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介入性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7例的护理。方法:使用国产镍钛合金双面伞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股静脉,在ASD的左房侧释放大伞,腰部卡于缺损处,回撤至右房侧释放小伞,关闭ASD。结果:17例全部成功。术后24~48h予以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固定,未影响周围结构与功能。6月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异常。结论:护理工作重点是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心电监护,熟练掌握介入器材使用,熟悉手术步骤及术者的意图,配合默契;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栓塞、穿刺点出血、感染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Amk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11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5-52岁。在透视及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即时行食管超声心动图,术后24h、1月、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组疗效均佳,未见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方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疗效.方法21例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结果术前经TEE检查示ASD直径6~32mm,平均(20.5±7.1)mm.ASD球囊伸张直径9~34m,平均(23.3±7.7)mm.Amplatzer封堵器直径10~38mm,平均(25.9±8.1)mm.21例均获得封堵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总结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更好的掌握成人房间隔缺损的手术应证;方法:选择20岁以上术前平均肺动脉压≤8kPa(60mmHg),左向右分流为主的37例成人房间隔缺损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结果:全组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0.03%,随访32例,29例症状消失,3例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ASD)病人有临床症状,X线胸片示C/T〉0.5,肺充血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7例房间隔缺损病人 ,年龄 5~ 5 4岁。在透视及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即时行食管超声心动图 ,术后 2 4h、1、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 17例疗效均佳 ,未见残余分流。结论 Amp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在中央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筛选病人,并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封堵中央孔型房间隔缺损20例,监测封堵全过程;指导左、右心房侧伞的放置,并观察左右心房分流情况。结果: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同术中球囊导管测值大小接近,不影响封堵器大小的选择,选用封堵器的直径通常较经胸超声所测缺损值大4mm,若缺损断端较软,则应适当加大封堵器直径。20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封堵器夹闭牢固,无不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胸超声能准确估测房间隔缺损大小、位置,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能在术中准确引导和监测封堵器的放置,且能即时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D)、右心房内径(RAD)、三尖瓣返流(TR)等情况。结果 32例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功29例,手术成功率90.6%,均未发生封堵器栓塞、脱落、心包填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外周脏器栓塞、主动脉-右心房瘘等并发症。术后患者MPAP、RVD、RAD、TR等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周华富  陈铭伍  廖寿合  冯旭  李世康 《广西医学》2003,25(11):2106-2107
目的 :总结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房缺 )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1993年 10月至 2 0 0 3年 3月 ,37例 2 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 ,年龄 2 0~ 5 7岁 ,平均 (32 5± 4 6 )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8例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6例 ,房颤 5例 ,房扑 2例 ,房缺修补采用直接缝合和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 ,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 15例 ,其中 8例行DeVega成形术 ,7例行Kay成形术 ,二尖瓣成形术 4例 ,行二尖瓣置换术 2例。结果 :全组术后无死亡 ,均痊愈出院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合并症的同期手术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5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介入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前缘短小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7例均成功封堵.结论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虽属中央型,但缺损缘短小或缺如者多见.带孔封堵器为合并严重肺高压的房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确诊的成人继发孔型ASD患者59例,年龄18~71(38.3±11.2)岁,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应用TTE及X线引导下,接受了经导管应用国产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术后24h,1,3,6个月,1年及2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ray检查随访。结果57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6%。57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94.7%(54/57);堵塞1个月后的封堵率96.5%。57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94.7%(54/57);堵塞1个月后的封堵率96.5%(55/57),堵塞1年后的封堵率100%(57/57)。随访时间1~4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房缺再通及需外科干预者,也无栓塞及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右房、室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关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TTE可以准确应用于ASD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外科修补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转归情况.方法 124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有11例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和房扑),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评估成人ASD患者术后房性心律失常术前的发病因素及术后的转归.结果按术前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2组房性心律失常组11例;窦性心律组113例.术前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和ASD缺口面积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1和P<0.05).肺动脉压、主动脉压、NYHA分级、房缺大小、左右心房腔大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方式、术中阻断时间、总转流时间及术后干预和治疗方式对房性心律失常转归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成人ASD外科手术前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发病与年龄和ASD缺口面积有相关性,干预和治疗方式对房性心律失常转归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科共收治 40岁以上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32例 ,现就其主要特点 ,手术方式 ,围术期处理经验及手术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中男 9例 ,女 2 3例 ;年龄 40 - 60岁 ,平均 ( 4 4 7± 4 3)岁。临床均有不同程度运动后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4],其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了心脏直视手术治疗。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又相继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继发孔ASD封堵术[5-6]。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经导管继发孔ASD封堵术,并于  相似文献   

14.
房间隔缺损 (ASD)介入治疗已有2 0余年的历史〔1〕。Amplatzer封堵器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性及成功率高 ,目前已被广泛采用〔2〕 。我院自 2 0 0 1年 9月至今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Ⅱ孔型ASD 6例 ,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6例中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19~ 5 7岁 ,平均 34岁。借临床、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确诊为Ⅱ孔型ASD ,其中第 3例合并阵发性室上速。由TTE、TEE及球囊测量所得的ASD直径见表 1。ASD边缘距上腔静脉、肺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国产自膨式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ASO)经导管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2 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男 12女 8,年龄 8~ 6 1岁 )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监视下采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ASD ,术后 2 4h、1个月、3个月、6个月及 9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除 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 (大于 4 0mm)外 ,全组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 ,技术成功率 10 0 % ,选用的封堵器直径 2 4~ 38mm ,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 ,无 1例存在残余分流 ,无 1例封堵器脱落 ,术后超声心动图及X线检查示所有患者肺血减少、心功能改善。结论 经导管应用国产自膨式房间隔缺损堵闭器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近、中期疗效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MTE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MTEE筛选的 2 3例继发孔ASD患者 ,在MTEE引导下以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径 ,选择适当型号的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送至左房 ,封堵ASD。结果 术前MTEE所测ASD直径 (D1) 14 5~ 2 9mm[(18 7± 5 6)mm] ,最大伸展径 (D2 )为 18~ 3 2mm[(2 5 1± 7 3 )mm] ,D1与D2高度相关 (r =0 91,P <0 0 1)。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2 4~ 3 6mm[(2 6 4± 6 9)mm] ,2 3例患者均封堵成功 ,无并发症。术后 3月随访所有病例分流消失。结论 MTEE在筛选病例、选择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关闭及评价手术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既往健康,因单位查体来院。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分裂并增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听到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呈喷射型。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4次/min,心电轴右偏。(R/Q)avR=1,V_1呈rsR'型,V_5呈RS型,有δ波,且宽钝。QRS波群间期>  相似文献   

18.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和结果:1998年9月至2002年11月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的4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20±11)岁(1-67)yrs,体重(45.4±13.9)Kg(8-74)Kg。44例患者中TIE测得ASD直径为(18.6±7.2)mm(8-36mm),对于21例偏心性或直径大于20mm的房间隔缺损采用食道超声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28±9.1)mm(13-36)mm,43/44患者中测得ASD球囊伸展直径(19.8±5.9)mm(10-34)mm,6例直径小于15mm的ASD Qp/Qs平均(1.5±0.3)(1.3-1.6),43/44患者Amplatzer装置放置成功,在我们早期临床实践中,有1例患者因为左房较小导致Amplatzer装置放置失败。置入的Amplatzer封堵器直径(22.8±6.1)mm(10-38)mm,有12例患者ASD直径大于25mm,平均手术时间(46.5±21)min(30-135)min,X线暴露时间(18±14)min(6-45)min。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临床随访安排在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个月、三个月,之后每年一次。43例患者中有40例实现即刻封堵成功,3例残留少量分流,3天时复查超声心动图,43例全部实现完全封堵。在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无心内膜炎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无封堵装置钢丝断裂情况发生,无封堵伞移位或丢失,无房室瓣功能障碍。结论:经导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儿卵圆孔与房间隔比值(FO/IAS)对产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42例产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观察组)和458例产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产前及产后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胎儿 FO/IAS 与产前常规超声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胎儿 FO/IAS 高于对照组( P <0.01);胎儿 FO/IAS 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产前常规形态检测( P <0.05)。结论胎儿 FO/IAS 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产后新生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堵闭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treatment for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METHODS: ASD was established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TTE) and transvenou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 balloon catheter was inserted at ASD and was inflated to measure the ASD stretched diameter. Then, a long sheath was inserted to the left atrium (LA) from the right atrium( RA), Thereafter a proper auto-expanded atrial septal occluder (ASO) was inserted to the tip of the sheath. Under the fluoroscopic and TTE guidance, the ASO was expanded. Once the position of ASO was optimal, it was released. RESULTS: From May 1999 to July 2002, 3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is method. Among them, 28 patients (87.5%) obt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TTE could not find out any residual shunt. Before discharging the patients, TTE showed the diameter of the right atrium and the right ventricle were decreased from (39.4 +/- 5.8) mm to (33.7 +/- 4.2) mm and from (45.3 +/- 6.8) mm to (37.1 +/- 4.5) mm respectively (P < 0.001 for both). The operation failed in 4 patients (12.5%). Two patients did not get proper ASO for them in the early period of our work. ASO slipped off from the defects in another 2 patients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re were no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anscatheter closure is suitable for most patients with ASD. It is safe and less invasive with few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