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葛红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1):76-7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道护理对减少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 8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的护理,82例同种病人的常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加强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结论 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4.
<正>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口腔、气管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入气管内,易造成痰液阻塞而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型脑损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相对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而在死亡病例中由于并发症所致约占57.3%,并发症中尤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我们就加强呼吸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31例,男153例,女78例,年龄12~84岁,平均年龄35岁。损伤类型:硬膜下和颅内血肿132例,脑挫裂伤74例,脑子损伤25例,其中并发颅底骨折92例。治疗结果:恢复良好172例(74.5%),死亡59例(25.5%),其中死于肺部并发症22例(9.5%)。2护理体会2.1昏迷患者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和咳嗽反射均有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过程。结果8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26.25%。死亡26例,重残2例,中残4例,良好48例。因肺部感染死亡4例。结论正确、规范的呼吸道观察及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可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杜瑞玲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2):138-139
目的 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下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日,减轻患经济负担。方法 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26例进行重点监护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通过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其中22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为有效控制下呼吸道感染,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和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予以病因治疗,并予以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及亚低温等综合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经治疗良好14例(43.75%),中残6例(18.75%),重残2例(6.25%),死亡10例(31.25%)。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引流管的护理,及时使用机械通气、亚低温疗法,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是该病的护理重点,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冬眠疗法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1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冬眠疗法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患者皆能顺利度过冬眠低温时期。结论:在冬眠疗法期间,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能使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相比对照组(25.58%),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9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对照组(81.4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67%)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调节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舱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高压氧舱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结果治疗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其GCS评分为(12.28±2.86)分,而且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83%和4.35%,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舱治疗结合相应的综合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改善其昏迷症状,而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为脑功能的恢复创造最优良的条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期保全生命,争取最完全的康复。方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运用护理程序,采取最佳护理方案,系统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全组能正常工作者3例,轻残者18例,中残者4例,重残者3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积极防治脑水肿、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等措施,掌握抢救时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旨在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救治的53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3例中37例5~21d拔管,恢复良好;13例12~36d拔管;3例置管后不足48h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发生感染4例,占气管切开的7.55%.结论:熟练的护理技术及操作技能,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措施,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人员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救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结局平稳9例、好转11例、恶化7例、死亡3例,对照组平稳6例、好转8例、恶化11例、死亡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及成功率,有利于患者临床康复,改善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唤醒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4月本医院诊治的66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指标探讨,分组时采用随机双盲法,一组归入33例,试验组运用传统护理干预方案+唤醒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干预方案,评定患者恢复清醒合计值、恢复清醒所用时长,统计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之前、护理之后的GCS评估分数值。结果试验组恢复清醒合计值大于对照组统计数据指标,指标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护理之前的GCS评估分数值方面相比,指标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之后的GCS评估分数值大于对照组统计数据指标,指标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恢复清醒所用时长少于对照组统计数据指标,指标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选用唤醒护理干预方案体现良好护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截取我科2009年5月-2011年1月住院126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持续观察两组患者入院至出院时各项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治疗后日常能力比较中积极组Barthel评分高出常规组(15.4±5.4)分;在运动能力恢复(Fugl-Meyer)情况比较中,积极组运动能力一般损失者较常规组高出15.87%。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积极、主动全方位的良好护理干预对患者各项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