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生成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目的:观察药物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再灌注前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假手术组。再灌注后立即测量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再灌注后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含量,实时PCR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mRNA和肌钙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梗死体积与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减少(P<0.05)。提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室内压的变化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 方法:①实验于2002-10/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成年Wistar大鼠63只。对其中57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依那普利干预组及模型组,每组23只。②依那普利干预组:造模后第2天起灌胃给予依那普利,10mg/(kg·d),连续4周。而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日喂以生理盐水量同依那普利干预组。6只未造模大鼠为假手术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③采用酶联免吸附反应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记录12导联心电图,将充满肝素盐水连接压力换能器的导管插入左心室,测量左心室收缩峰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④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大鼠63只,造模失败11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52只。①造模后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左室舒张末压:心肌梗死大鼠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左室收缩压峰值:心肌梗死大鼠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②于预4周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左室舒张末压:模型组明显高于依那普利干预组(P<0.01,0.05);左室收缩压峰值:模型组明显低于依那普利干预组(P<0.01)。③造模后24h,心肌梗死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左室收缩压峰值呈显著负相关(r=-0.646,P<0.05),与左室舒张末压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5)。干预4周后依那普利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与左室收缩压峰值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r=-0.541,P<0.05),与左室舒张末压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r=0.422,P<0.05)。 结论:①大鼠心肌梗死时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肿坏死因子α水平的高低与左室舒张末压和左室收缩压峰值大小有关。②依那普利有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2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TNF-α拮抗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rhTNFR:Fc组).Sham组开胸后不结扎冠状动脉;AMI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rhTNFR:Fc组结扎前24 h腹腔注射rhTNFR:Fc 10 mg/kg.于结扎前10 min和结扎后10 min,20 min,30 min,60 min,3 h,6 h,12 h,记录心电图,观测各组自发和程序电刺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结扎前后各时间点心肌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和rhTNFR:Fc组LAD结扎10 min后心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开始增多,20~30 min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发牛的时间窗与TNF-α表达的时间窗基本一致.与AMI组相比,rhTNFR:Fc组心肌TNF-α蛋白表达及窜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低(P<0.05),但TNF-α mRNA无明显差异.Sham组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表达的TNF-α能促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虎纹捕鸟蛛毒素经离子通道分析技术证明是一种作用于突触前膜的N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目的:观察新型钙通道拮抗剂虎纹捕鸟蛛毒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中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i“四血管阻断法”构建全脑缺血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大鼠模型,通过留置的PE10管注入虎纹捕鸟蛛毒素或生理盐水。应用电镜、RT-PCR实验技术检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和胞内线粒体形态变化及对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8等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虎纹捕鸟蛛毒素能维持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线粒体基本形态且能不同程度降低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中促凋亡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8mRNA表达。提示天然活性多肽虎纹捕鸟蛛毒素作为一种新型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剂,能有效阻断胞外Ca2+的大量内流,使细胞内游离钙降低,减少由于细胞内钙超载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损害,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缺血缺氧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和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表达情况。结果:心力衰竭组大鼠血液动力学状况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t=3.11~10.78,P<0.01)。心力衰竭组与治疗组心肌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量犤吸光度(A)值分别为8.04±0.17,7.10±0.10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20±0.12)(t=104.08,111.43,P<0.01),3组比较,心力衰竭组TNF-α表达量最高(t=21.32,P<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TNF-α明显升高,心力衰竭时心肌组织是TNF-α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蕨麻正丁醇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蕨麻提取物高、中、低浓度预处理组,每组10只.右心房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蕨麻提取物中、低浓度预处理组血清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TNF-α mRNA[吸光度(A)值]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以模型组升高更显著[血清TNF-α(μg/L):93.8±5.3比46.5±4.2,心肌组织TNF-α mRNA:0.79±0.11比0.37±0.10,心肌组织TNF-α蛋白:0.92±0.09比0.49±0.11,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蕨麻提取物高、中、低浓度预处理组TNF-α均明显降低,以蕨麻提取物高浓度预处理组降低更显著(血清TNF-α:44.0±2.9,心肌组织TNF-α mRNA:0.33±0.09,心肌组织TNF-α蛋白:0.45±0.18,均P<0.05).结论 TNF-α在大鼠心肌I/R损伤过程中表达上调,用蕨麻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干预可降低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江  田颖  祝善俊  王亚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14-4215,i001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和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表达情况。结果:心力衰竭组大鼠血液动力学状况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t=3.11~10.78,P&;lt;0.01)。心力衰竭组与治疗组心肌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量[吸光度(A)值分别为8.04&;#177;0.17,7.10&;#177;0.10]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20&;#177;0.12)(t=104.08,111.43,P&;lt;0.01),3组比较,心力衰竭组TNF-α表达量最高(t=21.32,P&;lt;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TNF-α明显升高,心力衰竭时心肌组织是TNF-α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牛燕兰  郭政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11):657-661,I0001
目的观察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不同时间点整体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和背根神经节(DRG)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探讨TNF-α在心肌缺血诱发机体神经源性反应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麻醉后直接取材;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胸不结扎冠脉;冠脉结扎组(CAO组)单纯扎闭冠脉左前降支;Sham组和CAO组又分为0.5、1、3和6h4个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各组动物心肌和DRG内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1CAO后各时间点缺血区心肌和非缺血区心肌TNF-α蛋白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和Sham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CAO1h达高峰,但与0.5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CAO组各时间点缺血区心肌TNF-α蛋白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相应时间点非缺血区显著升高(P均〈0.05)。2CAO后各时间点大鼠DRG中TNF-α蛋白及TNF-α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Sham组均显著升高,在CAO0.5h达高峰(P〈0.05或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能诱发激活了机体神经源性反应机制,TNF-α在其中发挥了作用;神经源性机制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心肌损伤及其调制的病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吗啡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是通过激活何种特异性阿片受体起作用的.方法 健康SD大鼠共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吗啡组、吗啡 κ受体拮抗药组、吗啡 δ受体拮抗药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0 min(mycardial ischenmic 10 minute,MI 10 min)及再灌注4.5 h(myocardial ischemic-reperfusion 4.5 hours,MIR 4.5 h)采血及采取组织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常规测定心肌酶(CK、CK-MB),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吗啡组及吗啡 δ受体拮抗药组较其他实验组可显著降低大鼠CK、CK-MB(P<0.05),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结论 证实吗啡是经由κ阿片受体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报道指出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围区域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渗出,参与心室重构、心功能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与移植干细胞抑制心肌梗死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目的:探讨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兔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2/1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完成.材料:6份脐血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身体健康足月分娩的产妇.健康纯种中国家兔45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假手术组,15只,组.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传至第2代用于移植,移植前24 h行BrdU标记,调整浓度至0.04×1013L-1.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兔左前降支穿线不结扎.造模后24 h,细胞移植组经耳缘静脉注入0.5 mL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含2×107个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模型组、假手术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干细胞移植后1,2,4周取材.主要观察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心肌组织切片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BrdU阳性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1,2,4周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细胞移植组白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移植后第4周,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模型组可见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细胞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程度明显减弱,且呈黄褐色的BrdU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1,2,4周细胞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抑制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减轻心肌梗死后局灶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心方防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抗体组、定心方小剂量组和定心方大剂量组,每组12只。利用结扎、放松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放射自显影激酶活性测定心肌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p38MAPK)活性。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内TNF-α含量。结果:定心方大、小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再灌注后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减少血清LDH的活性。MI/R模型组大鼠心肌中TNF-α的含量(pg/g)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120±111和165±16;t=23.483,P<0.01);与模型组相比,TNF-α抗体组、定心方大、小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肌中TNF-α含量,分别为312±25,515±54,843±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341,23.142,5.554,P均<0.01)。MI/R模型组大鼠心肌中p38MAPK活性(nkat/g)显著高于假手术组(90.01±2.88和16.67±0;t=44.00,P<0.01);TNF-α抗体组心肌中p38MAPK活性(93.35±2.55)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t=0.866,P>0.05);定心方大、小剂量组p38MAPK活性  相似文献   

12.
梁庆成  吴云  史淑杰  吕海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168-171,F0003
背景:一些研究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预注射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可产生保护作用,脑缺血耐受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增高有关。另一方面,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与脑卒中有关的一个有害细胞因子,抗肿瘤坏死因子-α循环抗体对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前、后不同时期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脑缺血灶的影响,是保护作用还是毒性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1/2002-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8组:预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0.05,0.5,1.0μg及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后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0.05,0.5,1.0μg及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每组15只。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前48h或缺血2h再灌注后,在大鼠小脑延髓池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肿瘤坏死因子-α(0.05μg,0.5μg,1.0μg)或磷酸盐缓冲液。①各组取8只大鼠,于脑缺血2h再灌注22h,麻醉下处死取脑,制备TFC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每个脑片面积及梗死面积,然后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②各组取7只大鼠,于缺血2h再灌注22h后,麻醉下处死取脑,行HE、GFAP和ICAM-1免疫组化染色,用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切片,计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及每侧半球细胞内黏附分子-1阳性血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②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③各组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预注射组及1.0μg预注射组脑梗死体积减小,0.5μg预注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小70.9%,1.0μg预注射组减小66.5%;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后注射及1.0μg后注射组脑梗死体积增加,0.5μg后注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22.3%,1.0μg后注射组增加46.7%。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预注射组与1.0μg预注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后注射组与1.0μg后注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病理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预注射组及1.0μg预注射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减轻;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后注射及1.0μg后注射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加重。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预注射组及1.0μg预注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减少(P均〈0.05);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注射及1.0μg后注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预注射组与1.0μg预注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肿瘤坏死因子-α0.5μg后注射组与1.0μg后注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④肿瘤坏死因子-α预注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作用无关,而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减少有关。②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给肿瘤坏死因子-α则加重脑缺血,该作用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有关。③脑缺血前或脑缺血后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决定了它的作用效果,这两种作用都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 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 Ⅰ较正常时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 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肺缺血再灌注时,大量聚集在肺内的白细胞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进而介导再灌注损伤。新近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犬移植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只/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PeprotechINC.公司产品。方法:缺血再灌注组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大鼠通过结扎肺门阻断肺循环1h、再灌注2h建立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以10^8丝线绕过肺门后不结扎。肺循环阻断前15min,各组颈静脉注射肝素抗凝,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同时注射10ug/kg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观察指标:再灌注2h后摘取左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测定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指数,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可见明显的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轻微组织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够明显改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与其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etanercept)对肿大颌下腺的作用,进一步探究其颌下腺肿大的机制。方法将21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7只,A组)、异丙肾上腺素(IPR)注射组(7只,B组)和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组(7只,C组)。B组和C组按30 mg/kg体质量每天腹腔注射IPR,连续注射6 d。C组同时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15 mg/kg体质量,共计2次。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第7天处死动物,取颌下腺组织制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上B组与C组之间腺细胞的增生和肿大方面没有明显不同,均表现为浆液性腺泡明显肿大;B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与B组相比,C组TNF-α和IL-1β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少,但只是部分减少。在免疫组织化学方面,与A组相比,B组与C组TNF-α和IL-1β表达都有所增加,但C组TNF-α、IL-1β的表达的有所减弱。结论在连续注射IPR引起小鼠颌下腺肿大的机制中,尽管颌下腺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增多,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部分阻断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但还不能断定两种细胞因子的增多与腮腺肿大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可影响心肌梗死后的预后,在心脏重构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红细胞生成之外的非造血效应也被广泛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而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 SD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 5 组,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手术对照组造模后注射生理盐水,SB203580 组造模后注射 p38 MAPK 的高选择性阻断剂 SB203580,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造模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 组造模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 混合液,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 1 d、1 周、2 周及 4 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造模前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假手术组各时段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其余 4 组不同时段各因子检测值呈现造模后 1 d 最高,造模后 4 周回降的趋势(P 〈 0.05)。造模后手术对照组血清各因子检测值较其他组升高明显,而假手术组血清各因子检测值均低于其他 4 组(P 〈 0.05);使用药物进行干预的 3 组中,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 组各因子检测值较低(P 〈 0.05),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与 SB203580 组各因子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机制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AK1-p38 MAPK 信号路径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IR组,n=7)及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7)及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n=7)。分别于再灌注后2h测定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PNS预处理组血清CK-MB含量为5098.43±1268.18U/L,明显低于IR组(17925.71±2022.74U/L,P(0.05);但高于IPC组(2304.29±540.04U/L,P<0.05)。IPC组及PNS预处理组血清TNF-α含量分别为1.08±0.08ng/ml、1.11±0.18ng/nl,均明显低于IR组(1.51±0.24ng/ml,两组均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NS预处理早期通过抑制TNF-α释放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早期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不及缺血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假手术组、CGRP拮抗组、CGRP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构建心力衰竭模型,在此期间应用CGRP拮抗剂(抗体拮抗剂)以及CGRP正向调节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纯试剂),药物干预8周。在4、8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大鼠饮食、体质量变化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心脏组织中TNF-α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①在4、8周时,CGRP治疗组大鼠饮食、体质量等-般情况较心力衰竭组、CGRP拮抗组症状明显减轻,但略差于假手术组。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较假手术组射血分数(EF)值、左心室缩短分数(FS)值降低,CGRP拮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EF值、FS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治疗组与CGRP拮抗组相比,CGRP治疗组的EF值、FS值明显高于CGRP拮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T—PCP结果显示,CGRP拮抗组TNF-αmRNA的表达量与心力衰竭组比较明显增高,CGRP治疗组与心力衰竭组比较表达量减少,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GRP正向调节剂可降低心肌组织中TNF—α的表达,CGRP拮抗剂可升高心肌组织和血清中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肝脏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落新妇甙可作为递氢体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h和1h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然后建立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ELISA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结果与结论:落新妇甙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干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上升(P〈0.01);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模型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小、大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渐次降低,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落新妇甙保护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结果提示,落新妇甙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与单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mg Biw,联合口服柳氮磺吡啶1 g Bid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 Biw治疗。比较治疗24周后两组疼痛评分、患者总体评估(PGA)、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IA)、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疗效指标ASAS20、ASAS4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经24周诱导缓解治疗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分完全停药和柳氮磺吡啶维持治疗两组,继续随访患者疼痛评分、PGA、BASDIA、BASFI。结果诱导缓解治疗阶段,治疗组、对照组第4、12、24周与基线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4%、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12周维持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维持治疗较完全停药病情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时,联用柳氮磺吡啶与未联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疗效无差异,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停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后,继续柳氮磺吡啶治疗能维持AS患者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