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中"急黄"、"疫黄"或"瘟黄",隋代巢元方首先提出了"急黄"的病名。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指出:"又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可见感受湿热疫毒是引起重型肝炎发病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重型肝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发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其中乙肝病毒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源。毋庸置疑引起重型肝炎的各种肝炎病  相似文献   

2.
周仲瑛教授治疗重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樊蓥 《中国中医急症》1997,6(4):165-166
周仲瑛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数十年来一直从事急症与疑难病的研究,硕果累累。学生侍诊在师左右,屡有所得,今撷其治疗重型肝炎之精要,以飨读者。1湿热疫毒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病势急暴,病死率极高。其以发病迅急,周身面目皆黄,身色如金,烦渴壮热,胸腹胀满,尿少腹大,神昏酒语,甚或痉厥,吐血、觑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胁下皮积,舌质红绎,苔黄而操,脉弦数或细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黄疽”病“急黄”门;其具有温病特征,又…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大量肝细胞、枯否氏细胞坏死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重、变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骤然起病、身目发黄、迅速加深、尿色深黄量少、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口中臭秽、出血、身热、烦躁、谵语、昏迷、腹水等。周仲瑛教授认为,重型肝炎属于中医的“急黄”、“疫黄”范畴,在湿热疫毒深入营血的极期,  相似文献   

4.
赵文霞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三十余载,善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类肝胆疾病,尤其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三载,受益匪浅,现将其临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经验总结如下。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重型肝炎。其来势猛、进展快、病势重、变证多,治疗难度大,其临床最主要的特征是高黄疸和出血倾向。中医认为本病属“急黄”、“疫黄”、“瘟黄”、“臌胀”及“肝厥”等范畴。导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湿、毒、瘀、虚有密切的关系,四者常相因为病,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诊治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 ,中医证候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述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 (以下简称慢重肝 )是在慢性病毒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的背景上 ,出现大块性 (全小叶 )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其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 ,1 5 d至 2 4周出现极度乏力 ,消化道症状明显 ,同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黄疸迅速加深 ,每天上升≥ 1 7.1μmol/L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 0倍 ) ,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 ,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即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低于 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黄疸迅速加深 ,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 1 0倍。根据该病的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的“疫黄”、“急黄”、“黄疸”、“臌胀”、“血证”等病证中。近年来 ,中医药涉足该重症的诊治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慢重肝发生在慢性病毒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的基础上 ,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 ,既有肝、脾、肾脏器受损之正虚 ,又有湿、毒、瘀、痰之实邪祸害 ,若正不胜邪则可致肝肾两衰 ,阴阳离决而亡。复习近 2 0年的文献 ,尚...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诊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学对重型肝炎的认识重型肝炎病势凶险,传变极快,预后不良。祖国医学中虽无“重型肝炎”这一名词,但类似病症在古代医籍中时有记述,如《诸病源候论》曰:“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为急黄也”;《沈氏尊生书》指出:“有天行疫疠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医宗金鉴》更有“天行疫疠发黄,名曰瘟黄,死人最暴也,盖是急黄耳”之说。这些论述与现代医学对重型肝炎的描述颇为相似,由此可知,重型肝炎属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为黄疸中之重症。2从毒与瘀探查病机据统…  相似文献   

7.
刘君颖 《中医杂志》2011,52(1):66-67,83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重型肝炎。具有来势猛、进展快、病势重、变证多的特点,临床最主要的特征是高黄疸和出血倾向。中医认为,本病属“急黄”、“疫黄”、“瘟黄”、“臌胀”及“肝厥”等范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赵文霞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肝胆病临床研究30余载,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1祛湿邪详辨三焦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表现之一。赵老师认为,太阴中土,易受湿困,湿邪有自表传来,有水谷精微不化、水湿内蕴或内外相合而成者,故中焦湿证居多,但有湿热寒湿之分。薛生白谓:“中气实则病在阳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急黄为肝病重症,"毒浊"作为其重要致病因素,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毒伏肝络、浊瘀互结、内毒丛生各阶段的变化,具有性烈善变、胶着壅滞、缠绵难愈的致病特点。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急黄"毒浊"理论,从毒、浊、瘀3个方面探讨"毒浊"作为病因所致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证候特点,提示从"毒浊"理论切入,能更直接地指导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中医临床治疗,为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病机辨证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健脾解毒化瘀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症状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其临床表现有黄疸,腹水,肝性脑病,感染,出血等症,属中医学“黄疸”、“急黄”、“鼓胀”、“昏迷”、“血证”等范畴。笔者将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河北中医》2001,23(5):349-350
急黄是黄疸中的重证和险证 ,死亡率高。急黄相当于西医病毒性肝炎中的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及急性重症肝炎中有深度身目黄染者。有关急黄的病名及表现 ,《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中曰 :“卒然发黄 ,心满气喘 ,命在倾刻。”“有得病即身体面目发黄者 ,有初不知是黄 ,后死乃身面黄者 ,其候得病但发热心战者 ,是急黄也。”除极少数暴发急黄外 ,一般在前驱期都有一个渐发过程 ,多因醉酒、劳倦、忧怒、复感邪毒等种种内外因素 ,重伤肝胆精气 ,使湿秽热毒等邪乘虚内陷 ,引起病情急剧恶化。急黄诊断应具有下列特征 :①病程短。黄疸大约 2~…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对黄疸型肝炎的认识: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就有了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目黄者曰黄疸”,“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经·论疾诊尺篇》说“耳痛而色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以后如《金匮要略》有五疸;《诸病源候论》有九疸候,并附急黄、劳黄等十多种不同的病型;《外台秘要》诸黄方中有急救黄方;《圣济总录》载有36黄的症状和治疗。金元以后,各家皆有发挥,使后世对黄疸的认识日趋完善。但中医所记载的黄疸,可能包括一切能够出现黄疸的疾病,故在指导临床工作中,也出观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本篇论述范围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本病发病较急,病势凶猛,病情复杂,需要早期积极恰当治疗。否则易致病势缠绵,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中医之“急黄”,亦称“瘟黄”。属黄疸范畴,是一种非常险恶的急性传染病。与西医之重型肝炎颇为相似,甚至包括暴发性肝炎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肝坏死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病情急剧恶化的肝昏迷在内。从我院三年来收治的21例急黄患者,结合西医重型肝炎及肝昏迷的分型情况,在辨治时大致分为如下四型:(1)热陷心包,痰  相似文献   

13.
试述下法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肝炎发生肝衰竭称为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是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跌(胆-酶分离),胆碱脂酶活性显著降低.发病10日内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急性(暴发性)肝衰竭;10日至8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亚急性(亚暴发性)肝衰竭;8~24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慢性(缓发性)肝衰竭.重型肝炎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是肝细胞以不同速度大量坏死而陷入肝衰竭的过程,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显著,黄疸急剧加深,肝界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其治疗效果取决于肝衰竭能否逆转,决定因素是存活肝细胞数量多少.如果肝细胞坏死殆尽,丧失再生基础,欲用药物逆转的机会甚少,所以必须在早期有相当数量存活肝细胞时抓紧治疗.中医文献虽无重型肝炎记载,但在<诸病源候论>所论黄疸二十八候中"急黄候"近似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具有发病急骤,传变快,内毒炽盛特点.后世多将重型肝炎归属于"急黄"的范畴.下法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清营解毒外,通腑泄利也应为其基本治则,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良芝 《国医论坛》2004,19(1):44-44
重症肝炎在临床上有重型肝炎、亚急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之分 ,虽然其病理基础不同 ,但大多以黄疸急剧加重、肝性脑病、腹水、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病死率高 ,预后不良。明·吴又可的《瘟疫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讨论瘟疫的著作 ,它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上有许多好的思想值得借鉴。1 强调攻下逐邪的作用攻下法可以逐邪 ,使邪有出路 ,以截断病势。吴又可提出“逐邪勿拘结粪”,就是告诫临床上不要拘泥于“满、胀、燥、实”的结粪证 ,需攻则攻。其用药上首推大黄 ,采用温里通下的治则。一般中医对重症肝炎辨证属于疫毒发黄的多采用清热解毒、凉…  相似文献   

15.
黄杏莲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40-3141
急性重症肝炎又称暴发性肝炎,临床上以发病急骤,来势凶猛,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昏迷,抽搐,出血等为特征,属于祖国医学的“急黄”“疫黄”“瘟黄”范畴。《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沈氏尊生》等对其成因,临床表现及预后均作了详细的论述,笔者认为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治疗急性重症肝炎的有关研究思路及经验,对指导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肝炎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急黄”范畴 ,起病急 ,传变快 ,病死率高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 ,试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问题加以探讨。1 病 因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 :内因多与脾胃有热相关 ;外因为感受湿热疫毒。例如《诸病源候论 -急黄候》曰 :“脾胃有热 ,谷气郁蒸 ,因为热毒所加 ,故卒然发黄。”其中所说的“热毒”是指外界的湿热毒邪而言 ,因而湿热毒邪内侵是发生本病的基本病因。2 病 机脾胃热盛是本病的起点。脾胃热毒 ,郁蒸肝胆 ,胆汁横溢故身目发黄 ,脾胃升降失调 ,以致脘腹胀…  相似文献   

17.
黄疸型肝炎在中医学属“黄疸”范畴,中医认为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病理机制核心是湿邪为患,蕴结于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上泛于目,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黄疸。或从热化,发为阳黄,身目黄色鲜明;湿热蕴结化毒,疫毒炽盛,甚至发为急黄,其黄色如金;或从寒化,发为阴黄,黄色晦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基本病机为疫毒久郁,因郁致瘀,瘀毒互结,肝脏受损,胆汁外溢而发为急黄重症。故治疗应紧紧抓住化瘀退黄这一基本大法,并贯穿其治疗的始终。具体治法为活血而不破血,凉血而兼止血,祛邪而不伤正。用药配伍贵在精当,如是则膏肓之疾有振起之望矣。  相似文献   

19.
黄疸属常见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特点 ,从三焦论治略具心得 ,兹作如下探述。1 黄疸分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关于其分类 ,《金匮要略·黄疸病》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还都把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医门法律》分为外感发黄与内伤发黄二类。《卫生宝鉴》从黄疸的病机、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并将辨证施治系统化。《景岳全书》中认为“五疸之分 ,皆未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20.
钱武潮 《河北中医》2000,22(7):501-502
江苏省金坛市名中医贡承度副主任医师 ,幼承庭训 ,家学渊源 ,在继承孟河巢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又虚心求学 ,博采众家之长。行医 30余载 ,在中医妇科、内科之脾胃病、肝胆病、糖尿病、风湿病方面颇有心得 ,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肝炎经验浅述如下。1 明病因 ,治以解毒为要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 ,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肝炎的病因 ,祖国医学曾提出“湿、热、疫毒”诸因。如《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 :“湿蒸相薄……民病黄疸而浮肿。”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认为 :“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清代沈金鳌在《沈氏尊生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