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川芎嗪延缓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肿瘤坏死因子a 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其相关基因产物白细胞介素6 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 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 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TNF-a 组加入10 μg/LTNF-a;川芎嗪干预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 的TNF-a 作用30 min 后,分别加入川芎嗪50,100,200,400,600,1 000 mg/L;PDTC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的TNF-a 作用30 min 后,再加入终浓度18 μmol/L 的核因子κB 阻断剂PDTC.结果与结论:MTT 结果显示100,200,400,600,1 000 mg/L 的川芎嗪均能抑制HSC-T6 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10 μg/L 的肿瘤坏死因子a 刺激后,HSC-T6 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白细胞介素6 的表达明显增多(P < 0.01 或P < 0.05),200,400,600 mg/L 的川芎嗪及18 μmol/L 的PDTC均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a 刺激后HSC-T6 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白细胞介素6 的表达(P < 0.01),且随着川芎嗪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DTC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T6 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核因子κB 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0,P < 0.01).说明川芎嗪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及白细胞介素6 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李晓林  刘寿荣 《临床医学》2010,30(1):118-121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受许多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类(I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瘦素、氧化应激、核因子-κB等。现就其在肝星状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联合TNF-α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DTC、TNF-α及两者联合作用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采用光镜及DAPI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HeLa细胞A20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PDTC(50,100μmol/L)或TNF-α(30,60,120mg/L)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低浓度PDTC(25μmol/L)不影响细胞增殖,但与TNF-α联合应用与单用TNF-α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光镜与DAPI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药物组的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且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增高(P<0.01);PDTC(25μmol/L)与TNF-α(60mg/L)联合用药与单用TNF-α(60mg/L)或PDTC(50μmol/L)比较,胞质A20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PDTC可增强TNF-α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TNF-α诱导的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最终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croRNA 20a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肺炎模型幼鼠炎症反应和T细胞亚群分型的机制。方法 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肺炎组和健康组,每组各15只。肺炎模型组采用刺破鼻黏膜后,从鼻腔滴入50μl链球菌液法制备小鼠链球菌性肺炎模型;健康组刺破鼻黏膜后,从鼻腔滴入50μl生理盐水。将肺炎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脂多糖(LSP)组、LPS+miR-20a组、LSP+miR-20a+PDTC组,分别用模拟对照物、脂多糖、mir-20a模拟物转染细胞,过表达miR-20A的细胞在37℃时用NF-κB抑制剂PDTC(100μg/L)处理30 min。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20a的血清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临床血清和组织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因子(NF)-κBα(iκbα)和磷酸化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F-κB抑制剂PDTC对miR-20a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 肺炎组miR-20a的表达水平510. 75±50. 21,高于健康组202. 36±39. 58(P <0. 05)。肺炎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0. 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炎症因子IL-6、TNF-α和CRP浓度增加(F <0. 05),IκBα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与LPS组相比,LPS+miR-20a组细胞IL-6、TNF-α和CRP的表达水平,IκBα和p-NF-κB蛋白的表达水进一步升高(P <0. 05)。与LPS+miR-20a组比较,NF-κB抑制剂PDTC对炎症因子表达有抑制作用(P <0. 05)。结论 miR-20a在肺炎小鼠模型中表达上调,miR-20a的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年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ml defect,AS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κB (NF-kB)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30例AS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PBMCs NF-κB的表达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对两组的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ASD患者PBMCs NF-κ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3.67±19.16)%vs(22.97±12.77)%,(0.79±0.11)μg/L vs(0.23±o.09)μg/L,(0.46±0.07)μg/L vs(0.03±0.02)/.μg/L,均P<0.01,且NF-kB胞桉染色阳性率和血清TNF-α、IL-6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s=0.783,0.589,均P<0.01).结论 成年ASD患者NF-κB表达增高,细胞因子TNF-α及IL-6分泌增多.在成年ASD,炎症基因转录激活,可能通过NF-κB表达的上调致使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活化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后,分生理盐水对照组、LPS组、LPS DXM1μmol/L组、LPS DXM10μmol/L组。LPS诱导0、0.5、2、6、12、16h后留取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NF-κBp65阳性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LPS诱导0.5h后NF-κB表达开始增加,2h达高峰。2h时TNF-α合成开始增加,6h达高峰。在2、6、12h时,LPS DXM1μmol/L组和10μmol/L组TNF-α含量均比LPS组各相应时间点低(P<0.05或0.01)。在0.5、2、6h时LPS DXM1μmol/L组NF-κB阳性表达率和在2、6h时LPS DXM10μmol/L组NF-κB阳性表达率均比LPS组低(P<0.05或0.01)。LPS DXM1μmol/L和10μmol/L组NF-κB阳性表达率和TNF-α含量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S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活化和TNF-α的产生;DXM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和TNF-α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能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内的表达及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PDTC对照组、CCI4组、CCI4+PDTC组.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静脉血测内毒素和肝功能.取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PIM的粘附、聚集情况,以及TNF-α和NF-κB的蛋白表达和定位.非放射性凝胶电泳阻滞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 检测肺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CCl4组发展成肝肺综合征(HPS)模型,表现为PaO2、PaCO2降低和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A-aDO2)升高,肝功能异常,内毒素血症.CCl4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62.5%(5/8),与CCl4+PDTC组的66.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4组超过10个巨噬细胞的血管为60.8%(292/480),而CCl4+PDTC组仅为19.6%(106/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中肺血管内无巨噬细胞聚集.免疫组化染色NF-κB和TNF-α蛋白均在CCl4组的PIM中表达.CCl4组的NF-κB活性和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DTC对照组和CCl4+PDTC组(均P<0.05).结论 NF-κB诱导PIM内TNF-α表达在HPS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PIM中NF-κB的活性,降低PIM活性以及其中TNF-α表达,从而改善HPS.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伴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然而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等基因的活化和表达均受到核因子κB调控。观察脂质体介导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肝部核因子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3个半月龄,体质量300~400g。引物和寡聚脱氧核苷酸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和全硫代修饰。②实验分组及过程:实验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开腹翻动胰腺,未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余大鼠以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组分别于建模后1h静脉注射裸寡聚脱氧核苷酸、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和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核因子κB的活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①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血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P<0.0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于假手术组。②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结果显示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核因子κB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与假手术组比较活性依然较高(P<0.05)。③核因子κB特异性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非特异性SP1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mRNA的表达均下降,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mRNA、白细胞介素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肝组织核因子κB活化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可特异性抑制肝核因子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对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Ⅱ(1μmol/L)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以获得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面积;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核移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骨化三醇(≥10nmol/L)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骨化三醇显著上调肥大心肌细胞模型的VDR表达及核移位,同时显著抑制肥大心肌细胞模型的NF-κB/p50亚基表达和核移位,从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结论骨化三醇对心肌细胞肥大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调节VDR-NF-κB轴从而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周智宏  赵静 《临床荟萃》2011,26(18):1614-1617
肝纤维化(HF)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MC)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1]。NF-κB是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小干涉核糖核酸是核糖核酸干涉的起始诱导物,在细胞内引起强烈的核糖核酸干涉,降解目的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以控制目的基因表达。目的:利用核因子κBp65特异性小干涉核糖核酸抑制软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核因子κB的活性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观察在软骨细胞中核因子κBp65与细胞因子的关系。设计、时间和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6—09/2007—09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方法:利用质脂体将筛选优化好的核因子κBp65特异性小于涉核糖核酸转染软骨细胞,特异性抑制核因子κBp65的表达,继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核因子κB的活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电泳迁移率试验检测核因子κB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分析从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两水平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核因子κBp65特异性小干涉核糖核酸抑制核因子κBp65的表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核因子κB的转录活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结论:在软骨细胞中核因子κBp65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羧胺三唑对TNF-α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离培养的佐剂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20 ng/ml TNF-α刺激并用不同浓度羧胺三唑(10、20、40 μmol/L)处理.ELISA法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上清中IL-1β和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K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 经20 ng/mlTNF-α刺激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和IL-6水平,以及细胞核中NF-KB p65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羧胺三唑(20、40 μmol/L)能够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L-1β[(417.39 +29.80) pg/mlvs.(264.63±9.35) pg/ml,(186.13±25.71)pg/ml,P <0.01]和IL-6[(383.45±32.13) pg/ml vs.(248.39±30.51) pg/ml,(189.64±27.86) pg/ml,P<0.01]分泌,且明显减少细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P<0.01).结论 羧胺三唑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化来减少TNF-α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对颈椎病大鼠椎间盘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PDTC低、中、高剂量组,另外设立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每组大鼠10只,PDTC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50 mg/kg、100 mg/kg、200 mg/kg PDTC,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IL-6含量,Realtime PCR检测TNF-α,IL-1β及IL-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椎间盘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含量提高(P <0. 05),p-NF-κB p65、p-IκBα表达量上调(P <0. 05)。与模型组比较,PDTC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含量降低(P <0. 05),p-NF-κB p65、p-IκBα表达量下调(P <0. 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DTC能显著地抑制颈椎病大鼠椎间盘炎症反应,并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通过阻断NF-κB下游炎性因子的释放,从分子水平、组织水平和移植肺功能评估等方面来考察其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30对,每只质量200~300g。分为两组(对照组和PDTC干预组)。每个组又按供肺的保存时间分为0h、2h、6h、8h和12h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行6次成功的肺移植实验,收集实验标本。对照组供肺保存于LPD液中,实验组的保存液中加入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PDTC(Sigma公司,40mmol.L-1)。移植术后30min,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供肺P50表达水平,凝胶迁移试验(EMSA)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入核的变化。检测其下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气道压力、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湿干重比、HE染色、透射电镜等指标。结果:PDTC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P50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276)。PDTC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NF-κB入核明显的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和iNOS表达有显著差异(均P〈0.01)。PDTC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移植肺的NF-κB入核减少和下游炎症因子TNF-αi、NOS表达上的变化密切相关(TNF-α:r=0.636,P〈0.01;iNOS:r=0.633,P〈0.01)。PDTC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肺移植后30min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0.042)、湿干重比(P=0.001)、移植肺的肺损伤评分(P=0.017),均有显著差异。结论:PDTC预处理能显著降低移植肺细胞因子水平,并进一步改善移植肺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阻断NF-κB的入核来实现的,而非下调NF-κB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缺血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10min后不同再灌注时间内海马组织NF—κB的活性,TNF—α含量变化,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用PDTC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TNF—α含量,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使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损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出现NF—κB的表达且活性增高,同时伴有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增加,脑水含量增加,提示NF-κB的活化参与了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能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制核因子-κB(NF-κB)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肝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Wistar大鼠66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创伤休克组30只,NF-κB抑制伴创伤休克组30只,NF-κB抑制采用致伤前1 h腹腔注射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200mg/kg.动态观察伤后0.5、2、4、6、8h大鼠肝组织NF-κB、HSP70、肝脏病理、肝功能、TNF-α、IL-6等变化.NF-κB采用EMSA法测定结合活性,HSP70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结果 NF-κB的活性伤后迅速升高,伤后6 h达到高峰;HSP70伤后2 h较正常对照相比[(10.8±1.1)、vs.(4.7±0.5),P<0.01],伤后6 h达到高峰,和正常组相比[(23.0±1.7)vs.(4.7±0.5),P<0.01].TNFα、IL-6伤后逐渐升高,并于伤后6 h达到高峰,和正常组相比[TNF-α(173.7±12.1)vs.(30.8±1.8)pg/ml,P<0.01;IL-6(175.5±12.5)vs.(10.4±0.7)pg/ml,P<0.01];伤后8 h光镜下可见肝窦内淤血明显,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B伤后4 h开始增高,8 h达到峰值,和创伤组相比[ALT(640.6±80.2)vs.(536.8±60.0)nmol-1·L-1,P<0.01;TB(4.7±1.1)vs.(1.6±0.2)mol/L,P<0.01].抑制NF-κB再致伤后,HSP70在肝组织中表达仍然较高,但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未抑制NF-κB创伤性休克伤组明显回落;伤后6 h和创伤组相比[(16.9±4.4)vs.(23.0±1.7),P<0.05].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伤后6 h,和创伤组相比[TNF-α(135.2±10.2)vs.(173.7±12.1)pg/ml,P<0.05;IL-6(113.0 4±10.8)vs.(175.5±12.5)pg/ml,P<0.05];肝脏大体淤血、肿胀明显减轻;伤后8 h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伤后4 h,血清ALT、TB即明显下降,和未抑制组相比[ALT(540.8±66.2)vs.(640.6±80.2)nmol-1·L-1,P<0.05;TB(2.3±0.3)vs.(4.7±1.1)mol/L,P<0.05].结论 NF-κB、HSP70参与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生,抑制NF-κB的活性有助于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脏的急性损害,NF-κB、HSP70可作为反映创伤休克后肝脏损害程度的重要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17.
NF-κB抑制剂PDTC逆转K562/AO_2细胞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NF-κB的异常活化在K562/AO2细胞耐药机制中的作用,采用非细胞毒剂量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抑制K562/AO2细胞NF-κB表达,用MTT法检测K562/AO2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RT-PCR、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K562、K562/AO2细胞mdr-1 mRNA、P-gp表达水平以及不同浓度PDTC作用一定时间对其影响。结果显示:①阿霉素(ADM)诱导耐药的K562/AO2细胞对ADM的耐药性是K562细胞的59倍;非细胞毒剂量PDTC预作用后,ADM对K562/AO2细胞的IC50显著降低,相对逆转耐药效率为93.03%,强于经典耐药逆转剂维拉帕米(Ver);②K562/AO2细胞NF-κB表达水平高于K562细胞(p0.01);3组非细胞毒剂量PDTC作用后K562/AO2细胞NF-κB表达均受抑制;0.2μmol/LPDTC作用24小时抑制效应最强,K562/AO2细胞NF-κB表达降至接近K562细胞水平(p0.05);③K562/AO2细胞mdr-1 mRNA、P-gp表达均高于K562细胞(p0.01);3组非细胞毒剂量PDTC作用K562/AO2细胞48小时后,其mdr-1 mRNA、P-gp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抑制NF-κB异常活化可部分逆转K562/AO2细胞耐药性,其机制与mdr-1 mRNA及其编码的P-gp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核因子-κB(NF-κB)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健康Wistar大鼠96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创伤休克组30只,GR阻断伴创伤休克组30只,NF-κB抑制伴创伤休克组30只.动态观察伤后0.5、2、4、6、8 h大鼠肝组织GR、NF-κB,肝脏病理,肝功能,血清TNF -α、IL-6等变化.GR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蛋白含量,NF-κB采用EMSA法测定结合活性,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肝组织GR的蛋白含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2 h即开始下降,4 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6 h降至最低,8 h仍显著低于正常(P<0.01);NF-κB的活性伤后迅速升高,伤后6 h达到高峰(P<0.01).光镜下伤后4~8 h肝窦内少许淤血,有散在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6、ALT、TB伤后4 h 开始增高.GR阻断后再致伤,NF-κB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未阻断有明显增高,光镜下伤后2 h肝窦内即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6、ALT、TB在伤后2 h即有明显升高(P<0.01).抑制NF-κB再致伤后,GR在伤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增强,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光镜下伤后4~8 h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伤后4 h,血清ALT、TB即明显下降.结论 GR、NF-κB参与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损伤的发生,阻断GR使NF-κB的表达增强,肝损害程度加重;抑制NF-κB使GR表达增加,肝损害程度减轻.提示GR及NF-κB在严重创伤休克后肝组织细胞损伤过程中关系密切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卫民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019-1021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0例(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20—200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20例(UAER〉200μg/min)。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为(1.21±O.87)mg/L,TNF-α为(1.27±0.93)ng/L,IL-6为(4.31±1.72)ng/L;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2.31±1.07)mg/L,TNF-α为(1.95±1.34)ng/L,IL-6为(5.79±1.68)ng/L;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3.47±1.25)mg/L,TNF-α为(2.86±1.26)ng/L,IL-6为(7.13±1.57)ng/L;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4.83±1.47)mg/L,TNF-α为(4.03±1.43)ng/L,IL-6为(9.14±2.43)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均〈0.01)。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TNF-α、IL-6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的升高,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也随之增高(L值分别为0.67、0.64、0.75,P均〈0.01)。结论hs—CRP、TNF-α、IL-6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