.9%,三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肠癌解剖学部位的和评估术前分期,但在评估淋巴结转移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其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肠梗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大大扩展了CT的检查范围和成像技术[1],实现了容积扫描和多种不同的重建方法,提高了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缩短了病人的检查候诊时间。很多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可将获得的组织类型进行精确的分离和显示,其中16排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任意剖面重建等优点,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1CT血管造影(CTA)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利用CT三维成像功能进行血管成像的一种先进的检查方法,16排螺旋CT的推出,扫描速度更快,达毫秒级,使CTA在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成像(MPR)技术对判定食管癌侵犯周围器官结构的价值,并与横断面图像对比。方法 食管癌病例行前瞻性CT检查,43例有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行单层螺旋CT(SDCT)扫描25例,多层螺旋CT(MDCT)扫描18例。双盲法阅片。结果 横断面图像与MPR肿瘤侵犯判定的敏感性分别为53.85%,76.92%,特异性分别为93.33%,96.67%,准确性分别为81.40%,90.70%,MPR优于横断面图像,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食管癌外侵判断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小肠淋巴瘤的16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16排螺旋CT诊断小肠淋巴瘤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淋巴瘤的16排螺旋CT表现。主要重建方法有多平面重建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1例肿瘤中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占8例。主要征象有肠壁增厚7例,其中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息肉样肿块4例。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6例,其中3例见“夹心面包征”。2例继发肠套叠、肠梗阻。合并其他脏器受侵2例。结论: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16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小肠淋巴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宫颈癌Ⅱa-Ⅱb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分别行注药完后40-50S及90-180S两期或三期扫描,并与手术分期对照。[结果]CT分期结果和手术判断结果一致者21例,占75%,不一致者7例,占25%,其中分期过低2例,占7.1%,分期过高5例,占17.9%。【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宫颈癌Ⅱa-Ⅱb分期的准确性,对宫颈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在16排螺旋CT进行26例泌尿系的增强扫描时,增加一个延迟扫描系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尿路的三维重建成像。逐例回顾观察,并分析成像的质量。结果:三维重建的影像立体感强,能反映尿路的全貌和解剖的走行方向。重建成像的质量与延迟扫描的时间关系密切,30min的成像满意率为92%,达到了较高的比例。结论:泌尿系螺旋CT三维重建(CTU)的清晰影像,能反映人体内部器官的真实解剖图形和肾功能的代谢,可以取代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IVP)。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CT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估计目前美国每年有超过6.2亿CT扫描,其中儿童CT扫描至少400万。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X线可产生电离辐射,损害DNA,有潜在的致癌风险;据估计在美国的偶然事件致癌中,接近2%是由于CT的使用所造成。因而,降低CT辐射剂量及优化CT个体化扫描,是现代影像医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胰腺多期增强扫描并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8例,分析其CT征象并运用VR、MIP、MPR、CPR技术行胰腺及胰周血管三维重建,判断胰腺癌周围浸润及血管侵犯情况,评估其手术可行性。结果多期扫描中动脉期肿瘤一胰腺密度差最大,为73±18HU,肿瘤检出率达100%。38例胰腺癌中,10例显示胰周一支或多支血管受肿瘤侵犯包绕。利用VR、MIP、MPR、CPR技术对病变及其周围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结合薄层横断图像,对肿瘤手术可切除判断准确率可达82.1%。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薄层扫描,能获得高质量的CTA、MPR、CPR图像,清晰显示病灶各种征象、与胰腺及胰周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病灶定位、定性及局部侵犯的评价,对肿瘤可切除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述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在肺癌T分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彭涛  周增俊  徐宏 《临床医学》2008,28(2):92-93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诊断颅底骨折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做螺旋CT三维成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56例,诊断率为87.5%,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 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较高,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颅底骨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VR)成像方法,评价其临床运用范围与价值。材料及方法:VR三维重建47例,包括:①血管组19例,②骨关节组16例,③其它部位组12例。扫描技术及造影剂使用参数据部位及病变性质具体设置,同时比较VR与表面遮盖法(SSD)及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选择2或3个目标、合适的衰减值及不透明度的限值可获得良好的VR立体成像。VR能显示血管管腔、血管之间、血管与周围器官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结肠成像(CTC)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2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TC和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TC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定位、分型;其中16例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分析CTC在结直肠癌T分期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对肺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CT)在肺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患者共84例,将术前16-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16-SCT分期和术后病理符合率为:I期95.2%,II期85.7%,IIIA期88.1%,IIIB期89.3%,IV期100%。16-SCT诊断T期肺癌的符合率为93.7%,诊断N期肺癌的符合率为93.2%。结论:16-SCT对肺癌术前分期即临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T的符合率高于N,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临床有泌尿道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排泄期尿路造影,原始数据传送至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方法,获得完整排泄期尿路影像。结果 18例输尿管结石,3例肾盏结石;5例肾癌,2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下段;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输尿管粘连及肿胀致输尿管梗阻;1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包绕并侵犯输尿管下段致中上段梗阻积水;外压性输尿管狭窄3例;2例肾盏憩室;2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临床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能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病变,为临床明确病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CT特征.结果 117例患儿中,93例(79.49%) CT表现为实变,其中节段性大叶实变影76例(64.96%),伴支气管充气征34例,肺节段性部分性不张18例;小叶性实变17例(14.5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7例,胸腔积液36例;气胸3例;纵隔气肿2例.小气道改变包括树芽征59例,小叶中心结节影54例;磨玻璃影15例,细支气管扩张26例,马赛克灌注征11例.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CT表现为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可与大片实变并存.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材料与方法:52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采用电影扫描序列,层厚为1.25mm,螺距为0.275∶1,对比剂(欧乃派克)2ml?蛐kg,注射速率3.5~4ml?蛐s,采用VR、MPR、CPR、VE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心率55~75次?蛐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心率大于80次?蛐分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清。结论:心率平稳且小于75次?蛐分,使用合适的对比剂及扫描参数,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复查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患者接受256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后对图像进行CPR。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增强检查与联合CPR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梗阻占74.42%(128/172),恶性梗阻占25.58%(44/17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总管不同部位狭窄、中断及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CT平扫+增强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02%(160/172),低于联合CPR的95.93%(165/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CT平扫+增强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21%(150/172),低于联合CPR的95.35%(164/172)(P=0.007)。结论 256层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联合CPR可提高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64层容积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层VCT后处理技术在肝外胆管癌(EC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ECC患者45例,均接受64层V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并经MPR和CPR后处理,32例接受仿真内镜(CTVE)和MinIP。结果 45例中,上段胆管癌(HCC)20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6例;中段胆管癌(MCC)8例;下段胆管癌(DCC)17例。病变多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PR和CPR图像均成功得到,部分MCC和DCC病例得到较满意的CTVE(17/25,68.00%)和MinIP图像(20/25,80.00%)。结合轴位图像,全部肿瘤位置及范围得到直观显示并准确诊断。结论 应用各种64层VCT后处理技术(MPR、CPR、CTVE和MinIP)能够显示ECC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征象,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副鼻窦16层螺旋CT扫描的技术优势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多层螺旋扫描机,对68例临床诊断鼻窦炎的病人行轴位螺旋扫描,准直0.75mm,床速5mm/cycle,重建薄层高分辨率图像系列,层厚1mm,间隔0.5mm,卷积核H70h very sharp。将图像系列载入3D卡,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行标准轴位、冠状位、矢状位2次图像重建,层厚1mm,间隔0.5mm,多方位观察鼻腔和鼻窦的细微结构,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果多平面2次重建图像具有高清晰各向同性,能清楚显示鼻腔、副鼻窦的细微结构(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及鼻窦炎的基本CT改变)。结论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的多平面二次图像重建技术为副鼻窦检查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CT扫描参数对迭代去金属伪影(IMAR)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及不同辐射剂量的管电压和管电流组合条件对植入及未植入金属螺钉的仿真胸部体模行CT扫描。分别以迭代重建和IMAR算法重建图像,采用四分法主观评价IMAR图像质量,测量及计算金属螺钉邻近肺实质和椎旁软组织CT值、噪声(CT值的标准差,SD)及CT值偏差(ΔHU),比较各方法采集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相同管电流量条件下,IMAR图像中金属伪影随管电压增加而减少,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及椎旁软组织SD(r=-0.91、-0.99)和ΔHU(r=-0.85、-0.97)均与管电压呈高度负相关(P均<0.01)。相同管电压条件下,管电流量增加后,IMAR图像中金属伪影无明显变化,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实质SD及椎旁软组织ΔHU与管电流量低度相关(r=0.20、0.29,P均<0.01),肺实质ΔHU及椎旁软组织SD与管电流量呈中等负相关(r=-0.59、-0.56,P均<0.01)。不同辐射剂量管电压和管电流组合条件下,IMA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客观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辐射剂量下采用高管电压、低管电流量扫描图像中金属伪影少于中、高辐射剂量。结论 管电压是影响IMAR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IMAR去除金属伪影时,增加管电压对于改善图像质量效果更佳;在增加管电压的同时减少管电流量可减轻金属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