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脂易消对实验性NASH大鼠肝组织LPmRNA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NASH大鼠模型。大鼠分低、中、高剂量脂易消治疗组、易善复胶囊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ALT、AST水平;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中L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脂易消各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肝细胞炎症活动度皆有明显改善(P0.05);肝组织LP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但与易善复组相比,各剂量治疗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易消通过改善肝细胞炎症活动度,减轻肝组织损伤,同时降低肝组织LPmRNA表达水平,对高脂饮食诱发的NASH有治疗作用,其疗效与易善复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脂易消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脂联素(AP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脂易消治疗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NASH大鼠模型,分低、中、高剂量脂易消治疗组、易善复胶囊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ALT、AST水平;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中AP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脂易消各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肝细胞炎症活动度皆有明显改善(P0.05);肝组织APN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P0.05);但与易善复组相比,各剂量治疗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易消通过改善肝细胞炎症活动度,减轻肝组织损伤,同时增强肝组织APN表达水平,对高脂饮食诱发的NASH有治疗作用,其疗效与易善复相似。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途径可能与脂易消提高肝组织APN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18-21
目的:观察脂易消对实验性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Visf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脂易消治疗NAFLD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NAFLD大鼠模型,选取60只大鼠,分低、中、高剂量脂易消治疗组、易善复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TC、TG水平;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Visfat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脂易消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C、T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炎症活动度皆有明显改善,肝组织Visfa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易善复组相比,各剂量治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易消能抑制肝脏细胞内TC、TG合成,改善肝细胞炎症活动度,减轻肝组织损伤,降低肝组织Visfatin蛋白表达水平,其疗效与易善复相似,其治疗NAFLD机理可能与脂易消降低肝组织Visfatin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山楂叶总黄酮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以250、125mg/kg体重/d的TFHL及易善复进行预防和治疗,分别在预防12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FFA、TG、CHOL、HDL-C、LDL-C、ALT、AST水平及肝组织匀浆TG、CHOL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脂质代谢紊乱,肝脏脂质大量堆积。应用TFHL及易善复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肝脏脂质含量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结论]TFHL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脂易消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大鼠肝组织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hREBP)m 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 NAFLD 大鼠模型,分低、中、高剂量脂易消治疗组、易善复胶囊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 HE 染色后各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组织炎性改变情况 ;使用 RT-PCR 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 ChREBP m RNA 的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体重指数 (BMI) 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P 0.01) ;而与模型组相比,脂易消各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肝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但高、中、低剂量组与易善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光镜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生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模型组总体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与正常组肝组织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脂易消组肝组织发生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轻微的炎性浸润,程度轻于模型组。易善复组肝组织炎性改变程度与脂易消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脂易消能改善肝细胞脂肪性变及肝组织炎性病变,提高肝组织 ChREBP m RNA 表达水平,对高脂饮食引起的 NAFLD 有治疗作用,具有与易善复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16周,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血生化指标分析;采用超高频小动物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和TC增高(P〈0.05)。肝组织病理表现为大小泡混合性脂肪变性,伴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碎片状坏死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超声结果为肝脏增大,肝缘圆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后方组织明显衰减,与脂肪肝病理结果一致;门静脉内径增大,肝静脉内径减小(p〈0.05),静脉流速降低。肝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VEGF蛋白主要表达在肝细胞和窦内皮细胞。结论 NASH肝脏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VEGF可能参与NASH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和清肝化痰活血方组(简称清肝组)。采用高脂饲料复制NASH模型大鼠;清肝组和易善复组在进食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予清肝化痰活血方药液和易善复混悬液进行灌胃;第12周时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血清和肠组织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T-PCR法检测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NF-α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清肝组大鼠血清AST、ALT、TNF—α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肠组织中的occludin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清肝化痰活血方具有改善和修复NASH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正复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疗效和作用途径。[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脂肪肝模型,治疗组用甘正复方灌胃,实验周期16周。检测指标:血清ALT、AST、TNFα和脂联素水平;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症活动度计分;肝组织CYP2E1、PPAR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增加,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清ALT、AST下降(P均<0.01);病理学显示模型组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积分高于正常组,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TNFα、CYP2E1较正常组明显增高,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清脂联素、PPARγ表达减少(P<0.01);治疗组肝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1)。[结论]甘正复方通过调控PPARγ、脂联素和CYP2E1的表达等多种途径有效地治疗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脂利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疗效和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72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给予易善复治疗,治疗组予消脂利肝方联合易善复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均检测ALT、AST、TBIL、TC、TG、HDL-C、LDL-C、游离脂肪酸(FFA)、TNF-α、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超声检查,评定临床疗效和各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1豫,对照组为63.89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TC、TG、HDL-C、LDL-C、FFA、TNF-α、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P约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C、TG、FFA、TNF-α、HOMA-IR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约0.05)。结论消脂利肝方联合易善复治疗NAFLD较单用易善复疗效明显,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和HOMA-I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CYP2E1mRNA的调控效果。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分别灌服低、中、高剂量脂易消;易善复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灌服易复善。结果从肝组织CYP2E1相对表达量(V值)来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YP2E1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脂易消各剂量组和易善复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各剂量组大鼠与易善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易消能明显降低NAFL大鼠肝脏中CYP2E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田保肝液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五田保肝液低、中、高剂量组、易善复组各18只,采用白酒辅以吡唑、玉米油的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12周末取血用于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N和PⅢP的水平;处死大鼠后,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进一步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情况。结果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表现明显,大鼠体重增长不明显,肝指数增高,中药治疗各组和易善复组病变较模型组轻,且大鼠体重增加,肝指数下降。五田保肝液和易善复还可降低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ALT、AST、TG、TC、LN、PⅢP的水平,并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五田保肝液对大鼠酒精性肝病具有确切的防治作用,尤以中、高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方法5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低氧组、高脂组、低氧高脂组4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高脂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高脂饮食。检测4组大鼠生化指标(ALT、AST、AKP、TG)、透明质酸(HA)、动脉高铁血红蛋白及氧分压,并行肝组织HE与Masson染色及NASH评分。结果低氧高脂组大鼠的ALT、AST、AKP、TG、HA明显升高,NASH评分明显增加,肝组织可见明显的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诱导单纯脂肪肝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亚硝酸钠能够建立低氧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组(GLPs-L、GLPs-M、GLPs-H组)和辛伐他汀组(SV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经12周给药后,分别测定各实验组ALT、AST、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PARγ和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灵芝多糖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而脂联素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M组大鼠肝组织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线粒体肿胀,染色体边集等;(3)M组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灵芝多糖中、高剂量组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同时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灵芝多糖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OX-2和TNF—α在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蜂王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用56%红星二锅头+玉米油+吡唑灌胃;干预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蜂王浆1.0g/kg/d灌胃,共1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等。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OX-2和TNF—α的表达,利用Olympus DP70显微成像系统和Image—prodiscovery 5.1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行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损伤明显,治疗组有所改善。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蜂王浆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降低,A升高(P均〈0.05)。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均显示,模型组肝组织中COX-2及TNF—α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蜂王浆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蜂王浆在酒精性肝病的形成过程中能够抑制COX-2和TNF—α的表达,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三组:健康对照组、模型(ALF)组、大黄素组。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黄素组于造模后12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mg/kg,每天2次。模型组及大黄素组分别在造模后24、72和120、168h,随机各取6只,留取门静脉血及肝组织。结果造模后24h,大鼠血清ALT、AST值明显升高,分别为(537.3±133.7)U/L和(797.2±159.3)U/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4.5±4.2)U/L和(81.6±5.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4.825,P〈0.01),以72h最为显著。造模后24h,大黄素组与模型组血清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72h,大黄素组血清ALT、AST分别为(116.8±56.2)U/L和(165.5±78.7)U/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728.0±137.4)U/L和(1416.7±25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5、-6.544,P〈0.05)。至120h和168h,两组血清ALT、AST均持续下降。结论大黄素具有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蛋氨酸和胆碱缺乏(MCD)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诱导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于KM品系孕鼠分娩后第3日,将每只母鼠喂养子鼠数量调整至10只。子代于离乳后分为雌性组(F组)和雄性组(M组),喂养标准饮食至第10周。从第11个星期开始,根据饲料种类将子代随机分为雌性对照组(F-CTR组)、雌性MCD组(F—MCD组)、雄性对照组(M—CTR组)和雄性MCD组(M—MCD组),其中对照组继续喂养标准饲料,MCD组喂养MCD饲料,每周记录体质量。持续喂养4个星期后处死,取动物肝脏和血清。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Real—Time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喂养至第10个星期时,M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F组(P〈0.05);第11个星期起MCD小鼠的体质量出现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与CTR组相比,MCD组小鼠的肝脏出现脂质沉积、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细胞聚集等改变,M—MCD组的改变程度较F—MCD组更严重。M—MCD组小鼠血清中ALT与AST水平升高较F—MCD组更为明显,肝脏组织TNF—d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F—MCD组(P〈0.05);但各组间IL-6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D可诱导肝脏发生NASH的病理改变,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研究提供了可选的动物模型;而雄性动物对MCD饮食诱导的NASH较雌性更严重,尤其体现在炎症反应程度上。TNF-α表达上调可能参与雄性小鼠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当药和水飞蓟提取混合物对大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disease,NAFLD)基础上由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h)诱导的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l_4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CCl_4组、当药和水飞蓟混合物组(提取物组)、甘草酸二铵组。正常组和CCl_4组喂食普通饲料,其余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提取物组和甘草酸二铵组大鼠同时分别采用当药和水飞蓟混合物或甘草酸二铵干预。8周后,除正常组和高脂饮食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小剂量CCl_4,注射48h后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and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aminotrasferas,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肝组织匀浆中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肝组织HE染色显示,小剂量CCl_4未导致正常饮食大鼠肝脏出现病理学异常改变,高脂饮食组出现肝小叶大面积肝细胞脂肪变性,高脂饮食加CCl_4组脂肪变性加重,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提取物组、甘草酸二铵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性和炎性浸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CCl_4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肝组织TAG、MDA、GSH水平和UCP2表达无明显改变;各指标除GSH外在高脂饮食组较正常组及cck组略有升高;高脂饮食加0孔组血清ALT、AST水平较高脂饮食组显著升高,肝组织TAG、MDA含量和UCP2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GSH含量明显下降;而提取物组和甘草酸二铵组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 结论:NAFLD大鼠肝组织对小剂量CCl_4损伤敏感性显著增加,肝组织中氧化因素上调,抗氧化应激因素下调是其重要机制。当药和水飞蓟混合物可逆向调节这些氧化应激因素的改变,从而显著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对CCl。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肝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脂饲养的SD大鼠,将造模成功的搪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并以正常组作为对照.连续给药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Body weight,BW)、肝湿重(liver weight,LW)、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计算肝脏肥大指数(Liver hypertrophy index,LW/BW)、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LW、LW/BW、ALT、AST、TG、TC、FPG、FINS、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和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FINS、HOMA-IR明显降低,大黄酸高剂量组大鼠ALT、AST、TC均降低(P<0.05),并且TG、FPG、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1);ALT与LW/BW、TC、HOMA-IR呈正相关,AST与LW/BW、TC呈正相关;光镜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呈严重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肝小叶炎性细胞浸润,吡格列酮组及大黄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改善,肝小叶炎症程度减轻.[结论]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