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认为,《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方名与原著本意颇有出入,现简述如下:一、仲景方名用“加”字的本意有二:其一,有重叠之意,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方中把桂枝或芍药加重药量而得名;其二,有增多之意,如桂枝加葛根汤,白虎加人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是在原方中增加药味而得名,大都在原方中加一、二味或二、三味药味,其所加药味均在方名中体现出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加”字本意不甚贴切。  相似文献   

2.
马骏教授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辨治慢性胃炎,首辨虚实,次分寒热,活用经方,随证加减。虚证宜黄芪建中汤或麦门冬汤,实证宜四逆散,虚实夹杂证宜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寒证宜理中汤,热证宜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寒热错杂证宜半夏泻心汤。随证变化主要有药味的变化、药量的变化、加减变化和合方。  相似文献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配伍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调和脾胃的代表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及大枣7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的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类方生姜泻心汤为该方加生姜,减干姜用量;甘草泻心汤为在此基础上重用甘草.  相似文献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为伤寒论治疗阳虚饮结,肝胆失调所致的惊悸及癫狂等证主方.由柴胡、黄芩、半夏、茯苓、党参、生姜、大枣、生龙骨、生牡蛎、桂枝、大黄、铅丹组成.具有和解解郁,潜阳重镇,安神之效.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结节性痒疹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晓虹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75-675
半夏泻心汤一方自出《伤寒论》14 9条 :“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它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本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 7味药组成。其组方特点为扶正祛邪、寒热并调、辛开苦降 ,特别适合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因该类病证患者多病程日久 ,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气机阻滞 ,很适合用半夏泻心汤类方剂加减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遇到慢性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刘建新 《新中医》2002,34(6):61-6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法半夏、大黄、牡蛎、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之功。常用治邪在少阳,扰动心神证。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杂症,  相似文献   

7.
<正>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本方由三大类药物组成:一类为苦寒药如黄连、黄芩;一类为辛温药如干姜、半夏;一类为益气补中药如人参、甘草、大枣。属于调和剂范畴,原治因小柴胡汤误下形成的痞证。所谓痞证即胃脘痞满、堵塞不适之感。《伤寒论》中治疗痞证的方剂计5个,其中寒热互结而致心下痞的有3个,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虽然三方在病因病机及适应证方面同中有异,但均以本方为基础而进行化裁。方中以半夏辛开散结、降逆止呕;干姜辛温散寒;黄芩、黄连苦寒降逆以清中焦之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表虚证的主方,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伤寒论》中的核心方剂。故将其衍化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桂枝汤药味增量变化药味的增量变化,是指桂枝汤的药味不变而只增加某药的用量,从而改变方剂的作用或扩大其应用范围。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味完全相同,仅由药量的改变,其作用和用途亦随之改变。桂枝汤中用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随证加减,即适用于外感又适用于内伤和妇科杂病,且药味简便,疗效显著。笔者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并参考《伤寒论》及著名医家临床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临床治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仲景用其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方中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生姜七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清热透邪,和解表里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对病邪在半表半里诸症,尝以本方随证加减,屡获疗效。现举治验四则,仅供参阅。胆囊炎:汤××,女,42岁。1981年5月11日初诊:右侧脘胁疼痛1周,呈持续性加剧。恶  相似文献   

11.
龚卯君 《河南中医》2008,28(9):22-23
柴胡陷胸汤是由《伤寒论》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两方化裁而成。药由柴胡、法半夏、黄芩、黄连、瓜蒌、桔梗、生姜、枳实组成。本方清热化痰、理气宽胸、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俱,咳嗽,痰黄、胸膈痞满、按之痛,口苦、苔黄、脉弦而数等症。笔者运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内科多种疾病,取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篇,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之痞证。原文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笔者应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口腔溃疡、泄泻、呕吐、消化功能紊乱等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半夏厚朴汤一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五味药物组成。仲景谓其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笔者根据该方中厚朴、半夏、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半夏伍茯苓健脾化痰除湿,苏叶芳香宣气解郁的药理特点,灵活加减化裁,用于多种由于气机郁滞、痰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太阴病提纲证主方的不同认识加以分析,认为四逆汤、理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或力不从心、或药过病所,均无法担太阴病提纲证主方之任,言太阴无主方更不合逻辑。继从方证对应、方机对应、方因相合的角度论证,认为李东垣的厚朴温中汤更契合太阴提纲证的病因、病机和主症,可作为太阴病提纲证的主方。  相似文献   

15.
运用小柴胡汤辨治经期病变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慧芳 《光明中医》2010,25(3):509-510
<正>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组方为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红枣。为和解少阳的主方。主治:伤寒少阳证及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笔者在临证处方时,将之广泛应用于妇女经期病变,收效颇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许多方剂的名称包含一味或几味药物。对于方名中所涉及的一、二味药物,医家往往皆视为该方主药,即因为是方中主药,才将该药冠以方名。实际上冠以方名的药物,并非都是该方主药,如麻子仁丸中之麻子仁,炙甘草汤中之炙甘草,加减葳蕤汤中之葳蕤等均不是方中主药。所谓主药,是方剂中药力最大、是针对病因和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分析上述方剂究竟何为主药呢?麻子仁丸是治脾约的。脾约证是因  相似文献   

17.
对白虎汤清热原理及知母退热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虎汤是《伤寒论》经典方之一,是中医清气热的代表方剂。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药组成。具清气热、泻胃火、生津止渴作用,对外感热病、气分热盛的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证,有独到的疗效。故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此方。《伤寒论》把它列为阳明经证主方,温病学把它作为清气分热的代表方。中医许多清热剂都以它为基础方而加减,如“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苍术汤”和“白虎桂枝汤”等。1700多年来,白虎汤仍不失为临床上清热剂的重要基础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虎汤确具解热作用,对乙脑、流感也有较好疗效。为进一步阐明白虎汤解热及其作用原理,我们结合中医理论进行了实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干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黄连温胆汤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而成,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化裁治疗痰热内扰诸证,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谈小柴胡汤与小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极广 ,除了小柴胡汤证的四大证的应用 ,还有 7个或然证的加减使用。现就谈谈临床心得体会。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 7味药组成 ,根据药物配伍具有苦降、辛开、甘补 3个方面作用。柴胡、黄芩合用 ,苦寒清热 ,解半表半里之邪 ,疏解少阳气机。生姜、半夏合用 ,调理胃气 ,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合用甘补中气 ,助少阳之枢 ,助正抗邪 ,使本方具有疏利少阳机枢 ,调达气机升降功用。其中少阳机枢包括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即三焦的输布水液 (津液 )的作用。小柴胡汤的运用不仅是“和法”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湿热证形成的直接因素为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根本因素为脾气不降、运化失常。临证治疗运用清热、化湿、健脾之法,并遵循清热不过于苦寒、化湿不过于香燥、健脾不过于呆滞的原则,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连苏饮等为常用方,进行合理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