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和抗N-甲基·D-天冬IK酸受体脑炎等,发病机制复杂,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来源细胞参与其中.单细胞组学通过一系列测序技术实现高分辨检测单个细胞水平表达谱,以解析细胞异质性及其功能表型.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常见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青壮年残疾的常见原因.随着代谢组学这种较为新兴的技术的出现,许多研究将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于多发性硬化,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MS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帮助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现有的代谢组学分析平台可测量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不同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本综述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在各种生物样本中MDD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药物疗效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以期准确地筛选MDD患者。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创伤、药物成瘾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在探索发病机理、寻找诊断预后指标和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作为人体微生物最大的聚集地,与宿主形成了共生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并通过参与直接作用、代谢产物、宿主免疫等途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既往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作用于肠道,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体,但随着菌群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还可以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对这类疾病的诊疗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鉴于此,该文重点概述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67-71]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中很高比例与代谢紊乱相关。代谢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传统代谢危险因素和残余代谢危险因素导致的脑血管损害,以血管结构受损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学表现,干预代谢危险因素可有效改善预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代谢组学是采用高通量组学技术对所有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的手段,是未来研究代谢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抓手。本文总结了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在代谢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代谢组学研究开展及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适配子(aptamer)是能够与靶分子以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的相对短小的核酸或肽,大部分适配子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而来.适配子可分为核酸适配子和肽适配子,前者由寡核酸链组成,后者由恒定的展示支架蛋白及通过两端限制性插入的高变肽环组成.由于适配子与靶物质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与抗体媲美,甚至优于抗体,近20年来,采用SELEX技术筛选核酸适配子不断被应用于肿瘤、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重症肌无力、朊蛋白病及脑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就适配子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以往研究表明miRNA在高等生物正常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基于HPL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样品,鉴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代谢产物变化及标志性代谢产物。方法以符合DSM-Ⅳ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急性期住院患者为病例组,女性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取2组患者血浆并进行基于HPLC-MS的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代谢物产生明显变化,发现16个差异性的代谢产物。结论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氨基酸、能量及维生素E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脑铁代谢与外周器官不同.铁在脑内代谢的异常可致脑铁沉积或脑内铁缺乏,导致细胞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目前已经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发展与脑铁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全球导致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IS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以每年8.7%的速度迅速增长[1],且我国人群有着全球最高的脑卒中终生风险[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物质负担,且IS因机制复杂而具有治愈性难的特点,因此探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治疗靶点,对早期诊断和识别IS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的发现和分离成功 ,脑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这对“神经组织损伤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NSC就是神经系统自我修复的细胞学基础 ,NSC的生物学特性 ,分离和增殖、分化及其调控 ,已成为神经组织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焦点 ,动物实验研究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一、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概念1 992年Reynolds等[1] 从胚胎鼠脑的纹状体区 ,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这些细胞群具有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Wilkins等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的概念,揭开了蛋白组学研究的序幕。蛋白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机体的蛋白质组成、表达,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诊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凝血酶属于胰凝乳蛋白酶家族,通过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对无活性前体凝血酶原水解、切割而生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由活化的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 factor Ⅴa,FⅤa)、活化的凝血因子Ⅹ(FⅩa)、Ca~(2+)和磷脂类等混合物组成。在凝血系统中,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促使血凝块更加牢固。除了参与凝血级联反应外,凝血酶还能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受体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血管调理素(vascutotropin),最初在1983年由Senger等在猪肝癌模型中发现,当时认为它可诱发肿瘤,直到1989年才由Ferrara等在牛垂体滤泡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液中分离纯化出来。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VEGF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中表达异常,提示它与CNS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价值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进步,基础神经科学和临床脑科学进展十分迅速.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胞体网络和突触网络相互联系,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到目前为止,人类自身对脑的功能及其控制机制知之不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肿瘤、创伤、精神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率和残死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7.
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均上调 ,趋化白细胞聚集 ,调节炎症反应 ,提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能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最近研究发现,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脑内不同部位行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均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活并可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有可能取代神经干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和损伤的修复。由于骨髓基质细胞取材容易,且能迅速培养扩增,通过自体移植又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压增高是颅内疾病或颅内继发性病变的一种反映,颅内高压亦是神经科的危重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脑疝形成,于短时间内危及患生命,因此颅内压监测是颅脑疾病治疗的重要前提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连续性颅内压监测可作为“早期报警系统”,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高颅压症。《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强调了颅内压监测和颅内高压处理的重要性例。目前,临床上采用的颅内压监测多为有创性监测方法,它可较为准确地反映颅内压水平,但由于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复杂,而且并发症较多,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和颅内出血等,因此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范围。传统的腰椎穿刺方法监测颅内压虽然简便易行,但属于有创性检查,对于病情严重不能配合或有形成脑疝危险的患,被视为禁忌。另外,  相似文献   

20.
<正>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预后不佳。其代谢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代谢的特异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是研究胶质瘤代谢的重要工具。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小分子化合物受磁场作用产生的化学位移值来测定其浓度[1]。活体内进行MRS检查,可以无创测定正常脑组织和肿瘤的代谢情况,并提供传统影像学技术无法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