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病死率高,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有可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小鼠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Balb/c小鼠经直线加速器照射3 Gy后分为白血病模型组、白血病模型照射组、混合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均尾静脉注射5×105 K562(GFP+/NeoR+)或K562(GFP-/NeoR-)细胞.7 d后6 Gy照射,自体骨髓移植组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或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混合移植组移植小鼠自体骨髓细胞混合1/10的H-2半相合异体骨髓细胞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4周后行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亚群、GFP及NeoR基因测定,肝、脾匀浆细胞GFP和NeoR基因测定.结果与结论:白血病模型组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于20 d内全部死亡,白血病模型照射组小鼠因造血功能衰竭于14 d内全部死亡;自体骨髓移植组、混合移植组均有多少不等小鼠无白血病存活超过28 d,且混合骨髓移植后及自体骨髓移植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可更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含标记基因K562细胞制备的小鼠白血病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文献报道应用NOD/SCID及SCID小鼠可以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小鼠模型,但由于小鼠存在免疫缺陷,使得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相关过继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受到限制和影响.目的:探索用SPF级Balb/c小鼠和转染GFP及NeoR基因的K562细胞株制各自血病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分为5组,A、B组和C、D组分别经x射线照射2Gy和3Gy,24 h后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GFP+/Neo+)细胞,A、C组尾静脉注射2×106个/只;B、D组尾静脉注射5×106个/只:E组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进行骨髓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分类,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GFP阳性细胞及PCR方法测定Neo基因.结果与结论:实验各组在接种5-7 d时发病.分别于30,23,24,17 d内全部死亡;生存天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1).体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小鼠的向血病发病率为100%,无自发缓解.随接种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照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且外周血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增加,流式细胞仪测定及PCR方法也证实了GFP+细胞和NeoR基因在肝、脾中的存在.结果证实Balb/c小鼠经照射后从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株可以制备抉得白血病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供体NK细胞在白血病小鼠半相合骨髓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CB6F1H-2b/d小鼠动物模型,5 d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移植组在9Gy照射后行C57BL/6H-2b/d→CB6F1H-2b/d骨髓移植.对照组共有5组,对照1组为未治疗组;对照2组为单纯照射组;对照3组为阿糖胞苷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阿糖胞苷每只50 mgg/kg×6 d);对照4组为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照射后4 h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对照5组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对照组(小鼠照射后4 h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共有2组,实验1组:照射后输注C57BL/6H-2b/d小鼠NK细胞1×106/只,4 h后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实验2组:照射后处理同实验1组,4 h后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以血象、体重、生存期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观察指标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1、2、3、5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0.1±0.9)d、(9.8±0.9)d、(22.7±3.2)d、(20.1±1.7)d,对照4组为(30.1±16.O)d,其中2只小鼠生存期超过30d;实验1、2组生存期分别为(39.1±18.1)d、(49.3±17.2)d,实验1组4只小鼠超过30 d,实验2组7只超过30 d,其中实验1组同对照1…2、3、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2组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于白血病的小鼠可见肝脾明显肿大,结构破坏,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实验组长期存活的小鼠出现Y染色体(嵌合率80%~90%).结论 利用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CB6F1H-2b/d小鼠模型,从C57BL/6H-2b/d→CB6F1H-2b/d方向移植模型上,证明供者NK细胞具有杀灭白血病细胞及降低GVHD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几年,自然杀伤细胞与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关系备受关注.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 Gy)全身照射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同时输注供鼠外周T细胞和(或)自然杀伤细胞.结果与结论:在致死剂量全身照射的移植中,输注自然杀伤细胞与不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的移植组比较,存活率显著增高;白细胞计数、CD19+细胞表达及骨髓CD34+细胞计数恢复快;H-2Kb+细胞的表达水平高.移植后28 d,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组CD3+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组,60 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非致死剂量全身照射的移植中,移植30 d,异基因骨髓组H-2Kb+细胞表达百分率明显下降,60 d已下降至移植前水平;而输注高浓度和低浓度自然杀伤细胞的两组在移植后60 d仍能检测到80%以上的H-2Kb+细胞表达.提示,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可以抑制移植排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水平,促进造血及免疫重建并增加移植受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对60Co照射所致小鼠骨髓造血龛损伤修复和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①以8~10周雄性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 接受60Co全身照射后分为单独照射组和照射输注组(经尾静脉输注1×108个表达GFP荧光蛋白的血小板)。②建立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 分为单纯移植组(BMT组)和移植+血小板输注组(BMT+PLT组)。BMT组仅通过尾静脉输注5×106个骨髓细胞, BMT+PLT组在输注骨髓细胞的同时输注1×108个血小板。检测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细胞计数, 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比例、骨髓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 病理观察造血龛的损伤与修复。结果①在照射后第3、7、14和21天, 照射输注组骨髓细胞计数和外周血细胞计数均高于单纯照射组(P值均<0.05), 第21天输注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单纯照射组, 第7天血小板计数高于单纯照射组(P值均<0.05)。在观察周期内照射输注组骨髓细胞增殖率较高, 而凋亡率较低;②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照射输注组造血龛的连续性更好;③在移植后, BMT+PLT组嵌合率始终高于BMT组;④B...  相似文献   

6.
背景:器官移植耐受的最佳效果是能够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目的:探讨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后,通过受体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诱导移植皮肤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32只受体鼠随机均分为4组:移植对照组、环孢素A组、照射组和骨髓移植组。结果与结论:照射组小鼠10d内全部死亡,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持续性降低;而骨髓移植组小鼠长期存活,白细胞数全身照射后6d降到最低,之后持续性增高,照射后21d与环孢素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其他各组(P〈0.01),其淋巴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减少,小鼠脾细胞对供体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降低。说明同基因骨髓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可显著延长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可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为了诱发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提高患者的长期无病存活,研究了同基因混合H-2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MBMT)后的GVL效应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耐受情况。通过混合脾细胞移植对新生小鼠GVHD的作用和MBMT对成年小鼠GVHD的活体观察,证实受体小鼠接受亚致死剂量放射后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时,能够耐受1/6有核细胞量的H-2半同基因骨髓而不发生或发生轻度GVHD。比较观察混合1/6有核细胞H-2半同基因的同基因BMT的抗白血病效应。结果显示,单用同基因BMT者移植后2周皆死亡,混合组5周后仅2只死亡,预计生存率为66%,存活小鼠未观察到明显的GVHD,单纯照射组及L615白血病细胞接种组者1周内全死亡,照射后未接种白血病细胞而行同基因BMT者5周仅1只死亡,提示接受1/6量H-2半同基因骨髓细胞的同基因骨髓移植有显著的抗白血病效应(P<0.01),而不发生GVHD。这一研究为临床ABMT后诱导GVL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复发率极高,如何降低移植后复发率至今仍是难点。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诱导化疗及巩固强化治疗后,在第1次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个月给予三四疗程异体CIK细胞输注,每隔半年1个疗程,每疗程分5次输注异体CIK细胞,每隔1日输注1次。每次输注CIK细胞前半小时内给予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第1次输注后隔日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半年后减为隔2日1次,1年后减为隔3日1次,1年半后减为1次/周,维持半年后结束,预防白血病复发。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异体CIK细胞及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无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安全。2例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20个月及2年,目前仍无复发。首次得出对于无合适供者的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缓解后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9.
刘昊  郭智 《中国临床康复》2011,(6):1132-1136
背景: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评价比较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应用与不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与随机挑选30例患者(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行白细胞介素2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随访结束时统计复发率:治疗组13.3%,对照组26.7%;中位生存期:治疗组14~98(42±2)个月,对照组8~78(28±2)个月。提示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移植后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NK细胞促进小鼠MHC半相合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将纯化的供鼠NK细胞加入预处理方案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BMT)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BALB/c H-2d×C57BL/6 H-2b(CB6F1H-2d/b)小鼠为受者,以C57BL/6H-2b小鼠为供者.50只受鼠经9.0 Gy致死剂量照射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①对照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MHC半相合BMT组.②实验组CB6F1H-2d/b小鼠在完成照射后1 h内首先经尾静脉输注纯化后的MHC半相合供者NK细胞,分为1×106/只、5×105/只、2×105/只3组,在照射后4 h移植MHC半相合骨髓细胞.以血常规、体重、生存时间、病理组织学等变化为观察指标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生存期单纯照射对照组为(5.15±0.66)d,其他组小鼠生存期均>30 d.②移植后第10天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MHC半相合BMT对照组为(0.99±0.22)× 109/L、(61.00±7.27)× 109/L.实验组中3个不同NK细胞输注剂量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1±0.21)× 109/L、(101.50±16.34)× 109/L;(1.98±0.29)× 109/L、(99.50±16.41)× 109/L;(1.97±0.21)× 109/L、(98.00±16.19)× 109/L,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织学检查,各组均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表现.结论在MHC半相合BMT模型上证实,移植前输注纯化的供鼠NK细胞能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小鼠非清髓性单倍体骨髓移植模型上,观察移植后早期输注供体免疫细胞对促进植入及改善疗效的作用。以CB6F1雌性小鼠为受鼠,C57BL/6雄性小鼠为供鼠,移植前4 d经尾静脉注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1×106个/只,移植前2 d和1 d分别通过腹腔注射阿糖胞苷0.015 g/只,移植前1d予450 cGy全身照射(TBI),移植当天给予供鼠骨髓及脾细胞混合物6×107个/只,移植后15 d输注供体免疫淋巴细胞6×107个/只,移植后定期监测受鼠外周血供鼠CD3+细胞嵌合状态和供鼠性别决定基因(SRY),观察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疾病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表明:经尾静脉注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1×106个/只,不予治疗,小鼠平均生存期为15±1 d;混合骨髓移植组移植后供者细胞获得植入,SRY基因在移植后30和60 d时检测PCR结果均阳性,移植后14、30、60 d外周血供鼠CD3+细胞嵌合率分别为(17.95±12.03)%、(37.34±2.78)%,(47.06±6.1)%;DLI组移植后30、45、60 d嵌合率为(69.78±12.62)%、(75±15.97)%、(83.41±16.07)%;小鼠移植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6.66±1.47 d、78.2±7.82 d。结论:移植前高肿瘤负荷影响供体细胞植入及预后,移植后早期行供体免疫淋巴细胞输注可以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可介导白血病细胞耐药,而对于黏附功能缺陷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而言,骨髓基质细胞在伊马替尼耐药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构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对K562细胞伊马替尼敏感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自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构建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MTT法检测伊马替尼IC50,Annexin V-FITC/PI标记暴露于0.5μmol/L伊马替尼72 h的K56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收集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72 h的K56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D1及cyclin E)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基质细胞共培养组及悬浮培养组 K562细胞伊马替尼 IC50分别为(0.52±0.02)μmol/L 和(1.27±0.05)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5μmol/L伊马替尼处理72 h,共培养组及悬浮培养组凋亡率分别为(15.48±4.17)%和(32.01±6.8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72 h的K562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为(48.81±8.27)%,明显高于悬浮培养组(25.78±3.26)%(P<0.0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能介导 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其机制可能与基质细胞共培养使K562细胞发生G0/G1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清除性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相关死亡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能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方法荷L615白血病的615(H-2k)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3天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I,5Gy),照射当天移植供鼠BALB/c(H-2d)小鼠的骨髓细胞(3×107)和脾细胞(1×107),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分别于移植后第14天和第21天输注供鼠脾细胞(2×107)或移植后第14天输注经氢化可的松(HC)和环孢菌素A(CsA)处理后的供鼠脾细胞(5×107),观察其抗白血病作用.结果移植后第21天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组和移植后14天输注经HC、CsA处理后的淋巴细胞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分别为(45.1±12.8)d和>50d,而非清除性allo-BMT组为(26.2±3.6)d,第14天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组为(29.3±3.7)d,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无明显GVHD发生.结论非清除性allo-BMT后早期输注经HC和CsA处理的供者淋巴细胞或延迟加用DLI可在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基础上,增强GVL效应,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淋巴细胞免疫亢进破坏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性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功能同时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髓衰竭模型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骨髓衰竭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于第6天将已标记氯甲基苯甲酰氨的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途径移植给骨髓衰竭模型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学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在不同组织的动态分布。造模第14天,观察各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外周血血象和骨髓形态学特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后24h在受体小鼠骨髓中可发现氯甲基苯甲酰氨阳性标记细胞,72h时阳性标记细胞数量增多(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濒死或处死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与模型组小鼠濒死时相比显著升高(P〈0.01)。骨髓衰竭模型组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平均生存时间短(P〈0.05)。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入骨髓衰竭模型体内能归巢至骨髓,促进造血恢复,减轻骨髓衰竭程度,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0例患者为单一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46例患者为单一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HSCT),12例患者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PBHSCT+ABMT)。结果表明:ABMT、APBHSCT、APBHSCT+ABMT的治疗有效率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57.1%、33.3%);(86.4%和74.4%、54.2%、38.1%);(83.3%和72.7%、55.6%、40%)。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3天、11天、8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17天、14天、9天。在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时检测ABMT、APBHSCT、APBHSCT+ABMT患者T细胞亚群正常率分别为(0%、33.3%、60%),(10.8%、32%、73.9%),(27.3%、55.6%、85.7%)。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与单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当,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ABMT)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略快,有利于拓宽年龄偏大和造血功能受损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