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在骨龄自动化评定中,许多方法对骨骺兴趣区域的提取不够理想。目的:通过k余弦算法定位出手指骨的特征点,解决对骨骺兴趣区域的提取的困难和提取方法的局限性。方法:提取指骨兴趣区域,并用各向异性扩散方法进行滤波,然后根据骨龄指骨的图像数据进行统计,寻找出定位指骨中心点的方法,通过3次多项式对中心点线进行拟合,定位出指骨的中心轴,在此基础上提取出指骨骨骺兴趣区域。结果与结论:用该方法定位出的指骨中心轴比较真实的反映指骨骨架,在此基础上能提取出指骨骨骺兴趣区域,成功率>95%,并能运用到后续对指骨骨骺兴趣区域相关的评定中。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骨龄自动化评价过程中,二值化阈值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图像二值化效果以及对指骨关键点的准确定位。目的:解决骨龄X射线图像二值化阈值选取问题,以及k余弦算法定位指骨关键点速度过慢的弊端,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定位指骨关键点的目的。方法:采用图像预处理技术,提出基于OSTU阈值的二次阈值算法,用该方法获取的阈值来二值化骨龄X射线图像;针对k余弦算法定位指骨关键点速度很慢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k余弦算法来快速准确的定位指骨关键点。结果与结论:用改进后的k余弦算法来定位63例指骨关键点的总成功率在95%以上,此法运行速度比k余弦算法快20倍以上,其准确性和速度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骨龄自动化评价过程中,二值化阈值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图像二值化效果以及对指骨关键点的准确定位。目的:解决骨龄X射线图像二值化阈值选取问题,以及k余弦算法定位指骨关键点速度过慢的弊端,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定位指骨关键点的目的。方法:采用图像预处理技术,提出基于OSTU阈值的二次阈值算法,用该方法获取的阈值来二值化骨龄X射线图像;针对k余弦算法定位指骨关键点速度很慢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k余弦算法来快速准确的定位指骨关键点。结果与结论:用改进后的k余弦算法来定位63例指骨关键点的总成功率在95%以上,此法运行速度比k余弦算法快20倍以上,其准确性和速度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鲁棒的骨龄X射线平片自动轮廓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骨龄X射线平片具有不均匀和复杂性,因而在骨龄自动评价的研究中,手掌轮廓提取的结果往往不理想.目的:采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手掌轮廓,为骨龄自动评价中图像预处理阶段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础.为了解除骨龄评定带来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评价.方法:在仔细分析骨龄X射线平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图像背景的可行有效子采样点方案,并提出用二元三次线性回归方法来模拟图像背景,通过形态学以及二进制标记等~系列操作,最后成功提取出手掌轮廓.结果与结论:采用异常点移除和回归方法相结合来提取轮廓,采取固定阀值,不受阀值选取的困扰,并具有鲁棒性.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提取的手掌轮廓成功率在93%以上,能完全应用于骨龄自动识别的后续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儿童肘部骨骺的超声解剖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儿童肘部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肘部骨骺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用超声检查对4例肘部骨骺损伤进行评价。方法:对0~5岁、5^ ~8岁、8^ ~14岁各20~40侧儿童肘部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骨骺声像图进行观察,对4例肘部损伤进行超声检查并随访2周~4月。结果:超声检查可以对骨骺的解剖情况进行观察,动态检查可观察完整性及连续性;骨骺软骨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弱回声,骨化中心出现呈强回声,各年龄组依骨化中心是否出现及大小各骨骺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差异;4例儿童肘部损伤超声声像图表现均能作出诊断并对损伤的具体情况作出评估,在随访中可对损伤的修复情况作出一定了解。结论:超声检查儿童肘部可了解一般检查不能了解的骨骺解剖学情况,对儿童肘部骨骺损伤作出评价并在随访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头骨骺分离治疗的手术时机、方法及效果。方法:1993年12月~2003年1月对5例外伤性股骨头骨骺分离的病儿施行手法复位及双枚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病儿均达到解剖复位,功能恢复满意。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少于5ml。术后6周离床,术后12周在局麻下取出克氏针。术后x线显示股骨头骨骺对位良好,骨痂生长满意。髋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对于儿童外伤性股骨头骨骺分离的治疗施行闭合穿针可达到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单纯使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等固定后并发症,尤其在不稳定骨骺骨折情况下。克氏针主要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其骨骺骨折使用相对较少。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行固定治疗,在不切开情况下微创闭合复位骨折骨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闭合帮助复位固定骨骺骨折方案。固定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固定后9周及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固定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结果与结论:固定后24个月随访按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对照组优良率77%,X射线评定优良率63%;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X射线评定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骨骺骨折患者均获临床骨愈合,腕关节均功能恢复。提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可应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简单,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骺畸形愈合并发症少,固定后基本生活学习功能恢复正常,疗效稳定满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新的MR技术-动态Gd增强MR成像,观察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仅30min时股骨头骨骺血流灌注的变化;观察在骨骺的供养血管被阻塞时,干骺端血管对骨骺软骨及生长板软骨的血供所起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本项实验包括16例两周龄大小的乳猪。在正常对照组,6例乳猪按自然体位进行双侧髋关节MR扫描,主要扫描序列为Gd增强MR成像,即包括动态Gd增强成像和SE T1WI。在外展固定组,将10例乳猪的双侧髋关节持续外展固定30min,进行相同序列的MR扫描,扫描完毕后允许乳猪自由行走,24h后按双侧髋关节自然体位进行MR重复扫描。将外展固定时股骨头各个不同解剖区域的增强率与自然体位时的增强率进行比较对照,并作相应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外展固定时股骨头的生长板、干骺端的Spongiosa、股骨头前部及后部增强率明显低于自然体位时各相应部位的增强率(P<0.05),且强化时间显著减慢(P<0.05),但在Gd增强SE T1WI却无异常发现。24h后MR成像显示血液的再灌注已恢复,且相应组织学研究显示,未见股骨头的损伤及坏死。同时在缺血组,强化的顺序是从干骺端开始,然后到生长板和骨骺,所有缺血性股骨头的组织学研究显示了生长板内较正常股骨头更多的穿通血管。结论: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仅30min即可引起股骨头骨骺缺血,动态Gd增强MR技术能够检出这种股骨头骨骺的超早期缺血。在骨骺血管阻塞时,干骺端的血管提供骨骺和生长板的血供。  相似文献   

9.
骨骺与移植骨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  王臻  郭征  李涤尘  连芹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83-85,i006
目的:探讨适合骨骺与大段移植骨固定方法的理论基础。方法:实验于20H04-03/08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采用新鲜猪股骨15根,随机均分为松质骨螺钉垂直固定组,松质骨螺钉交叉固定组,钢丝环扎固定组。所有标本固定后,制成股骨一环氧树脂复合体的试件。对所有标本进行压缩刚度,拉伸刚度,扭矩刚度,弯曲刚度等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固定方法的稳定性。结果:螺钉交叉固定组的拉伸刚度最大,钢丝环扎固定组最差。螺钉垂直固定组的扭矩刚度最大,钢丝环扎固定组最差。在前后弯曲及左右弯曲刚度实验中,螺钉垂直固定组和交叉固定组均大于钢丝环扎固定。结论;在保留骨骺的保肢术中,骨骺与大段移植骨的固定,采用螺钉垂直固定或交叉固定,能提供两者之间更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智能计算的自动骨龄评估及其与TW3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新的算法以提高自动化骨龄评估(ABAA)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建立基于目标的兴趣区(ROD.按照Tanner-Whitehouse(TW3)法将ROI分为RUS(包括尺桡骨及掌指骨)ROI及腕骨ROI.按离子群优化(PSO)法,每个兴趣区提取5项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及融合或比邻状态)输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器,ANN建立在前馈的多层网络基础上,并以反向传播算法规则训练ANN以分别处理RUS及腕骨特征.约1046份左手及腕的数字X线片被随机分成两部分,一半用以训练ANN,另一半用以ABAA,而之前全部采用TW3法有两名小儿内分泌专家人工判读骨龄.结果 不同专家判读的骨龄间比较提示:RUS骨龄的标准差大于腕骨骨龄(4.40和2.42),但二者的变异系数(CV)均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但凶其椎弓根容积小、个体差异大,与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组织毗邻等原因使这一内固定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的:探索自主研制的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的原理,以建立一种精度更高、更为安全且简便易行的新方法。方法:置入前在头尾侧等分椎弓根的寰枢椎CT剖面图像上,于正中矢状线两侧、椎骨后部弧形骨线l各选取一点,其联线构成一条横线:位于该横线与切过寰枢椎后部最远点的水平线间的正中矢状线构成一条竖线,这样就在寰枢椎椎骨上即体内设置了一条长度已知且相互垂直的横线与竖线。术中在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尖端间和线配准器上各设定一条相互垂直的横线和竖线,即体外横线和竖线,其长度分别与体内横线和竖线相等。通过X射线侧位透视,将体内和体外的横线与竖线配准,并使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压寰椎后弓骨面,从而确定寰枢椎椎骨的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设定双黄入机器手两导针中心轴线间的距离与左右两置入点问的距离相等,且其中心轴线与正中面的夹角与术前测量的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正中矢状线的必角相等,实时动态监测下,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侧置入。结果与结论:应用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当体内、外的横线及竖线配准及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密接触弧形骨面时,两导针的尖端只能落在左右椎弓根的置入点上。实时动态监测下,可保证沿寰枢椎左右椎弓根中一山轴线准确双臂入。  相似文献   

12.
背景:现有用于椎弓根置入的脊柱手术机器人都要依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姿态控制,这样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不足在它们身上都会有体现。包含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手术机器人,不仅构成复杂,椎弓根置入的精度也难以进一步提高。目的:探索空间"十"字配准导航方法,控制自主研制的脊柱手术机器人进行更为精准、高效和安全的椎弓根置入。方法:将依据CT测量值设置的机器手的2枚导针置于两椎弓根中心轴线置入点上并通过X射线正侧位透视确定。令X射线设备的中心投照线先后与2枚导针的中心轴线重合,再从椎弓根轴位进行投照,使体外与体内"十"字配准,定位椎弓根峡部中心点(以下简称中心点)。依据"两点定一线"的原理,使导针通过两椎弓中心轴线置入点和椎弓根峡部中心点,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即可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置入。依据规划置入点和置入线相应偏离两椎弓中心轴线置入点的距离和椎弓根中心轴线的角度,完成上述两点的确定或定位后,重新设置两导针中心轴线针尖水平之间的距离及夹角,同样"十"字配准后即可按规划路径准确置入。结果与结论:"十字配准、两点一线"的导航原理可引导脊柱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或规划路径准确置入,从而为脊柱手术机器人确定了新的、更为准确高效的导航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但因其椎弓根容积小、个体差异大,与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组织毗邻等原因使这一内固定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的:探索自主研制的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的原理,以建立一种精度更高、更为安全且简便易行的新方法。方法:置入前在头尾侧等分椎弓根的寰枢椎CT剖面图像上,于正中矢状线两侧、椎骨后部弧形骨线上各选取一点,其联线构成一条横线;位于该横线与切过寰枢椎后部最远点的水平线间的正中矢状线构成一条竖线,这样就在寰枢椎椎骨上即体内设置了一条长度已知且相互垂直的横线与竖线。术中在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尖端间和线配准器上各设定一条相互垂直的横线和竖线,即体外横线和竖线,其长度分别与体内横线和竖线相等。通过X射线侧位透视,将体内和体外的横线与竖线配准,并使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压寰椎后弓骨面,从而确定寰枢椎椎骨的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设定双置入机器手两导针中心轴线间的距离与左右两置入点间的距离相等,且其中心轴线与正中面的夹角与术前测量的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正中矢状线的夹角相等,实时动态监测下,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侧置入。结果与结论:应用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当体内、外的横线及竖线配准及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密接触弧形骨面时,两导针的尖端只能落在左右椎弓根的置入点上。实时动态监测下,可保证沿寰枢椎左右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置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显齿蛇葡萄中总黄酮、二氢杨梅素、杨梅苷、杨梅素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星点设计进行实验,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媒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二氢杨梅素、杨梅苷、杨梅素得率为因变量,对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并对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30倍量65%乙醇提取1次,每次30 min。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显齿蛇葡萄提取工艺的优化,模型预测性良好,提取条件稳定,实验设计方法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采用传统水提法提取的消淤接骨散药效不明显,推测可能为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所致。目的:正交实验进行消淤接骨散醇提取工艺设计。方法:以处方的醇浸膏得率和君药骨碎补有效成分柚皮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进行优选,HPLC法测定柚皮苷含量,对消淤接骨散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筛选。观察醇浸膏得率,柚皮苷含量及吸醇率。结果与结论:第3次醇提的醇浸膏得率及柚皮苷提取量所占比率均大于10%,应进行3次醇提方可完全提取药物成分。药材吸醇率平均值为265.67mL/g,表明提取时第1次应多加3倍量溶剂。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由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加醇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佳优选工艺即药材加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1次加6倍量体积分数65%乙醇提取2h,第2次加5倍量体积分数65%醇提取1.5h,第3次加5倍量体积分数65%醇提取1.5h。较以往中药提取工艺可更有效得出药物有效成分、节省不必要的工艺流程,且该工艺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柚皮苷含量高。  相似文献   

16.
胡杨  马莹  何惠宇 《中国临床康复》2011,(20):3653-3656
背景:建立合适的牙槽嵴缺损动物模型可为开展剩余牙槽嵴的保存、修复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建立兔下颌骨前牙区剩余牙槽嵴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全麻下完整拔除18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中切牙建立兔下颌骨前牙区剩余牙槽嵴模型。术后4,8,12周,处死白兔,游标卡尺测量兔下颌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拔牙窝的愈合程度,X射线摄片观察兔下颌拔牙创内骨小梁改建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牙槽嵴长度、宽度和高度均逐渐降低;拔牙窝内有成骨细胞散在分布,新生骨小梁和血管网逐渐形成,牙槽窝持续沉积新生骨组织,与周围牙槽骨界限不清,骨改建生成,拔牙创愈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及X射线片均证实兔前牙区剩余牙槽嵴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骨假体旋转定位良好是置换成功的关键之一,与置换后关节功能密切相关。股骨髁各项解剖参数也非常重要,熟悉其各项数据能够合理截骨以及选择轴线,避免假体安装位置不佳导致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障碍。 目的:通过对股骨髁标本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股骨髁标本解剖参数及定位轴线之间的角度。 方法:固定架固定共40例股骨骨性标本,观察内上髁及外上髁形态变化,测量股骨髁解剖参数,包括长度、宽度等;应用定位导向器于内外上髁之间穿克氏针固定,垂直股骨后髁轴截骨后以万能角度量角器测量股骨4条轴线--手术髁上轴、临床髁上轴、后髁轴、AP轴之间的相关角度关系。 结果与结论:内上髁凹陷出现比例较低,约占所有标本比例总数的25%;股骨髁的高度与西方人相比差别不大,宽度与西方人相比差别较大。提示股骨髁宽度与西方人群差别较大,手术操作应充分注意;股骨髁内上髁凹陷出现比例不高,故参照髁上轴的后髁角定位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而 AP 轴较易定位,两条轴线与后髁轴线之间成角数值稳定,变异性较小,证实AP轴可做为股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可靠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手掌指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手掌指骨骨折不愈合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46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疗效满意.根据TAFS评分,8例为优,28例为良,10例为差,优良率为78.3%.结论:手掌指骨骨折不愈合病因较为复杂,只有经过仔细分析、归类后,采用有针对性的合理方法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