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中风恢复期中医气虚血瘀型量化标准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住院、门诊的30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气虚血瘀组和非气虚血瘀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针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前后都发生了现在的变化,并且两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也得到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患者恢复期采用中医针药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2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可以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自拟益气活血颗粒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入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益气活血颗粒能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将57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型组35例和痰瘀阻络型组22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气虚血瘀型组临床基本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痰瘀阻络型组临床基本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临床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对痰瘀阻络型的临床显效率高于气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行中医辨证施护,研究组病人在中医辨证施护基础上实施拇指药罐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分别为(53.49±4.02)分及(9.98±1.3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0.19±6.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实施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文涛 《临床医学》2018,(5):121-122
目的对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临床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联合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比较两组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综合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AS、FAM及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FAM及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AM及F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能够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肌张力,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安医学经验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的影响,探讨脑络欣通改善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28d 3个不同时间位点的血液流变学及P-选择素等理化指标,评价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d的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脑络欣通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1),脑络欣通组变化最为明显,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结论:脑络欣通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优于通心络胶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组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患者通过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治疗可以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巳时中药烫熨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巳时中药烫熨患侧肩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结论巳时中药烫熨能减轻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芪蛭通络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兼阴虚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兼阴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蛭通络胶囊。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蛭通络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兼阴虚证的效果满意,能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大接经法佐治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大接经法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数字麻木感积分、感觉障碍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的差异,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30/3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数字麻木感积分明显下降(P<0.05);感觉障碍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数字麻木感积分明显降低(P<0.05);感觉障碍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接经法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肢体麻木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与传统治疗相比,在疗效持久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脑塞通丸治疗中风恢复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中风恢复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3∶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脑塞通丸,对照组服用偏瘫复原丸,疗程为8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为主要指标,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单项疗效为次要指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基线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相对基线NIHSS评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相对基线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脑塞通丸治疗中风恢复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固冲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崩漏患者的效果。方法 100例气虚血瘀型崩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指导下的益气补肾固冲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E2和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肾固冲汤对气虚血瘀型崩漏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血红蛋白水平,调节各主要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经穴联合中药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督脉经穴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HCY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TIS评分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TIS评分、HCY及hs-CRP水平经两组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气虚血瘀型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气虚血瘀型盆腔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住院天数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7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出现便秘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行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主穴:大肠、小肠、直肠、三焦,配穴:内分泌、肺、脾、肾。并同时予健康指导。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干预60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便秘症候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75%,2组间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和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有对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耐受良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观察组血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能与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抑制凝血酶、降低纤维蛋白、改善脑组织循环、促进脑的供血、降血脂、血黏度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扩血管、活血、抗凝、降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