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动物脑血肿继发脑水肿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实验性脑血肿继发脑水肿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生7dSD大鼠分为未进行干预的空白对照组、仅制作脑出血模型的脑血肿对照组和制作脑出血模型后给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移植组。3组大鼠均于移植后1周处死,提取脑组织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脑血肿形成后,脑系数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增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明显小于脑血肿对照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1周后,各组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均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任何负作用。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能有效减轻实验性脑血肿继发的脑水肿,对其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在病灶脑组织周围迁移、扩散、整合,从而在病灶脑组织存在并分泌大量保护性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研究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为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其免疫调节功能也极大地拓展了细胞治疗的方向和范围。目的:就近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和细胞移植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以"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知网数据库,时间限定为2008-01/2011-06,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汉语。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内容与此文无关的文献、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3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通过细胞移植技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以及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方面显示出很强的潜力。同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通过下调T细胞的增殖,降低免疫反应。利用该特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狼疮性肾炎等疾病的细胞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较多的研究证明脐血细胞能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成功的运用脐血治疗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已有报道,能否应用脐血干细胞治疗神经变性疾病尚未可知。目的:探讨应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帕金森病的可行性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18只,清洁级,体质量220~260g。脐血标本取自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每个标本60~120mL。干预:制备6-羟多巴胺帕金森病偏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②PBS组(n=6):在每只大鼠右侧纹状体移植10μL的PBS。③间充质干细胞组(n=6):将3&;#215;10^6个用BrdU标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大鼠右侧纹状体,4周后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情况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前后各组大鼠旋转圈数。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存活,与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每30钟大鼠旋转圈数为212&;#177;60比340&;#177;30]显著改善(P&;lt;0.05),但右侧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能改善帕金森大鼠的行为缺陷,可作为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一种潜在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4.
背景:课题计划从神经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重建以及减轻脑白质损伤等方面来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系统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由静脉途径移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7d龄SD新生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8天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前两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观察显示移植后5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到海马,Nissl染色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左侧海马DG区锥体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增加,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在T迷宫实验中,自发改变率下降,在放射形迷宫中觅水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及重复次数明显增加(P〈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5周后,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01/12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经过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帕金森病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8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第1周进行常规检查,30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多项肿瘤标记物、胸片等均正常.自第2周起患者应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为联合移植的病例7例,对照组为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8例,通过分别观察每名患者的血小板重建时间、白细胞重建时间、住层流病房时间以及移植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感染情况、GVHD发生率以及1年存活率来进行统计分析,判断2组的移植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8.714、19.500 d,P<0.01;粒系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2.143、19.500 d,P<0.05;住层流病房平均时间分别为23.857、36.750 d,P<0.01;感染发生率分别分别为28.57%、62.50%;GVHD发生率为0、37.50%;一年内死亡率分别为0、12.5%。结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发育、分化、成熟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都有促进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移植后患者的感染率、GVHD发生率及死亡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一步大跨越。  相似文献   

7.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二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点注射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患者病变下肢,细胞数(3~7)×107/L,每点0.3~0.5 ml,每,点间距3 cm×3 cm,肌肉组织丰富的部位可分层注射.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2例患者下肢疼痛均明显缓解、皮温升高、皮肤凉感消失、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和足部溃疡愈合.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较前有明显升高,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病变下肢均有丰富的侧支血管生成.移植后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均未行截肢术.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自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而经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结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扩张型心肌病实验组于造模后8周经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张型心肌病对照组注射等量DMEM培养基。健康对照组不造模,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心功能明显受损,且扩张型心肌病实验组受损较扩张型心肌病对照组轻;移植的细胞有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果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恢复,使心肌组织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多集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方面,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未见测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多巴胺含量变化的报道.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第3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移植后2,4,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突触素的表达.移植后8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酪氨酸羟化酶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 (P < 0.05).  相似文献   

10.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系统萎缩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01/12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经过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帕金森病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8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第1周进行常规检查,30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多项肿瘤标记物、胸片等均正常.自第2周起患者应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来源丰富,具有较强增殖分化能力,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有望成为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的首选细胞.但是,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异种静脉移植的安全性研究较少.目的:观察Wistar大鼠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安全性.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体外分离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注射5×106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体积为1 mL;阴性对照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注射相同体积50 g/L葡萄糖注射液.注射后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症状,14 d后解剖动物,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和脏器病理学检查及脏器质量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血常规、血生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细胞移植组大鼠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光镜下形态学差别.结果提示Wistar大鼠一次性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安全可行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异种移植对受者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最近研究证实黄芩苷对多种脑损伤具有广泛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干预并协同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幼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2/2008-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孕妇足月顺产儿的脐带血10份,取自南昌大学一附院产科.清洁级7 d龄SD新生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20只、细胞移植组25只、细胞移植+黄芩苷组25只.方法:采用明胶沉降+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至第5代用于移植,使用前6-12 h行DAPI标记.模型组、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黄芩苷组新生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后2,3,4,5周,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黄芩苷组经尾静脉注射DAPI标记好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10 μL/g,细胞浓度为1×10~9L(-1).从细胞移植第1天起,细胞移植+黄芩苷组动物经腹腔注射120 mg,kg黄芩苷,1次/d,连续3 d.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病变情况,脑组织DAPI阳性细胞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定位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黄芩苷组脑组织病变率明显低于模型组、细胞移植组(P<0.05).与细胞移植组比较,第1,2,4周细胞移植+黄芩苷组DAPI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造模后第3周开始细胞移植的病灶脑组织,在黄芩苷的协同作用下可见大量DAPI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病灶区周围,与宿主脑整合,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对侧非缺血区很少见到DAPI阳性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布;造模后第4,5周开始细胞移植的病灶脑组织,其DAPI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选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3周进行细胞移植效果较佳,黄芩苷能够协同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在病灶脑组织周围迁移、扩散、整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丝裂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是通过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而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实验拟观察验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江西省医学分子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及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各9份,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脐血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并经形态学、细胞表面分子测定及定向分化功能加以鉴定.将1.0×105,0.75×105,0.5×105,0.25×105,0.1×105,0.05×105,0.02×105,0.01×105的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到经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ELISA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①不同数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以淋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为1∶0.75时抑制作用最强.②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有关,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增多,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渐增高.③将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 =0.85).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脑梗死大鼠脑内NGF、BDNF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移植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移植组于成模后1d、4d经尾静脉移植2×10^6UCBMSCs,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移植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3d、7d、14d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计数梗死灶周边区域NGF、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移植后3d对照组、移植组脑内NGF、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d、14d逐渐下降,14d时两组比较元明显差别,大鼠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移植UcBMSCs促进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但神经功能修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穿过血脑屏障到达宿主脑损伤区域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尾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获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以BrdU标记。Sprague-Dawley大鼠以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移植A组在造模后第7天、移植B组在造模后第14天通过尾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不做处理。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7,14,28,35,42,49,56d,2个移植组mNSS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移植后7,14,28,35,42,49d,移植A组mNSS评分低于B组(P〈0.05)。模型组在造模后第35天、移植A组在第42天、移植B组在第49天时mNSS评分进入平台期。②2个移植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到CD11b、MPO单染阳性细胞,可见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Brdu+FⅧ,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途径移植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通过生成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且未发现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及异常分化细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GDNF的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颈内动脉移植MSCs,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表达。结果MSCs移植可显著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血周边区G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MSCs移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通过增加GDNF的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周围神经断伤后生长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纤维化,导致肢体功能不可逆障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研究,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 方法:新鲜脐带采集于健康足月产妇,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大鼠坐骨神经SunderlandⅣ度损伤模型,去神经束5 mm,神经外膜修复,5 mm小间隙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间隙内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坐骨神经干潜伏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波幅,以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8及12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右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12周肌电图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干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lt;0.001)。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断端,可促进神经生长,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维持失神经肌肉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至今尚无确实有效的药物治疗,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成为可能。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以BrdU标记。将SD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于造模后第7天,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到损伤侧纹状体,PBS组给予等量PBS,模型组大鼠不做处理。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mNSS评分恢复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NSS评分在损伤后35d内恢复速度慢于模型组(P<0.05),至第56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损伤中心及周围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与Nestin、微管缔合蛋白2、胶原纤维酸性蛋白、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移植后能在鼠宿主脑内存活、分化,促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移植后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