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模型评价。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普外科和江苏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6例)和未感染组(7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是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721+合并糖尿病×1.416+引流管放置时间×1.523;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8,95%CI为0.860~0.969,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80.77%。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观察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使用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30例作为FTS组,使用传统的术前准备方法30例作为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以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FTS组病人与传统方法组比,不仅未增加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而且能更好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P0.05)、改善病人营养状态(P0.05)和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结论:结直肠癌手术病人行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并且有加快病人术后肠道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2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3例,其中切口感染100例,感染率为6.2%,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患者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中输血、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术前低白蛋白、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力推广腔镜手术、避免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及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126例早期拔除胃管(术后第一天)和常规拔除胃管(放置至肛门排气)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术后舒适度、住院时间的异同。结果早期拔除胃管和常规拔除胃管两组病人在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拔除胃管组的肺部感染率高于早期拔除胃管组(P〈0.05),并且舒适度明显低于早期拔除胃管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病人舒适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集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结直肠癌术后手术切口感染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低白蛋白、体质量指数(≥25kg/m~2)、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5h)是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并选择腹腔镜手术,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335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86例与未感染组249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86例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8.21%,革兰阳性菌46株占34.33%,真菌10株占7.46%;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患者的年龄≥60岁、手术方式采用开腹术、手术时间≥1.5h、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引起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需综合评估患者术前情况,尽量采用腹腔镜术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好血糖水平,以期降低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47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分为A组:切口感染组105例,B组:切口无感染组442例,比较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再将所有患者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为:>72h组和<72h组,比较2组切口感染率。结果 A组术后用药时间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h组的切口感染率,高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多联合用药并不能使切口感染率下降,外科医师应该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以确定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直肠癌手术患者共456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3例,切口感染率为10.5%;合并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切口长度>15.0cm、手术方式为APR、有术区污染、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3h、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者及肿瘤分期较晚、伴有肠梗阻者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g/L、Ⅲ期/Ⅳ期癌症、术式为APR、手术出血>300ml是影响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外科医师应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等多方面考虑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谢云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9):119-120
阑尾切除术是基层卫生院中较为最常见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为切口感染。其对病人影响可大可小,同时给病人带来额外痛苦和增加医疗费用,外科医生对此不容忽视。自2001年2月至2007年5月,笔者根据对17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治疗体会,试分析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原因及对切口感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改进方法(PDCA循环)降低直肠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方法,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的控制,比较实施前后发生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评价持续改进方法对降低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效果.结果 实施持续改进方法后的直肠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问题、制定改善目标及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发现问题)、再制定改善目标及计划,通过这种PDCA循环及持续改进方法,可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标准化,患者得到统一标准的治疗和护理,使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往克罗恩病(CD)在我国少见,但近20年来,CD的患病率不断增高[1-2].据统计,约有25%~80%的CD病人并发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约1/3的青少年CD病人生长发育迟缓.而营养不良与CD的治疗效果明显相关.营养不良影响溃疡愈合、增加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手术病人营养不良易发生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甚至肠吻合口破裂,形成肠瘘,增加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感染。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使用ATB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χ2检验对单因素进行分析,再选择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6.7%;共检出35株病原菌,排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48.6%、14.2%、11.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糖尿病、术后造痿以及手术时间长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长及有糖尿病为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经过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某医院1992年7月~1993年9月期间住院的外科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前瞻性监测研究,共监测外科住院病人4298例,其中153例手术病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635例手术病人未发生任何部位的医院感染。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切口分类、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暴露于ICU、导尿、动、静脉插管、术中使用呼吸机、手术时间、引流和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的联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了5个互相独立的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它们是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引流切口分类、手术时间≥2小时、暴露于ICU,但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实施于直肠癌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18.8~2019.8期间我院接受的66例直肠癌病人,双色球抽签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分析,33例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治疗方案的病人纳入实验组,33例实施常规切除术的病人纳入对照组,对2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直肠癌病人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等指标分别为128.39±38.95、121.50±18.78、13.32±1.85,对照组直肠癌病人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等指标分别为368.30±93.56、186.50±30.15、15.20±1.88,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直肠癌病人性功能障碍、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调查结果分别为1(3.03)、1(3.03)、2(6.06)、0(0.00)、4(12.12),对照组直肠癌病人性功能障碍、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调查结果分别为3(9.09)、5(15.15)、3(9.09)、4(12.12)、15(45.4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病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应用价值较高,适合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脐微创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使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经脐微创腹腔镜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术中术后指标。结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2.97%(17/74)。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围手术期伴有低体温、术中输血、手术方式为传统腹腔镜、手术部位、术前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BMI、围手术期体温、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术前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经脐微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少,能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370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症类型、临床分期、感染例数、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对感染影响因素总结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82例,感染率22.16%,均感染于术后311d,平均(6.97±3.11)d;82例感染患者中直肠癌37例占45.12%,结肠癌45例占54.88%;肛门至肛门至会阴切口感染13例占15.85%,腹部切口感染69例占84.15%;器官腔隙感染1例占1.22%,深部切口感染16例占19.51%,浅表切口感染68例占82.93%;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80.77%;革兰阳性菌占19.23%;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因素有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容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影响因素有合并糖尿病、肥胖、长时间手术等,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对2008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59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13例及非感染组479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影响感染组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 59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13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19.1%;一般资料分析中,其体重指数(BMI)、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23、存在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50 min及抗菌药物使用>3 d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23、存在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50min及抗菌药物使用>3 d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行术前营养支持、稳定血糖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实施围术期保暖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引起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0月于医院行直肠癌与结肠癌手术的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感染状况,对引起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98例,感染率为21.78%,其中直肠癌手术感染患者43例,结肠癌患者感染55例;会阴部位感染18例,腹部感染80例;浅表切口感染72例,深部切口感染19例,器官间隙感染7例;98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78.0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5株占21.9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手术时间,体重指数(BMI),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应针对感染相关因素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减少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2011年6月本院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然后再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抗生素预防方法、会阴部手术的止血方法和骶前间隙的引流方法,比较两组在会阴部切口感染率、会阴部创面出血率和感染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比较,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会阴部创面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做直肠癌Miles手术时,充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会阴部手术时尽量用电刀止血,用经会阴切口旁和经右髂部骶前联合负压引流方法,这样处理能够明显减少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感染切口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加。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而非细菌感染。但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分析我院53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