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银屑病皮肤中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 采用电镜与TUNEL法对银屑病表皮及真皮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了观察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电镜下银屑病表皮颗粒层中细胞凋亡并不常见 ,在棘细胞层与基底层则更少 ,但TUNEL染色见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表皮各层。结论 认为电镜与TUNEL所见不同的原因除了TUNEL法评价细胞凋亡的局限性以外 ,还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①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早期 (可被TUNEL染色 )即受到抑制而不能继续发展到具有典型形态学改变的中晚期被电镜识别 ;②TUNEL阳性的角质形成细胞 (含凋亡早期的DNA断链 )在发展到具有典型形态学改变之前就已从皮表脱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NA结合蛋白A(DBPA)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未受累组织和银屑病皮损中DBPA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DBPA蛋白和mRNA强表达于正常组织表皮颗粒层,弱表达于棘层上部;在未受累组织中强表达于颗粒层及棘层上部;在银屑病皮损中,DBPA表达于除基底层的表皮全层。结论 DBPA可能参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相似文献   

3.
970238 EGF-R PCNA及P53基因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刘丹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65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2例正常皮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EGF-R及PC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EGF-R排列未见明显的极性分布。除基底层细胞外,棘层及颗粒层也有明显表达,而个别进行期皮损中(3/19)角质层中细胞仍有少量表达。为探讨银屑病表皮增殖失调过程中P53的作用,作者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P53蛋白在表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皮肤、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及皮损处均无P53蛋白表达,提示在银屑病皮损中P53基因突变性可能性较小。通过以上研究,在银屑病皮损增殖性表皮中PCNA反映了银屑病皮损中DNA合成紊乱。EGF-R在生长因子传导及其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本身并不足以控制角朊细胞的生长而可能在DNA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因子处于异常的表达状况,从不同层次参与了银屑病表皮增殖的活化作用。表2参5(刘辅仁)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皮损中细胞凋亡的原位标记检测与bcl-2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Td T)介导的 d- U 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 ) ,原位检测了银屑病皮损的凋亡角朊细胞 ,应用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皮肤与银屑病皮损的 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bcl- 2的表达。结果银屑病表皮各层中 ,大量角朊细胞呈现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基底层及表皮中下部各层大量角朊细胞 PCNA染色强阳性 ,基底层中 bcl- 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在银屑病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增加 ,推测可能是针对细胞过度增殖的一种稳态机理  相似文献   

5.
ras癌基因与角朊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利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法研究c-Ha-ras癌基因在正常皮肤及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从癌基因角度初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结果:①斑点杂交表明c-Ha-rasmRNA在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中含量较正常皮肤增加1倍;②c-Ha-ras癌基因在正常皮肤表皮主要表达于部分基底层细胞,而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内则可见于除角质层外其余各层表皮细胞,且以棘层细胞为主。c-Ha-ras癌基因在表皮细胞的过度表达及表达部位的改变可能是银屑病表皮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细胞培养、示踪元素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等技术,对提纯的银屑病患者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促进培养的人表皮角朊细胞和裸鼠表皮细胞内的DNA合成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发现银屑病患者PMN对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从而为银屑病发病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动物模型观察中草药复方内服治疗银屑病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病因不明而又难治的皮肤病 ,其表皮病理的特点主要包括颗粒层减少和角化不全两方面。药物如能促进鼠尾鳞片表皮生成颗粒层 ,说明其可能改变银屑病表皮的角化不全 ,从而具有治疗作用 ;药物如能抑制小鼠阴道上皮基底细胞的有丝分裂 ,说明其亦可能抑制银屑病表皮的增生[1] 。据此 ,我们将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有效的 3种中药复方制成流浸膏 ,观察其对小鼠鼠尾鳞片颗粒层细胞及对小鼠阴道上皮基底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以探讨中药内服治疗银屑病的机理。1  3种中药复方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细胞形成的影响作者单位 :1山东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992195 Fas Bax和bcl-2蛋白在银屑病病人表皮细胞中的表达/刘振祥(北京医大三院皮肤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1).-6~7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33例银屑病皮损标本中观察银屑病人表皮细胞中凋亡基因Fas Bax(be-cell相关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bel-2(B-cell Lymphoma/Leukemia)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Fas蛋白在29/33例标本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于表皮细胞各层,为胞浆、胞膜染色;Bax蛋白在23/33例标本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以棘层上部和颗粒层表达明显。33例bcl-2蛋白表达皆阴性,与黑色素细胞不易区别。5例正常对照中Fas及Bax皆阴性,仅部分标本在基底层细胞中呈阳性染色。结果提示促进细胞凋亡的Fas和Bax蛋白高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的bcl-2的基本不表达与银屑病损害中表皮细胞凋亡增高有关。参5 (刘辅仁)  相似文献   

9.
体外研究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对表皮通过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揭示T细胞在银屑病表皮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T细胞与皮肤组织体外共培养的方法检测银屑病T细胞对表皮通过时间产生的影响 ;采用3 H胸腺嘧啶核苷 ( 3 H TdR)标记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基底层有丝分裂S期细胞 ,放射自显影法追踪标记细胞从基底层到颗粒层的表皮通过时间。结果 未受T细胞作用的银屑病皮损表皮通过时间为 ( 4 .5± 2 .1)天 ,较正常人皮肤 ( 11.5± 3 .8)天显著缩短 (P <0 .0 1) ;银屑病外观正常皮肤 ( 8.7± 3 .2 )天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银屑病外观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分别与银屑病T细胞共培养后 ,表皮通过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 表皮通过时间缩短 ,表皮周转速率加快是银屑病皮损重要的表皮动力学改变 ,与银屑病皮损形态学改变密切相关 ;银屑病T细胞可以影响正常皮肤的表皮通过时间 ,表明T细胞在银屑病表皮动力学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鼠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化法对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表皮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GF-R在正常人主要分布于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以上显著减少至消失。而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的表皮EGF-R除基底层与正常人相似外,棘细胞以上各层显著增加。提示EGF-R可能在银屑病表皮的过度增殖及基底上层角朊细胞的异常分化中起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以及维A酸与榄香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以及维A酸与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TUNEL法测定28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和DNA片段化观察维A酸与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28例银屑病患者中19例有大量凋亡细胞分布于表皮各层,另9例较少,分布于棘细胞层和颗粒层.浓度为1、5、10、20μg/mL的维A酸和浓度为20、40、60、80μg/mL的榄香烯可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细胞凋亡.结论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增多,一定浓度的维A酸与榄香烯可在实验室内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一些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由于被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诱使角朊细胞不正常增生,另外还证明在体外银屑病的表皮抗原呈递细胞(EAPC)可激活同种的T淋巴细胞。临床上有时见到氯喹使银屑病恶化,可能与此有关。作者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反应测试氯喹对正常和银屑病皮肤EAPC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辨证分型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证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P物质的表达,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检测银屑病皮损表皮各层P物质的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种证型银屑病P物质表达均高于正常,其中血燥型表达最强,其次是血热型,最弱是血瘀型。三型均在角质层表达最强,其次是基底层,最弱是颗粒层和棘层。血热型在基底层、角质层表达最强,棘层次之,颗粒层最弱。血燥型以颗粒层和角质层强,基底层和棘层弱。血瘀型在基底、颗粒和角质层表达强。结论不同证型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探讨DNA甲基化在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比色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A总体甲基化水平,与同一患者非皮损部位及健康对照者表皮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PASI评分评估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在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部位表皮及28名健康对照者表皮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DNA甲基化,分别为(4.92±2.12)%、(2.85±1.35)%和(2.32±0.99)%。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皮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同一患者的非皮损部位(P<0.0001)及健康对照者(P<0.0001),而非皮损部位DNA总体甲基化水平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皮中DNA总体甲基化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中Bcl-X、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Bcl-X在表皮各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的表达均较正常明显增高;Bax在颗粒层与棘层的表达轻度增高。上述异常在非皮损中已经部分存在,且隍未完全恢复正常。而Bcl-2表达与正常相似,局限于基底层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未是性。结论 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位杂交法研究了WAF1/GIP1mRNA在正常表皮及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表达。发现WAF1/CIP1mRNA在4便正常对照皮肤中不表达,在28例银屑病患者表皮中呈高表达,WAAF1/CIP1mRNA主要在银屑病患者表皮棘细胞层上部和颗粒层细胞中表达,在基底细胞层则基本表达。提示WAF1/CIP1mRNA在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表皮的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蛋白激酶C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和5例正常人表皮中蛋白激酶Cζ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结果 银屑病皮损区表皮中PKCζ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非皮损区和正常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正常人表皮中PKCζ的mRNA表达分布于表皮上层,而银屑病皮损区PKCζ的mRNA表达几乎分布于表皮全层.结论 PKCζ在银屑病表皮中的过表达提示,PKCζ可能与银屑病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21WAF1/CIP1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核酸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2例斑块型银屑病和5例正常人表皮中p21WAF1/CIP1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表皮中p21WAF1/CIP1的表达位于表皮全层, 较正常表皮明显增强, 正常人表皮中其表达位于表皮上部.结论 p21WAF1/CIP1可能与正常表皮细胞的分化关系更密切, 在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异常分化调节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6例不同期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行电镜观察,其中3例做了治疗前后对照.,例做了非皮疹区的观察.结果:表皮各层细胞均有异常,细胞之间桥粒减少.间隙加宽.棘细胞间隙有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治愈后个别棘细胞核仍大.细胞间隙轻度增宽.非皮疹区棘细胞内线粒体聚集,细胞间隙增宽.以上表明银屑病表皮细胞发育不良,病变广泛.临床治愈病例棘细胞未能恢复正常.可能是复发的原因之一故治愈标准不能单从临床判定.  相似文献   

20.
用一种新的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的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连接系统对24例银屑病患者皮损 及10例正常人表皮中的表皮生长因子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皮生长因子阳性染色细胞主要分布 于棘层和颗粒层。银屑病患者表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为75%。表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及阳性细胞 密度在静止期与进行期之间及初发病例与复发病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