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因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以及个体化差异较大,导致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技术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的下颈椎椎弓根,并对重建图像进行测量评估。方法:对60例需行颈椎CT扫描的患者C3~C7进行颈椎CT扫描,使用Syngo应用软件对原始CT图像进行所需面的重建,测量CT重建后的椎弓根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颈椎绝大部分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小于高度,男性高度和宽度C4~C7逐渐增大,女性则从C3开始逐渐增大。C3~C7椎弓根侧块投射点到上关节突下缘的距离并无规律性,而到侧块外缘的距离从头端到尾端是不断增大的。男性与女性的椎弓根水平角在C7均最小。结果提示,国人女性患者的C3及C4椎体行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应谨慎,大部分国人的C5到C7椎体是适合行椎弓根内固定的,但考虑到颈椎弓根个体的差异较大,内固定前颈椎弓根的CT扫描及重建后的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颈椎内固定方法中,经椎弓根固定的稳定性最强,由于椎弓根周围紧密伴随着椎动脉、脊髓、硬膜囊和神经等重要组织,损伤这些组织的结果是危险或致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作为颈椎弓根周围神经组织研究的有益检查手段.目的:评价MRI测量颈椎椎弓根周围神经组织在颈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2例健康受检者行颈段MRI扫描后进行测量与观察.测量指标包括7项:椎管矢径、椎管横径、椎孔指数、脊髓矢径、脊髓横径、椎弓根与上位神经根的距离和椎弓根与下位神经根的距离.结果与结论:椎管矢径从C1~C4下降速度比较快,从C3~C7呈缓慢上升状态.椎管横径C1~C2明显下降,C3~C7上升趋势缓慢且明显,C1最大,在C2最小.脊髓矢径和横径在C5和C6都有明显增大.椎弓根与上位神经根的距离明显小于与下位神经根的距离.提示通过MRI测量可较好显示颈椎椎弓根周围神经组织的影像特征,为颈椎弓根内安全置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所有固定颈椎的技术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提供最大稳定性,但如进钉角度不正确易伤及颈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目的: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尺寸和螺钉置入角度。设计、时间及地点:以正常人颈椎为对象的对比观察,于2004-12/2008-05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怀疑颈椎损伤患者60例,男30例,平均(42.9±18.9)岁;女30例,平均(42.2±14.9)岁。排除颈椎病理改变。CT下画经过椎弓根内外侧2条平行线与中线分别成50°和25°角,测量2条平行线间的垂直距离。方法: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扫描范围C2~T1,扫描电压140kV,电流200~250mA。主要观察指标:测量C3~C7椎弓根外径、内径和内壁皮质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椎弓根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螺钉的有效距离。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1.3~3.3mm,平均外径为4.0~7.0mm,最小的椎弓根宽度在女性C3椎体,最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最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1mm,女性为6.6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1.9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33.7mm,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40.6°~49.6°,颈椎弓根钉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平均为20.2~23.7mm。椎弓根螺钉的有效距离(与中线成50°角)平均值3.8~6.6mm,最小值2.2mm,与中线成25°角的平均值2.8~4.4mm,最小值1.4mm。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行CT测量,螺钉角度接近50°,进钉时保持向内的倾斜角度,防止损伤脊髓和椎动脉。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颈椎弓根较小的周径,高度的个体差异,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在置椎弓根螺钉时易误伤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正确的理解椎弓根及其周围结构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操作的安全性.目的:评价CT测量颈椎椎弓根在颈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81例正常成人颈椎CT片进行颈椎骨性指标的研究,测量指标包括13项:椎弓根高度、宽度,椎弓根内侧、外侧、上缘、下缘皮质厚度,椎弓根内松质骨高度、宽度,椎弓根轴线的骨性通道全长,椎弓根的长度1、长度2,椎弓根的内倾角和椎弓根轴线在矢状面上与椎体下终板之间的角度.结果与结论:椎弓根宽度小于高度,C3、C4外径最小,颈椎椎弓根的松质骨内径小,皮质骨比例高.外侧皮质骨较内侧和上、下侧皮质骨均薄.下颈椎椎弓根的三个通道长度变化不显著,内倾角和上下倾角则有一定区别.提示经螺旋CT可以较好的呈现椎弓根内部的情况,为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影像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颈胸段后路内固定可靠 ,现将螺钉固定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解剖特点颈胸段作为前曲的颈椎和后突的胸椎的交界处 ,为应力集中的部位 ;又为大活动量的颈椎和活动量很小的胸椎的过渡点 ,受到很大的剪力。Alexander[1]等对颈胸段CT横切层作解剖测量发现 ,从C5~T3侧块(或横突)矢状径逐渐下降 ,可能与越向下肌肉附着越少 ,逐渐退变致使侧块或横突变得扁长 ;椎弓根基底部和峡部宽度均在C7~T1处最宽 ,可能与该处的脊髓最粗大有关 ;椎弓根长度、椎体矢状径与横径以及椎板厚度从C5~T3均变大 ,这与到胸椎椎体越来越大相适应。但从C5~T3椎弓根内…  相似文献   

6.
背景: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供人体内部结构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并利用相关软件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和生物力学分析,为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有效置入提供可靠数据。目的:综述CT三维重建在颈椎弓根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1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CT三维重建在颈椎弓根测量中应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hre edimensional reformation sofmulti-slicespiral CT;cervical pedicle";中文检索词为"颈椎弓根;三维CT;计算机辅助设计;脊柱外科;数字骨科;医学图像"。结果与结论: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清晰颈椎三维图像。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因颈椎椎弓根变异较大,临近解剖结构复杂,目前国内仅少数医院得以成功开展。而利用三维CT重建测量颈椎弓根可以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真实准确地观察和测量椎弓根螺钉在椎体内的情况,获取个体化解剖数据,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人群中下颈椎椎弓根各径线的数据差异.方法 应用GE light speed 64层CT扫描仪在1 mm厚度对150例检查者(汉族50例、维吾尔族50例、哈萨克族50例)的C3-7椎体进行扫描,扫描后图像输入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测量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每个椎体椎弓根的各径线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人群男性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上下皮质骨高度(C3-7),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两侧皮质骨宽度(C3-5),椎弓根轴线长(C3-7),椎弓根骨性椎管长度(C3-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横断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5-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矢状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人群中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上下皮质骨高度(C3-7),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两侧皮质骨宽度(C3-6),椎弓根轴线长(C3-7),椎弓根骨性椎管长度(C3-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横断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6-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矢状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3,C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不同民族人群中下颈椎弓根各径线有部分差异,术中置钉需注重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的简易及安全方法,为下颈椎融合提供一种坚强可靠的办法.方法:从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对13例具有作后路减压内固定指征的病例术前作下颈椎螺旋CT扫描,了解椎弓根的变异情况.术中采用椎弓根入口探测法,探测到椎弓根的方向后,C3-C6以外倾45°~ 50°,C7以外倾35°,采用直径3.5 mm、长度24 mm的螺丝钉沿探测到的椎弓根方向,安装螺丝钉作后外侧固定融合术.术后对13例下颈椎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的患者作CT扫描,在CT工作站重建椎弓根螺丝钉轴切面,判断螺丝钉的位置.结果:13例共75枚椎弓根螺丝钉有5枚轻微穿破椎弓根外壁,但未超过螺丝钉的半径,其余螺丝钉均位于椎弓根内,准确率93%,术后半年JOA评分较术前增加(4.5 ± 2.8)分.结论:椎弓根入口探测法行下颈椎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是一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量成人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及CT图像相关参数,为临床应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成人干燥下颈椎标本24具及随机在CT室保存的34例成人患者的颈椎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C3~C7椎体的椎弓根宽(OPW)、椎弓根高(OPH)、椎弓根的中轴全长(PAL)、椎弓根外倾角(sPA)、椎弓根头倾角(tPA)、椎弓根投影中距(DtIP)、椎弓根投影上距(DsIP),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定ATPS置钉参数。结果解剖学测量值与影像学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本研究提示:C3、C4进针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的对侧2~3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1~4 mm;C5进针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的同侧或对侧1~2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4~5 mm;C6、C7进针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的同侧3~5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5~8 mm。椎弓根中轴外倾角平均分别为C348°,C448°,C540°,C634°,C731°。椎弓根中轴头倾角平均分别为C384°,C489°,C5107°,C6114°,C7100°。置钉长度选择28、30、32、34 mm,螺钉的直径可选择3.0、3.5、4.0 mm。结论通过对下颈椎标本及成人下颈椎CT三维重建测量,并总结出进钉参数,证明下颈椎ATPS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因颈椎椎弓根结构复杂以及形态变异大,术中个性化置钉需要简便、可靠的监测方法。目的:通过放射影像学观察描述下颈椎椎弓根在X射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为在下颈椎椎弓根内安全置钉提供帮助,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制备10新鲜颈椎骨标本,以细钢丝缠绑在下颈椎椎弓根狭窄部,摄颈椎正、侧、斜位片,观察下颈椎椎弓根形态在不同投照位置中的变化。结果与结论:X射线片中下颈椎椎弓根的正位片影像是椎体两侧倾斜的管状结构,椎弓根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向内倾斜。侧位片上椎弓根未被直接显示,仅为重叠在椎体后上壁的高密度影。斜位片清楚的显示了椎弓根狭窄部的4个侧壁及其截面形状。提示颈椎正、斜位片的椎弓根影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下颈椎椎弓根的形态,对了解椎弓根个性化的特点及置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尹华  赵银必 《中国临床康复》2011,(22):4040-4045
背景:目前各种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准确率报道不一,特别是国内常用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缺乏比较。目的:探讨下颈椎(C3-7)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置钉满意率、出血量、置钉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60例需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下颈椎疾患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分别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及管道疏通法。术中计算各方法置钉时间、出血量;出院前观察置钉满意率及在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比较C3-7每一节段的椎弓根外侧壁损伤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椎板部分切除组、Abumi组及管道疏通组置钉时间依次递减(P〈0.05),置钉满意率依次递增(P〈0.05)。3组间置钉出血量及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损伤好发生于外壁。C4、C5节段外壁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C3、C6、C7。提示管道疏通法在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置钉法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监视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植入螺钉的安全性。方法取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经10%中性甲醛浸泡的新鲜尸体标本10具,以标本下颈椎C3-7为研究对象,CT扫描、重建并测量双侧椎弓根最大宽度及高度,并在X线透视定位下经前路植入椎弓根螺钉,CT 扫描、三维重建分析螺钉位置,同时根据Tomasino 法评价植入螺钉的安全性。结果10具尸体标本中共测量100个椎弓根的高度及宽度,其中有6个椎弓根宽度<4.0 mm和2个椎弓根高度<4.0 mm而不能植入螺钉。经前路椎弓根植入螺钉92枚,其中横断位:Grade 178枚,Grade 213枚,Grade31枚;矢状位:Grade 187枚,Grade 23枚,Grade 32枚。结论在术前个体化的CT扫描、重建分析颈椎椎弓根形态的前提下,X线监视下经前路植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模拟骶骨骨折S2椎弓根钉外进钉固定拔出力与在拔出椎弓钉时的应变电测分析鲜有报道。目的:测量S2椎弓根外进钉固定拔出力与骶骨应变分布,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取正常国人新鲜尸体骶骨标本,以椎弓根钉外进钉方法固定于S2椎弓根,以小型力传感器与椎弓根钉固定装置连接测量椎弓根钉的拔出力,同时以动静态电阻应变仪,对预先粘贴在4个椎弓根螺栓固定边缘部位和骶骨不同部位的应变片进行应变电测量。1号进钉点位置为左侧第1骶后孔下缘最低点,2号进钉点位置为右侧第1骶后孔下缘最低点,3号进钉点为左侧第1骶后孔连线与骶外侧嵴的交点,4号进钉点为右侧第1骶后孔连线与骶外侧嵴的交点。测量椎弓根螺钉最大拔出力和骶骨各测点应变值。结果与结论:外进钉1号螺钉拔出力为(399.0±7.2)N,2号螺钉拔出力为(281.0±5.2)N,3号螺钉拔出力为(196.0±4.3)N,4号螺钉拔出力为(220.1±4.6)N。应变电测量最小应变发生在2号螺钉8号测点,应变为(13.5±1.1)με;最大应变发生在1号螺钉1号测点,应变为(96.8±6.5)με。提示S2椎弓根钉外进钉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过程中,放置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是关键。目的:总结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的进钉点位置。方法:2007-01/2010-12采用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49.5岁。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寰椎侧块、单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寰椎侧块、双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1例,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9例,内固定过程中均行后侧椎板间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3个月。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端均获得愈合,植骨部位融合率达到100%,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颈髓及椎动脉等医源性损伤。该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螺钉进钉点的位置总结如下:①对于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点稍偏外、椎弓的下方1/3处,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稍倾斜约10°,5°。②枢椎椎弓根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上下关节面间、下关节正中垂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倾斜15°~20°,25°。③第三颈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心点内侧2mm,进针方向为向外、上倾斜20°~25°。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因颈椎椎弓根结构复杂以及形态变异大,术中个性化置钉需要简便、可靠的监测方法。目的:通过放射影像学观察描述下颈椎椎弓根在X射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为在下颈椎椎弓根内安全置钉提供帮助,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制备10新鲜颈椎骨标本,以细钢丝缠绑在下颈椎椎弓根狭窄部,摄颈椎正、侧、斜位片,观察下颈椎椎弓根形态在不同投照位置中的变化。结果与结论:X射线片中下颈椎椎弓根的正位片影像是椎体两侧倾斜的管状结构,椎弓根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向内倾斜。侧位片上椎弓根未被直接显示,仅为重叠在椎体后上壁的高密度影。斜位片清楚的显示了椎弓根狭窄部的4个侧壁及其截面形状。提示颈椎正、斜位片的椎弓根影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下颈椎椎弓根的形态,对了解椎弓根个性化的特点及置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的三维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不同研究关于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点和钉道角度数据各有不同。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设计理想的进钉路径,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骨性参数,评估寰椎椎弓根高度及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随机选出2009-10-01/2010-06-30期间头颈联合部未见异常62例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资料,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测量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进钉点位置、钉道角度、最大进钉长度、钉道在椎弓根内的长度,同时观察寰椎沟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男女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分别为(4.4±1.2),(3.8±0.8)mm,其中高度≥3.0mm占91%。男女进钉点位置至正中线距离分别为(21.7±1.2),(20.8±1.3)mm;钉道内倾角分别为(10.1±2.1)°,(10.3±2.6)°;最大进钉长度分别为(26.9±1.8),(26.5±1.8)mm;椎弓根钉道长度分别为(8.0±1.1),(7.9±1.2)mm。寰椎沟环变异发生率为25.8%,其中Ⅱ-Ⅳ型后环发生率为21.0%。这表明椎弓根最小高度及Ⅱ-Ⅳ型椎动脉后环变异直接影响螺钉置入:MPR成像技术能设计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案,寰椎枢关节螺钉固定患者术前三维CT解剖测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王华刚  杨飞 《中国临床康复》2011,(22):4137-4141
背景:颈椎椎弓根钉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稳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目的:综述颈椎椎弓根解剖特点及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01/2010-09CNKI及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颈椎弓根螺钉",英文检索词为"cervicalpediclescrews",共检索到文献292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3篇。结果与结论: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颈椎弓根内固定由于是三维固定,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但是,由于颈椎弓根周围毗邻部特殊的解剖结构,潜在血管、神经根和颈髓损伤的危险性,置入内固定风险及难度大,所以临床应用要做到个体化置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