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后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透析6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分别在首次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留取透析前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中SOD、MDA、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HFHD组治疗3个月后,SOD、MDA、CRP、IL-6、TNF-α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个月后,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均升高,MDA、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SOD、MDA、CRP、IL-6、TNF-α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SOD、MDA、CRP、IL-6、TNF-α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可升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OD水平,降低MDA、CRP、IL-6、TNF-α水平,进而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9月~2012年11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ICU接受治疗的5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ARDS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检测ARD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72 h后,对照组血清CRP、IL-1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SOD和GSH-Px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而对照组MDA含量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可减轻ARDS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3.
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腺苷预处理和加入心停搏液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57例心脏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组A,n=18)、腺苷预处理组(组B,n=17)、腺苷停搏液组(组C,n=22),采集桡动脉血测定围手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de MB,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水平;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三组术后CKMB、cTnI、MDA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与组A相比:组B和组C术后多巴胺用量少,组C心脏停搏时间明显缩短,组B开放后2 h CKMB、6 h MDA、开放后各时点cTnI显著降低,组C开放后2 h、6 h CKMB及开放后各时点MDA、cTnI均显著降低;腺苷处理的两组间(B组和C组)比较:组C cTnI在16 h显著降低,其余各时间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腺苷加入心停搏液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郑建  吕望  郑忠盛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111-11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参麦组(US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U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乌司他丁(6000U/kg),U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乌司他丁(6000U/kg)和参麦注射液(0.6ml/k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7天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U组和US组治疗后3和7天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下降,治疗后7天氧合指数升高(P<0.05);与U组比较,US组治疗后7天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下降,氧合指数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能进一步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轻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齐飞波  徐航  王英刚 《当代医学》2009,15(7):122-123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蛋白酶抑制剂对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66例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针剂10万U静脉注射,q6h,持续6d。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120h进行APACHEII评分,测定血清TNF—α、TL-6和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U组患者的TNF-α的血清浓度在24h内即明显下降,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U组患者IL-6、IL-8的浓度在治疗后也较C组下降明显,并在治疗后120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老年泌尿系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可能与其降低老年泌尿系重症感染患者血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含乌司他丁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下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年龄≤10个月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58例,随机分成含乌司他丁的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组(A组)、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组(B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 min及主动脉开放后10 min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比较术中心脏复跳时间及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情况.结果 主动脉开放10 min时B组SOD低于A组(P<0.01),MDA高于A组(P<0.01).A组心脏自动复跳时间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含乌司他丁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未成熟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闫振涛  单世胜 《当代医学》2010,16(27):6-6,5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模型,分别在8h及24h两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NF-α、IL-10没有差异(P〉0.05),模型组中8h与24h血清中TNF-α、IL-10较之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中8h,24h血清中TNF-α较之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8h,24h血清中IL-10较之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通过调节TNF-α、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发挥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内毒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功复制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EPO干预组,每组随机分配10只大鼠。假手术组开腹后找到盲肠后缝合腹壁切口,不穿刺盲肠;脓毒症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EPO干预组于模型复制后给予EPO腹腔注射1000 U/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CKMB)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CK-MB)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61、4.798、3.038,P〈0.05);经EPO干预后,EPO干预组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CK-MB)水平显著降低,与脓毒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631、5.785、3.931,P〈0.05)。脓毒症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744、7.883,P〈0.05);经EPO干预后,EPO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与脓毒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76、7.180,P〈0.05)。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6的分泌和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来达到减轻大鼠内毒素诱导的心肌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垫扎球囊法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和I/R+乌司他丁组(n=10)。检测三组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及缺血范围,并用Western-blot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4.13±3.27)nmol/L比(11.13±2.13)nmol/L],CK-MB也升高[(15.21±6.24)U/L比(2752.21±1276.36)U/L],GSH则明显降低[(241.42±3.28)mg/L比(184.26±2.14)m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MDA[(8.25±4.26)nmol/L]、CK-MB[(1873.24±621.43)U/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乌司他丁组梗死面积[(12.27±4.26)%]小于I/R组[(17.1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IL-6、IL-8水平较低[(0.412±0.550)、(0.132±0.071)],缺血再灌注后,I/R组IL-6、IL-8表达升高[(1.785±0.720)、(0.926±0.24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炎性因子IL-6、IL-8水平下降[(1.102±0.780)、(0.672±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时不同心肌灌注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1年8月间采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242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三组:含血停搏液组(n=150);HTK液组(n=30)和不停跳组(n=62)。分别采集术前患者一般状况、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苏状况、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前、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三组患者一般状况、术前和术后EF值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的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自动复苏率两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0.05),停搏液用量HTK液组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与不停跳组比较手术方式和体外循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不停跳组手术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右房黏液瘤摘除。CK和CKMB在术前、手术后当日、术后1日和3日各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各组手术当日和术后1日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地高于术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3日则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在机器人心脏手术中,采用含血停搏液或HTK液灌注心肌的保护方法均能获得与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白细胞血灌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氧化反应及心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家猪12只,分成对照组(n=6)和白细胞过滤组(n=6)。两组动物采用相同的体外循环(ECC)及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白细胞过滤组在ECC动脉及心肌保护液灌注管路上安装Pall LG-6白细胞滤器,白细胞滤器使用时间为心脏复灌前10 min至ECC结束;心肌保护液灌注均经白细胞滤器。心肌血流阻断60 min后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并行辅助循环25 min后撤离ECC。结果白细胞过滤显著降低了循环血及心肌保护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低白细胞血心肌保护液灌注和缺血后心脏复灌:①显著减少了复灌早期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钙蛋白I血浆泄漏;②显著降低了缺血期和复灌早期血浆及心肌组织丙二醛浓度;③对血浆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有明显和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低白细胞血心肌保护液灌注和缺血后心脏复灌,通过抑制心肌组织过氧化反应显著减轻了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对氧自由基清除机制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吗啡肽-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内吗啡肽-1+渥曼青霉素后处理组(EM50+Wort组)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处理组(Wort组)。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期间动态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等生化指标,RT-PCR检测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Akt蛋白和总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M50组心率和血压有所增高(339.94±26.65 vs 284.01±34.99;75.02±14.45 vs 55.83±20.98,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含量或活性下降(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132.77±8.25 vs 84.10±12.42,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高(0.61± 0.06 vs 0.38±0.04,P<0.05),Bax基因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1.70±0.39 vs 3.78±0.71;0.30±0.08 vs 0.53±0.07,P< 0.05),Bcl-2基因的表达量升高(1.20±0.44 vs 0.55±0.25,P<0.05);与EM50组比较,EM50+Wort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含量或活性增加(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Bax基因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EM-1后处理可调节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对EM-1后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效应发挥一定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紫绀型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40例体重在8kg~15kg,血氧饱和度低于80%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单心室,右室双出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ST.Thomas Ⅱ液(A组)、HTK液(B组)灌注心脏。于麻醉诱导后、升主动脉开放后3min分别采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vekinaseMB,CKMB)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 drogenase,LDH)含量的变化;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治疗时问等临床指标;于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测,纪录左室的射血分数;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主动脉开放后B组血清cTnI、CKMB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自动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当天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B组要优于A组(P〈0.05);B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HTK停搏液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成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5) 和对照组(n=15)。实验组在首剂500?mL高钾心脏停跳液中加入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4mL),对照组加入同等剂量(4mL)的生理盐水。采用大剂量芬太尼辅以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分别检测和观察升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0.5、5、24h的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 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及相应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① 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及体外循环中的最低温度、体外循环时间、冠脉循环阻断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73%)明显高于对照组(33%)(P<0.05);③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24h内多巴胺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④ 术后机械通气及ICU停留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日实验组虽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 开放后0.5、5、24h,实验组CKM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开放后0.5h时, 实验组cTnI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后5、24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心肌损伤的研究。方法 20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分别在转流前(TI),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测定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黏附因子(sICAM-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激酶(CK)、肌酐蛋白(cTnI)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结果 CPB结束后T3、T4、T5时间CKMB、CK、LDH血浆浓度较T1时间均明显增高(P〈0.05),T3时间cTnI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增高(P〈0.05)。CPB结束后T2、T3、T4、T5时间IL-6、TNF-α、MDA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增高(P〈0.05),T3、T4、T5时间sICAM-1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增高,而SOD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心肌功能存在损害,其机理可能与体外循环术后再灌注损伤,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释放导致心肌及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10)大鼠仅进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模型对照组(M组,n=10)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UTI组(U组,n=10)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切皮时经尾静脉给予UTI,10万U/kg.各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利用ELISA检测TNF-α和IL-6表达水平;切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相比,M组和U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均升高(P<0.05),肺组织SOD活性均降低(P<0.05);与M组相比,U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肺组织SOD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 UTI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