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及其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方法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捕鼠,捕获鼠经分类鉴定后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抗原,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肺组织标本用RT-PCR检测汉坦病毒核酸及分型。结果 2006-2008年共捕获宿主动物17种1984只,以小型啮齿动物为主,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51%;褐家鼠肺组织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汉城型病毒。结论广西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并存在汉城型汉坦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欧亚大陆汉坦病毒与啮齿动物间的生态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主要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其主要宿主啮齿动物在多类生境中广泛分布,并且它的各种型别病毒的分布与宿主动物存在特定关系。现从宿主动物栖息地的环境、气候等影响宿主动物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地理生态学角度和汉坦病毒的分子遗传特征方面,阐述HFRS的疫区类型和流行强度,并主要探讨汉坦病毒的地理分布和进化、演化等生物学规律,为汉坦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汉坦病毒(HV)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从事实验动物大小鼠生产及科学研究人员经常由于接触携带HV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污染的尘埃等而受感染。因此,调查啮齿类实验动物携带HV的情况,对有效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保护科研人员生命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对广东省一些主要啮齿类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大小鼠及其周围野鼠HV携带情况进行了取样凋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啮齿动物间汉坦病毒(HV)感染特点及HV基因型,为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针对HV基因M片段部分序列设计2种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带病毒情况。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14只,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43%。RT-PCR扩增检测出阳性标本1份,为褐家鼠。分型为汉城型阳性标本。密切接触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64%。结论该地区存在汉城型HV感染,提示应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的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啮齿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状况和病毒型别,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宿主动物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鼠血清特异性总抗体和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将阳性鼠肺标本接种长爪沙鼠分离HV,阳性鼠肺标本提取病毒RNA,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从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带病毒率为9.96%。鼠血标本总抗体阳性76例,IgG阳性56例。成功分离到1株HV,命名为SZ2083。经逆转录一巢式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显示为汉城(SEO)型。序列比较分析发现SZ2083核苷酸序列与L99同源性为97%,而与HTN76—118株的同源性仅为76%。结论 深圳市存在着以家鼠型为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疫区黑线姬鼠感染汉坦病毒调查湖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武汉430071)李十月郭毅莫尤美杨明瑞汪桂清陈湘宜燕虹湖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黑线姬鼠[1]。为探讨自然状况下该疫区黑线姬鼠感染汉坦病毒(HV)状况,选择天门市、咸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1955-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内蒙古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方法对内蒙古地区52年来的疫情资料及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重点疫区宿主动物分布及其汉坦病毒感染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955—2006年全自治区共报告HFRS 8310例,分布在9个盟(市)的61个旗(县、市、区)。呼伦贝尔市是全自治区HFRS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共报告病例7369例,占全区发病例数的88.68%。20世纪90年代前,疫情主要发生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90年代后,疫情在中西部地区陆续出现。位于西部的巴彦淖尔市于1999年首次报告HFRS病例,随后发病例数逐年增多,2005年报告95例。在啮齿动物中,现已查明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仓鼠、子午沙鼠、莫氏田鼠、红背肝、大林姬鼠、小毛足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11种鼠携带汉坦病毒。结论内蒙古自治区HFRS疫区有可能还将扩大,疫情也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汉坦病毒(HV)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S3部分,分别编码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每种血清型HV大多适应于一种宿主动物,主要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感染人类。HTN、SEO。PUU、DOB4种血清型的HV,主要在亚洲和欧洲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993年美国西南部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和犹他4个州(四角地区)暴发了由新型HV引起的高病死率急性传染病,以肺部损害为主,称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到1996年3月21日,美国已有131例HPS被证实,分布于24个州,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类感染汉坦病毒导致的两组严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的分布状况、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预防方法等问题给予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主要宿主为啮齿动物,它感染后能长时间带毒并排出病毒,是人类的主要传染源。肾综合征出血的疫区分布于四大洲(亚、欧、非、美)32个国家[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掌握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年来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布夹,对捕获的宿主动物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中的抗原,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型。结果1990~2009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86例,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总体上发病水平较低,以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2006~2008年共监测捕获啮齿动物18种共1 984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75%;宿主动物肺组织抗原阳性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多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从褐家鼠肺组织标本可检测出Ⅱ型病毒,疫区类型以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为主;广西EHF发病水平较低,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为高发地区,近年城市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掌握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年来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布夹,对捕获的宿主动物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中的抗原,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型。结果1990~2009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86例,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总体上发病水平较低,以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2006~2008年共监测捕获啮齿动物18种共1 984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75%;宿主动物肺组织抗原阳性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多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从褐家鼠肺组织标本可检测出Ⅱ型病毒,疫区类型以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为主;广西EHF发病水平较低,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为高发地区,近年城市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啮齿动物问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HV基因型及其与宿主动物的关系。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针对HV基因M片段部分序列设计2种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带毒情况,并用ClustalX(5.0)和DNA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采用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295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1.53%。其次为小家鼠。占14.58%。RT—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其中褐家鼠阳性率为18.01%,小家鼠为2.33%。对5份扩增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汉城型(SEO)病毒。不同性别的褐家鼠HV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2,P〉0.05);不同体重的褐家鼠HV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00,P〈0.001),体表有、无疤痕的褐家鼠之间H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41,P〈0.001)。结论北京地区存在较为广泛的汉城型HV感染,目前尚未发现汉滩型HV疫源地。褐家鼠为北京地区HV优势宿主和主要带毒鼠,宿主动物种群特征与HV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汉坦病毒(Hantavirus,HV)感染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用RT—nested—PCR和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FA)分别检测深圳市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中捕获的鼠类中HV的感染情况。结果:在76份特异性总抗体阳性的鼠肺标本中,用RT—nested—PCR检出61份抗原阳性,而FA仅检出47份阳性。结论:RT—nested—PCR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检测汉坦病毒感染的方法,其敏感性高于FA。  相似文献   

15.
人类感染汉坦病毒能够导致两种严重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迄今仅美洲发现),汉坦病毒的主要宿主是啮齿类动物。吉林省为了科学防控出血热疫情,掌握汉坦病毒的型别分臣情况,在国家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出血热宿主动物汉坦病毒(HV)的型别研究工作。本文主要针对该省HV的型别进行分析,对出血热科学防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新耀  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302-2304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地貌特征与汉坦病毒型别、主要宿主啮齿动物分布间的关系。方法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监测数据来自我省历年监测资料,结合生物、地理学和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陕西自然地理划分为三大地貌区和6个啮齿动物地理区。鄂尔多斯荒漠草原、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关中盆地、秦岭山地、汉江谷地、大巴山山地,病例构成分别为0,8.68%、89.21%、1.84%、0.04%和0.06%。姬鼠型出血热宿主黑线姬鼠在关中盆地数量最多、分布广、密度大是我省姬鼠型出血热的最主要疫区。结果表明,地貌特征与汉坦病毒型别、宿主动物分布间呈显著相关。结论以地形、地貌特征与汉坦出血热型别、病例分布相结合的动态观察和研究,可较好的阐明其分布、疫源地特征、流行规律和特点,为更好的制定防制、控制发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中国大部分地区近年应用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型的初步结果,并用量化的方法进行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区分型,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演变为混合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同时尚存部分姬鼠型和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近十年来,抽样监测表明,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汉坦病毒Ⅰ型感染50.03%~51.08%,Ⅱ型占48.92%~49.97%。指出了血清型研究对指导防制实践,尤其是对当前合理选用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还提出了对人群致病的汉坦病毒属,不同种(型或亚型)的同源性大小,与鼠科和仓鼠科中的汉坦病毒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欧洲棕背、鹿鼠系统发育的远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坦病毒由啮齿动物携带遍及世界各地,在人群中主要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和肺综合征出血热两种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持续构成重大威胁。目前随着新发病例的出现以及新宿主、病毒新亚种的不断发现,汉坦病毒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汉坦病毒、储存宿主、人群感染与环境生态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研究疾病传播机理和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中心地带鼠间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及其病毒型别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城区某方圆约1km两街区之内的食物资源丰富、场所隐蔽的中、小餐饮行业、蔬菜集贸市场及周边垃圾堆、卫生死角等生态环境,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每月连续采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鼠血清IgG抗体;针对汉坦病毒M基因部分片段设计汉城型汉坦病毒(SEOV)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携带HV情况,阳性标本直接测序。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动态特征。最后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229只,平均鼠密度6.41%(229/3570),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为餐饮业、农贸市场生境的优势鼠种。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3.51%(6/171),带病毒率为0.58%(1/171);小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90%(4/58),带病毒率为172%(1/58)。病毒检出率以11、12月最高,抗体水平冬春季(1、4月)最高,与春季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季节基本一致。2份扩增阳性标本(分别来源于小家鼠和褐家鼠)均为SEOV,差异为5.4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他们位于2个不同的较小分支,但均位于Z37支系。结论北京城区2种主要的HV宿主在一些鼠害重点行业密度仍较高,虽然HV基础感染率不高,但持续存在,为春季人群HFRS发病高峰的重要影响因素。来自2个不同宿主的HV基因有一定的差异。小家鼠的传播作用有所加强,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汉坦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有包膜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HV在全球分布广泛,中国是受HV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历年报告的HFRS病例数约占世界病例总数的90%左右。自1978年韩国李镐汪等首先从HFRS疫区黑线姬鼠中分离到HV以来,各国学者在不同宿主动物中相继发现或分离到HV。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HV研究,不仅发现了许多新型HV,而且侄其遗传特征、演变进化、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上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有效地预防控制HV的感染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结合当前实验室的某些工作和HV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情况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