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小鼠体内外来源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方法 用添加不同浓度胰岛素和胰岛素+葡萄糖的CZB培养液对小鼠体内外来源胚胎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的变化。 结果 小鼠 2 细胞胚胎体外培养 10 2h后 ,0 .0 5 μg/ml胰岛素添加组扩张囊胚率、孵化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浓度添加组。葡萄糖加入显著提高了这一效应。添加 0 .0 5 μg/ml胰岛素和葡萄糖的CZB培养液同样显著提高体外受精 (IVF)胚胎的孵化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 结论 添加胰岛素和葡萄糖培养液对体内或IVF小鼠胚胎发育具有相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对囊胚期胚胎细胞数及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1)雌性ICR小鼠,自然交配获取囊胚为In vivo组,体内受精-体外培养获取囊胚为IVC组,体外受精获取囊胚为IVF组;(2)对三组囊胚行免疫杀伤法检测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总细胞数、内细胞团细胞数、内细胞团与总细胞数的比值;(3)提取三组小鼠囊胚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Pou5f1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4)三组囊胚移植入D3.5假孕鼠,取D10.5胚胎进行形态学检测,计算胚胎植入率、成活率、流产率。结果 (1)IVF组和IVC组囊胚与In vivo组相比,细胞总数、滋养外胚层(TE)细胞数、内细胞团(ICM)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TE/ICM细胞数的比值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IVF组和IVC组囊胚与In vivo组相比,多潜能基因OCT4、Nanog、Sox2表达水平相对上调,而早期细胞命运分化相关基因Fgf4、Gata4、Sox17、Eomes、Elf5、Lif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胚胎植入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VC组、IVF组活产率显著低于In vivo组,流产率显著高于In vi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会导致囊胚质量下降,并影响胚胎植入后的进一步发育,导致胚胎成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在小鼠着床前胚胎各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探讨miRNA在着床前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超排卵、交配和胚胎收集系统,采用miRNA扩增、miRNA芯片和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研究小鼠着床前胚胎miRNA表达。结果小鼠卵母细胞、2细胞胚胎、4~8细胞胚胎和囊胚分别表达55、53、62和72个miRNA;四个发育阶段共筛查到表达94个miRNA,32个在各发育阶段均表达,62个在不同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mmu-miR-721在小鼠着床前胚胎中表达。结论小鼠着床前胚胎表达大量的miRNA,其可能对胚胎发育和胚胎细胞的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改善小鼠致密化前胚胎卵裂球体外发育能力。方法用酶消化与机械法结合分离小鼠2-、4-、8-细胞胚胎卵裂球为单个卵裂球及2/4、4/8多卵裂球胚胎,并将其装入空透明带后于兽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138 h,观察透明带包裹、胚胎密度及胰岛素(Ins)、葡萄糖(Glu)添加对各卵裂球、囊胚形成率及囊胚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透明带包裹提高了2-细胞胚胎卵裂球来源的单腔囊胚的发育率。25/50μl胚胎密度及培养基添加Ins、Glu能显著提高2-细胞胚胎卵裂球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且对4-和8-细胞胚胎卵裂球发育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结论采用透明带包裹、卵裂球密集培养、培养基添加Ins、Glu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一种维持致密化前胚胎卵裂球体外高效发育的培养体系。其中,透明带在卵裂球发育中具维持囊胚正常形态作用,避免了多腔囊胚的形成;卵裂球密集培养和培养基添加Ins、Glu均提高囊胚形成率和(或)囊胚细胞数目。该体系有效改善了致密化前胚胎卵裂球体外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女性D3卵裂期胚胎细胞数对囊胚发育潜能的影响,为临床优选胚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囊胚培养的29 314枚D3卵裂期胚胎情况,按照女方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再按照卵裂期胚胎细胞数分为4细胞~11+细胞和融合期胚胎9个亚组,比较不同年龄组中不同细胞数亚组的囊胚形成率。行单囊胚冻融移植的共2 402个周期,其中<35岁组和≥35岁组中又根据囊胚来源的D3胚胎细胞数分为4~6细胞、7~9细胞和≥10细胞+融合期3个亚组,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细胞数胚胎来源的囊胚冻融移植临床结局。同时分析1 069个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囊胚中<35岁组和≥35岁组4~6细胞、7~9细胞和≥10细胞+融合期3个亚组的整倍体率情况。结果 (1)<35岁组和≥35岁组中,8细胞亚组发育成囊胚的潜能最高,融合期胚胎次之,而6细胞以下亚组明显劣于其他细胞数目亚组(P<0.05)。(2)<35岁组中,各细胞数D3胚胎发育潜能层次明显,按照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8细胞>融合期>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培养系统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确立一种有效的培养系统.方法 构建小鼠核移植胚胎,在一步法和二步法2种培养系统中培养,观察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情况.结果 GlyGln-KSOMg~(AA)/GlyGln-KSOMg~(AA)组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囊胚率(3.9%)和囊胚细胞计数(34.00±2.29)与GlyGln-KSOMg~(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培养基(9.8%;46.05 ±2.62)组和卵裂培养基/囊胚培养基(10.3%;51.15±2.37)组核移植胚胎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加入GlyGln-KSOM-g~(AA)后能有效改善早期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结论 一步法和两步法培养体系均符合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代谢特征和营养需求,是适宜的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培养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输卵管积液对小鼠胚胎体外培养胚胎发育及着床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人输卵管积液,小鼠促超排卵,自然受精后适时收集囊胚,并将其随机分配到含有不同浓度的输卵管积液的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囊胚的发育,计算囊胚孵出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测定囊胚和培养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含量。结果输卵管积液组的囊胚孵出率低于无积液组,囊胚及培养液中的MMP-9和TIMP-1低于无积液组,并呈剂量依赖性,MMP-9/TIMP-1随积液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输卵管积液通过降低胚胎MMP-9/TIMP-1的分泌和影响胚胎早期发育潜能,从而影响胚胎着床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α及其在胚胎发育和胚泡着床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生长因子 -α( TGF-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多肽类的有丝分裂原——表皮生长因子 ( EGF)家族的重要成员。TGF-α是通过与 EGF-α是通过与 EGR受体结合 ,激活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和细胞增生等细胞行为 ,发挥其促进器官发生、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作用。胚胎发育和胚泡着床过程受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着床前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细胞均表达 TGF-α及其受体 EGF受体 ,围植入期的输卵管和子宫也表达TGF-α。体内外的实验均证实 TGF-α能够促进胚胎的发育。 TGF-α尤其是其膜结合型的前体在子宫植入窗期的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FasL蛋白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小鼠囊胚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促超排卵,获取妊娠3.5d小鼠囊胚,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空白)、低糖组(葡萄糖浓度为7.5mmol/L和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8.0mmol/L),分别培养在含0、7.5mmol/L和28.0mmol/L萄萄糖的M199培养基中,培养24h后,然后再吸出囊胚.每组随机吸取30个囊胚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Fas/FasL蛋白表达状况,利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Fas/FasL蛋白在以上三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中囊胚细胞胞浆中可见少量浅棕黄色颗粒,Fas/FasL蛋白表达呈弱阳性.低糖组中囊胚细胞胞浆未见着色,Fas/FasL蛋白表述呈阴性.高糖组囊胚细胞胞浆中可见较多的棕黄色颗粒,Fas/FasL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空白组与低糖组囊胚Fas/FasL蛋白表述的阳性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组与空白组和低糖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as/FasL蛋白通过执行细胞凋亡的功能,在高浓度葡萄糖中过度表达,导致囊胚细胞数目过度减少,从而影响囊胚的正常发育和着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胚胎致密化开始时间和细胞数对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使用延时成像(TLI)技术记录发育到囊胚期的203枚胚胎。根据胚胎致密化开始前细胞数划分为4~6细胞、7~9细胞、10~12细胞、13~15细胞、16~18细胞5个组,比较5组的胚胎发育情况;根据Gardner分级将囊胚分为可用囊胚组和不可用囊胚组,比较同细胞数阶段下两组囊胚的致密化开始时间;比较在第4天(D4)单胚移植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胚胎致密化开始时间和细胞数。结果 胚胎致密化开始于10~12细胞和13~15细胞的可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4~6细胞、7~9细胞和16~18细胞(P<0.05)。可用囊胚的致密化开始时间显著早于不可用囊胚致密化开始时间(P<0.05),且可用囊胚在在7~9细胞、10~12细胞以及13~15细胞阶段的致密化开始时间均显著早于不可用囊胚(P<0.05)。D4单胚胎移植妊娠组的胚胎致密化开始集中在10~15细胞阶段;致密化开始时间早于未妊娠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10~15细胞阶段开始致密化的胚胎有更好发育潜能,且发育潜能高的胚胎致密化开始的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11.
胚胎冷冻复苏移植的质量管理,是生殖中心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新鲜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与生殖中心实验室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实验室负责人对冻融胚胎移植的结局负有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形态学分级是胚胎评分最常用的方法,但它只反映了胚胎发育潜能的一部分。随着对胚胎生理状况的深入研究以及微量分析技术的进步,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对胚胎的发育能力进行量化评估。本文就胚胎生理特征的研究用于胚胎发育能力评估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胚胎解冻后损伤及过夜培养后生长情况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周期303例,共349个周期。(1)根据所移植胚胎卵裂球的损伤程度,分为移植的胚胎均无损伤的完整组(A1,n=193)、全部移植的胚胎均有卵裂球损伤的损伤组(A2,n=30)和移植既有完整胚胎又有卵裂球损伤胚胎的损伤混合组(A3,n=126);(2)解冻后胚胎经过夜培养,所移植胚胎均有不同程度生长的定为生长组(B1,n=187),所移植胚胎均未见生长的未生长组(B2,n=46)和所移植胚胎既有生长的胚胎又含有未生长胚胎的生长混合组(B3,n=116);(3)在生长组及生长混合组中,有胚胎达到桑葚胚状态的桑葚胚组(C1,n=86),无胚胎生长到桑葚胚的无桑葚胚组(C2,n=217);比较各组之间的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之间的差别。结果解冻后完整组(A1)及损伤混合组(A3)妊娠率分别为45.08%、40.48%,均显著高于损伤组(A2)(20%)(P=0.01,0.036);完整组(A1)种植率(24.25%)显著高于损伤组(A2)(11.11%)(P=0.02),活产率及流产率相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冻后经过夜培养,生长组(B1)妊娠率(47.06%)显著高于生长混合组(B3)(34.48%)(P=0.031),生长组(B1)种植率(26.34%)显著高于未生长组(B2)(17%)及生长混合组(B3)(16.16%)(P=0.049,0.002)。桑葚胚组(C1)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无桑葚胚组(C2)(54.65%vs.37.33%,28.28%vs.19.76%)(P=0.006,0.015)。结论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对妊娠结局有利;胚胎解冻后经过夜培养,有卵裂球细胞生长的胚胎能够获得较高的种植率及妊娠率,且生长为桑葚胚者能够获得较高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的新生儿出生结局。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单胎活产的3 9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的不同分为鲜胚移植组(2632例)和FET组(1 329例);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自然妊娠分娩单胎活产的1 5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FET组和鲜胚移植组的助孕资料,以及3组新生儿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早产率、低出生体重比例、极低出生体重比例及巨大儿比例等。结果 FET组患者的平均年龄[(29.76±4.11)岁]显著低于鲜胚移植组[(30.60±4.22)岁](P0.05)。FET组和鲜胚移植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 329.52±553.95)g和(3 247.89±508.00)g]均显著小于自然分娩组[(3 388.89±461.00)g],但FET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鲜胚移植组(P均0.05)。FET组的早产率(8.50%)、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79%)显著低于鲜胚移植组(分别为10.22%、7.33%),而巨大儿出生率(11.44%)显著高于鲜胚移植组(6.50%)和自然分娩组(5.33%)(P均0.05)。FET组的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3.60%)(P0.05)。校正年龄因素后,上述差异依然存在。结论 FET助孕后的新生儿结局有优于鲜胚移植周期的趋势,但仍劣于自然妊娠;FET周期巨大儿出生率的增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时差成像系统(Time-Lapse Imaging,TLI)基于分层筛选模型优选胚胎行Day3单胚胎移植,探讨移植胚胎发育速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生殖中心行Day3单分裂胚胎移植的234例患者的胚胎进行动态观察,对符合挑选参数的移植胚胎进一步分析,根据细胞发育速度分为8~9细胞组(n=168)、10~11细胞组(n=36)、12~16细胞组(n=30)三组;根据移植胚胎的卵裂球数目奇偶数分为奇数组(n=52)和偶数组(n=182)两组;将卵裂球数目为偶数的胚胎根据其胚胎发育速度分为8细胞组(n=137)、10细胞组(n=22)、12~16细胞组(n=23)三组。回顾性分析胚胎的发育速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8~9细胞组、10~11细胞组、12~16细胞组三组的种植率依次是61.90%、53.80%和53.33%,活产率依次是58.33%、50.00%和50.00%,流产率分别为5.76%,5.26%和6.25%,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奇数组与偶数组相比,种植率(38.46%vs.65.38%)、流产率(10.00%vs.5.04%)、活产率(34.62%vs.62.08%)三个方面均较差,且在种植率与活产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胚胎卵裂球数目为偶数的胚胎中,8细胞组、10细胞组、12~16细胞组在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Time-lapse挑选发育速度较快的胚胎移植仍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此结果为移植当日无正常发育速度胚胎患者的胚胎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应用,多胎妊娠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辅助生殖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胎妊娠可发生流产、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及早产等并发症.减少移植胚胎数目来降低多胎妊娠、同时不影响患者妊娠率是所有辅助生殖技术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在胚胎移植时必须挑选最具有种植潜能的胚胎.囊胚的形成分为三步:细胞融合、囊胚腔出现和囊胚腔扩张,同时经历了从母体调节向胚胎调节的基因调控转换[1,2].发育潜能差及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在未发育至囊胚时即发育停止,只有质量好的胚胎才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3].因此,囊胚培养可以有效地对胚胎进行筛选,减少移植胚胎的数量,从而提高囊胚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拮抗剂和长方案两种不同刺激方案新鲜周期及冻胚复苏周期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接受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有胚胎冷冻的妇女,应用拮抗剂方案妇女189例,应用长方案妇女936例纳入研究,将新鲜周期移植未妊娠者已接受第一次冻胚复苏移植的妇女分为两组:拮抗剂冻胚组(n=92)和长方案冻胚组(n=303),分析二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两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基础窦卵泡数、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Gn总用量、移植胚胎数目、优质胚胎率、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拮抗剂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明显少于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39.2%)、继续妊娠率(36.5%)低于长方案组(分别为60%、52.5%,P=0.00);而拮抗剂冻胚组和长方案冻胚组相比,两组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继续妊娠率和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拮抗剂方案在新鲜刺激周期失败后有冻胚保存时,冻胚复苏周期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流产率与长方案冻胚复苏周期的结局相似,间接反映拮抗剂对于胚胎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技术经历了三十年,而妊娠率还是徘徊在30%~40%之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胚胎植入率低,还有部分在种植后生化妊娠夭折,约20%为临床流产。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于配子、胚胎的早期发育异常,特别是植入前的非整倍体的研究和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分析,而在内膜的接受性研究发展相对缓慢,很大程度上限于没有一个很好的人类胚胎植入模型。然而,临床上提出了诸多对胚胎植入问题的疑惑。一、从宫外孕的发生探讨胚胎植入自妊娠与IVF-ET均可以发生宫外孕。自然妊娠宫外孕占所有妊娠的1.2%~1.4%、宫内外同时妊娠占0.1%,反复宫外孕占同期异位妊娠的  相似文献   

19.
衡量男性的生殖能力一般采用WHO的精液分析标准,包括精子的活力、密度、畸形率等,然后结合女方的一些相关检查,为夫妇选择适应的妊娠方式.对于婚后1年规律性生活仍未怀孕者,则认为是不孕,应选择合适的助孕治疗.随着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发展,男性不育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ICSI却使精子的自然选择作用消失,操作过程中有可能选择了质量差的精子进行受精,其胚胎的发育和质量、妊娠率及妊娠结局不能达到期望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maturation of the bone salt was studied by serial observations on its stoichiometric and infrared characteristics in avian bone from early embryonic mineral deposition to full maturity after hatching. The sequence of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developing bone showed most predominantly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id phosphate and carbonate, coincident with the formation of CO3-apatite. Th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CO 3 2– is substituted for HPO 4 2– in the synthesis of CO3-apatite in bone.
Zusammenfassung Die chemischen und physikalischen Umwandlungen zum stabilen Knochensalz in Hühnerknochen wurden anhand serienmäßiger Beobachtungen seiner stöchiometrischen Zusammensetzung und seiner infraroten Charakteristika untersucht; diese Beobachtungen erstreckten sich über die Zeit der frühen embryonalen Mineralablagerung bis zur vollständigen Reife nach dem Ausbrüten. Die Sequenz der chemischen Umwandlungen im sich entwickelnden Knochen zeigte hauptsächlich ein entgegengesetztes Verhältnis zwischen saurem Phosphat und Carbonat, das mit der Bildung von Carbonatapatit zusammenfällt. Diese Resultate weisen darauf hin, daß HPO 4 2– bei der Synthese von Carbonatapatit im Knochen durch CO 3 2– substituiert wird.

Résumé La maturation chimique et physique du sel osseux est étudiée par l'obervation des caractéristiques stoichiométriques et aux infra-rouges d'os embryonnaire d'oiseaux, du début jusqu'à la fin de la croissance adulte après éclosion. La succession des transformations chimiques de l'os en voie de développement montre surtout un rapport inverse entre le phosphate acide et le carbonate, ainsi que la formation de CO3-apatite. Ces résultats semblent indiquer que le CO 3 2– est substitué au HPO 4 2– au cours de la synthèse du CO3-apatite de l'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