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常规放疗对早期鼻咽癌颈部皮肤设定限制剂量差异。方法:对我院2017.7~2018.7收治的73例鼻咽癌患者展开对照研究,每例分别制作VMAT、IMRT、常规放疗共3套放疗计划,对比3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结果:与常规放疗及IMRT技术相比,VMAT显示了更高的适形指数,VMAT平均剂量显著更低(P<0.05),而在靶区均匀性上三种计划无显著差异(P>0.05),在最大剂量上,IMRT组显著较高(P<0.05),三种计划在脊髓剂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VMAT在颞颌关节、腮腺剂量上显著比IMRT、常规放疗低(P<0.05)。结论:VMAT在靶区适形指数、平均剂量以及周围器官剂量上更低,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84-1287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全中枢神经系统(CNS)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针对38例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放疗计划:固定野逆向调强(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保证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分别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及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探讨其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肺的V5和平均剂量Dmean有明显增加(P<0.05),而V20则有明显降低(P<0.05),V10差异不明显(P>0.05);心脏的V10、V20受照剂量体积有明显降低(P<0.05);肾脏的受照体积剂量有明显增加(P<0.05);肝脏的V5和D50相对较高(P<0.05),而V15和V20则明显降低(P<0.05),V10差异不明显(P>0.05);晶体最大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眼球最大剂量则明显较低(P<0.05)。结论 IMRT计划明显提高了靶区的剂量学指标,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体积大大减少,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分布的剂量均匀性HI(P=0.67)和靶区适形度CI(P=0.00),并改善了3D-CRT计划射野衔接部位的剂量分布不均、有剂量冷热点的问题。IMRT计划中正常组织50%处方剂量以上的高剂量区域体积明显减小,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有高有低,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IMRT计划比3D-CRT计划有临床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脑转移性癌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脑转移性癌患者共20例(其中10例单发,10例多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IMRT计划。分析两组分别运用两种放疗方法的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两种治疗计划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单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适形度,但均匀度无明显优势。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最大受照射剂量(均P0.05);视交叉和脑垂体的最小受照射剂量和平均受照剂量、左右视神经的平均剂量与3D-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与3D-CRT相比较,靶区适行度及均匀度均在可接受范围。IMRT计划中左右晶体的受照剂量显著增大(均P0.05),其他危及器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放疗计划均能达到满意的靶区覆盖率。IMRT与3D-CRT都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但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靶区异质性。多发脑转移病灶组中IMRT放疗方式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没有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剂量学。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针对每例患者制定2套放射治疗计划,比较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及最大剂量与处方剂量的百分比、靶区适形指数以及靶区均匀指数,分析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结果:统计分析显示,最小受照剂量(PTVD min)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7,P>0.05);平均受照剂量(PTVD mean)、最大受照剂量(PTVDmax)、靶区最大剂量与处方剂量的百分比(PTVDmax/%)、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IMRT与3D-CR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31,t=4.136,t=3.428,t=2.123,t=15.996;P<0.05)。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分析中,IMRT在肾脏、胃、十二指肠和脊髓的剂量明显低于3D-CRT的照射剂量。结论:IMRT能有效地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降低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不同子野参数的选择对靶区适形度、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照射时间的影响,以制定最优的临床放疗计划。方法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IMRT计划,对其盆腔淋巴引流区及亚临床区(CTV)给予处方剂量(46 Gy/23次),并根据RTOG危及器官限量表对其危及器官(OAR)给予限定剂量,调整射野角度分别为210°、260°、310°、0°、50°、100°、150°。在Elekta XIO放疗计划系统(TPS)上对同一患者的IMRT计划分别调整最小子野面积(2、4、8 cm~2)和最小子野跳数(3、6、9 MU);用P1(2 cm~2,3MU),P2(4 cm~2,6MU),P3(8 cm~2,9MU)表示同一患者的3种不同的计划。比较各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OAR受量以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各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和危及器官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适形度指数、治疗总跳数及总子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平均治疗时间,P2与P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1与P2、P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中最小子野面积及最小子野跳数不宜过大或过小,最小子野面积为4 cm~2、最小子野跳数为6 MU左右时的计划最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全脑照射采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剂量学的差异。方法:对14例全脑照射患者分别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和常规放疗技术制作放疗计划,比较2个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com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靶区CI优于常规放疗,靶区HI劣于常规放疗;在皮肤、脑干、视交叉、眼晶体最大剂量(D_(max))和平均剂量(D_(mean))方面,常规放疗优于调强放疗;2种放疗技术在眼球、视神经、垂体D_(max)和D_(mean)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目前的治疗条件下,全脑照射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放疗技术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相对于共面VMAT技术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中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在Raystation 4.7.5计划系统上设计非共面VMAT计划和共面VMAT计划,评估2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同时比较2种计划的出束跳数和治疗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VMAT计划相比,PTV的CI、HI、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危及器官如晶体、眼球、脑干等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以及出束跳数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面VMAT计划的出束时间比非共面VMAT计划减少约7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共面VMAT技术涉及转床角时间,进而增加了其治疗时间。结论:对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放疗,采用共面VMAT技术比非共面VMAT技术更具优势,因而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计划设计中推荐使用共面VMAT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鼻咽癌采用常规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在照射靶区和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52例初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强组:CT(增强)扫描后融合MRI(增强)图像,勾画出原发肿瘤区(GTVnx)、PGTVnx(GTVnx+外放5mm)、CTV(PGTVnx+周围高危区域)、PCTV(CTV+外放3mm)等靶区和脑干、脊髓等重要的危及器官,自动多叶准直器(MLC)进行适形调强放疗。常规组:面颈联合野逐步缩野技术,GTV的处方剂量为DT 70Gy/35次,CTV的剂量要求为DT 60Gy/30次。勾画出个体化挡铅的轮廓后,低熔点铅制作人工铅挡进行常规放疗。两组分别在治疗计划系统上计算各靶区的剂量分布及生物等效剂量(EUD)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在肿瘤PGTVnx、PCTV靶区平均剂量和生物等效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两种放疗方法的脑干和脊髓的平均剂量、最高剂量与EUD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LC适形调强放疗和人工铅挡常规放疗的肿瘤原发灶靶区和关键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实际应用中MLC适形调强放疗代替人工铅挡常规放疗进行鼻咽癌放疗更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膀胱充盈与排空体积的改变对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影响,为直肠癌术后临床IMRT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9例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术后患者膀胱充分充盈状态,行CT扫描;相同CT扫描条件下行膀胱充分排空状态扫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膀胱充分充盈扫描图像的肿瘤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勾画膀胱排空扫描图像的肿瘤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并进行比较。结果膀胱充分充盈与排空状态,计划靶区、股骨头受照射剂量,皆没有明显变化(P﹥0.05)。膀胱充盈与排空两种状态下患者正常组织膀胱、小肠、结肠受照剂量P值分别为0.019、0.022和0.037,其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与排空相比膀胱充盈能减少膀胱,小肠及结肠的受照射体积和受照剂量,对靶区股骨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动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的剂量学分布,为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针对每个患者分别设计IMRT计划和C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种计划中95%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的体积相似,分别为98.22%和98.76%(P > 0.05);IMRT计划计划靶区的V105%、V110%分别为12.86%、1.02%低于CRT计划的44.56%、6.37%(P < 0.05);IMRT计划计划靶区的CI值由0.55提高至0.68,HI值由1.15降至1.09(P < 0.05)。与CRT计划相比,IMRT计划患侧肺V30、V20分别降低了3.68%和5.75%,同时肺平均剂量(MLD)由9.24 Gy下降至7.12 Gy(P < 0.05);IMRT计划将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V40和V50分别降低了5.99%、5.68%和1.68%(P < 0.05)。结论 IMRT相比CRT在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同时,减少了高剂量的照射,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同时降低了周围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仰卧位和俯卧位对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4例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别先后采取仰卧位(Supine)、俯卧位(Prone)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完成IMRT计划设计,分别评估两个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两种计划参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 Supine IMRT和Prone IMRT两种放疗计划均能达到PTV剂量要求,两种计划相比,PTV在CI、HI上相近(P=0.211,0.190);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患者的小肠V40、小肠V50降低(P < 0.05),结肠V40、骨盆D max俯卧位较仰卧位也降低(P < 0.05),对直肠、膀胱、左右股骨头、脊髓、乙状结肠两种体位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行IMRT时采用俯卧位能降低小肠等器官的受照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宏林  王强  惠华  周堃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64-65,67
目的:在非小细胞型肺癌放射治疗中,将3种不同的精确放射治疗模式进行比较,以期寻求出一种较优化的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15例曾在医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病例,在原有靶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三维适形、简易调强放疗(sIMRT)和调强放疗(IMRT)3种精确放射治疗计划,将3种计划进行比较,并对适形指数、剂量分布均匀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对于非小细胞型肺癌,sIMRT技术在靶区均匀性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3D—CRT技术,而略逊于IMRT,但其占机时间明显少于IMRT,从而节约了人力及机器资源。结论:sIMRT技术在非小细胞型肺癌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调强计划设计方法在上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传统9野调强计划和简易调强计划,统一处方剂量60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结果传统9野调强计划与简易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对于高剂量区1%体积的脊髓受量和双肺20Gy和30Gy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V20,V30),两种计划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O.05),但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减少脊髓、肺两种重要器官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同时减少投射跳数(P〈0.05)。结论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在胸上段食管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俯卧位和仰卧位调强放疗(IMRT)照射,靶N(CTV、PTV),小肠、膀胱、股骨头的体积一剂量关系,探讨直肠癌术后IMRT放疗的合适体位。方法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辅助性放疗的临床肿瘤体积(CTV)范围,设定计划靶体积(PTV)为CTV~I"扩0.5~1.0cm。对14例直肠癌术后俯卧位和仰卧位IMRT计划进行剂量学评估,比较2种体位IMRT~术下靶区.小肠,膀胱,股骨头受照射剂量一体积关系。结果直肠癌术后放疗采~IMRT技术时,仰卧位和俯卧位时的靶N(CTV45,CTV50.PTV45、PTV50)、小肠(平均剂量Dmean、V20,V30、V40、V45、V50)、膀胱(平均剂量Dmean.V30、V40,V50)及股骨头(平均剂量Dmean.V40,V50)均无统计学差异炒0.05。结论直肠癌术后IMRT时,无有孔腹板条件下,仰卧位放疗,较之俯卧位,不会导致靶区剂量分布变劣及小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结构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增加,并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舒适度,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4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采用6MV—X射线常规放疗,T型野Dt36Gy/18次后改为斜野照射避脊髓至Dt56~60Gy/28~30次,21例采用先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改为调强适形IMRT放疗,总Dt达66~70Gy/33~35次。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后程IMRT组症状改善更理想。放射性肺部症状发生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7%和72%,结果无差异(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9.4%、35.3%、13.2%和50.1%、20.1%、10.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且放疗副作用无明履增高,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鼻咽癌固定射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差异及分次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对其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的比较。结果 靶区:VMAT的大部分参数的HI和CI及D1%和Dmeans优于IMRT计划的结果。OAR:虽然脑干的Dmeans、左右视神经的D1%及右晶体的D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VMAT的结果优于IMRT。分次治疗时间:VMAT (4.1 min)要少于IMRT (8.8 min)。分次治疗跳数:VMAT (597.7 MUs)要比IM-RT (823.5 MUs)少约37.8%。结论 鼻咽癌的IMRT和VMAT计划在靶区剂量和OAR保护上都可以达到临床要求,但VMAT的大部分指标要优于IMRT。不过,VMAT在对视神经及晶体等小体积OAR的保护上没有太大优势。VMAT的分次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都要小于IMR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残留患者行SIB-IMRT,靶区勾画:残留病灶勾画为GTV,外放5 mm为临床靶区(CTV),CTV外放5 mm为计划靶区(PTV);瘤床勾画为临床靶区(CTV1),CTV1分别外放15 mm和30 mm为计划靶区1(PTV1)和计划靶区2(PTV2),PTV、PTV1、PTV2处方量分别为2.5 Gy/次、2.3 Gy/次、2.0 Gy/次,5次/周,共25次;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同步放化疗结束后,继续给予替莫唑胺150 mg/m2,连续口服5 d,28 d为1个周期,辅助化疗共6个周期。56例患者单纯行同步放化疗者26例为A组,放化疗结束后继续化疗6个周期者30例为B组。结果 全组56例患者中CR 7例(12.5%),PR 38例(67.8%),SD 8例(14.3%),PD 3例(5.4%);全组患者的有效率80.3%。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9.82±9.11)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73.2%、33.9%;A组与B组比较平均生存时间、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较轻,毒性反应以血液学毒性为主。结论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加后续单药辅助化疗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残留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可耐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癌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照射对危及器官(OAR)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4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行累及野靶区勾画和扩大野靶区勾画并勾画危及器官,制定IMRT计划,评估2个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剂量学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种计划的PTV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PTV在CI、HI上相近(P=0.317、0.130)。两组间平均肺剂量、两肺V5、两肺V20、两肺V30、脊髓Dmean、心脏Dmean、心脏Dmax、心脏V30、心脏V40、心脏V6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胸段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比较,可降低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从而降低放射性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周剂量紫杉醇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单放组,n=43),调强放疗+紫杉醇组(放化组,n=60)。单放组采用调强放疗,95%PIV:66Gy/30—33次,每周5次;放化组调强放疗同时紫杉醇60mg第1、8、15、22、29、36天静滴。结果1、2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5.8%、32.5%,放化组为86.6%、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毒副反应稍高于单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周剂量紫杉醇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