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亚低温对脑出血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减轻脑水肿方面,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亚低温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侧脑室旁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尾状核制作Wistar大鼠脑出血模型,亚低温组于制作模型后给予局部亚低温4h,对照组给予常温处理。结果与结论:脑出血后1,3,7,14d,亚低温组Longa5分制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亚低温组各时间点血肿周边及侧脑室旁组织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初步提示亚低温处理可以促进干细胞内源性增殖,对脑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于亚低温运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亚低温对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移植迁移的影响还不太清楚.目的:观察亚低温对移植入脑缺血大鼠侧脑室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法永久性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亚低温组于移植前应用亚低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对照组于移植前应用常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造模术后24 h,在脑立体定向下,经侧脑室注射移植用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5,14,21,28 d,7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移植第14天多数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已经迁移至梗死灶周围,移植后各时间点亚低温组梗死灶周边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移植前宿主亚低温处理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定向迁移,对局灶性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动物脑血肿继发脑水肿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实验性脑血肿继发脑水肿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生7dSD大鼠分为未进行干预的空白对照组、仅制作脑出血模型的脑血肿对照组和制作脑出血模型后给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移植组。3组大鼠均于移植后1周处死,提取脑组织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脑血肿形成后,脑系数和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增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明显小于脑血肿对照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1周后,各组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均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任何负作用。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能有效减轻实验性脑血肿继发的脑水肿,对其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在病灶脑组织周围迁移、扩散、整合,从而在病灶脑组织存在并分泌大量保护性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神经干细胞能够在体外持续扩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较强的可塑性,能够在成年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中存活、迁移、分化以及与宿主组织整合较好。目的:分析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老年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基底前脑神经元p75NGFR阳性神经元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移植组。10只新生SD鼠(〈24h)用于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模型组及移植组192-IgG-saporin侧脑室注射SD大鼠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移植组行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行Y迷宫检测,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基底前脑p75NGFR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注射192-IgG-saporin1个月,模型组损伤侧基底前脑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p75NGFR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1),移植组分别恢复到对照组的74.85%和71.66%,与模型组损伤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移植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有改善(P〈0.05),基底前脑p75NGFR阳性神经元细胞数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注射192-IgG-saporin致阿尔茨海默病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可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三七总皂苷可促进去大脑皮质血管后成年大鼠前脑侧脑室室管膜下层神经干细胞Nestin、PCNA和bFGF的表达,以及促进离体胎鼠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实验拟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2006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Wistar大鼠60只,雄性,清洁级,体质量220—250g,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20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三七总皂苷血栓通注射液由内蒙古康源药业提供,批准文号:22—5802-内卫药准字(1999)1787号,规格:5mL:175mg。②实验方法: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给药组术后腹腔内注射三七总皂苷35mg,1次/d,模型组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d,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③实验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β-Ⅲ型微管蛋白(Tuj—1)、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室管膜下的表达。 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脑出血后模型组同侧侧脑室内、外侧壁及背外侧角室管膜下区有增殖细胞核抗原、β-Ⅲ型微管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给予三七总皂苷干预后,室管膜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β-Ⅲ型微管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和反应强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促进脑出血后侧脑室背外侧角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向病灶迁移,促进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关于亚低温运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亚低温对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移植迁移的影响还不太清楚。目的:观察亚低温对移植入脑缺血大鼠侧脑室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法永久性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50只大鼠随机摸球法分为亚低温组、对照组、假手术组。亚低温组于移植前应用亚低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对照组于移植前应用常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分离结扎右侧颈内总动脉。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在造模后24h,在脑立体定向下经侧脑室注射移植用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5,14,21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第14天多数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迁移至梗死灶周围,移植后亚低温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边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在移植前后各个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提示移植前宿主亚低温处理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定向迁移,且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成BMSCs移植组、模型组,每组各60只;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及神经突触的变化并应用Simple-PCI图像分析系统,选定测量参数计算突触数量,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区宽度及突触间隙;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血肿周围神经组织中神经突触相关蛋白Shank1、Nestin的表达;利用Berderson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透射电镜观察,BMSCs移植组脑出血灶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突触数量为16.27±2.14,神经突触界面曲率为1.57±0.04,突触后致密区为68.32±10.54,突触间隙为14.65±1.58,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移植组及模型组Shank1表达分别为:75.82±10.65、14.33±1.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移植组及模型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68.87±7.46、12.64±0.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可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组织修复,增强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实验性出血性脑水肿的MRI动态变化,分析亚低温对脑水肿的干预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4在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磁共振室完成。选用22只健康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3组,亚低温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为9,10和3只。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组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造成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注射药物。亚低温组大鼠随即放至装有冰袋的纸箱中降温,使肛温维持在(32&;#177;1)℃;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使体温维持在(37&;#177;1)℃。通过观察MRI[T1,T2,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相关指标计算各组大鼠的血肿吸收率[血肿吸收率=(出血后1d的血肿体积-出血后7d的血肿体积)/出血后1d的血肿体积&;#215;100%]、水肿吸收率(计算方法同血肿吸收率)、信号强度比(反应脑水肿的相对含水量,T2MI,FLAIR序列信号强度比越高,含水量越多)及信号强度比相对变化率(计算方法同血肿吸收率)。 结果:因死亡及MRI显示血肿过小等原因,最后进入结果分析亚低温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为6,6和3只。①亚低温组大鼠的血肿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27&;#177;6.14)%,(61.19&;#177;4.19)%(P〈0.05)]。②亚低温组大鼠的水肿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88&;#177;9.45)%,(40.75&;#177;5.01)%(P〈0.01)]。③假手术组大鼠左右侧大脑半球各序列信号强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T2WI,FLAIR序列的信号强度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组大鼠T2WI,FLAIR序列的信号强度比相对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038,4.629,P〈0.01)。 结论:亚低温可促进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内血肿及水肿的吸收,可减低。T1WI,FLAlR序列水肿区的信号强度,提示亚低温可减少水肿区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过度释放的兴奋性氨基酸可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修复神经细胞,但同时也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目的: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MK-801浓度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MK-8010.2,0.4,0.6,0.8,1.0,1.2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首先进行侧脑室插管,3d后进行4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模型制作前30min按照不同浓度侧脑室注射MK-801。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侧脑室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RT-PCR技术检测各组脑海马nestin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MK-801浓度在0.8mg/kg以下时,用药组大鼠脑海马nest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手术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呈现高表达;当MK-801浓度达到0.8mg/kg时,与手术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大鼠脑海马nest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并随浓度的增高呈递减趋势。提示MK-801在浓度为0.6mg/kg时,即可抑制钙超载保护神经元,又有良好的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损伤3,7,11,14,18,28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缺血侧脑组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假手术组缺血侧脑组织存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亚低温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3,7,11,14,18,28 d时缺血侧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亚低温组缺血侧脑组织NSC的增殖高峰期茹对照组延长.结论 亚低温促进大鼠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NSC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证实,细胞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48只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天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2周其他2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远程肢体缺血预处理应用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该领域报道很少。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侧脑室旁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行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2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5,10,15d处死取脑,处死前1d每隔8h腹腔注射50mg/kg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1次,共3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灶区大鼠脑组织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呈现不同程度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边皮质的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局灶性脑缺血造模后的肢体缺血后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行为学表现,促进了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但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脑内内源性干细胞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外伤后24h分别行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单独或联合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组和联合组前肢放置实验及平衡实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单独治疗组和联合组大鼠室管膜下区、海马和损伤区域出现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多于单独治疗组(P〈0.05)。提示创伤性脑损伤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均可增加大鼠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而且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使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人脂肪组织来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移植治疗组24只。后两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7,14,21,28d组,每个时点各6只。假手术组不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后24h,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组织来源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9L-1;缺血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观察脑缺血区血管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治疗组缺血2h再灌注7,14,21,28d的微血管密度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提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并且已在体内外实验中得到证实。临床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出血患者45例按照入院单双日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10~18d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治疗组通过介入途径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随访。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功能改善更为明显,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有协同并弥补其不足的优点,通过颅脑MRI检查及各项相关生化检查表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提示来源于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无特殊不良反应,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可达到功能恢复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脑缺血耐受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但传统中药三七通舒对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目的:明确中药三七三醇皂苷、缺血预处理与大鼠脑梗死后7d海马区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其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预缺血对照组、预缺血组和三七三醇皂苷组,后4组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备急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做颈部手术切口,预缺血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建立局灶-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缺血对照组利用假手术代替预缺血。三七三醇皂苷组大鼠在造模前7 d起,每天给予三七三醇皂苷100 mg/kg腹腔注射。结果与结论:大鼠脑梗死7 d后,缺血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区中神经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而与缺血组相比,预缺血组和三七三醇皂苷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下降(P〈0.01),而海马区中神经干细胞数量增加(P 〈0.01),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而预缺血对照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区中神经干细胞数量与缺血组接近(P〉0.05)。提示传统中药三七三醇皂苷可以发挥类缺血耐受作用,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临床研究证明,亚低温(33~35℃)能有效减轻继发性脑和脊髓损伤,对中枢神经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目的:检测是否可以通亚低温治疗的方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Wistar大鼠2.53.31~303.98kPa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脑损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后2组伤后6h将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同时给予低温治疗。伤后第3天用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AQP4蛋白合成的变化,采用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伤后24h,3d及伤后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2周后处死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亚低温治疗后,与脑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AQP4蛋白表达量及脑水肿程度也明显降低(P〈0.05),移植后1和2周,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多(P〈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联合亚低温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仔兔在贴敷式局部亚低温不同时间窗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56只出生2~5d的新西兰仔兔腹腔注射胆红素200μg/g,成功建立胆红素脑病模型,随机分为A、B2组各28只,A组仔兔造模后即给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B组不予处理。在造模后0、6、12及24h各点2组分别取7只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检测脑组织胆红素的浓度。结果:B组造模6h点可见神经元体积增大,肿胀,核略偏位,细胞核变化不明显;12h时神经元体积明显缩小,略呈三角形,细胞核浓缩,核形不规则;24h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空泡出现。A组12及24h点神经元形态结构异常改变和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可明显减轻胆红素脑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对脑组织具有治疗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