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影响。方法39例USN患者接受6周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Barthel指数及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6周后各检查法的异常数、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USN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同时选取不伴有USN脑卒中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综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t指数(MBI)。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水平(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空间忽略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对伴有USN的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不仅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而且对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2月由专人将所有入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忽略评定筛查,对性别、年龄、病变性质和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病变所在的侧别及部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单侧空间忽略患者220例。忽略评定筛查采用方法为:①删除试验;②二等分线试验;③数字消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空间(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忽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配合USN康复护理干预纠正.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USN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单侧空间忽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36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康复疗效.方法:36例USN患者接受2月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2月后各检查方法的异常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韩晶  魏雁  谢荣 《新疆医学》2012,42(9):102-105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常见的现象,指患者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1],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临床多见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左侧空间忽略[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USN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USN常成为阻碍康复的因素并难于去除[3];本研究对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发病一个月之内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视空间忽略检测,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给予系统康复治疗,治疗8周时进行评定,探讨单侧空间忽略对康复预后的影响,同时对脑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对2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B组的ADL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4级以上的比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伴单侧忽略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康复及心理干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黛力新抗抑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对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在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园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脑卒中USN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园艺疗法结合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心理状态,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 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的FMA、MBI、HAMD评分及FIM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卒中USN康复过程中,利用园艺疗法结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治疗,不仅可以改善USN状况,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且对于脑卒中病人的康复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髓醒神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MVF)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康复情况。方法:以2016年6月-2018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后左脑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联合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干预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髓醒神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4周后SUN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康复效果。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USN程度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认知功能均明显提高(P<0.01);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P<0.01);生活质量得到提高(P<0.05)。并且两组比较,研究组在SUN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负性情绪各方面均进一步得到改善(P<0.05);生活质量方面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维度评分上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益髓醒神针联合MVF对卒中后USN患者具有协同康复作用,可提高患者USN、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认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人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PSD患者,按析因设计分为常规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联合药物治疗4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o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康复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的HAMD、SSS、FMA、BI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对单侧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USN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50min,每组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USN的改善程度、Barthel指数(BI)。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SN的忽略程度、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亦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USN的改善程度、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USN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改善忽略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无睡眠障碍,观察组患者有睡眠障碍,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阿森斯失眠量表,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不同年龄段睡眠障碍患者的产生例数不同。其中,有4例患者小于50岁,8例患者在51~60岁之间,11例患者在61~70岁,12例患者大于70岁(P<0.05)。两组患者在卒中性质,既往病史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临床相关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段、卒中性质、既往病史以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等,与患者的性别以及卒中部位没有相关性,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要掌握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简式Fugl—Meyer(FM)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中枢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康复组上肢运动功能(12.4±9.4)改善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6.9±3.7)恢复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0±7.4,3.5±3.0)(P〈0.05)。结论:康复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地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其他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102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35.3%。脑卒中后出现抑郁者与脑卒中后无抑郁者比较性别、卒中性质、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别。但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比无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3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用氟西汀治疗,随访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者33例(91.7%)。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采用氟西汀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制病员服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USN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例)和干预组(n=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穿普通病员服,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同时穿特制病员服,比较2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凯瑟琳-波哥量表(CBS)评分和Bart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2组患者的CBS和BI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制病员服可促进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8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66例),治疗30天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及ADL积分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1)。综合康复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均可降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9.
黛力新对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功能康复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黛力新抗抑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对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经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治疗青年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早期纠正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进行评测,确定37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将18例单侧空间忽略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观察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 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