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KA治疗晚期A型血友病性关节炎的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38.1±8.2)岁(26~50岁).术前凝血Ⅷ因子水平为1.4%±1.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友病关节炎全膝置换围手术期管理、凝血因子调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8例(10膝)血友病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1~47岁,平均(38.3±5.0)岁;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63.9±4.0) s,凝血因子活性为2.6%±0.9%;膝关节均有屈曲畸形,伸膝-12.0°±5.9°,屈膝-88.0°±11.4°。其中3例(3膝)合并外翻畸形,外翻角平均-3.0°±5.4°;2例(4膝)合并内翻畸形,内翻角平均-4.5°±6.0°。8例患者中,甲型6例,乙型2例,分别补充冻干人凝血八因子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后手术。骨缺损根据AORI分型方法,T1、T2型采用骨水泥充填,T3包容型采用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螺钉支撑内固定修复,T3节段型通过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并加用胫骨延长杆修复。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时伸膝0°,屈膝98.5°±6.7°;HSS评分由术前(42.3±10.9)分提高到术后(88.3±4.6)分;X线片示植骨存活,假体、螺钉均未见松动、断裂。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关节炎短期疗效满意,术前的预输试验有助于确定凝血因子的补充剂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血友病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个性化预防血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5年9月至2013年10月,11例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共手术14次,其中包括1例双膝计1次,左膝6次,右膝5次,髋关节2次。11例均为男性,年龄23~57岁,平均(36.1±11.0)岁,平均体重(64.1±8.9)kg。术前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准确诊断和分型,评估关节功能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出现的风险,围手术期动态监测患者FactorⅧ∶C、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结合术前风险评估,术后根据检测结果个性化调整替代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拜科奇)剂量进行预防血栓治疗,观察患者血栓发病率。同时将患者分为术后远端关节活动组和非活动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凝血类各项指标和出院时间。结果:根据术后FactorⅧ∶C,凝血类和血常规检查动态调整替代疗法预防血栓,纳入研究11例均未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早期指导肢体远端关节活动患者术后短期内APTT高于非活动组,D-2聚体低于非活动组,术后出院时间短于非活动组。结论:血友病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由于自身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出血,但并不意味着此类患者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根据动态检测调整替代药物剂量,完成个性化术后预防血栓、止血和凝血因子代替治疗的平衡,同时配合术后肢体远端功能,可以大大降低血栓风险,并且缩短出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Sun TZ  Lü HS  Guan Z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708-711
目的探讨对血友病关节炎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及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1997年2月至2006年2月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在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水平及抑制性抗体监测,强化凝血因子替代补充,我们对4例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共6个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4年,记录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处理。结果血友病关节炎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可以使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步行距离、上下楼梯和坐位起立等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术后早期3个膝关节出现关节内血肿或肌肉出血,其中1例患者因凝血因子Ⅷ抑制性抗体形成,单侧膝关节出现伤口愈合问题,1例患者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患者发生静脉循环危象。术后晚期1例患者出现双肘关节出血,但无晚期感染、假体松动、移位和断裂。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可以为重度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是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因子Ⅷ或Ⅸ活性,监测抑制性抗体形成,防止各种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55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其中52例获得随访,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2岁(36~79岁).手术采用STAR假体.52例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行Kofoed踝关节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并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评分结果. 结果 52例患者术后获6~60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4例术中截骨时发生内、外踝骨折;1例术后出现假体滑动半月板失效断裂.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加0~10°.5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评分平均为(86.0±9.3)分,与术前[(51.0±1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0,P=0.000);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8.0±8.2)分,与术前[(66.0±1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0).52例患者中,术后无疼痛19例,轻度疼痛27例,中度疼痛6例.42例患者表示满意或一般,10例表示不满意,满意率为80.8%. 结论 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在减轻疼痛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在临床使用上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2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14例(20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8髋),踝关节融合2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平均46分(17~64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4分(13~61分);美国足部和踝部矫形协会对踝部和后足评分(AOFAS评分)平均35分(19~51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3个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HSS评分平均83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分;踝关节融合术后AOFAS评分平均78分.并发症:1例迟发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迟发感染伴假体松动.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血友病性关节病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80-1384
[目的]探讨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髋、膝及踝关节)的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 2010年06月~2018年7月共收治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18例,甲型16例,乙型2例,表现为下肢负重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12膝),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5髋),踝关节融合术4例(4踝)。联合氨甲环酸及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控制血友病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采用HSS评分、Harris评分及Kofoed评分分别评价膝、髋及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失血量:髋关节置换约1 000 ml,膝关节置换约710 ml,踝关节融合约310 ml,均未出现危急生命的大出血。术后早期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关节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膝关节伤口血肿,1例踝关节切口愈合不良。随访5~60个月,平均(30.24±5.12)个月。5髋THA的Harris评分由术前(42.00±8.97)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7.20±4.08)分;12膝TKA的HSS评分由(47.00±7.14)分增加至(84.75±6.25)分;4例踝关节融合的Kofoed评分由术前(33.50±2.64)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70.00±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髋、膝假体松动或脱位,踝关节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外科治疗虽然手术难度大,出血多,但联合运用氨甲环酸及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控制出血,配合术中仔细操作以及围手术期相关科室的合作,术后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友病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包括膝、踝和肘关节等,髋关节相对较少见,但其效果相对于其他髋关节疾病较差,骨结构异常、软组织挛缩、骨质较差以及术中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影响因素。目的:评估THA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行THA治疗21例(24髋)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患者,20例为甲型血友病,1例为乙型血友病;年龄15~49岁,平均30.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因子水平、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并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随访12~133个月,平均66个月。平均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和隐性出血量分别为3559 m(l1494~7576 ml)、1441 ml(600~3440 ml)和2118 m(l534~4402 m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平均为721 m(l300~2000 ml)和720 m(l200~2950 ml),平均输血量为5 U(0~14 U)。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7分(15~8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3分(53~99分)。1例患者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其他并发症包括皮肤溃疡合并血肿形成1例、一过性坐骨神经麻痹1例。所有假体均可见骨长入,无凝血因子抗体、感染、假体松动、骨溶解、应力遮挡、异位骨化和脱位等并发症。结论:THA治疗终末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病变的中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良好,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娴熟的手术技术、有效的凝血因子替代、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以及相关科室的团体合作。  相似文献   

10.
1人工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 大量文献表明第3代人工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是在临床实践中扩大。Richard Smith和Oregon认为对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最好的适应证,而类风湿踝关节炎虽然十分适合进行全踝置换术,但术后效果尚不及踝骨关节炎^[1]。类风湿性关节炎施术要求的条件苛刻,例如要求膝、髋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5例6膝,按Arnold分期,Ⅲ期1例,Ⅳ期4例;年龄34~47岁,平均39岁。对手术前后关节的HSS评分(the hosp ital for spec 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疼痛和活动度进行随访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6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分(11~37分),术后平均为73分(62~81分)。5膝疼痛缓解,4膝屈曲挛缩明显缓解,活动度轻度改善。1膝术后疼痛早期有缓解,4个月后膝关节再次出血后疼痛复发,活动度丢失。结论:在一定的诊疗条件保障下全膝置换术能缓解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奋勇  杨凤娥  陈琪 《中国骨伤》2011,24(12):1001-1004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手术特点、假体选择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男性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10例(12膝),年龄17~49岁,平均33.6岁,其中8例为甲型血友病,2例为乙型血友病。根据Arnold和Hilgartner影像学分级:7膝为Ⅳ级,5膝为V级。Ⅷ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至80%以上,术后3d内60%以上,术后3d~2周40%以上。Ⅸ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PCC)使FⅨ活性水平〉40%,术后3d内FⅨ活性水平〉30%,术后3d~2周FⅨ因子活性水平〉20%。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及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结果:10例(12膝)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HSS(44.9±12.5)分(29~62分)改善为术后(84.4±10.2)分(72~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同时发现在疼痛方面由术前平均(8.5±4.1)分改善为术后(24.5±4.4)分,TKA缓解疼痛作用明显。结论:在严格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下,TKA已成为血友病性膝关节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工踝关节置换:43例5年5个月随访结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疗效。方法1997年10月~2006年3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43例踝关节病损,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1例。其中2例为距骨局限性坏死,1例为胫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广泛切除踝关节融合术后。结果43例随访2年。8年4个月,平均5年5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标准和作者自定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优(85~100分)32例,良(75~84分)9例,差(60~74分)2例,无失败(〈60分)患者,优良率为95.3%。踝关节功能情况:足背伸6°~16°,跖屈8°~28°;足背伸和跖屈的活动范围14°~38°,平均21.4°。3例出现切口缘皮肤坏死,术中内外踝骨折1例。无足内翻、足外翻和假体影像学松动患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改善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掌指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对8例13指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采用Swanson假体行掌指关节置换术.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5.8个月.掌指关节置换后按李庆泰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9指,良4指.结论 掌指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果 6例6踝获6~11年随访,平均8年4个月。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术前踝关节功能平均36分(30~40分)4例,17分(0~29)2例;术后优(85~100分)3例,良(75~84分)3例,均无疼痛。仅1例作了步态分析,术前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8%),术后正常步态(站立相15%~45%周期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全踝关节置换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介绍采用STAR活动负重型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2月.其施行STAR活动负重型踝关节置换术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8~69岁.平均63.4岁;剖伤性关节炎6倒.骨性关节炎3例.大骨节病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病程8~42个月。按Kofoed踝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资料完备者8例,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6个月。该8例患者术前踝关节评分:6~49,平均29分;术后躁关节评分:56~99分.平均82分。术前踝关节疼痛评分:0~15分,平均7分;术后踝关节疼痛评分:35~50分.平均48分。1例患者术中发生内踝骨折,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后未影响假体稳定性,1例患者术中发生外踝骨折而改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随访时摄X线片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STAR活动负重型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踝关节畸形.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近20年来,关节置换术日趋成熟,可全面改善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重建下肢负重力线、缓解疼痛、纠正畸形和恢复功能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笔者于2015年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骨质疏松行双髋、双膝关节置换术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5岁,未婚,因"四肢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2年余"入院。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伴晨僵,曾在外院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关节镜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41例,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28~69岁);左踝18例,右踝23例;首次发作12例,反复发作29例;病程2周~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术前58.44±9.45,术后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6.15±7.36,83.41±9.22,84.10±8.22,术后评分升高。术后踝关节肿胀、疼痛显著改善。结论:关节镜检查有助于痛风性踝关节炎的诊断、改善临床症状和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