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近几年随着各项移植法规相继出台,中国做为器官移植大国,发展迅速,除了尸体肾移植外,活体肾移植亦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夫妻供肾做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在器官移植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目的:观察夫妻间供肾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2008-10/2010-09进行夫妻间供肾移植11例,同期尸体供肾肾移植83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供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乳头式吻合,隧道包埋。免疫抑制诱导方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基础免疫抑制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三联免疫治疗,根据血药谷浓度调整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的用量。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移植后的肾功能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夫妻肾移植组优于尸体肾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夫妻间肾移植由于移植前准备充分,肾脏缺血时间短及夫妻间长期共同生活产生相应的免疫耐受,其疗效优于同样无血缘关系的尸体供肾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夫妻间活体供肾肾移植的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自2004年2月~2008年10月间共行夫妻间活体肾移植20例,对供者和受者分别进行细致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供者术后7~10d出院,随访至今,肾功能均正常;受者术后20~35d出院,出院时肾功能正常。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严重肺部感染,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随访8~48个月,未见肾功能异常。结论:夫妻间活体供肾肾移植,为活体供肾肾移植提供更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摘要回顾性分析了7例夫妻间供肾移植患者的护理,包括做好严格的筛查及准备工作,进行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做好消毒隔离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密切观察尿量及其它表现,及时发现排斥反应,进行出院时健康指导和定期随访。认为科学合理的护理能更好地提高夫妻间供肾移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10月行活体供肾肾移植23例,均采用手助腹腔镜下取肾,其中1例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完全恢复。现结合文献资料及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均按常规行肾移植术。结果:11例供肾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受体随访3~66个月,1例因经济费用问题无法继续治疗而于术后第7个月死亡,1例患者肾功能正常3年余后不规范服用免疫抑制剂致移植肾失功而行第2次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术后仍恢复良好。其余9例至今肾功能正常。结论: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扩大了供肾来源,缩短了等待时间,HLA配型满意,提高了移植肾质量,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本院 2 0 0 1年 6月及 8月施行活体亲属供肾移植 2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例 1受者 ,男 ,2 5岁。因夜尿增多 18个月 ,纳差、乏力 5个月入院。诊断为终末期肾病、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血肌酐浓度 96 2 μmol/L ,血红蛋白 (Hb) 6 3g/L。ABO血型B型 ,RhD阳性 ,HLA未查 ,PRA2 5 %。供受者CDC 0 .0 2。供者为其母亲 ,4 9岁。ABO及Rh血型与受者相同。例 2受者 ,男 ,32岁 ,因发现高血压、蛋白尿 2年 ,纳差、乏力 1年入院。诊断为“终末期肾病等”。血肌酐浓度为 16 80 μmol/L ,…  相似文献   

7.
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在亲属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的安全性、实用性 ,及在亲属肾移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比分析 10例开放式活体供肾切除与 2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肾移植 ,均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2例活体供肾切除均获成功 ,在手术时间、移植肾取出时间上腹腔镜手术均较开放手术长 ,而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恢复快、麻醉药物时间短 ,术中及术后二组均未输血。开放手术组热缺血为时间 (1.8± 0 .2 )min ;腹腔镜组热缺血为时间小于 3min ,1例术后局部皮下气肿。移植肾功能恢复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放式相比同样具有安全和可靠的特点 ,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伤口较美观等优势 ,并能增加供肾来源 ,促进亲属肾移植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夫妻间活体肾移植尽管在组织配型方面差于血缘关系供肾移植,但在临床实践观察中夫妻肾移植与血缘关系肾移植间近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目的:对比同期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总结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18例及血缘亲属供肾移植10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移植前组织配型情况和移植后(1,3,6个月)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及半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同期进行的18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情况较血缘关属供肾移植患者情况差。在移植方案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后6个月内血肌酐恢复情况、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与同期进行的血缘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与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背景:夫妻间活体肾移植尽管在组织配型方面差于血缘关系供肾移植,但在临床实践观察中夫妻肾移植与血缘关系肾移植间近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目的:对比同期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总结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18例及血缘亲属供肾移植10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移植前组织配型情况和移植后(1,3,6个月)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及半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同期进行的18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情况较血缘关属供肾移植患者情况差。在移植方案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后6个月内血肌酐恢复情况、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与同期进行的血缘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与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6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亲属供肾和肾移植术后的护理。方法统计并总结本科室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以及术后的生存质量。结果通过临床护理和观察,证明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生存质量良好。结论由于目前尸体肾源的匮乏,亲属供肾将是必然趋势,这无疑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术前术后精密的护理措施,提高了供受双方的生存质量,有利于医护人员推广这一手术的实施,也使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属更有信心来接受这项手术。  相似文献   

11.
12.
亲属活体肾移植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11/2006—1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18例,均知情同意。受体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体年龄24-74岁,17例有血缘关系,另一例为妻子供肾。均行经腰开放手术取肾,左侧供肾15例,右侧供肾3例。术后受体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激素三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①所有供体在术后10d左右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且肾功能正常。②16例受体均在术后1-3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另2例因供肾迷走血管损伤在术后5d左右血肌酐下降到200μmol/L,1个月左右稳定在160μmol/L。1例他克莫司仅服0.5-0.75mg/d,于术后5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后2个月出现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血药浓度谷值为343μg,L)。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术较为安全,排斥反应少,结果满意。免疫抑制剂宜采用低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非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与单倍型相合供者移植(Hi-HSCT)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URD-HSCT和Hi-HSCT的血液病患者分别为25例和30例,以改良BUCY方案或TBI/CY方案预处理,以环孢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为基础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部分患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及CD25单抗.结果 URD-HSCT组均获造血重建,中位随访13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DFS)(54.1±11.9)%;Hi-HSCT组29例造血重建,中位随访10.3个月,3年DFS(43.1±9.1)%(P=0.13).两组累积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0%(10例)和37.9%(11例)(P>0.05).血液病复发各2例(复发率8.0%和6.0%,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40.0%(10例)和56.7%(17例)(P>0.05),死因依次为重度aGVHD合并感染、重症肺部感染和血液病复发.结论 URD-HSCT及Hi-HSCT均为治疗难治及高危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应个体化选择最适供者,重度aGVHD和继发感染仍需要更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比较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UCBT)和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移植(human leukocyte antigen mismatched unrelated donor transplantation, HLA MMUDT)对成人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1 275例接受UCBT治疗患者及751例接受MMUDT治疗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UCBT组的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均低于MMUDT组(RR=0.89,95%CI=0.80~0.99,P=0.03;RR=0.63,95%CI=0.50~0.79,P<0.01),感染相关病死率高于MMUDT组(RR=1.23,95%CI=1.05~1.46,P=0.01),但是两组的复发率、移植相关病死率、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5,95%CI=0.65~1.11,P=0.23; RR=0.95,95%CI=0.78~1.17,P=0.51;HR=1.01,95%CI=0.90~1.13,P=0.87;HR=1.04,95%CI=0.91~1.20,P=0.56)。结论 对于成人高度恶性血液疾病,未找到全相合血缘和非血缘关系供者而言,脐血移植及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移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MMUDT对于感染风险较大、缺乏全相合供者的患者较UCBT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背景:微嵌合作为移植物与受者之间的双相细胞移动的标志,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夫妻生活与嵌合体的发生,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及其他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接受肾脏移植的女性受者(有过生育史的女性除外)分为丈夫活体供肾组、无关男性尸体供肾组,并设立接受妻子活体供肾的对照组。STR方法检测女性受者体内男性供者来源的Y染色体反映微嵌合体的存在,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并比较配偶间供肾效果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尽管配偶间供肾移植存在供者年龄偏大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率较高的因素,但与接受无关男性尸肾移植的女性受者相比,接受丈夫活体供肾移植的女性更易检测出微嵌合体,而且肾移植后恢复情况好,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而与接受妻子供肾的丈夫相比,接受丈夫供肾的妻子肾移植效果好。说明夫妻间长期相处导致女性接受丈夫体液的机会多,由此产生免疫耐受对于肾移植后人/肾的相容性好,急性排斥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无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骨髓移植在造血重建、T 细胞重建、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疗效等的差异。方法 53例白血病患者中,21例接受无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 组),32例接受无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BMT 组)。统计分析二者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T 细胞重建、感染率、GVHD、白血病复发、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PBSCT 组和 BMT 组移植后白细胞重建时间分别为(12.43±3.67)天和(16.16±2.99)天(P<0.01),血小板重建时间分别为(14.67±6.19)天和(21.23±8.25)天(P<0.01)。PBSCT 组和 BMT 组移植后1,3,6,9及12个月的 T 细胞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CT 组和 BMT 组移植后早期感染率分别为42.86%和53.13%(P>0.05)。PBSCT 组与 BMT 组急性 GVHD 的发生率分别为61.90% 和71.885(P>0.05);在可统计的患者中,慢性 GVHD 的发生率在 PBSCT 组和 BMT 组分别为47.06%和43.48%(P>0.05)。PBSCT 组与 BMT 组移植后分别有4例和2例复发,二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CT 组与 BMT 组移植后2年 DFS 率分别为(50.14±12.00)% 和(59.81±8.99)%,二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血缘关系供者 PBSCT 后的造血重建比BMT,但二者移植后 T 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GVHD 及 DFS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