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COVID-19)密切接触者(密接者)感染与发病状况,分析COVID-19密接者续发流行特征,为COVID-19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武汉市新冠肺炎密接管理系统(EDC)报告的密接者发病信息,收集截止2020年4月18日其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武汉市某区3 807名密接者感染率为6.23%,其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疑似病例的密接者感染率分别为9.43%、4.46%、0.56%及0.94%,不同暴露类型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0, P <0.001),均为本地感染,且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无症状感染者、轻型及普通型占病例的绝大多数为86.08%,粗病死率为2.7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8~59岁,占72.57%。家人是感染与发病的主要人群,占94.94%,夫妻关系发病率最高达11.88%,在其他病例中医患关系发病率为10.81%。密接者末次暴露至开始观察日期时间间隔中位数较其末次暴露至发病日期中位数时间提前3 d( F =2.89, P <0.01);密接者发病日期至报告日期时间间隔中位数较原发病例发病日期至报告日期缩短6.92d( F =1.68, P <0.01)。 结论 武汉市某区COVID-19密接者发病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存在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密接者续发情况,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者感染率较低,“五早”防控原则是降低密接者发病风险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从不完整调查资料推算疾病潜伏期容许限和容许区间,假定观察次数(样本量)服从Poisson分布,引用复合整参数β-分布法计算疾病的潜伏期容许限和容许区间.获得以样本最小顺序统计量与最大顺序统计量为容许限,或以样本最大、最小顺序统计量差为容许区间的容许概率容许度,以及样本量服从Poisson分布参数的对应关系式.根据不完整调查资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数值举例,讨论如何有效合理地选择样本量的取样单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并用于SARS潜伏期的推算。方法 采用EM算法构造出求解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迭代公式,并应用于SARS潜伏期分布的拟合。结果 基于EM算法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可以计算出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的两个参数,从而得到均值估计。同时,还可以根据极大似然估计的渐近性质,计算出估计量的标准误及各参数的置信区间。用于中国内地SARS爆发资料分析,发现SARS潜伏期服从Gamma(2.1,2.33)分布;潜伏期均值和方差的极大似然估计值分别为4.89天(95%CI4.43~5.35)和11.40天^2;95%的病人感染SARS-CoV后将在11.42天内发病。结论 基于EM算法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于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参数的估计是强健的。可以用于含区间数据SARS潜伏期的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回顾性(Retrospective)调查具有特定的含意,是指在疾病发生后调查发病原因,即研究疾病的发生是否与某种或某些因素有关。也就是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即“从果到因”,与前瞻性调查的“从因到果”相对应,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基本特征是必须有病例对照,故也称病例对照(casecontrol)调查〔1,2〕。医学期刊中经常出现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回顾性调查”等术语的文章,但有时应用很不准确,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出有病例对照,而只是对疾病本身进行了“回顾”。如《解放军…  相似文献   

5.
1987年1月至1991年12月,美国13~19岁青少年艾滋病的累积病例已由127例增至789例,而且1989年艾滋病已成为15~24岁年龄组的第六位死因。由于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到艾滋病(AIDS)发病的平均潜伏期约为10年,许多20~29岁的AIDS患者可能是在青少年时期感染的,所以掌握青少年中特定的性行为情况以及对药物的注射(IDU)的监测,可为该年龄组段HIV感染的危险性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提供了1990年美国高中生HIV危险行为问卷调查资料和减少青少年HIV感染的对策。全国性的在校青年危险行为调查是疾病控制中心青年危险行为监测…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描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死亡病例特征,探讨预防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及其指示指标。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开展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存活病例为对照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死率最高的人群是40~49岁年龄组(病死率29.73%),97.37%的死亡病例有中毒性休克表现。死亡病例发病至入院平均间隔为0.76天,平均病程为2.11天,病程进展较存活病例更快。死亡病例中皮肤瘀点(斑)(73.68%)、腹泻(50.0%)、呼吸困难(21.05%)、眼结膜充血(34.21%)等临床表现较存活病例常见,肝、肾功能损伤较存活病例严重。死亡病例的平均潜伏期、危险因素暴露率与存活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休克是减少猪链球菌感染死亡的关键,40岁以上病例是预防死亡的重点人群。对病例开展肝、肾功能指标监测可有效反映疾病进展与结局。  相似文献   

7.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感染的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随老年人、慢性病、免疫力低下者、耐药菌株和抗生素应用增多,CAP越来越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8.
王世英  张永花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99-2201
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存在其潜伏期的感染,已成为现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课题。据调查1986年以来,美国每年4000万住院病例中约5%~10%患者获得院内感染,每年用于治疗院内感染的费用高达5~7亿美元。最近几十年来,美国和西欧各国对院内感染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但其发病因素及相应防制措施仍未得到彻底完善解决。我们于2007年8月1日—2007年12月30日对莒县人民医院新人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访调查。调查目的:①估计院内感染的发病率;②了解院内感染的类型及相应病原菌分布,为进一步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相应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广西经异性传播艾滋病病人的潜伏期,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具有明确HIV感染和AIDS发病时间标志的经异性传播艾滋病病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时间模型描绘其发病时间曲线,以估算广西本地的经异性传播艾滋病病人的潜伏期.结果 本次调查观察到经异性传播艾滋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HIV者自然史双向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员HIV感染自然史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抽取6个省的10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7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HIV/AIDS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信息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在7551例HIV感染者中,典型进展者6533例(86.52%,其中AIDS患者4757例),快速进展者108例(1.43%),长期不进展者910例(12.05%)。(2)目前已经进展为AIDS者4865例(64.43%),AIDS中位潜伏期为9年(95% CI:8.96-9.04);至今累计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者1157例(占AIDS23.78%),其中死亡283例,这些未治疗的AIDS死亡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95%CI:4-7),2、3年病死率分别为95%、99%。(3)AIDS潜伏期长短与性别、感染HIV时年龄无关(P〉0.05);未治疗的AIDS患者生存时间长短与性别有关(P〈0.05),但与诊断AIDS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无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与UNAIDS提出的成年人慢速疾病进展规律比较,所得潜伏期略长而AIDS自然生存期较短,但与其他途径感染HIV人群潜伏期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Omicron变异株BA.5.1.3亚型的潜伏期。方法基于315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根据区间删失数据的特点, 采用log-normal和Gamma两种分布估计潜伏期, 利用离散时间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对分布函数的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 315例感染者年龄(42.01±16.54)岁, 男性占30.16%。其中156例报告了症状出现时间, 年龄(41.65±16.32)岁, log-normal和Gamma分布估计发病潜伏期M(Q1, Q3)分别为2.53(1.86, 3.44)d及2.64(1.91, 3.52)d;估计感染潜伏期M(Q1, Q3)分别为2.45(1.76, 3.40)d及2.57(1.81, 3.52)d。结论基于log-normal和Gamma分布进行贝叶斯估计的潜伏期接近, 潜伏期最佳分布均为Gamma分布, 感染潜伏期与发病潜伏期M相差较小, Omicron变异株BA.5.1.3亚型比以往的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M更短。  相似文献   

12.
一起院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传播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一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分析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院内SARS感染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通过座谈了解,查看病案和感染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追踪和个案调查。绘制传播链说明本次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描述发病时间分布、接触史和接触方式。结果:传染源为1名输入性病例,与该案例传播相关接触者54人,发病5人,总罹患率为9.26%。其中指征病例传播了1例和这名二代病例又传播了4例续发病例,其传播过程可以用清晰的传播链加以描述;此5例病例均与前代病例的症状期有密切接触史,发病潜伏期长,潜伏期平均10d以上;后对在症状期所有接触者进行隔离,无发病。结论:本案例中所有续发病例都有与症状期病例明确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史,但密切接触者并非全部发病;病原体传播与环境条件有关;急诊科护士是SARS感染高危人群;院内SARS感染可防可制。  相似文献   

13.
60年来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永平县曲硐镇,因村民出租房屋导致房主感染长潜伏期间日疟1例。永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调查处理,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4.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原体构成随着地区、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近年来,糖尿病、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不断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也面临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医院感染监控中实施前瞻性调查的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是指对住院病人进行跟踪观察,直到病人出院,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其有关危险因素,早期辨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中应采取前瞻性调查为主,回顾性调查为辅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某学校诺瓦克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的暴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类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是指在短时间内(3~5d)群体性(同一单位或部门出现5例以上)出现急性起病,以呕吐为主,部分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并能排除其他明确病因的疾病的胃肠炎病例。诺瓦克样病毒性(NLV)胃肠炎流行地区极为广泛,主要引起成人和大龄儿童急性胃肠炎。在我国,腹泻病是位居第2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对小儿健康威胁较大的常见多发病,其病毒性腹泻占40%,由NLK感染引起的腹泻估计占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四川省首起由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12.1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进行系统分析,对于了解新变异株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感染来源及传播链进行调查分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传染病疫情的溯源调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录入、整理四川省2022年7月15日至7月25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大数据追踪的轨迹信息及其他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图表绘制,分析其流行特征、实时再生数Rt值及其趋势、感染途径、病例间传播关系等,判定首例病例及其感染来源。结果 本次疫情共报告本土病例149例,涉及3市16区县,50~59岁组最多(42/149,28.19%),离退人员(34/149,22.82%)居多。确诊病例中87.5%为轻症病例,多数表现为咽痛/咽痒、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和头痛等症状。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12.1(即BG.2进化分支),是一起新毒株引入引发的本土疫情。平均潜伏期为3 d,共5代病例,平均代间距为2 d;病例呈现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聚集性。推测的首例病例有境外人员密切接触史,发病时间最早,是引发...  相似文献   

18.
推断传染病的潜伏期,常常是通过各病例的个别潜伏期,借中位数或几何平均值求得的。然而,在调查实践中很难弄清确切的暴露日期及各病例的个别潜伏期。此时,要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自2019年12月发现以来,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已有病例报告。随着疫情的发展,聚集性疫情所占的发病数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是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地区,暴露来源发生很大变化。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非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377起(涉及病例1 719例)进行分析。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297起(占79%),确诊病例中位数为4例;聚餐39起(占10%),确诊病例中位数为5例;商场或超市23起(占6%),确诊病例中位数为13例;工作单位12起(占3%),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交通工具6起(占2%),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依聚集性病例潜伏期估计所需条件,选出325例,推测潜伏期为1~20 d,中位数为7 d,众数为4 d。此外,对国内某百货大楼聚集疫情分析结果提示本次疫情潜伏期患者可能成为传染源。"钻石公主"号邮轮聚集疫情从2月5-21日共634人被确诊感染,各类人群(国籍、年龄、性别)均易感,提示乘客年龄、无症状感染及邮轮内封闭环境可能是导致邮轮后续病例出现间歇同源暴露和人传人增殖模式的主要原因,两起典型疫情的进展清晰地展现了武汉早期病例的播散情况。因此,在疫情防控中,除隔离患者外,追踪、排查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及次级接触者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疫区的健康人群,自我隔离是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6月17日的四川省病例的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首发症状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结果 四川省病例共664例,90.1%的病例集中在2020年1月和2月发病,病例年龄范围1~88岁,19~59岁病例占79.4%,60岁及以上病例的重症及危重症比例(38.0%)高于60岁以下病例(10.1%),输入病例(49.7%)和本地续发病例(33.7%)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新冠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4(3,8) d,代际间隔中位数为7(3,10) d。病例的首发症状主要为咳嗽(41.11%)和发热(40.06%)。结论 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水平低,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人群分布特点,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监测与防控,各场所除常规体温监测外,应并联监测多种症状,出现新发病例时及时关注潜伏期和代际间隔,适度开展重点人群筛查,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